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卢鋈 《气象学报》1936,12(4):184-194
天气分析,为近年来气象学上最大之收获,气团之分布,与极面之移动既明,则短期预告,自较昔日仅凭经验之法则为准确。惟地面观测常以种种影响而不得明其真相。是故高空测候,因以日见发达。天气之预测,乃由地面之观察,进而为三度之分析。我国测候事业,尚在草创时期。测候所可用者数不满百,高空纪录,尤感缺乏。南京  相似文献   

2.
王華文 《气象学报》1941,15(2):73-82
(一)四川冬乾之原因四川地形,周圍高竣而中部低平,具有盆形,故有盆地之稱;東北省境為大巴山脈,高度自一千公尺至二千五百公尺,岷山山脈屹立西北邊陲,約三千至四千五百公尺之高度,西為大雪山,西南涼山,高度均不下二千至四千五百公尺,即正東川鄂界上之巫山山脈及東南方向之武陵山脈婁山山脈,皆有一千至一千五百公尺之高度,各大山脈,環立四周,愈向中心,高度愈減。盆地内部除成都平原為一眞正之平曠地形外,其(?)丘陵起伏,地面相互間之比較高度,约在一百公尺左石。四川地形既由周圍向中部低窪,則省境河流,亦應由四周  相似文献   

3.
川康边区之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论,以四川西部岷江流域及西康东部稚龙江,金沙江与澜沧江上游为限,东起105°E,西至95°E,北自33°N,南止28°N。是区适当四川盆地与西藏高原交接之地带,境内地形至为复杂,高山深谷,东西骈列,走向大致均由北而南,或西北而东南。山在四川西北境有九顶山脉,南尽于成都平原,平均海拔在三千公尺以上,北为雪宝顶,南为九顶山,海拔在五千公尺左右,其西有印崃山,夹金山及大相岭,连绵不断,耸峙于川康边界上,北部拔海约四千公尺,南部则在二千公尺左右,走向初南北而后折为东西,酉康境内,大雪山脉为东部之屏障,平均海拔在四千公尺以上,北名折多山,中为贡噶山,南为  相似文献   

4.
卢鋈 《气象学报》1935,11(4):167-178
我国之温带风暴,以长江流域霉雨季中者,发育最为完全。其与欧西之风暴,组织上究竟是否相同?此一问题,极关重要,然欲知风暴之组织,端赖高空探测之纪录。我国气象事业,尚在萌芽时期,设备未完,研究极感困难。惟於风暴过境之时,注意地面天气及各项气  相似文献   

5.
(一)地理環境與峨眉山之氣壓升降峨眉山在四川盆地西南,居東經103度41分。北緯29度28分,高度約三千公尺,北有邛崍山,西有大雪山,南有大涼山,三面包圍,各山高度均達三千公尺以上,其西之西藏高原,面積遼闊,拔海高度,亦不下四千公尺。峨眉山當川康交界大相嶺之東側,靑衣江大渡河东西環流,匯於樂山。其地理環境舆卓立華北大平原之泰山異,而天氣現象遂亦颇有不同之處。該處之氣象觀測。始於民國二十一年八月,翌年八月極年終了,卽行結束。迨二十八年四川建設聽及氣象研究所議定恢復,於四月開始工作,迄三十年三月適滿二載,茲篇所述,以近二年之紀錄為主,而以極年觀測為輔。夫大氣壓力乃隨高度而遞减,高山氣壓自視其鄰近低處氣壓為低,北為無可懷疑之  相似文献   

6.
《气象学报》1936,12(4):217-220
国内中央气象研究所施放探空气球首次成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施放探空大气球,携带自记仪器,测候高空气象,已有数年,均以降落俊,无人送回,或竟向东飘落海中,亦未可知,故皆未有结果。本年三月十六日及十九日,该所循国际气象学会高空测候组之请,又曾两度施放,悬赏徵收,业经先後于南通如皋乡间寻获,升空高度,第一次达一万七千七百余公尺,第二次达一万四千九百余公尺。由自记弧线获得高空各层之气压温度湿度等详细纪录。实为东亚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吉林省强降水日进行天气分型的基础上, 对各型降水的日本数值预报中高空环流形势预报的能力进行了检验分析, 结果表明:对不同类型的降水,该模式预报的系统误差是有差异的。这项工作旨在找出误差规律和特点, 从而提高我们对高空环流形势发展、演变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气象消息     
徐宝箴 《气象学报》1936,12(1):53-54
国内我国高空飞行最高纪录杭州笕桥通信本月十日,天气晴和,飞行教官冷培基氏,驾普通单坐机,并无养气及暖气等设备,作高空飞行,下午四时四十六分起,飞至五时二十天分降陆,共飞行三十九分钟,依照自记高度计记载,最高点连六千四百十一公尺。殆为我国飞行机升高最高纪录。(徐宝箴)  相似文献   

9.
刘昭民 《气象》1996,22(3):8-13
根据台湾省及东南亚地区高空天气图资料及探空资料,分析东风喷射气流之平均位置和特性,并就青藏高原、副热带西风喷射气流和东风喷射气流之关系,讨论东风喷射气流之成因以及对北半球天气和气候之影响,东风喷射气流之南北两侧存在着极强烈的混切现象,这种温切现象不但与东风喷射气流有关,而且对高空民航机之飞航安全有极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卢鋈 《气象学报》1935,11(6):275-286
高空观测欲知各种气流之移动及其性质,仅恃地面观测之纪录,仍难得其真相。必须有高空风向,温度与湿度之纪录以济其穷。我国每日施放测风气球之地,不出十处;以飞机或风筝探测高空者仅北平与南京二处,且每月不过举行三四次。关於高空风向,作者已收集有北平,南京及汉口三地测风气球之纪录。不幸在此期间,平京之飞机及风筝均未腾空,无材料可用。北平南京施放气球之时间均在上午七至八时之间。汉口除十三日与十五日在六时外,馀皆在十时至十一时左右。  相似文献   

