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用成 《地理教学》2011,(24):50-51
区域地理包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在高三教学中地位非常重要。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信息,绝大部分是放到某特定或者待定区域上的,所以对地理事象的感性认矢¨和理性分析,都必须立足于区域定位。  相似文献   

2.
曾卉妍 《地理教学》2014,(21):25-26
《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必要载体。"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文综试题都注重对区域的考查,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地理是研究整个地球或行政分区的自然地理(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等)和人文地理(民族、人种、人口、城市、交通、经济发展等)的地理学科分支。如果按部就班进行传统式教学,从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  相似文献   

3.
熊国权 《地理教学》2012,(23):17-19
“结构”一词的涵义是指某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状态。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关于“结构”的内容,如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构成)、城市的地域结构、区域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等,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此类内容到底如何教学,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梁晔 《地理教学》2021,(5):42-4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地理课程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沪教版初中区域地理"南美巨人——巴西"为例,以巴西国旗寓意为纽带创设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阐述情境教学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杨利超  张晓玄 《地理教学》2020,(10):41-43,58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本文以初中区域地理“三江源地区”为例,将地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探讨地理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设计。通过研读课标、分析学情,重构教学目标、统整教学内容、推进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体现和渗透地理核心素养,阐释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落地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涉及地理区域的教学,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新课程高中地理侧重于系统地理的学习,地理的科学属性和学科特点决定了新课程以问题发现为中心的,以案例为基本呈现方式的教与学,需要地理区域的具体化支撑;二是新课程的高考,出于对能力目标“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两方面考察的要求,以及创设实证性试题情景的命题,需要学生在地理备考中对地理的区域背景有所熟悉和了解。因此如下表所示,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特别是高中高二年级文理分科后的地理教学,需要整合地理区域的有关内容,统筹安排,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规定“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并在区域的分区部分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尝试,即“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和教师决定”。对区域地理教学的评价,是基于对学习区域地理必备  相似文献   

8.
国家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性质看,国家地理属于区域地理教学范畴。为优化国家地理教学,本文结合课例提出如下一些国家地理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解读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模型框架,并运用SOLO分类理论对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进行了水平划分;以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水平划分为依据,对2021年北京市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题及各区县模拟试题进行了分类,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爱娣 《地理教学》2013,(16):37-39
在地理高考中,区域地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区域特征的分析是高考命题核心内容。区域地理教学容易出现为掌握大量的区域地理事实让学生机械记忆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增加学生的负担,并出现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不能有机结合、分析应用能力较差、地理空间尺度意识较差、知识不能有效迁移等问题。高中区域地理复习应重在让学生学会构建和运用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分析的思维框架,培养学生通过空间尺度的变化进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能力。依据认知心理学原理,结合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阐述了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分析思维框架的构建和应用过程,以及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分析思维框架构建和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胡铮 《地理教学》2011,(5):36-37
在上海市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推广中,经常听到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个说法: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并不注重地理学科的系统性,知识体系及框架特征不明显。尤其是中国区域篇,区域选择零散,其教学内容相比以往教材更是简略,  相似文献   

12.
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而地理联系图的构建有利于综合思维的进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高中地理课程"选择性必修2"的教学主题,"区域发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高阶水平的重要依托.因此,本文以"区域发展"为例,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视角出发,提取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演变、区域差异、区域联系以及区域发展六大教学主题的地理联系图构建要点,进一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梳理了地理联系图的构建路径,以期为综合思维的进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地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孤立地讲述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等地理要素,罗列事物、堆砌地名的现象。这种忽略地理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不重视认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八股”式教学,是很难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突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揭示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人地关系结构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去年中考完,有的学生反映中考考题难度大,问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普遍的反应是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内容不是最难的,丰富多彩的区域地理部分却让他们陷入答题困境。区域地理的试题大多数以描述题形式出现,学生一接触到描述题就手忙脚乱,即使写了一堆文字,还是没答到点上。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够教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区域地理的认知结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区域地理部分的得分率。一、思维导图对世界区域地理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潘艳 《地理教学》2023,(2):17-20
认识区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综合思维是认识区域地理要素的基本方法。本文以“大江大河之旅”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通过打破教学结构、创新教学素材、重组教学流程三大策略,突破常规区域地理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汪建华 《地理教学》2012,(19):23-24
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习"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基础,而且还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如"文史哲""理化生"等。自然地理的教学,要做到既教"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又讲"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而地理的"理",既是自然地理教学的"难点",也是自然地理教学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新课  相似文献   

17.
唐雁英 《地理教学》2021,(24):42-44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具有显著区域特征的教学资源可以提升区域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文章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探讨了货币图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以货币图案串起教学主线,以小见大认识区域,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18.
罗秋官 《地理教学》2014,(1):47-49,46
正区域地理历来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这是因为任何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对众多地理事实、地理现象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每一种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离不开特定的区域,可以说,区域地理既是系统地理的"出发点",又是系统地理的"归宿"。因此,在高中地理复习中,区域地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除江苏、上海、海  相似文献   

19.
世界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要求学生统筹运用跨学科学习技能,结合一般原理认识特殊描述,因此教与学难度较大。目前学界对于世界区域地理课程应包含的内容或应使用的教学方法没有达成共识,关于课程中的地区选取、地区特征或主题以及两者的整合存在争议。本文提取教学主体、跨学科教学和地方特点三个维度,尝试建构中学世界区域地理的探索性教学框架,助力中学世界区域地理教学的理论化和科学化,推动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是中学地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动力。本文从区域地理视角出发解读分析“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形成背景及其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整体性的情境创设,将其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