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地下流体中强震源兆、场兆和强震远兆特征及其物理成因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初步分析了乌鲁木齐9、10号泉地下流体中强震源兆、场兆及强震远兆特征。结果表明,中强震源兆具体表现为震前1~ 2年观测点的绝大多数主测项出现同步性高值异常,临震前可能出现转折或反向,震后恢复正常;绝大多数中强震场兆则表现为观测点仅有部分测项出现短期异常变化;而强震场兆则表现为观测点少数映震性能较好的几个测项出现同步性较好的中期前兆异常;强震(群)远兆则主要表现为个别映震较好的测项出现前兆异常。并对震兆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 10号泉中强震源兆、场兆及强震 (群 )远场兆的特征 ,认为中强震源兆的表现是震前 1a~ 2 a,绝大多数主测项出现同步高值异常 ,临震前有转折或反向 ,震后异常由强到弱 ,直至消失 ;中强震场兆的表现是仅有少数测项出现场兆异常变化 ,异常以脉冲式短临突跳为主。强震 (群 )场兆的表现是少数映震效能较好的测项出现趋势性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3.
区分"源兆"与"场兆",系地震预测探索中的重要课题。根据云南4组6级以上地震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资料,系统分析了强震源兆的流体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6级多强震的源兆区,即震中距100 km范围内,异常项目计有水位、水温、水氡、水汞及气汞;以中期、短期异常为主,临震异常很少;源兆异常台站和台项的比例均高于场兆。这些流体源兆特征的认识,可为利用流体异常判断地震危险区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下流体的源兆,场兆,远兆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33  
车用太  鱼金子 《地震》1997,17(3):283-289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网中,发现强震前有3种不同的前兆异常,即来自震源的源兆异常、与地震有关的区域活动关联的场兆异常及远距离强震前出现的远兆异常,它们在成因、特征与地震预报实践中的意义不同。从数量上看,场兆是大量的,源兆是少量的,而远兆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地震预报实践中,必须正确地区别这3种前兆,全力寻找源兆,积极地开发场兆的预报功能,承认远兆并揭示其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区地下水动态的地震源兆与场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芹  刘丽芳  付虹 《地震研究》2004,27(2):126-132
在地震预报中,对发震地点的预测一般都是“以场求源”。如何区别源兆与场兆的特征,是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必须回答的问题。根据云南1979—2000年间的20余年中地下水动态观测的事实,作者在“七五”、“八五”攻关项目的基础上,对地震源兆与场兆的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源兆特征为短临异常多、空间分布密集、以高频异常为主;场兆特征为中短期异常多、空间分布稀疏、以破年变异常为主。该分析对进一步开展地震预测预报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震水化学参量"场兆"与"源兆"判别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慧  王长岭 《地震》1999,19(2):155-160
分析处理了唐山、松潘、共和等7级以上大震的震例资料,研究了大震水化学参量的源兆与场兆的判别指标,并指出,水化学参量的趋势原兆出现得早,场兆出现得晚;源兆所占的比例高,场兆所占的比例低等,进而提出了1年度7级以上大震水化学参量的前兆指标。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珲春7.0级深源地震地下流体中期、短期、临震、震时、震后异常,分析了地下流体异常特征。认为其时间展布具有阶段性,配套性和集中性,异常出现的时间与震中距密切相关,其空间展布具有迁移性,中期异常由外围向震中收缩,其速率很小,进入短期阶段,速率迅速加大。临震异常由震中向外围发散,其速率加大到剧增。此即为我们捕捉岩石变形临失稳阶段提供信息,是经验性预报向物理预报过渡的一种尝试。本文尚对地下流体异常与地震构造的关系,地下流体异常的场兆、源兆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新疆及哈萨克斯坦地下流体氦气震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新疆10泉、04泉及哈萨克斯坦卡帕尔—阿拉善4井、下卡姆卡井氦气(He)含量变化的源兆、场兆、远兆的映震特征,地震前兆异常表现为:上升(或下降)幅度、速率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测值遵循背景值—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恢复至背景值;趋势性下降(或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变化过程.各监测点氦气异常形态、异常持续时间、异常幅度同源兆、场兆、大震远兆没有明显的关系;由于各观测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环境不同,不同监测点氦气映震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新10号泉和卡帕尔—阿拉善4井氦气的映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云南地区6.7级以上强震第Ⅲ,Ⅳ活跃期和平静期间地震前一年的b值空间扫描图象,发现在强震频繁发生的云南地区,当某一个异常区发生强震时,与此同时出现的其他异常区的若干年后仍可能发生强震,这些相对于已发生的强震为中短期场兆的异常可能为未来强震的中长期源兆。对低b值异常而言,b值较低的异常区发生强震较早,对高b值异常则动态变化的异常区发生强震较早,异常幅度和异常区大小相对稳定的异常区发生强震较晚。  相似文献   

