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阿希地区金矿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伊宁县阿希地区发现的大中型金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系统,赋存于晚古生代拉张环境下形成的吐拉苏火山盆地内,三级火山构造分别控制矿带、矿田和矿床.矿床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中酸性-酸性(偏碱性)陆相火山岩系,成矿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可分成冰长石-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在成矿时代、构造环境上有别于以前确认的浅成低温热液系统,对于扩大找矿领域,推进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均具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部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北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主要产在碰撞造山带拉张环境浅海相,海陆交互相地层内,是长期多次热液活动的结果。控矿条件受火山机构断裂构造的控制,成矿时间跨度大。火山机构断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成矿岩石为一套钙碱系列和碱性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总结了新疆北部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时代,按构造环境将该类矿床归为三大类型:洋-陆俯冲型、碰撞造山型、板内型,其中碰撞造山型又可分为碰撞型和后碰撞型。4类矿床的差别主要在于矿床金属元素组合,以及同期相伴出现的矿床类型不同:俯冲型斑岩矿床以斑岩Cu-Au矿-浅成低温热液Au矿组合为主,以伴有海相火山岩有关的VMS矿床和铁矿为特征;碰撞型和后碰撞型矿床以斑岩Cu-Mo-Au组合为主,伴有构造蚀变岩型复合/叠加的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出现;板内型矿床以斑岩型单Mo(或Mo-Re)组合为主。斑岩矿床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虽为同一成矿系统,但二者基本不共生,且后者成矿时代一般晚于前者10~20 Ma。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含矿岩石和成矿特征并不随构造环境类型不同而出现特征性差别。不同时期的斑岩矿床在分布上具有继承性和"同位成矿"特点,并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从早到晚逐渐由靠近缝合带向外扩展、由线型分布逐渐趋于面型分布。  相似文献   

4.
紫金山矿田内, 自地表往深部, 发育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英安斑岩、浅成相花岗闪长斑岩、中深成相花岗闪长岩, 构成中酸性火山-侵入岩系列。围绕着紫金山火山机构发育强烈的蚀变矿化, 形成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银金矿和斑岩型铜(钼)矿床。矿田内各类铜金银矿床存在着密切的时空及物源联系, 它们在时间、空间上连续演化, 都是同源含矿中酸性岩浆在同一成矿背景之下于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含矿热液的物化性质及时空迁移决定了它们在不同地质部位产出不同的矿床类型, 构成与中酸性次火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斑岩铜金银矿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5.
西天山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近发现于西天山吐拉苏地区的阿希大型金矿床及其外围的伊尔曼得、恰布坎卓它等金矿床(点)的矿化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并进一步划分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矿床赋存于伊犁晚古生代裂谷区的吐拉苏—也里莫墩火山岩带中,矿床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中基性—中酸性陆相火山岩系。冰长石—绢云母型以阿希金矿为代表,矿床为沿火山口缘环状、放射状断裂充填的石英脉型;硅化岩型以伊尔曼得金矿为代表,矿化体呈层状、似层状,受火山岩系底部沉火山碎屑岩控制。结合该地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本文讨论了区内金矿成矿特征、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建立了西天山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西天山吐拉苏—也里莫墩金态矿带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连慧  田昌烈 《地质与资源》2001,10(2):85-90,101
吐拉苏-也里莫墩矿带是西天山地区重要金矿成矿区,矿带内金矿赋存于晚古生代中期张张(裂谷)环境下形成的早石炭世火山岩带内,金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火山岩,成矿时代为早石炭世社内-韦宪早期。矿带内金矿化可分为浅成温热液系统(冰长石-绢云母型、硅化岩型)、斑岩型和沉积砾岩型。矿带内东、西两段控矿构造有差异;西部吐拉苏地区的阿希、京希开布拉克、尔曼得等金矿产于京希-阿希近南北向火山构造拗陷带内的火机机构构造系统(冰长石-绢云母型)和层间裂隙带(硅化岩型)中;东部也里莫墩地区的地曼、铁列克特、小于赞等金矿床(点)产于吾拉斯台-郎布拉近东西向火山构造隆起带内的次火山穹丘构造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哈恩斯教授对水口山矿田金银矿床成因与构造研究,提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成矿模式。模式特点是:①成矿主要受火山活动与断裂构造控制,并首次提出矿田内由下至上的张开构造系统受不同岩性界面影响,对形成含矿的次火山角砾岩具有决定意义;②矿床分布与金属矿物空间分带受火山活动控制,两个系列的火山活动熔化,形成相应两类成因矿床;③反映了矽卡岩型铜铅锌矿床与浅成热液金矿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站-宝兴沟( 铜) 金矿床( 点) 位于上黑龙江断陷盆地的东南部。