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绍先  程万正 《中国地震》2004,20(2):170-178
本文给出了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3种方法,即前兆综合信息量S、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以及近源异常凸现值NS的数学分析。利用这些方法,对川滇地区地形变、地下流体、水化学组分等多种监测手段的多台项观测资料进行了统一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川滇地区,单个6级地震与成组强震的前兆群体异常表现有较大差异,成组强震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更为丰富。所给出的多种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方法和计算结果,可在川滇成组强震预报实践中应用,其中前非群体韭均匀度是以群体前兆异常分布特征是否被突破作为异常标准的,能够自动识别异常。  相似文献   

2.
杨芬  金明培  赵家本 《中国地震》2007,23(2):175-183
本文使用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方法,即应用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和前兆综合信息量S数学分析,以及相关计算软件,对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及邻区(N24~28°,E98~102°)的断层形变和地下流体各种监测手段的多台项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台多测项前兆群体异常的映震效果优于多台单测项前兆群体异常的应震效果;前兆群体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且一组前兆群体异常一般会对应2次以上中强地震,显示了前兆群体异常与地震成组对应关系,而不是以往单次前兆与单个地震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几种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前兆群体异常与新疆区域地震活动的关系; 在单项观测手段研究的基础上, 归纳了新疆中短期前兆异常、 尤其是短期异常的特征及阶段性演化标志; 剖析了2个典型震例。 研究认为, 新疆中强以上地震的前兆异常存在明显的阶段性, 综合分析方法可为中短期预测的提供依据; 多测项前兆异常的准同步转折是阶段性发展的主要指标; 短期内多种异常的集中出现可能是进入短期阶段的标志; 在无明显趋势性的背景异常时, 大范围、 多测项的前兆突变可能是强远震的异常特征; 形变异常强度AF值可为判定地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滇西地区强震与地形变异常的前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形变(倾斜、应变)观测资料,采用经过实效检验分析后有效率较高的形变前兆参量及异常判别方法,以近年来发生在滇西地区的6级以上地震:武定地震、丽江地震、宁蒗地震以及姚安地震的震例,用滇西及川滇交界地区形变观测网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对该地区强震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在强震前中短阶段的前兆异常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曹刻  石绍先 《地震研究》2003,26(1):20-25
建立了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数学模型。选取滇东地区1995-2000年9月间常用的20项前兆资料,研究中强地震前后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占时率为0.158,为小概率事件。地震对应率为5/6=0.83,虚报率为1/6=0.17,地震均是在异常结束后3个月之内发生,是对应概率很高的短期预报指标。成组异常出现均有成组地震对应,群体前兆“组异常”特征显著。处于计算前兆观测点中心的澄江地震前,异常幅度突出,预示了Synthesis值计算有利于提取近源短期异常。实际检验了Synthesis法在地震短期预报中的预报意义,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强震远场前兆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李献智 《地震》1996,16(1):39-44
强震不仅有近场前兆异常,而且也有远场前兆异常,后者在地震预报中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远场前兆异常多在震前的短临阶段准同步地出现,为短临预报提供了较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作出短临预报;(2)远场前兆异常一般具有双重或多重前兆的性质,它们是比较可靠的前兆异常,可为预报地震提供依据;(3)远场前兆异常显示明显的地区,是应力积累较高的地区,往往是后继地震发生地方,即指出了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域。因此,对远  相似文献   

