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海中部沿岸放流增殖对虾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海中部沿岸(北起成山高角,南至岚山头,亦称山东南部沿岸)放流增殖对虾的体长与体重关系式:W=6.0195×10-6L3.1258;其生长过程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Lt=200.43[1-e-0.15(t-2.50)],Wt=94.41[1-e-0.15(t-2.50)]3.1258;其体重生长拐点分布在8月21日前后,拐点前后两个旬为其生长最快阶段;雌雄对虾个体生长差异明显,雄虾生长较雌虾提前结束.雌虾生长方程为Lt=213.55[1-e-0.16(t-2.90)],Wt=113.43[1-e-0.16(t-2.90)]3.1041雄虾生长方程为Lt=178.31[1-e-0.15(t-1.80)],Wt=66.23(1-e-0.15(t-1.80)]3.2384;受放流增殖数量抑制,个体变小,生长减慢,拐点提前.生长参数L,W,k,kL和bkW均因放流数量的增加而减小;生长速度与放流数量间呈指数函数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关系式为kL=40.75×0.9588N.  相似文献   

2.
套子湾黄盖鲽产卵群体渔业生物学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1983—1985年套子湾黄盖鲽产卵群体的渔业生物学调查,初步查明该鱼的产卵群体系由体长185—365mm的Ⅱ—Ⅷ龄鱼组成,雌异型、以雌鱼生长较快、寿命较长、其von—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L=415.368mm,W=1489.766g,to=-1.436,K=0.208,黄盖鲽的繁殖力颇巨、波动范围在146—2040千粒,平均为782.5千粒其与体长、体重的关系式为,RL=0.0291L3.0075;Rw=-24.7407+2.0446W(千粒)黄盖鲽产沉性粘着性卵、卵径较大、分布范围为0.46—1.04mm,其随鱼体生长而增大,属典型单峰一次排卵类型,该鱼在产卵期中摄食强度低、空胃率高,仍以多毛类等为主食,属典型底牺生物食性类型。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中部沉积柱样中镁铝含量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士三  陈承惠 《海洋学报》1991,13(1):114-120
通过对太平洋中部美拉尼西亚海盆中L1007和L1026两个沉积柱样的镁铝含量比m值(m=100×MgO/Al2O3)研究,证实了在深海沉积物中,m值的变化特征受沉积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所制约.同时反映出深海沉积物的高m值与冰期相对应,而陆相沉积物的高m值与干燥气候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太湖湖鲚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湖鲚鳞片年轮可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其边缘增长率K的周年变化,表明年轮系一年形成一次,主要在4—6月出现。体长与鳞长的关系式为L=18.658+118.06R,与体重关系式为W_♀=7.588×10~(-6)L~(2.8301)、W_♂=5.584×10~(-6)L~(2.8781)。2龄鱼以前,体长和体重相对增长率与生长指标较大,2龄以后则相反。生长适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2—3龄的W=0.292W_∞处;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能反映生长过程的变化特征,合理的捕捞年龄应为2龄以后,体长为170mm以上。本文为提高太湖湖鲚产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花鲈仔、稚、幼鱼摄食习性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分析了花鲈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5.5~16.5℃时,花妒仔鱼孵出约140h左右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小型臂尾轮虫.全长10mm左右的仔鱼可摄食卤虫幼体,全长11mm左右的个体可摄食枝角类.对431尾仔、稚、幼鱼观察结果,在实验条件下其摄食率高达99.1%,胃饱满系数波动于2.38%~16.48%之间,日摄食指数在45%~60%.其摄食强度具明显的昼夜节律,以16:00~20:00胃饱满度最高.仔、稚鱼夜间基本不摄食,部分幼鱼个体少量摄食.仔、稚、幼鱼个体间生长速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体重与摄食量的关系符合直线方程y=0.1018+8.3261×10-2x;全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可用ω=1.6473×10-3L3.4743表示,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t=5.5242e1.9681×10-2D;体重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ω=0.5836e6.9208×10-2D.  相似文献   

