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了《气象科技资料》关于“韵律”问题的讨论颇受启发,现根据个人的体会讲两点意见。一、在《关于韵律予报方法的准确率问题》一文中,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当地“前期出现一个明显的气压槽”对应未来150天有一次降水这个韵律关系的予报准确率,与当地同期降水的气候概率相当,判定两者之间实际没有什么对应关系。我也认为像这样的韵律指标当然没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于韵率预报方法的准确率问题》一文认为该方法准确率随季节变化、随早涝变化、可跨年使用等,总之指出该方法"不一定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近十多年间我在基层站制作长期天气预报,从发现到使用韵率预  相似文献   

3.
这次全区气象局长会议开了六天,今天就要结束了,区气象局的领导同志要我来讲一讲。有些同志希望我讲讲农村形势和责任制问题,由于时间关系这两个问题,今天不讲了。关于当前农村形势,请同志们学习乔晓光同志在地市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和区党委的有关文件;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请同志们学习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区党委宣传部编的《支部生活》第四期上登载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讲话材料》。这两个问题就给大家介绍  相似文献   

4.
冬季我省有许多台站电接风仪的风杯、风向标常在有降水发生冻结现象,严重影响了记录的完整。关于解冻的方法有很多,如我站以前曾用热毛巾包在冻结部位的四周,将冰熔化。但这样只能暂时解决问题,容易重新冻结,因此效果不理想。我站1989.1.13.和1989.1.14.分别有一次风向标、风杯被冻住的情况发生,我们采用电吹风解冻,很快解决了问题,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5.
牟惟丰 《气象》1982,8(1):9-10
近两年来,《气象》月刊上开展了关于东北三江平原垦荒和湖北神农架林区开发对气候影响的讨论,不少作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资料论据,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这一问题关系到我国国土的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关系到我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因此我也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来参加这一讨论。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6,(1):28-28
根据近期召开的寒潮、大风预报科研协作会议的讨论,关于我国寒潮、大风的研究,将整编寒潮年鉴,进行关于寒潮、大风的短期、中期与长期预报方法的探讨,诸如不稳定小槽的发展、高空稳定性高压脊和阻塞高压问题、横槽型寒潮、寒潮的数值预报、单站寒潮预报方法,以及低温的中、长期预报方法与霜冻的中、短期预报方法等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王作述 《气象》1985,11(6):25-25
看了《气象》1984年第6及10期上关于nowcasting一词汉译的讨论,我愿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也不同意“现时预报”这一译法。甚至感到,在已列出的各种选择中,这是最不佳的选择。采用这一译法.首先面临着“现时”和“预报”这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这点是这一译法难以回答的。  相似文献   

8.
我足吉林省气象台予报科技术员,九五八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吉林省气象台工作。在从事气象工作的二十年来,我在党组织的教育下,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努力钻研,先后写出了《关于予报综合问题的初步探讨》、《关于点聚图予报的综合》、《500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近期关于逻辑网络及其应用的一些最近的结果,包括逻辑网络的背景、矩阵半张量积(STP)的新矩阵乘积的理论、逻辑网络的一些基本研究以及一些当前的重要工作.特别介绍了逻辑网络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可控性、可观性、稳定性、镇定、同步、最优控制以及扰动解耦等.由于在处理逻辑网络问题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STP方法被海内外很多学者关注并将其用于相关问题的研究.目前,一些新的领域被广泛研究,包括牵引控制、函数扰动、系统解耦、输出追踪、符号动力学等.本文主要对基于STP方法研究逻辑网络以及STP方法的其他相关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一、多尺度大气环流的性质强局地风暴的预报是一个复杂过程,要计算许多经验和半经验参数,然后预报某一时段在一定地区内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概率。在这方面统计方法是很有用的,但对强风暴预报员和研究工作者说来,尚存在许多关于对流性环流的动力学性质及其和大尺度环流之间关系的问题。本文目的是提出与强风暴预报员和研究人员有关的问题,并介绍动力学的尺度相互作用理论,从而回答这些问题。在解释关于强对流现象的许多问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参加这次会议,是希望对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起个促进作用。关于天气预报工作如何发展的许多看法,在去年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会议上基本都讲了。去年十一月在成都召开的气象学会年会上也讲了。这次主持会议的同志希望我再讲一讲。根据这一年来工作进展情况,觉得也有必要就天气预报或者说天气预报的现代化问题,进一步谈些看法。气象服务有很多方面,天气预报则是服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气象与人体健康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气象、环境与健康问题的研究可总结为如下几个问题:1)气候变化及其影响,2)天气、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3)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4)关于气象条件与疾病的机理研究,5)环境与健康危险度评价。作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国学者予以关注:1)气象与健康问题的检测,2)气侯变化与人类健康,3)气象与人类健康关系的机理研究,4)应用数值模式研究气象与健康问题,5)环境与健康危险度评价,6)疾病预测和预警研究,7)多学科交叉研究和更多部门对气象与健康问题的介入。  相似文献   

