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潮汐和流影响下长江口波浪场数值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SWAN模型和REF/DIF模型进行嵌套计算的方法来获取长江口海域实际波浪场.其中设计一种根据入射波向即时生成计算网格的方法,解决REF/DIF模型对于波浪入射角的限制从而实现两种模型的嵌套.为考虑水流和潮位分布的空间差异对波浪传播变形的作用,利用二维流场模型计算长江口的水位和流场过程,在实际波浪计算中引入了水位和水流作用.计算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对比表明:1)SWAN模型和REF/DIF模型的嵌套计算方法可以作为提高浅水区域波浪计算精度的一种有效途径;2)水位和水流对长江口波浪计算的影响显著,考虑了水位和水流条件后,尤其是在大潮期间,能比较显著地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
考虑波能耗散的近岸波浪传播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亮  李瑞杰 《海岸工程》2002,21(3):8-13
基于考虑能耗的定常缓坡方程,推导得出包含波能耗散的近岸水域波浪传播变形数学模型,并用所得模型对浅水中波浪的传播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构与Berkhoff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表明二者吻合很好。该数学模型能较好地解决波浪在浅水中的传播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3.
水流中波要素的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当波浪传播在大洋、浅海和河口等水域时,由于这些地区往往同时存在着各种水流运动,如风吹流、海流、潮流和迳流等,将使波浪要素和机理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考虑风能输入的抛物型缓坡方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Radder和Kirby发展的波浪折射绕射缓坡方程抛物型模型基础上,对这种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型除可以考虑波浪传播过程中的底摩阻损耗、非线性作用外,加入了风能输入对波浪传播的影响。基于风能输入项的波浪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纯风浪情况下的计算结果与传统的风浪计算方法结果一致,在波浪传播过程中由于风的作用,将导致波高比无风作用下计算的波高大。  相似文献   

5.
水下圆形浅滩附近波浪绕射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波数矢量无旋和波能守恒方程对圆形浅滩附近水域波浪绕射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模型中采用Battjes关系与波数矢量无旋,波能量守恒方程一起联合求解圆形浅滩附近水域波浪折射影响下的波浪要素。本文的数值计算模型对圆形浅滩水域波浪折射绕射现象的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是吻合的,数学模型是可靠和合理的,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任意水流条件下波浪受地形及水流影响的折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成  李黎 《海岸工程》1991,10(2):23-36
基于波浪作用通量守恒原则,分析了任意水流条件下波浪在水流、地形综合影响下的折射计算方法,就考虑与不考虑底摩擦损耗二种情况下组合不同的波浪入射方向(α_0<70°)及水流方向(β<30°)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绘制了平直海岸均匀水流及无底摩擦损耗条件下可供工程实用的诺漠图。  相似文献   

7.
非线性效应对浅水水波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波数矢量无旋和波能守恒方程建立了一个考虑非线性作用的浅水水波变形数值模型,模型中采用Battjes关系与波数矢量无旋,波能守恒方程一起来求解波浪在浅水中变形的波浪要素,在波能守恒方程中考虑了底摩擦的影响。利用本文提出的数值模型对一个斜坡浅滩水域波浪折射绕射现象进行了验证,验证计算中用一个非线性经验弥散关系近似浅水水波变形的非线性效应并与用线性弥散关系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说明使用非线性  相似文献   

8.
在考虑了地形变化,水域开挖,建筑物的掩护,码头和防波堤的反射等对波浪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青岛浮山湾海区波浪模型.计算网格采用矩形网格,为了减少误差,保证计算的精度,计算中均采用正向入射,岸滩按全吸收边界考虑.由模型计算得出各计算点在不同水位和浪向时50年一遇的比波高和波高值.为奥运赛场的建设规划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建立基于四阶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水波方程的二维波浪传播数值模型。采用Kennedy等提出的涡粘方法模拟波浪破碎。在矩形网格上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采用高精度的数值格式对离散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对规则波在具有三维特征地形上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对所建立的波浪传播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为了考察非线性对波浪传播的影响,给出和上述模型具有同阶色散性、变浅作用性能但仅具有二阶完全非线性特征的波浪模型的数值结果。通过对比两个模型的数值结果以及实验数据,讨论非线性在波浪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Boussinesq水波方程在深水范围内不但具有较精确的色散性和变浅作用性能,而且具有四阶完全非线性特征,适合模拟波浪在近岸水域的非线性运动。  相似文献   