7.
王俊  邵志刚  孙小龙  王熠熙  向阳  王喜龙 《地震》2016,36(4):109-119
为进一步跟踪川滇地区未来1~3 a的7级震情, 基于《中国震例》(1966—2012年)系统分析了川滇地区强震(MS≥6.0)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 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 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前兆信息特征, 结果表明, 该地区强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具有长趋势变化特征, 且震级越大趋势性越显著, 空间上由外围沿构造带逐渐向震区收缩; 水氡、 水位异常具有时间上的配套性、 月频次加速性及空间上的群体性与分化迁移等特征。 通过拟合发现, 震级与异常数量之间存在指数关系, 并据此尝试给出了川滇地区流体异常预测指标, 希翼为今后该地区未来强震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研究华北地区部分中强以上地震震前地震非均匀度异常与区域地震前兆观测群体异常的变化过程, 发现两者在地震前的异常时空演化过程中, 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时间上, 部分地震震前的地震非均匀度异常出现后, 半年左右前兆观测异常在数量上将出现一次较大幅度的增加; 在空间上, 前兆异常展布范围与地震非均匀度异常范围大体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 地震非均匀度(GL值)在强地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从震例的角度, 表明可能与局部应力场变化有关。 地震非均匀度和前兆群体异常的这种准同步变化, 可能对判定地震孕育进入中短期阶段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By scanning modulated or un-modulated earthquakes spatio-temporally in the region of Sichuan-Yunnan,short-term non-stationary seismic precursory patterns were extract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n-stationary short-term seismic anomalies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prediction efficiency of modulated small earthquakes before a strong earthquake. Besides,small earthquake modulation ratios near the region of the epicenter were calculated and sorted by tim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effects using the modulated earthquake method to predict earthquakes greater than MS6. 0 in a short time. Before the MS8. 0 Wenchuan earthquake,there were obvious short-term precursory seismicity gap patterns of modulated small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0.
对6.8级地震的中期和短期以及短临阶段异常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从新疆大区域范围到震源区,对这次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和前兆观测资料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不同孕震阶段各类异常的基本特征。结果认为,6.8级地震前异常的中期阶段,新疆中强地震平静显著;短期阶段中等地震显著增强.震源区出现前震活动;同时全疆定点前兆观测资料出现较为明显的短期异常,并观测到少量的临震异常。异常具有准同步性、显著性、突发性和响应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云南省地震局1989—2006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年度预测水平、 危险区圈定和实际发生地震情况等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云南地区每年发生2.8组M≥5地震, 3年发生2组M≥6地震, 发震的自然概率较高, 1989年以来年度地震活动水平预测为M≥6的对应率较高, 达到了56%。 危险区的预测不能用异常数量的多少来判定, 对于M≥6地震, 应用4级地震频度增长显著的区域和高水位异常区域等指标能更好的预测危险区。 5级地震在云南地区有的时候异常出现最多就是2~3个月就发震, 年度很难用异常判断级地震的危险区, 但5级地震也存在10年左右的主体活动地区迁移现象, 利用主体活动地区的特征可以提高5级地震发生区域的预测能力。 年度应重点跟踪M≥6地震, 由于云南地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中小地震活动增长和前兆异常出现后, 对应地震的时间从几个月到3年不等, 但半年尺度前兆异常数量增加显著, 因此在看到地震活动增强后动态跟踪前兆的变化, 采用长、 中、 短、 临渐进式的预报方式, 仍然是目前提高地震预报效能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异常频次累加法和异常频次变化速率法研究了中强地震前后一定范围内地下流体群体异常随时间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后地下流体异常频次累加曲线和变化速率曲线变化特征表现为“平稳(零值波动)—加速(连续正值)—恢复(连续负值)”3个阶段;地震与异常的关系表现为“加速(连续正值)—地震”的形式.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地下流体异常性质(即非震异常、震前异常和震后异常)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判别.  相似文献   

13.
甘肃地区水氡(流量)异常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中强震多发区,该地区的前兆异常对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强震活动有着敏感的反映.1980年以来该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余次.多次地震前,甘肃地区的水氡资料出现了大量的中短期异常.分析了甘肃省目前仍在继续观测、观测环境较好、仪器稳定的水氡测点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多数测点在多...  相似文献   

