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庞岭花岗岩体具正常花岗岩的演化特点,经历了加里东晚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是一典型的多期复式岩基。燕山早期第三次岩浆脉动形成的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富含Sn、W,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花岗岩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2.
锡田含W,Sn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以二长花岗岩类为主体的锡田岩体,分布在南岭花岗岩套北部边缘,形成时代为燕山早期。岩石具有高硅、富碱以及W,Sn,Mo,Bi,Cu和U,Th丰度高的特点。与湘南地区的骑田岭、香花岭等含Sn花岗岩体特征有相似之处,具有找W,Sn矿的较好潜力。岩石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其具有典型的后造山(post-orogenic。)作用形成的“A型花岗岩”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从而显示锡田岩体形成时该区处于陆壳开始拉张裂陷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
越城岭-猫儿山地区花岗岩特征及成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国玉  黄杰  何方 《矿产与地质》2009,23(5):412-417
越城岭-猫儿山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出露很广,侵入时代从加里东期至燕山期,为一套富硅、铝过饱和、燕山早期花岗岩体略富碱、分异演化程度较高的中粒-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岩石具有明显的富K2O,贫Na2O特征,为富含W、Sn、Pb和Bi的岩体,具备了为钨锡多金属矿化提供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流体的内在条件。区内钨锡钼矿化与燕山早期花岗关系密切,矿床(点)产于细粒花岗岩周边、细粒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盘古山大型钨矿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具有密切成因关系,但因该岩体隐伏深,相关研究资料较为欠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矿床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深入认识。南岭科学钻探(SP-NLSD-2)揭露该岩体后,本文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具有超酸性、富碱、贫钠富钾等特征,属于准铝-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形成该岩体的花岗岩浆为高度分异演化的残浆,W、Bi等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南岭燕山期花岗岩,为盘古山钨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矿质。岩浆演化至云英岩化阶段时,岩浆中的Mo、Bi、Cu、Pb及REE含量增加,而W、Sn含量则因已转移到岩浆期后热液而降低。岩体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与钨锡成矿. 为了厘清花岗岩与钨锡成矿的时空关系,采用野外调查、显微鉴定、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矿田内多期次花岗岩岩体(脉)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锡田矿田发生了三期岩浆事件,分别为加里东期(435~441 Ma)、印支期(220~230 Ma)、燕山期(141~160 Ma);三期花岗岩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等,亏损Ti、P、Sr、Ba等微量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其中加里东期花岗岩与印支期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而燕山期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不同时期花岗岩中的成矿元素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逐渐升高,特别是W、Sn元素在燕山期白云母与二云母花岗岩中最为富集,这与华南地区燕山期钨锡大爆发的时间是一致的;印支期岩体接触带发育少量矽卡岩型Fe-Cu-W多金属矿床,燕山期岩体接触带也发育矽卡岩型W-Sn多金属矿床,并在附近陡倾的张裂隙中发育多个中大型石英脉型W-Sn矿床,而加里东期岩体附近尚未发现钨锡矿化. 因此,锡田矿田的多期次花岗岩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是时空耦合的,且成矿以燕山期矽卡岩型与石英脉型钨锡矿为主.   相似文献   

6.
昆仑关花岗岩体和十万大山花岗岩体是桂中地区典型岩基。岩石地球化学及烃类组分对比研究表明:十万大山花岗岩的SiO_2含量明显高于昆仑关,而昆仑关花岗岩的MgO含量明显高于十万大山,两大岩体都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Pb、W、Sn、Ag、Bi元素在昆仑关花岗岩体中富集,Sn、Pb元素在十万大山花岗岩体中富集;两大岩体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变化趋势相似,呈Eu负异常;两者烃类组分曲线结构具有相似性,但昆仑山花岗岩烃类总量较高;昆仑关花岗岩和十万大山花岗岩分别为A型、S型花岗岩,分别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和后造山构造环境。昆仑关花岗岩体物源较深,分异性较好,其与周围区域可形成较大规模的铜、银等矿床;十万大山花岗岩体物质来源相对较浅,分异相对较差,形成矿床的规模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对粤北贵东岩体铀钍丰度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原地重熔过程导致铀钍元素向花岗岩体的上方汇聚富集,并造成铀、钍元素在空间上的分离,即在花岗岩体中,铀的丰度带位处钍丰度带之上。陆壳多次原地熔融(重熔)不但导致复式花岗岩体形成,同时造成铀元素在晚期岩体中的富集。贵东岩体内燕山早期岩体铀钍含量的东西差异被认为与卷入熔融的铀源层(寒武-震旦系)的初始埋深有关,而复式岩体铀含量的南北差异,则被解释为与晚期重熔界面倾斜方向所导致的晚期岩体的剥蚀深度有关。高铀含量和高铀钍比值并存往往是晚期岩体埋深较浅的表现,对于深部隐伏矿床的寻找有重要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湘东南地处南岭中段北部,为华南重要中生代有色金属矿集区。区内主要矿床均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有关,印支期花岗岩极少形成规模矿床。已有研究表明区域构造体制不同可能是成矿差异的主要原因,即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伸展构造体制,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弱挤压构造体制。本文研究发现,相对印支期花岗岩而言,燕山早期花岗岩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明显具有更好的W、Sn多金属成矿条件:成矿元素W、Sn,放射性生热元素U、Th,挥发分元素F以及稀有金属元素Be、B、Li、Rb等组分的含量及碱性程度更高,岩石氧化程度(Fe2O3/FeO比值)更低;(La/Yb)N值和δEu值更低,Rb/Sr比值更高,反映岩浆分异演化程度更高。因此,除构造体制差异外,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也应是两时代花岗岩成矿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两阶段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形成可能与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和构造环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席斌斌  张德会  王汪根 《矿床地质》2006,25(Z3):383-386
南岭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有色、稀有金属地球化学省,其W、Sn矿床尤其引人注目。该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其中燕山期花岗岩与W、Sn矿床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4个与W、Sn矿床有密切关系燕山期岩体进行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比较岩体花岗岩源区地幔物质相对含量推断--较多的地幔物质加入源区有利于形成Sn矿床,反之有利于形成W矿床;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强度对矿化程度亦有重要影响,与大型、超大型 W(Sn)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往往经历过强烈地热液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大湖塘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从岩体的空间分布、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岩浆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是-个半隐伏―隐伏的多次侵入的岩株状杂岩体,均属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为岩浆成因,深熔浅成,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各期次岩体W、Sn、Mo、Bi、Cu、Zn等成矿元素含量高,矿床、矿体及矿床金属分带均围绕岩体展布,是成矿的母岩.成岩与成矿是先行后续的关系,成矿主要发生在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