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无居民海岛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和国家对我国自然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采用问题和目标导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无居民海岛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管理能力、管理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分类处置历史遗留用岛,优化精细化分类管理体系、完善海岛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海岛数据更新体系等建议,对提升我国无居民海岛管理水平,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我国无居民海岛的特性及其重要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价值。通过对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存在着不利于我国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无序、无度和无偿现象。基于国内外无居民海岛开发管理的经验,文章着重从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和健全开发管理制度3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解决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和保护间矛盾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无居民海岛环境保护方法,加强科研、科普和宣传教育等措施以保护海岛生态环境,提高公众意识;提出了开展无居民海岛开发使用论证、建立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审批和许可证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收费制度以及适时审查制度等,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秩序的应对措施。为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适度开发无居民海岛,探寻合理高效利用无居民海岛资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无居民海岛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进入了集中管理的阶段,管理逐步规范。本研究基于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的主要环节,在回顾《海岛保护法》实施后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分类管理体系不完善、资源综合调查滞后、科技支撑不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等4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海岛管理制度体系、有序推进系统性的资源调查和研究、优化开发利用活动分类管理、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有效破解多头管理困局等对策,为在国家机构改革大背景下完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无居民海岛在我国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和生态环境保护、国防安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战略意义和社会经济地位.宁波市拥有1 000余个无居民岛礁,岛礁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良好的临港工业、海洋旅游和渔业资源等开发前景.在总结分析宁波市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宁波市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海岛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也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评价海岛的生态状况是海岛合理利用和保护管理的基础。文章选取77个海岛为研究对象,根据海岛生态指数评价方法,对2019年各海岛生态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海岛以生态状况优良海岛为主,乡镇级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生态状况显著好于村级有居民海岛,渤黄海区和东海区海岛生态指数分布相似,优良海岛比例高于南海区海岛。植被覆盖率、自然岸线保有率和污水处理率是影响海岛2019年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重视和加强村级有居民海岛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力度,合理利用海岛资源,优化保护与开发空间布局,尽可能地保留自然岸线,提高海岛污水处理能力,将有助于改善海岛生态状况,推动实现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舟山是全国唯一的以岛立市的海岛城市,岛礁资源丰富。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对于促进舟山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海岛保护法》立法精神,必须加强无居民海岛管理。文章详细介绍了舟山市无居民海岛的现状,对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强化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海岛管理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阶段,但法前历史遗留问题的妥善处理是横亘在我国海岛管理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其中无居民海岛林权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是关键和难点。无居民海岛林权问题的解决难点表现在:法律依据不足;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与岛上集体所有林权的矛盾,以及无居民海岛集体所有林权与海岛使用权的权属重叠矛盾;无居民海岛纳入林地用途管制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和总结地方管理部门对无居民海岛林权问题的处理经验,发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府征收集体林地法律依据不足、林地补偿成本偏高、不动产权利类型登记不明确、用地类型变更不适用于无居民海岛、林权问题对用岛项目影响较大等。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构建无居民海岛林权问题处理路径,以期完善我国的无居民海岛管理制度。从法律层面,针对无居民海岛的特殊性,修订完善法律法规;从管理层面,建立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项目占用林地预审制度和无居民海岛集体林地征收制度,确定合理的征收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并将无居民海岛林地使用权按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处理,加强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项目的全过程监管,构建无居民海岛森林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从技术层面,做好无居民海岛本底调查,在单岛规划中开展无居民海岛生态适宜性评价,加强无居民海岛主导用途和用岛类型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嵩 《海洋信息》2012,(1):44-47
当前,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海岛保护与开发工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黄岛区应进一步深化海岛保护与开发的政策研究,高起点做好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严格规范无居民海岛使用项目的审批和管理,加快推进海岛管理能力建设,尽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海岛管理制度体系和海岛经济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程度取决于对其生态重要性与开发可行性的综合评价.本研究从表征生态重要性的物种、生境和自然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反映开发可行性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构建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评价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生态重要性-开发可行性互斥矩阵确定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程度.对厦门海域的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其18个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性总体偏低,中度适宜开发的海岛共有7个,低适宜开发的海岛有8个,不适宜开发的海岛有3个,评价结果与国家海洋局2011年发布的可供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中厦门海域部分基本吻合.作者建议对厦门海域中度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可据其资源特征进行适度开发;对低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应优先保护海岛生态,维护海岛自然属性;对不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应重点加强海岛生态保护,必要时进行生境的重建和修复.  相似文献   

10.
无居民海岛是舟山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撑。为促进舟山市无居民海岛的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舟山市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和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无居民海岛分类保护原则,基于国家权益类、自然保护区类、海洋特别保护区类、其他重要保护类、限制开发类和保留类的单岛功能定位分别制定管理方案,基于旅游娱乐用岛等9种用岛...  相似文献   

