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 195 8- 1995年北太平洋月平均海面温度及南宁地区后汛期 (7~ 9月 )降雨量资料 ,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 :南宁地区后汛期降雨量与上年夏季至当年春季的海面温度存在相当明显的遥相关关系。对 1996- 1999年后汛期降雨量进行预测试报 ,并经 2 0 0 0年实际应用 ,得到基本相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华南后汛期降雨量的振动和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959至1988年华南后汛期(7-9月)降雨量距平百分率的大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前汛期(4-6月)降雨量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同时探讨了后汛期降雨量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华南后汛期雨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且地区差异显著;后汛期降雨量的异常与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南海地区大气的对流活动及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的频数有关。  相似文献   

3.
陈静 《贵州气象》2001,25(3):3-4
根据贵阳1921-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汛期(6-8月)暴雨日数,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级别和汛期总降雨量的关系,得出:汛期暴雨量决定降水量,且旱涝预测主要是暴雨预测。  相似文献   

4.
北半球冬季雪盖对南宁地区盛夏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慧  张健 《广西气象》2002,23(4):35-38
利用卫星观测的1973-2001年北半球雪盖资料,分析了北半球、欧亚、北美雪病面积变化与南宁地区盛厦6-8月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地区盛夏降水与冬季雪盖面积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近58a降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文序列中常用的谱分析、有序聚类分析、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和Ma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别对郑州市1951-2008年的年降雨量、汛期和非汛期降雨量序列进行周期性、突变性和趋势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郑州市年降雨量保持平稳,但各年汛期和非汛期的降雨量分别呈现出增加和减少的趋势,而且非汛期降雨量减少的趋势性较为显著;年降雨量和汛期降雨量有较为显著的近似10 a的周期,而非汛期降雨量表现为不显著的3 a的周期;年降雨量、汛期和非汛期降雨量序列的突变点均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海拉尔市区1961-1989年汛期(6-8月)的降雨气候概况做了统计,找出了海拉尔市区每年降雨的集中期。对日本气象传真图的物理量场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提取出涡度、垂直速度、降不量、温度露点差等预报值与海拉尔市区降雨量的定量关系,并用FORTRAN语言在长城系列微机上运行,预报海拉尔市区的短期降雨。通过1990年和1991年两年的汛期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北江流域15个气象台站1965~2010年逐月降雨量资料,统计分析了北江流域汛期降雨量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江流域汛期、前汛期、后汛期以及各月年平均降雨量空间分布非常一致,多雨区位于流域西南部,少雨区位于东北部,多雨区处于迎风坡的南侧;流域降雨量峰值出现在5月,7月有明显下降的特征。汛期降雨量呈略增加的趋势,这与广东汛期降雨量趋势是一致的,其中流域北部呈增加趋势,南部呈减少趋势;前汛期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后汛期呈增加趋势。汛期降雨量年代际变化的整体波动较明显,20世纪60、80年代降雨量为负距平,70、90年代和2001年后为正距平,呈“少-多-少-多-多”趋势,强降水期有“6月-5月-6月”先前移后后推的趋势。汛期降雨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在1984年有一次突变,到1992年呈减少趋势,1985—1992年降雨量平均值比其余年份平均值减少了18%。  相似文献   

8.
以佛山市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8—2017年和60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自动气象站2008—2017年的降雨资料为基础,采用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佛山市降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佛山年均降雨量月际分布为双峰型,峰值出现在5和8月;降雨主要集中期4—9月(汛期),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9.2%;年降雨量和前、后汛期降雨量都呈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年降雨量和后汛期降雨量存在15年左右的周期变化,而前汛期降雨量则以4~8年的局部周期变化为主。佛山年、前汛期和后汛期降雨量地区差异明显,年平均降雨量最大值出现在南海城区,最小值在禅城祖庙;前汛期降雨大值区在三水西南、三水乐平、顺德城区,小值区在禅城祖庙、顺德杏坛、南海桂城。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河南汛期降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1998年河南郑州,安阳等50站降水资料和青藏高原冬季积雪日数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河南汛期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河南南部汛期降水较好的关系,而与河南北部汛期降水呈反相关,多雪年汛期河南南部降水偏多的概率占61%,北部降水偏少的概率占56%,少雪年汛期河南部降水偏少的概率为72%,河南北部降水偏多的概率为61%。  相似文献   

