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地台活化与层控铅锌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大多数层控铅锌矿床是产在半封闭沉积盆地碳酸盐岩中,属同生沉积成因。在地台活化时期,由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从稳定地块转向活化。在构造-岩浆作用时期,火山喷气导致了金属聚积。因此,所有的矿床均表现出受超壳大断裂控制,这些矿床可认为是同生沉积-火山喷气成因。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辽宁省铅锌矿床,根据其形成背景及物质来源可划分出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变质海相火山热液型、变质同生沉积型、同生沉积-变质热液再造型、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盆地热卤水型等8种类型。矿床特征显示出铅锌矿床的形成大多明显地受到了太古代绿岩带及早元古代以来碳酸盐岩地层的控制;在成因上多与优地槽环境下的海底火山活动、地壳深部的热环流作用及活化地台上的岩浆活动有关。铅锌矿床的成矿作  相似文献   

3.
甲生盘铅锌硫矿床是一个大型层控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白云质灰岩、砂质白云岩之中,属海底火山喷气—沉积成因。该碳酸盐岩为一套滨海—浅海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同生滑动现象十分发育,存在着古同生断裂,为火山喷气提供了通道。台地坡底沟相这一独特的环境,又为成矿物质的富集提供良好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东川铜矿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毅特 《云南地质》1996,15(4):319-329
东川铜矿是全国著名的元古宙层控铜矿床。对于该矿床的成因,存在岩浆成矿、同生沉积成矿、沉积—改造成矿等多种观点。笔者涉于研究课题,在分析大量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强调海底火山—喷气及海底喷流热卤水在成矿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东川铜矿的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杨贵来  胡光道 《云南地质》2001,20(4):347-360
大平掌铜矿属火山成因铜多金属矿床。主矿体--浸染状矿体为次火山热液型,受英安岩等组成的火山穹窿构造及隐爆角砾岩筒构造所控制,赋存部位为火山管道之隐爆角砾-次火山岩相;块状矿体是在D2-C1海相火山喷发时期形成,受后期构造及火山-次火山岩体侵位破坏,呈角砾状分布在构造破碎带中。矿床总体为海底火山喷流喷气沉积及次火山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火山—沉积矿床产于火山或火山碎屑岩系中。它们与火山活动的成因联系可以是肯定的(近源矿床)也可以是推测的(远源矿床)。深海条件下形成的矿床在化学成分上与化学沉积的岩石,如喷气成岩是同生的并与之有关的。尽管原始为层状的、整合的并具细脉充填带(这是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一般布局),但它们后来可能具有不整合的特点。金几乎总是与这类火山—沉积矿床伴生。它通常以游离态或硫化物形式(黄铁矿、磁黄铁矿和毒砂)产出,偶与碲化物相伴产出。  相似文献   

7.
大红山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大红山矿床的成因,过去主要有变质热液富化的火山矿床,火山喷发(喷气)-沉积变质矿床,受变质火山喷气——沉积矿床等观点。本文研究表明,矿床为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变质-改造成因。成矿作用演化经历了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区域变质及后期改造三大成矿阶段。盖层中矿脉可作为基底隐伏矿床的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8.
火山-深成带金银矿床划分出5种成因类型:次火山的,火山-深成的(深-火山的)、酸性-硫质喷气的(近地表的),再生的和火山成因-沉积的,每一种类型都以其特殊的成矿控制构造,岩石的其他含矿物质,热液-交代改造的火山建造组合为特征,提出的方法扩大了预测火山-深成带矿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论华南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顾连兴  徐克勤 《地质论评》1994,40(6):513-519
华南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因上同生喷气沉积为主,兼具后期叠加改造特点。在成矿时代上具多期成矿特征,尤以中-晚元古代,泥盆纪,石岩纪和晚侏罗世-白垩4个时代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具“成带分布,分段集中,成群产出”的规律,受拉张性明背景,火山或热泉活动及特殊岩相古地理环境控制。重要矿床集中于一些特殊成矿结中。成矿作用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和新生性,成矿物质组合也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发生规律性变化。需指出,江南古陆周  相似文献   