6.
青岛近海许氏平鲉年龄与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2005年1月逐月在青岛近海采集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样本共计147尾,以矢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对其年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耳石边缘增长率分析表明,许氏平鲉耳石年轮形成的周期为1年,6~7月是年轮形成高峰期。协方差分析和残差平方和分析表明,许氏平鲉的体长与体重、年龄与生长关系在雌雄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体长(L)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W=1.750×10-5×L3.084(r2=0.990,P0.05);使用年龄和体长的实测值拟合其生长,Von-Bertalanffy体长生长方程为Lt=367.211×(1-e-0.576×(t-0.399))(r2=0.943,P0.05)。分析表明,在耳石形态与重量各测量参数中,耳石重量(Wotolith)与年龄(t)的线性相关性最密切(r2=0.942),其关系式为Wotolith=-0.023+0.035 t。平均百分比误差指数(IAPE)结果显示,耳石重量可以作为青岛近海许氏平鲉年龄鉴定的有力手段(IAPE=8.3%)。与1980年代相比,青岛近海许氏平鲉生长加快,显示出资源进一步衰退的迹象。  相似文献   

7.
长江河口淡水端溶解态无机氮磷的通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8年2和9月在长江河口淡水端连续观测了DIN(NO3-,NO2-,NH4+),PO43-,流速和流向.结果表明,溶解态无机氮、磷浓度的时空变化较复杂;1998年2月NO3-,NO2-,NH4+和PO43-的月通量分别为168241,974.4,19335和2648t,9月的月通量分别为905678,8317,5797和6281t;1998年NO3-,NO2-,NH4+和PO43-年通量分别为497.1×104,3.911×104,10.22×104和4.155×104t.  相似文献   

8.
探究引起银鲫在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形质差异原因及形质饰变途径和机制,进而揭示养殖模式致其改变生存对策的内在逻辑,对于指导银鲫养殖模式的改进与优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选取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2)下经7个月养殖的异育银鲫夏花苗种各70尾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系统开展了两种池养模式下异育银鲫形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池养期间两实验群体的生长速度总体上呈M2>M1,在21项生物学表型性状中,M2实验群体显著大于M1实验群体的为L1 (体长)、L4 (头宽)、L11 (肛后体长)和NM (净体质量)(P<0.05);(2)所涉20项形质评价性状中, M1、M2实验群体间具显著差异(P<0.05)的高达16项,聚类分析也指示两者间的欧式距离已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M1、M2实验群体已在形质特征上出现显著分化;(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其累...  相似文献   

9.
冲绳海槽浮岩中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分阶段热解释放气体质谱分析法研究了冲绳海槽浮岩热解释放气中CO2和H2O的碳、氢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浮岩中原生CO2和H2O主要释放于400~1 000℃,CO2的碳同位素组成介于-6.7×10-3~-22.7×10-3,H2O的氢同位素组成从-45×10-3变到-71×10-3,均落入幔源火山岩的变化范围,而且浮岩的氢同位素组成与海槽区玄武岩的氢同位素组成非常接近,这表明冲绳海槽浮岩与玄武岩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浮岩岩浆和玄武岩岩浆是同源岩浆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产物.另外,这些浮岩较洋中脊玄武岩要贫13C,并富集D,同时具有从洋中脊玄武岩向岛弧玄武岩变化的趋势,这表明浮岩岩浆在形成或上升过程中可能受到俯冲板块释放流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细鳞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胸鳍覆盖处的鳞片作为细鳞(鱼剌)(Therapon jarbua(Forssk(a)l))的年龄鉴定材料,其年轮形成时期主要在2~4月.体长与鳞径呈线性关系.体长-体重关系为W=3.8891×10-2L2.8761.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适合描述其体长和体重的生长,生长参数为L∞=35.9cm,W∞=1153.7g,k=0.2376,t0=-0.2115.体重生长在4.41a具一拐点,此时体重生长速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温度和盐度对几种大型海藻生长率和NH4-N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刘静雯  董双林  马甡 《海洋学报》2001,23(2):109-116
温度和盐度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孔石莼(Ulva pertusa)和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生长率及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上述3种海藻生长率及NH4-N吸收均有显著影响.3种海藻的生长适宜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细基江蓠繁枝变型20~30℃,15~30,孔石莼15~25℃,15~40,蜈蚣藻20~25℃,25~35;最大日特定生长率(SGR)分别为8.66%,12.28%,2.24%;N饥饿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对NH4-N的吸收存在短期的快吸收.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最适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15~25℃,10~25.生长率及NH4-N吸收速率与温度和盐度之间分别存在以下关系:SGRG.t.=0.873(S-5.487)(T-9.007)e(-0.0708S-0.0745T);SGRU.p.=0.222(S-2.665)e-0.047S(T-9.98)e-0.00057(T-9.98)2.7;SGRG.f.=2.6×10-4(S-10.856)(T-11.704)e0.156T-3.36×10-6STe0.219T;Vupt=11.812(S-4.081)(T-9.221)e-0.1S-0.148T.  相似文献   