10.
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异常特征及其与我国近海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24,他引:34  
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认为华南前汛期降水峰值所在月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前汛期总的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前汛期降水异常存在多尺度振荡,前汛期降水偏多年,偏少年的同期全国降水分布存在明显相反的特征,且通过对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与其前期(上一年6-8月)我国近海SSTA的相关分布,找到一个稳定的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的敏感海区,同时讨论了它的敏感时段及其同期的SSTA,后期的距平环流场特征与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同期的距平环流场特征的关系,最后分析了该敏感海区SSTA与全球海域SSTA的关系,由此提出一个我国近海SSTA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杨绍洪 《贵州气象》2001,25(4):31-33
通过对黔东南州2000年汛期(4-6月)降水、温度等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出2000年黔东南州汛期的气候特点,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3年中国78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中东部地区降雨的逐候变化、湖南省雨季与中国南方地区不同雨期的相关性及不同雨期降雨的空间分型。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的25°—30°N全年均有一条雨带维持,春季增强,秋季减弱,先后出现了江南春雨、华南前汛期、长江梅雨和华西秋雨。江南春雨降雨量与同期湖南省降雨量的高相关区为除湘西和湘西北地区外的湖南省其他区域;华南前汛期降雨量与同期湖南省降雨量的高相关区为湘中及其以南区域,梅雨期降雨量与同期湖南省降雨量的高相关区为湘中及其以北区域;华西秋雨降雨量与同期湖南省降雨量的高相关区为湘西北和湘北地区。中国南方地区不同雨期降雨量与湖南省不同雨期高相关区的降雨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江南春雨期降雨量与同期湖南省降雨量的一致性最好,华南前汛期降雨量和华西秋雨期降雨量次之。中国南方地区不同雨期降雨量的前4个空间模态能较好的表现南方地区不同雨期降雨量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4个模态分别为全区一致变化、南北反位相变化、江南地区与其他地区反位相变化、东西反位相变化。  相似文献   

13.
引言 每年4—6月(称前汛期,下同)是东亚大气环流从冬半年向夏半年调整、变化阶段,而逐年大气环流的变化不同,又造成每年前汛期降水不一样。众所周知,太平洋海面温度(称海温,下同)深刻地影响大气环流,从而造成天气的异常。本文着重讨论西北太平洋海温对南宁地区前汛期降水的影响。 一、资料和分析方法 1)海温资料 本文所用的1957年1月~1980年12月西北太平洋地区海温系取自广西气象台《长期天气预报资料选编》。  相似文献   

14.
对2016—2020年东莞分镇暴雨预警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及质量评估,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东莞分镇暴雨预警信号次数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分镇暴雨预警信号占所有预警信号的比例稳定在50%以上;总降雨量偏多和暴雨日数较多的区域,分镇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次数相应较多;分镇暴雨预警信号的发布集中在汛期,后汛期比前汛期的频次多;前汛期分镇暴雨预警的高频区是水乡片,后汛期分镇暴雨预警的高频区是丘陵片。分镇暴雨预警TS评分率较高,为89.5%,后汛期比前汛期的准确率高,前汛期提前量比后汛期提前量早。  相似文献   

15.
印度洋海温的偶极振荡与高原汛期降水和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61—2000年近40年印度洋海温距平场资料及对应的青藏高原35个观测站的降水与温度资料,通过相关普查得出,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振荡与青藏高原汛期降水、温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前期1月、12月~2月的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青藏高原汛期(6~8月)降水和前一年6月的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青藏高原汛期(6~8月)温度有很好的相关。分析1961—2002年NCEP/NCAR 500hPa北半球高度场资料发现,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欧亚500hPa的高度场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并通过印度西南季风的强弱,影响到青藏高原汛期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对1961-1995年西南汛期(6-8月)降水大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1-8月印度洋海温距平场与西南汛期降水场的遥相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汛期降水的地域差异显著,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其变化与印度洋海温变化有一定联系,分析还进一步表明,当印度洋海温呈某种特定的配置时,特别是南印度洋中西部海温的异常变化对西南汛期降水的发觉分布有一定作用,揭示了印度洋海温变化在西南汛期降水异常分布中的信号现象,说明特定的印度洋海温分布可以作为西南汛期旱涝预报的信号因子。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57-2000年4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本州温度、降水、统计分析了厄尔尼诺(E1Nino)、拉尼娜事件(LiNina0及Nino3区海温与本区域温度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Nino3区海温、E1Nino和LaNina与本州温度、降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又以冬季温度、后汛期降水关系最好,且对长期气候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于淑秋 《高原气象》1998,17(3):290-299
对长江坝区汛期降水的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后指出:坝区汛期降水异常与EAA相关链,特别是东亚这一段遥相关型有明显联系,进而探讨了它与前期北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北京强降雨与道路积水统计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尤凤春  郭丽霞  史印山  吴宏议 《气象》2013,39(8):1050-1056
利用2007—2011年汛期(6—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每日发布的汛情通报、北京市20个气候站日降雨量和200多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雨量监测数据,对近5年北京强降雨及降雨强度与城区出现道路积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北京城区出现道路积水的降雨量特征、小时降雨强度和2 h降雨量道路积水临界指标。通过在2011年汛期(6—8月)10次道路积水中应用表明,该道路积水临界指标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可为今后北京道路积水预报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东莞汛期降水特征及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东莞市1957~2005年的汛期降雨量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得出,东莞的汛期降雨苣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准17年周期振荡。它有3个降雨量偏多中心(1961年前后、1976年前后和1992年前后)和3个降雨量偏少中心(1966年前后,1984年前后和2001年前后),另外还有一些小尺度的振荡。从Mann—Kendall统计量曲线看,东莞市降雨量存在着2个突变点(1960和2005年)。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东莞降雨气候预测的自回归模型,对降雨的长期趋势预测具有一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