11.
郑子政 《气象学报》1936,12(4):207-209
寻常天气豫告,推测天气之变动,只限於周日。然水旱灾荒之防治,栽种作物之决择,断非寻常天气豫告所能为力,是以有长期天气豫告之需要。一旦灾荒发生,不仅危及人民生计,亦且影响国家财力。一九三一年长江流域发生空前水灾,损失估计达十四万万元,一九三四年长江流域又遭严重之旱灾,损失估计达七万七千五百万元。至於中国中部因雨量变率之大,尤见灾害频仍。旱潦之来,虽非人力所能阻止,然能预测於前,得未雨绸缪。施以补救,则生民不致横遭  相似文献   

12.
西藏高原上各地气压之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式气压之年变化,在平原上夏季最低而冬季最高。但在一千公尺以上之高山上或高空中则反是,夏季最高而冬季最低,其冬夏较差之数,愈高而愈大,此为一般之原则。是盖因冬季地面气温降低,空气收缩,高空或山顶因空气下沈而质量减少,故气压低降。夏季情形,则适得其反,地面气温增高,空气向上升腾,空气柱重心提高,故高空或高山上夏季气压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3.
11月27日在南京5600公尺的高空,每公里撒干冰18.3公斤,造成宽1300公尺,长7公里的高积云,持续45分钟。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之寒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鋈 《气象学报》1936,12(12):651-679
绪言 (1)寒潮之行径 (5)寒潮与天气 (2)寒潮之各月分配附录一冬季之寒潮 (3)寒潮大高空观测附录二初春之寒潮 (4)寒潮与高低气压之关系附录三暮春之潮寒寒潮一名,乃专指北地冷气团南下时所生之诸种现象也。冷气团排除暖气团而代领其位,冷面於焉形成。其所经之地,温度低降,湿度锐减,气压增高,狂飚倏发’雨雹并施,雷电交作。天地为之震撼,草木因以零落。拔树摧屋,伤人损畜,其为祖之钜,视诸台风有  相似文献   

15.
昔人常以热带风暴为甚浅之“骚动(Disturbance.)”。Hann气象学大全(第四版六百二十面)中尝谓热带风暴者,大气最下层之现象也,其涡旋(Vortex)所及之高度殊甚有限。E.V.Newnham夫人亦尝以热带风暴平浅为言。然究其所据,盖以热带风暴一经登陆,强度剧减,尤以过山为甚。John Eliot曾谓1876年十月之Backergunge风暴,即於孟加拉东部与阿萨密南部为高约3,000—6,000吋之邱陵所毁灭。此外Newnham夫人亦学数例,以为其说之论证。然Backergunge风暴过山立即消灭一事,固不足以例一切之台  相似文献   

16.
朱云凤  刘杰  白雪  王桂臣 《气象科技》2016,44(5):800-804
利用MICAPS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环境监测站大气成分监测资料,分析2015年3月29日连云港地区一次浮尘及重污染天气过程,结果表明:由于上游地区出现沙尘天气后,空气中大量沙尘粒子随着高空西北气流携带向东南输送,影响连云港,从而形成浮尘天气;高空有西风急流带,400hPa下沉运动加强,高空动量下传是形成浮尘天气的动力条件;连云港处于弱气压场中,大气层结稳定,空气干燥,风力较小,不利于沙尘粒子和污染物扩散;由浮尘的质点后向轨迹模拟得知,沙源来自蒙古国东部地区,与高空形势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低空急流对暴雨和其他一些重要天气的明显作用已为广大气象工作者所认识,关于低空急流的成因,国内外气象学者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六十年代初期韦克斯勒把恰尼等人用于洋流的惯性边界层理论应用于大气,成功地解释了一些大尺度低空急流的形成;日本的气象工作者认为,中尺度低空急流是高空动量通过对流下传的结果;近年来我国气象专家着重指出,低空急流的发展是与高空急流结合在一起的。本文试从天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具体个例研究天气尺度低空湿急流的主要物理特征和成因。  相似文献   

18.
以华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地面监测数据、高空观测资料、NCEP FNL资料及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2016年12月26日至2017年1月9日该地区的雾霾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雾霾期间高空以纬向环流为主,冷空气势力偏弱,主要受高压、弱高压或均压场控制,有利于华北地区静稳天气形成。同时,雾霾期间边界层平均高度约600~900 m,污染物浓度与边界层高度呈负相关,且污染物浓度变化较边界层高度变化存在滞后现象。逆温层的长期存在,不利于污染物垂直扩散,能见度一直维持在5 km以下。后向轨迹集合模拟与聚类分析表明,以北京地区为核心的华北地区雾霾天气期间,外来污染物中,80%来自西北方气团,20%来自河北西南地区气团。  相似文献   

19.
气象消息     
《气象学报》1938,(5):228-231
民国二十七年四月份川省首次高空纪录气象研究所於四月十四日午後二时三十分,在重庆曾家岩所址,施放高空测风气球,升空至八千零十公尺高度(合市尺二万四千尺)。据云:自地面向上,风力极微,乃系山地之影响,自地面向上由南风渐转为西风。此种结果,於航空与天气预报极有关系,是项高空观测,在川省尚属初次。详细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6年4月16日青海北部一次大风天气成因做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东部横槽转竖,且有较强的冷温槽与之配合,高空冷空气入侵,为大风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高空环流背景;冷锋是大风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高空急流的形成为低层大气的加速运动提供动量、使低层锋区加强、导致大气层结不稳定,为大风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次级环流的形成把高空急流的动量传递到地面,是大风天气中动量下传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