12.
王伟  徐德伦  楼顺里 《海洋学报》1990,12(5):638-647
本文报告首次进行的海洋白浪、泡沫和沫流带与海面摩擦速度的直接同步测量结果.由此结果得海洋白浪覆盖率Wc与海面摩擦速度U*的经验关系为Wc=1.34×10-5U*1.93.这一关系式支持白浪覆盖率正比于海面风应力的论断;显著不同于白浪覆盖率正比于摩擦速度3次方的物理分析结果.基于此经验关系式,还对白浪在海-气交换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自然光照,水温为11~16.3℃),对初始平均体质量为29.64g±5.98g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Jordan et Gilbert)幼鱼1周年的生长和生态转化效率进行定期测定。结果显示:条斑星鲽的体长和体高在实验期间皆呈直线增长;体质量的增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呈指数生长,后期为直线增长。体长和体质量呈指数函数关系:W=10-5L3.0226,r=0.9893。条斑星鲽幼鱼周年的生长率和生态转化效率都较高,属于高生长类型鱼类;生态转化效率周年波动范围是34.16%~91.07%,特定生长率的周年波动范围是0.170~1.527。  相似文献   

14.
牙鲆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1980—1986年间连续逐月牙鲆生物学测定和耳石观察资料,确认其年轮形成期在3—5月,主要在4月。经标准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鱼体体长(mm)年间生长规律为: ♀:L_t=800.10[1-e~(-0.2323(t-0.0254))] (?):L_t=690.62[1-e~(-0.2557(t+0.1211))]依体长与体重间相关关系计算渐近体重和最大生长速度,雌鱼分别为8370.43g和865g/a;雄鱼分别为4867.15g和554g/a。对低龄鱼(0—Ⅲ)生长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雄鱼体长生长的季节变动幅度(C=1.07,k=0.5925)明显大于雌鱼;当年生雄鱼在7—9月的生长速度为年内最大。  相似文献   