14.
云南楚雄地区成组强震与单个强震的前兆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绍先  曹刻  徐彦  和宏伟 《地震研究》2004,27(2):111-118
以1995与2000年发生在云南楚雄地区武定、姚安的两次6.5级强震为例,研究了成组强震和单个强震的前兆差异性。发现在远源区、近源区及源区的前震活动、地震序列、前兆群体异常及边界动力条件方面的差异十分显著。同时指出这些差异对于识别成组强震和单个强震及后续强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强震组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活动图象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具有层层嵌套的自相似结构。我国大陆地区强震预报的基本程式是,在空间上由大到小,在时间上由长到短,逐步逼近地进行。与地震系统的层次结构大体相应。但是当对各个重点危险区作判定时却是彼此孤立进行的。对于已发生的强震的意义缺乏足够分析。本文根据强震成组的基本特点及前兆异常中存在地震组异常的基本事实,提出了地震组预测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连续形变观测的异常综合指数SAD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雁滨  蒋骏  张燕  李胜乐 《地震》2001,21(1):33-38
主要介绍了连续形变异常信息的综合指数SAD值的有关研究。在连续形变观测单项异常分析方法和参量研究的基础上,异常综合指数SAD较全面地综合了多种前兆参量和方法及同一测点的多台仪器观测信息,并顾及了不同台站之间的不同观测情况,所获得的结果较真实,更具可信度。可作为判定台站连续形变观测综合异常程度的判定值。此外,还对华北及川滇地区几次强震前SAD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前半年时段,地区的连续形变观测点的SAD值会有一个显增高(SAD值从平时的0.1-0.3的变化范围,增高到0.5以上)的前兆过程。特别是震中及邻近地区100多公里范围内的测点,SAD值出现显的高值异常(达0.6以上),未来强震则发生在SAD值在0.6以上的分布地区。异常综合指数SAD值反映了监测区内与强震有关的连续形变前兆性异常程度和危险程度,可用于对未来强震的预测。但需要有合理的观测布局及一定的观测密度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腾冲地区潜热通量与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0年以来6.4级以上地震为例,研究了腾冲地区潜热通量(SLHF)在这些震例发生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腾冲地区的SLHF动态,不但在其附近发生强地震前常出现异常,而且对周边较远的强地震前也会发生异常反应;异常出现时间大都在震前1个半月以内,汶川地震前异常出现较早,发生在震前2个月之前,这可能与汶川地震震级高影响范围大有关;异常幅值与震级有关,震级越大,异常表现越强。 比如芦山7.0级地震、缅甸7.0级地震和汶川MS 8.0地震前,腾冲地区SLHF异常幅度很大,远远超过最大参考值,而姚安6.5级地震和宁洱6.4级地震前异常幅度就相对小一些。腾冲地区SLHF异常与周围强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一方面与腾冲地区的活动断裂发育、现今构造变形强烈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腾冲地区火山活动强烈,温泉广泛发育,水热交换迅速,对周边构造活动感应灵敏所致。  相似文献   

18.
震情过程追踪与发震时间的综合概率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大震前主破裂潜在变化的过程中产生出小震活动、地壳形变异常以及伴随地壳形变而产生出的地下水、水化学、地电阻率等前兆现象随时间变化显示出的动态异常图象,依据河北省及周围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中强震前的前兆异常资料的研究,提取出了9个前兆异常因子的异常变化规律及特征,并建立了务因子的概率预报模型,同时计算出相应的前兆发生后不同时段内地震发生的概率。最后在多个因子随时间推移而逐次出现前兆异常的情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下流体源兆、 场兆、 大震远兆特征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多年来新疆地区的18个地下流体监测点的资料为基础, 沿着“异常与震中”这一主线, 对新疆地区的16次5级地震、 4次 7级以上地震及1个6级强震群的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统计与分析。 结果表明, 源、 场、 远兆异常有如下特征: 异常空间展布不均, 源兆空间内异常监测点展布"密集"、 异常比例可达90%; 而场兆空间展布“稀疏”、 “分散”, 异常比例一般在45%~53%; 而远兆则是更加“稀疏”和“零星”, 异常比例统计为25%。 异常起始时间不同, 源兆异常时间以中期为主; 中强震场兆异常时间以中短期、 特别是短期为主; 强震场兆以中期异常为主; 而强震远兆则也以中期异常为主。 异常形态不同, 源兆中期异常及强震场兆中期异常一般是趋势性大幅度升高变化为主, 且以化学测项为多, 油气探井以井喷形式予以表现; 而中强震场兆异常, 一般表现为幅度明显的短期内的负异常、 脉冲突跳、 短期内的高值上升、 阶变及年变化规律被打破等; 强震远兆特征则基本上表现为少数测点、 测项的大幅度中期异常及个别测项的临震大幅度突跳现象, 油气探井则也以剧烈井喷形式予以表现。  相似文献   

20.
晋2井动水位与周围显著地震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晋2井动水位15年观测资料的清理,从多种观测信息中筛选出阶变型前兆异常,制定了阶变异常的标准,进而从阶变频率入手,提取阶变组异常作为周围中强以上地震的中短期前兆信息。通过R检验,认为晋2井动水位阶变异常与周围显著地震以及阶变组异常与周围中强以上地震均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实践中,利用晋2井阶变组异常,曾先后较好地预测了晋2井周围3次中强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