10.
试论层状铜矿的三种主要成因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仁民 《地质论评》1995,41(2):112-120
层状铜矿是铜矿资源中仅次于斑岩铜矿的重要矿床类型,包含多种成因机制,历来有同生与后生之争。本文归纳了这类铜矿的3种成因模式,即“沉积-成岩”、“沉积-喷气”和“沉积-改造”模式,讨论了它们的不同特征和机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文中对“沉积-改造”模式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强调了这一成矿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黔南台陷碳酸盐型铅锌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国勇 《贵州地质》2002,19(1):20-26
志留纪末期广西运动,使扬子淮地台与华南褶皱带碰拼接在一起形成统一地台后,在泥盆纪时期地台活化为张性,晚泥盆世产生了沿基地断裂的热液活动并成矿,这就是黔南台陷成矿的地质背景,通过典型矿床特征分析,把黔南台陷中的铅锌矿床分为两类;即与同生沉作用相关的锌矿床和以顺层充填和交代作用为主的热液型铅锌矿床,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指出了区域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认为黔南台陷铅锌矿床成因为产于碳酸盐岩中的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和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眉县铜峪铜矿经勘探为一中型矿床。对该矿床的成因有多种说法,争论较大。一些人认为,属火山喷发—沉积矿床;另一些人认为,属火山同生沉积—岩浆热液改造矿床;又有一些人认为,属受改造的火山沉积铜矿床;另外,还有人认为属火山热液矿床及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铜矿床等等。笔者曾在矿区工作多年,认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的成因更符合  相似文献   

13.
甘肃桦树沟(铁)铜矿床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古陆边缘弧-槽-盆体系的发生与发展,元古代基底火山(沉积)岩系经深循环水(海水)-热系统的作用,成矿物质被浸出和搬运,并经海底喷溢作用沉淀于海盆洼地中形成桦树沟矿床含铜建造,后期变质作用使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和富集。桦树沟矿床为喷气(流)沉积-变质改造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阿舍勒铜锌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阿舍勒矿床与早-中泥盆世双峰式火山活动有着成因联系,产于火山洼地中,它在喷气-沉积阶段形成,后又细历了变质改造和岩浆热液叠加。矿床具有双层结构,很好的矿化分带和刨变分带。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和酸碱度等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引起了围岩蚀变和矿石堆积,在海底界面上下形成了具有成因联系的两套矿化。  相似文献   

15.
第七届国际矿床成因学术讨论会从某些方面反映了目前矿床成因研究的几个动向:1)海底喷气成矿作用(包括沉积喷气矿床成因。火山喷气成因)得到普遍接受;2)结合找矿工作的宏观矿床成因研究很受重视;3)对于太古代、元古代成矿期的转化及原因、元古代的金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金顶铅锌矿黄铁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西北兰坪金顶铅锌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铅锌矿,也是世界上铅锌金属储量超过千万吨的十几个超大型矿床之一。金顶铅锌矿床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关于其成因机制陆续提出了同生沉积-后期改造层控矿床、中低温非岩浆热液成矿、同生沉积-变形叠加成矿、喷气(热液)沉积成矿、岩溶成矿、壳幔流体  相似文献   

17.
蒙义峰  崔彬 《地质与勘探》1998,34(3):16-20,28
芦柴冲矿床位于滇东南砚山县境内,属南岭地区西南端--滇东南早泥盆世的层控矿带。经野外调研和室内系统研究,发现矿床为典型非火山成因的、严格受沉积相(台盆相区)控制的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矿床中发育的南北向同生扩张断裂是重要的控盆和控矿构造,是海底喷流成矿的含矿流体运移的通道,它具周期性的振荡运动的特点,导致海底喷流成矿具周期性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18.
徐克勤 《地质科学》1992,(3):213-223
庐枞盆地中发育一些大中型硫铁矿床,曾长期被认为是与次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成因。本文从矿床层控特点、矿体形态产状、矿石沉积组构、矿物组合及其生成顺序、矿化分带、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诸方面,证明它们具显著的火山喷气沉积成因特征,并受到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提出了大鲍庄式陆相火山喷气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硫铁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个陆相盆地中的热水沉积矿床:60矿床简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的60矿床,位于赣杭带中段盛源陆相火山盛源陆相火山盆地中,U-P矿化受一定地层层位控制具明显同生沉积特征,是一个受后生热液迭加改造的 相盆地中的热水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20.
刘山岩矿床矿石的稀土元素和硫、铅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研究了刘山岩铜锌矿床矿石的稀土元素和硫,铅同位素,结果表明;该矿床矿石的REE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多数具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硫同位素组成平均3.32‰,主要来源为火山岩中的硫与海水硫混合产物,铅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属正常铅的混合,矿山铅模式年龄为613-334Ma,可能包括了同生沉积年龄(613Ma)和热变质事件的平均年龄(377Ma),因此,铅的物质来源也为火山-沉积地层,该矿床属于海底火山-喷气喷流成因,并叠加后期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