10.
系统分析了 1 999年 9月 2 7日发生在青海省河南县 5.1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形变、电磁等前兆异常的时空强演化特征 ,认为震前在距震中 4 0 0 km范围内前兆异常在时间上表现为中长期异常、中期异常、短期异常及临震异常 ,而且异常的出现、转折时间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异常在空间上表现为从场兆→源兆→场兆的迁移过程 ;异常在形态上表现出以负异常为主的特征。同时得出该次 5.1级地震有可能成为库玛断裂带再次活动的信号震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Increasing evidences show that the properties of candidate earthquake precursors seem to befocal mechanism dependent (Tsuruoka, et al, 1995; Reasenberg, 1999; Wan, et al, 2002). Test ofearthquake precursors without the classification of earthquakes could be misleading (Wu, 1999,Nature debates, http://helix.nature.com/debates/).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reported earthquakeprecursors for some earthquakes in China (ZHANG, 1988; 1990a, b; 1999; 2000; CHEN, 2002a, b;2003) to…  相似文献   

12.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reported earthquake precursors show apparent focal mechanism dependence. Intensity of anomaly is described by the ‘anomaly ratio’ as defined by the number of stations/items reporting anomalies before the target earthquake over the number of stations/items in operation around the target earthquake. Variation of the ‘anomaly ratio’ with the magnitude of the target earthquake was studied for dip-slip earthquakes all over China, strike-slip earthquakes in eastern China, and strike-slip earthquakes in western China, respectively. It is observed that for strike-slip earthquakes, the ‘anomaly ratio’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magnitude of the target earthquake, while earthquakes in eastern China and western China have different slopes. For dip-slip earthquakes, however, the ‘anomaly ratio’ h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 with the magnitude of the target earthquake. Limited data imply that the ‘anomaly ratio’ seems proportional to the apparent stress of the target earthquake. The result might be heuristic for the analysis of candidate earthquake precursors. 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40274013) and MOST Project (2001BA601B02). Contribution No.04FE1020,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3.
Three methods of extracting the information of anomalies of a precursory group are put forward, i.e., the mathematical analyses of the synthetic information of earthquake precursors(S), the inhomogeneous degree of precursory groups ( ID ) and the values of short-term and impending anomaly in near-source area (NS). Using these methods, we calculate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f deformation, underground fluid and hydrochemical constituents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seismic stations in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and conclude that the synthetic precursory anomalies of a single strong earthquake with Ms6.0 differ greatly from those of the grouped strong earthquakes, for the anomalous information of precursory groups are more abundant. The three methods of extracting the synthetic precursory anomaly and the related numerical results can be applied into the practice of prediction to the grouped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Inhomogeneons degree (ID) of synthetic precursory anomaly can be identified automatically because it takes the threshold of distrib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omalies of precursory group as its criterion for anomaly.  相似文献   

14.
黎明晓  孙士鋐  张晓东 《地震》2008,28(3):133-138
为了做好中国大陆年度地震趋势预测, 采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3.0对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进行综合推理, 期望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对2005年、 2006年全国测震、 形变、 电磁、 流体异常数据作了有选择的获取, 得到2005年、 2006年测震异常和地震前兆异常分别为82项和98项。 通过专家系统的综合推理分析, 获得了2006年度和2007年度中国大陆地震趋势预测信度结果, 结合2006年、 2007年中国大陆实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对其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专家系统的预测结果基本与实际发生的5级以上的地震的位置吻合, 该方法在年度地震趋势预测中可以为地点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强震前兆时空分布的大尺度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献智  高旭 《地震》1993,(3):44-51
依据对中国大陆一些强震(M_s≥7.0)震例前兆异常的分析,初步阐述了中国大陆强震前兆时空分布的大尺度特征:①强震的前兆场及震后的影响场是广阔的;②有些前兆异常的时间较长,可能与几个强震有关,持续十几年。  相似文献   

16.
李鸿宇  袁桂平 《地震》2018,38(1):157-166
收集全国102个地磁台站2008年至2015年数字化地磁资料, 运用地磁空间相关法计算每日凌晨02时各台站地磁总场F之间的空间相关系数。 在使用相同的异常判别标准的情况下, 研究时段的17个中强地震中发现在2009年9月19日陕西宁强5.1级地震, 2011年11月1日四川青川5.4级地震, 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5.1级地震,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6.6级地震和2013年10月31日吉林前郭5.5级地震前均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相关低值异常现象。 通过总结5个震例的异常特征, 笔者发现其异常形态极其相似, 且平均的异常持续时间为20天, 而地震就发生在异常开始后3个月内; 同时, 地震发生在异常集中区中心附近, 且这个异常区域大小在500 km左右。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分析地震前地磁空间相关异常特征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系统梳理了2020年1月16日新疆库车5.6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地震高频、带状分布、地震窗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中350 km范围内均为形变异常,分别体现在固体潮、地倾斜、钻孔应变测项;③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对库车5.6级地震序列进行分析,可知主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余震不丰富,序列衰减不明显,序列发展过程中地震活动起伏变化明显。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为突出,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相对较少,发震前2年异常数量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对地震的发震时间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强震远场前兆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李献智 《地震》1996,16(1):39-44
强震不仅有近场前兆异常,而且也有远场前兆异常,后者在地震预报中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远场前兆异常多在震前的短临阶段准同步地出现,为短临预报提供了较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作出短临预报;(2)远场前兆异常一般具有双重或多重前兆的性质,它们是比较可靠的前兆异常,可为预报地震提供依据;(3)远场前兆异常显示明显的地区,是应力积累较高的地区,往往是后继地震发生地方,即指出了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域。因此,对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