10.
护面是海堤和护岸的重要结构,直接抵御波浪作用,可采用人工块体、块石等,种类繁多。采用紧密排列方块石作为护面结构是一种景观性较好的型式,依据方块石厚度不同能抵御不同大小的波浪作用。干砌条石及干砌块石护面曾有一些规范给出过计算方法,但现行规范没有相关内容可供设计参考,已有计算方法的理论分析还存在不足。当波浪与斜坡堤相互作用时,方块石护面出现位移或脱落可能发生在波浪回落最低阶段、波浪破碎打击阶段及破后爬高水流作用阶段,通过研究得到了不同阶段波浪对方块石护面作用力的计算方法。在波浪回落最低阶段,考虑了护面及其下方垫层渗透性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低渗透护面浮托压强计算模型,采用物模试验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趋势符合,量值接近;在波浪破碎冲击阶段,基于射流冲击作用原理,提出了波浪在斜坡面破碎冲击压强计算方法,通过试验分析了波浪破碎水深波高比与破波相似参数的关系,利用浅水波理论计算了波浪破碎冲击水流流速;在爬高水流作用阶段,提出了水流引起的方块石护面垂直浮托力及水平拖曳力的计算方法,通过试验结果拟合了浮托力系数和拖曳力系数,验证了水流作用下护面的受力特征。最后,针对方块...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灾害性海浪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1966~1993年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灾害性海浪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东海灾害性海浪平均每年出现11.46次,台湾海峡为7.29次,台湾以东洋面及巴士海峡为10.11次;该区灾害性海浪出现次数有显著的年际和月际变化。这些结果可为台湾海峡区域海洋学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素材,也为防灾减灾,做好灾害性海浪短期预报和中、长期预测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志一  文凡  李洁 《海洋科学》2011,35(9):96-106
对波群内单个波的波陡分布和波破碎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是,波群中波动的最大振幅出现在波群前部而不是出现在波群中央,这种不对称性导致波群前部单个波出现大波陡的概率大于后部单个波出现大波陡的概率;进一步的波破碎统计发现波群前部单个波破碎的频率是后部单个波破碎频率的4倍。因此认为,波群结构的不对称性能够导致单个波发生破碎的...  相似文献   

13.
The joint distribution of wave heights and periods of individual waves is usually approximated by the joint distribution of apparent wave heights and periods. However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his difference is addressed and the theoretical joint distributions of apparent wave heights and periods due to Longuet-Higgins and Sun are modified to give more reasonabl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joint distribution of wave heights and periods of individual waves. The modification has overcome an inherent drawback of these joint PDFs that the mean wave period is infinite.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modified formulae and the field data of Goda, which shows that the new formulae consist with the measurement better than their original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14.
Circulation and hydrology of Manukau Harbou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bstract

Current meter and current drogue measurements made over tidal periods show that the circulation in Manukau Harbour is mainly tidal, with strongest flows within the inner harbour in the four main channels. In the entrance channel, peak tidal speeds reach 2.25 m.s?1 at the surface, and 0.6 m.s?1 near the bottom. 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water is nearly homogeneous with depth in summer. A residence time of 22 d is calculated, assuming the small horizontal salinity contrast is maintained by freshwater inflow and evaporation.  相似文献   

15.
采用TOMAWAC模型模拟近岸40年的波浪要素。波谱计算采用36个方向,模拟波周期范围为1.5~29 s,并对极值波况进行分析。统计了1979—2018年间有效波高的年极值,算得百年一遇的有效波高,发现百年一遇波高由北往南总体呈现增大趋势:渤海和黄海的百年一遇的波高不超过10 m;东海百年一遇的波高在15~22 m之间;南海北部百年一遇波高的范围比较大,靠近台湾部分最大达到了22 m,海南岛西部较小,在10~15 m之间。引用SET值相关指标对极端波浪的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和强度进行分析,发现渤海、黄海北部、台湾海峡以及南海西北部极端事件频繁发生,平均每年有5~7次,台湾岛西南部极端事件的平均历时最大,达到了32 h。  相似文献   

16.
俞聿修 《海洋工程》2001,19(4):94-99
综述第27届国家海岸工程会议(ICCE2000)上有关海浪特性及其传播变形研究的新进展,内容包括海浪的时域特性,海浪的特征,海浪的传播变形和波浪的破碎,反射等四部分。  相似文献   

17.
总结分析了2012年中国近海有效波高≧4 m的灾害性海浪过程及灾情概况,并对2012年度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评估。依据1968—2012年有效波高≧4 m的灾害性海浪的统计资料,结合2013年副热带高压及热带风暴的分析预测资料,预测了2013年中国近海灾害性海浪过程的出现次数,以及分海区的出现天数,预测结果可为今年的海洋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海2011年灾害性海浪分析及2012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本霞  邢闯 《海洋预报》2012,29(3):20-25
总结分析了2011年中国近海有效波高为4 m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及灾情概况,并对本年度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评估。依据1968—2011年有效波高≧4 m的灾害性海浪的统计资料,结合2012年副热带高压及热带风暴的分析预测资料,预测了2012年中国近海灾害性海浪过程的出现次数,以及分海区的出现天数,预测结果可为今年的海洋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This investigation examines long wave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induced by a sloping step. Bellman and Kalaba‘s (1959) invariant imbeddlng is introduced to find wave reflection. An alternative method matching both the surface elevation and its surface slope of each region at the junction i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wave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The proposed method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ccurate numerical results of Porter and Porter (2000) and those of Mei (1983) for a vertical step. The wave reflection obtained for a mildly sloping step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e result of Mei. The wave reflection is found to fluctuate owing to wave trapping for the ntild sloping step. The height and the face slope of the step are important for determining wave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相似文献   

20.
斜向不规则波对直墙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长峰不规则波和方向波谱对直墙作用的实验研究 ,分别给出了每延米斜向不规则波波浪力与正向力之比 ,方向波谱波浪力与斜向长峰不规则波波浪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与规则波实验结果的比较给出了斜向规则波与不规则波波浪力之间的相对关系 ;并对斜向不规则波的反射系数与正向波时的变化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