11.
海岛绿色发展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本文提出海岛绿色发展指数(IGDI)概念,从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环境管理与治理、环境质量与安全、经济增长质量、绿色生活水平、公众满意度等6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海岛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与AHP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岛绿色发展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并以12个海岛县(市、区)(以下简称“海岛县”)为例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1)经济聚集程度(2.15)、单位GDP能耗(2.01)指标影响度大于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碳排放强度、生态损害和环境污染情况、岛陆开发程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生活垃圾处理率等指标影响度均大于1,反映出环境管理与治理、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经济增长质量是决定海岛绿色发展成效的关键。(2)12个海岛县的海岛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值均值为74.37,其中嵊泗县的评价值最高(88.24),崇明区的评价值最低(65.57),反映出我国海岛绿色发展程度整体不高,海岛之间的绿色发展程度差异较大。(3)推动海岛绿色发展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海岛综合管理,推动海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施海岛生态整治修复,提升海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东海区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洋保护区建设的海区之一,被列为保护对象的生物资源、岛礁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文章从数量和面积、典型特征以及保护对象3个方面概述东海区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的发展现状,提出目前保护区发展存在管理机构不完善、配套法规不健全、资金保障不稳定和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管理机构建设,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夯实保护工作法律基础;拓宽资金来源,促进开发和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监视监测能力,加强保护对象监测评估的对策措施建议,以期为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超过6000年的历史。无居民海岛在自然资源、领海基点、国防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备重要的价值,但其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以规范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但总体上偏远区域无居民海岛开发无人问津,部分区域无居民海岛无序与无度开发利用的现象长期存在。因此,文章旨在通过文献综述,梳理我国无居民海岛使用的现状。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主要研究现状,包含环境承载力、使用权属以及价值评估等方面;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与保护的法律、政策支撑;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实践情况等。从而为无居民海岛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服务于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与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4.
Islands are often considered to be a priority for conservation, because of their relatively high levels of biodiversity and their vulnerability to a range of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threats. However, the capacity of islands to conserve and manage biodiversity may depend upon their governance structures. Many island states are affiliated to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an ‘overseas territory’ status, which may provide them with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support mechanisms, but which may also influence the capacity for local-scale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United Kingdom has 12 island Overseas Territories (UKOTs), most of which support biodiversity of high conservation concer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perceptions of current and future threats to marine ecosystems and constraints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 the six Caribbean UKOTs,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officials from UK and UKO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Coastal development, pollution and over-fishing were perceived as threats of most concern for the next decade, but climate change was perceived as by far the greatest future threat to the islands' marine ecosystems. However, a series of common institutional limitations that currently constrain mitigation and conservation efforts were also identified, including insufficient personnel and financial support, a lack of long-term, sustainable projects for persist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inadequate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capacity-building throughout the Caribbean and a more concerted approach to an UKO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y the UK and UKOTs' governments.  相似文献   

15.
16.
马丽卿 《海岸工程》2010,29(1):67-74
无人岛屿开发是发展海洋事业的重要内容,我国沿海11个省区大市共拥有6 500余座500 m2以上的无人岛屿,资源蕴藏十分丰富,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限制,长期以来,我国无人岛屿的开发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规划、忽视保护和管理,滥砍滥伐、采石炸礁、挖滩取沙等破坏性行为严重。在全面分析我国无人岛屿开发情况和存在问题后,提出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开发与保护并举等原则,并针对我国无人岛屿中的典型——居民迁移岛,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开发模式和开发时序。  相似文献   

17.
Global commitments agreed in the last two years at Doha, Monterrey, and Johannesburg represent the potential for a political turning point in reversing the degradation of coastal and large marine ecosystems (LMEs). International finance institutions, bilateral donor agenci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s of the North and South all align their policies and programs if progress is to be made. Since 1992, the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GEF) has supported countries to address Chapter 17 of Agenda 21, and in early 2003 GEF adjusted its strategic priorities to align with World Summit targets. This paper outlines GEF support in targeting development assistance for countries in the biodiversity and international waters focal areas related to oceans, coasts, and islands since 1992 with a focus on large marine ecosystems and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Examples of GEF projects are provided that illustrate interventions at different scales for coastal and marine systems. Since 1991, GEF has approved 47 projects in its international waters focal area for $454 million GEF and $1.49 billion in total cost as well as 58 projects in the biodiversity area for $330 million from GEF and $1.22 billion in total cost for some 118 countries supporting coastal and marine ecosystem interventions described in the World Summit's Plan of Implementation. While GEF has become the top source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for reversing degradation of oceans, coasts, and islands, the pilot scale activities it is able to fund need to be scaled up to meet global poverty reduction, economic security, and World Summit targets through partnerships for individual LMEs.  相似文献   

18.
海岛海洋能应用需求和发展建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岛海洋能是海岛地区绿色、清洁、低碳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海岛潮汐能、海岛潮流能、海岛波浪能、海岛温差能等,与海岛风能、海岛太阳能统称为海岛可再生能源。《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利用海岛可再生能源",为其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我国海岛海洋能资源储量丰富,其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制约海岛发展、海上装备运行、深海资源开发等用电问题,对于调整海岛能源结构、保护海岛海洋生态环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总结了发展海洋能的重要意义,描述了我国海洋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对海岛海洋能开发利用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海洋能在海岛应用的需求及前景,从顶层设计、激励政策、实施科技创新、开放共享等方面给出了促进海岛海洋能产业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康婧  李方  王娜  齐玥  李晴  包吉明  吴楠  林雪萍 《海洋通报》2020,39(3):300-308
对申请海岛使用权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活动进行分类,是制定无居民海岛使用金最低标准定价的基础。2010年《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中的海岛分类体系存在与国家和地方分类体系衔接不够、用岛类型与用岛方式概念混杂、对生态用岛引导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对无居民海岛各类分类体系现状及关联性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继承《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关于适度开发利用海岛的主导用途分类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资源有价、生态有价的原则,将原有的10类无居民用岛类型通过合并、新增、保留,调整为9类。根据用岛活动对海岛自然岸线、表面积、岛体和植被等的改变程度,将无居民海岛用岛方式划分为6种。初步构建了基于用岛类型和用岛方式的无居民海岛使用分类体系,为无居民海岛使用金最低价标准调整、分类施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