15.
急性CO2酸化对菲律宾蛤仔钙壳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渤海表层典型的碳酸盐系统,通过实验室密闭培养实验,分析急性CO2酸化条件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CaCO3形成速率(G)和CO2呼吸速率(RC)的影响,以探讨局部海域CO2酸化的底层海水在潮流或者风海流等因素的驱动下,脉冲式影响贝类栖息地时养殖贝类可能的响应。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在急性CO2酸化条件下发生轻微的钙壳溶解和显著的呼吸抑制。CO2酸化和菲律宾蛤仔的呼吸作用共同驱动钙壳溶解,溶解速率随Ω文石下降而升高,G(μmol/(FWg·h))=0.14 × Ω文石-0.49 (n=12, r=0.95, p<0.01)。活体菲律宾蛤仔钙壳保持稳定的Ω文石临界值为3.5,而在Ω文石=1.0的条件下,每天溶解的钙壳相当于贝壳总重的2‰。相较于钙壳溶解,Ω文石改变对菲律宾蛤仔呼吸作用的影响更大,RC(μmol/(FWg·h))=0.27 × Ω文石+0.90 (n =12, r=0.82, p<0.01)。由于呼吸代谢决定了摄食等各种耗能行为的效率,因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尽管菲律宾蛤仔可以通过摄食等自身调节机制来抵御造成钙壳溶解的环境胁迫,然而这一机制本身就可能受到酸化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渤海底质重金属环境背景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本文讨论了渤海及毗邻河口区25柱岩心样细颗粒中(<0.063mm)重金属含量分布,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渤海沉积物细颗粒中重金属的分布类型进行了态性检验,借助210Pb测年法获得渤海现代沉积速率、重金属沉积通量及各站百年前沉积层中Cu、Pb、Zn、Cd含量.重金属环境背景值采用深水区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岩心样作为背景段,按重金属分布类型确定环境背景值.结果显示Cu背景为26.26×10-6~17.94×10-6;Pb为17.31×10-6~10.61×10-6;Zn为75.00×10-6~55.30×10-6;Cd为0.136×10-6~0.040×10-6,与百年前沉积层中重金属含量基本吻合.研究表明,渤海底质沿岸重金属排污始于30~40年代;而渤海湾沿岸污染始于1933年,锦州湾为1938年,辽河口排污起于1940年前后.从环境背景值分布趋势看,渤海底质重金属污染仅限于锦州湾、海河口及辽河口附近海域,其中锦州湾污染指数最高(B27站),Cu、Pb、Zn、Cd依次为160.58、180.83、90.0、749.74;次为海河口(B851站),Cu、Pb、Zn、和Cd分别为1.16、1.56、1.08、1.54;辽河口(B386站)Cu, Pb, Zn, Cd各为1.08,1.02、1.09. 2.28.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4年6月和10-11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采集的168尾秋刀鱼样本,基于耳石微结构并结合基础生物学数据,鉴定了秋刀鱼的日龄,推算了孵化日期,并建立了生长模型和生长率。研究发现:耳石微结构从核心到透明区边缘,轮纹宽度由宽至窄,亮度由暗至明,标记轮多分布在透明区。日龄范围为204~549 d,优势日龄组为231~290 d和381~470 d,日龄最小个体体长207 mm,体质量39 g,日龄最大个体体长291 mm,体质量131 g。孵化日期为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孵化高峰期出现在1-3月和8-10月,初步推算秋刀鱼主要分为春生群和秋生群产卵群体。体长和体质量生长模型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体长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别为0.224 mm/d和0.000 88,绝对生长率随着日龄增加而减小。体质量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别为0.293 g/d和0.003 25,最大绝对生长率(0.504 mm/d)和最大相对生长率(0.004 86)出现在351~400 d。  相似文献   

18.
陈贞奋 《海洋学报》1984,6(2):253-259
采用海泥提取液和不同氮源的培养基对牟氏角毛藻进行培养研究的结果,表明海泥提取液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繁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比施用维生素和生物素好,尤以2%浓度为佳.不同氮源的培养结果表现出牟氏角毛藻在短时间内,每小时每个细胞吸收NO3-N1.6-4.4×10-8毫克,而吸收NH4-N 4.9-5.9×10-8毫克;这证实了牟氏角毛藻吸收NH4-N的能力强于NO3-N,所以生长在NH4-N培养基中胜过生长在NO3-N培养基中.从培养利用出发,我们认为采用铵盐培养基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波纹唇鱼雌性亲鱼选育标准,了解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筛选出主要生长性状。本研究开展了波纹唇鱼雌性亲鱼形态性状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波纹唇鱼雌性亲鱼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之间除头长X3与胸鳍长X6,X3与躯干长X11和眼径X5与腹鳍长X7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各性状间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筛选出4个与体质量相关性最大的形态性状体长X2、体高X4、臀鳍长X8、尾长X12;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是X2,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是X4;直接决定系数最大的是形态性状X2, X2-X4的间接决定系数最大;构建多元回归方程为Y=-3.402+0.016X2+0.453X4  相似文献   

20.
海水中超痕量钨及痕量钼的极谱催化波连续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超痕量钨与痕量钼的极谱催化波连续快速测定方法,在0.04MHCl—2.0×10-4M二苯羟乙酸的天然海水体系中,钨于-1.2伏(对SCE)出现一个十分灵敏的氢催化波,可定量测定低达5×1012M,在此体系中加入适量KClO3,则可在-0.3伏测定相当灵敏的钼平行催化波,测定限量低达6×10-10M,海水取样少于50毫升,便可直接测定其钨与钼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