13.
重力波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大气波动,它对全球大气动量和能量的传播以及多种天气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国内外关于惯性重力波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总结了有关重力波的主要成果:重力波的基本定义和属性、激发源、现有的探测手段和分析方法,以及对暴雨、台风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重力波研究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开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曾居仁 《贵州气象》2009,33(5):F0002-F0002
2009年10月10日上午,贵州省气象局组织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中组部《关于在全国组织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会议同时传达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国庆讲话以及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  相似文献   

15.
《气象》1975,1(5):34-34
气象战线各级领导成员和广大革命群众,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部分论述,深刻领会毛主席关于“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这一指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政策的自觉性,进一步搞好批林批孔运动,决心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  相似文献   

16.
台风数值预报是防台减灾的关键,而集合预报是体现和减少数值预报不确定性的常用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台风集合预报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涉及初值集合扰动、模式扰动技术以及基于统计的台风集合预报后处理技术。对全球几个主要集合预报系统的发展及我国的区域台风集合预报系统做了回顾。最后,在回顾的基础上,讨论和提出了关于台风集合预报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台风路径突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风路径突变包括其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的显著变化,是当今台风路径预报的难题。突变路径预报的巨大误差常导致台风防御失败,这与其机理认识不足等原因有关。本文回顾了我国关于台风突变路径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从台风与多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台风内部动力机制以及下垫面状况等方面,总结了关于台风路径突变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物理过程和动热力结构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对台风路径突变的发生概率、预报技术和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关于路径突变研究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东亚夏季风的研究进展及其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黄荣辉  黄刚  任保华 《大气科学》1999,23(2):129-141
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东亚夏季风的结构特征以及年际、季内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进展;并且回顾了关于东亚夏季风的数值模拟和可预测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系统地回顾了东亚夏季风与印度季风特征的异同以及ENSO循环、西太平洋暖池和青藏高原在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季内变化的作用。还提出在关于东亚夏季风变化及其模拟和预测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梅雨问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林春育 《气象》1981,7(7):12-14
关于梅雨问题的讨论,从1980年第8期开始, 到本期告一段落,共刊登了21篇文章。这次讨论, 思想活跃,不同学术思想得到交流,对于深入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的规律,统一梅雨期的划分标准,提高对梅雨的预报能力,以及今后加强对梅雨问題的研究等,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讨论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从讨论中也看出,对梅雨问题的研究,还缺乏统一的规划,一些基础性的分析研究工作也开展得不够。因此,目前还不可能对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梅雨期得出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还有待于用更多的事实,更深入的研究来回答。 本期,我们请林春育同志写了“关于梅雨问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題”一文,作为近一年来关于梅雨问题讨论的小结。这个小结仅对所讨论的主要问题作一些归纳性的阐述,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在讨论期间,许多同志积极来稿,参加讨论,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所限,有关梅雨问题讨论的来稿不再刊用,也在此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20.
张宏生 《气象》1981,7(1):19-20
我站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属苏州地区,邻近上海。每年6—7月间常出现持续阴雨的“梅雨”天气,有些年份“梅雨”常出现两段,中间有一个间歇时期,当地群众习惯地把前一段称之为“早黄梅”,后一段称之为“正黄梅”。由于出现“早黄梅”时正值我县夏收夏种的农村大忙季节,因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当地领导和群众对这个问题是十分关心的。但在本地区的预报讨论中常只把“正黄梅”作为“梅雨”来看待,轻视“早梅雨”的存在。如关于1979年的“梅雨”问题,对此我有不同看法。下面谈谈我对“早梅雨”的看法: 如何确定“早梅雨”? 我县一般年份从6月中旬后期入梅,至7月上旬后期出梅,梅雨期约一个月左右,但在有些年份“梅雨”常分为两段:第一段出现在6月上旬(个别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