区域地质背景及典型矿床研究表明,矿床不仅受NE 向断裂构造控制,还受其同期的岩浆岩控制。对宝兴沟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矿床围岩蚀变和与火山穹窿构造间的关系等研究,表明宝兴沟金矿可能是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二十一站和十五里桥( 铜) 金矿床可能是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点) 。区域地质特征、遥感解译、航磁异常及Au、Ag、Cu 化探异常分布特征显示了本区可能存在两种环境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热液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铜元素化探异常和火山穹窿等特征,提出了在十五桥金矿床、二十一站铜金矿一带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化类型,在NW、NNE 向构造带内找寻与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有关的矿床。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29th IGC所交流的金矿地质内容,讨论了关于低温浅成热液金矿的若干问题,包括本类矿床的研究范畴、成矿时代、类型划分、形成的构造环境和主要的标志。本类金矿床是指火山岩地区地热系统所形成的金矿床。其形成时代主要是中新生代,并可早推至晚古生代;除形成于岛弧和其后的张裂构造环境之外,还见于陆核和中间地块的中生代上叠火山盆地;按照成矿地球化学条件及矿物共生组合可以分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酸性硫酸盐型两类,按着成矿方式可以分出热液充填型、热液交代型和热液沉积型;主要标志表现在地热系统、赋矿围岩系统、成矿动力系统和矿床组合、矿物组成及热液蚀变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
新疆斑岩型铜矿床分布、时代及成矿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新疆地跨中亚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许多斑岩型铜矿床,这些矿床具集中分布、分段集中特点.在新疆北部围绕准噶尔盆地呈面状环状分布,在新疆南部沿康西瓦断裂附近呈带状分布.新疆斑岩铜矿床形成时代漫长,从奥陶纪到三叠纪,集中在泥盆—二叠纪.成矿环境包括板块俯冲形成的岛弧、陆缘弧及后碰撞板内环境.含矿岩浆为幔源岩浆,发育高氧逸度的中酸性钙碱性岩浆和低氧逸度的中性钙碱性岩浆,含矿岩体定位受区域褶皱、断裂和火山机构的控制.金属元素组合主要为Cu-Au、Cu-Mo和Mo-Cu等,发育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型-矽卡岩型成矿系统.金属元素在中低温条件下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构造背景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通过中国东北地区浅戍低温热液矿床的综合特征研究,将矿床的分布划分为德尔布干、呼玛、小兴安岭和吉东4个矿集区,根据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确定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部分混有岩浆水;戍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和戍矿岩浆-流体系统;多数矿床形成于中低温、中浅成环境,个别矿床成矿温度高、深度大,显示了斑岩型或造山型与浅成低温溶液型成矿系统之间的连续性;厘定大规模成岩成矿时间为130Ma左右,构造环境是古亚洲洋闭合后陆陆碰撞过程的挤压-伸展转变体制,并以矿集区尺度的CMF模式解释了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岩浆-流体系统的发育机制。  相似文献   

12.
西天山吐拉苏-也里莫墩金成矿带简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吐拉苏一也里莫墩矿带是西天山地区重要金矿成矿区.矿带内金矿赋存于晚古生代中期拉张(裂谷)环境下形成的早石炭世火山岩带内,金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相火山岩,成矿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韦宪早期.矿带内金矿化可分为浅成低温热液系统(冰长石-绢云母型、硅化岩型)、斑岩型和沉积砾岩型.矿带内东、西两段控矿构造有差异:西部吐拉苏地区的阿希、京希开布拉克、伊尔曼得等金矿产于京希一阿希近南北向火山构造拗陷带内的火山机构构造系统(冰长石-绢云母型)和层间裂隙带(硅化岩型)中;东部也里莫墩地区的加特曼、铁列克特、小于赞等金矿床(点)产于吾拉斯台-郎布拉近东西向火山构造隆起带内的次火山穹丘构造系统中.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武广  王国瑞  刘军  周振华  李铁刚  吴昊 《矿床地质》2014,33(6):1127-1150
文章以大兴安岭北部内生金属矿床、海相火山岩型硫铁矿矿床和砂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按照矿床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其划分为7个矿床成矿系列,即:多宝山地区与加里东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钼矿床成矿系列,呼玛地区与华力西期辉长岩和花岗岩有关的铁、钛、金矿床成矿系列,伊尔施_黑河地区与华力西期花岗岩和海相火山岩有关的铁、铜、锌、硫铁矿矿床成矿系列,牙克石地区与华力西期海相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铁、锌、硫铁矿矿床成矿系列,得尔布干地区与印支期_燕山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铅、锌、银、铜、钼、金矿床成矿系列,伊尔施_呼玛地区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_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铁、锌、铜、钼、钨矿床成矿系列和黑龙江流域与第四纪冲积沉积作用有关的砂金矿床成矿系列。大兴安岭北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表明,从奥陶纪到新生代该区不同构造单元经历了7个主要的构造演化及成矿时期,依次出现奥陶纪岛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泥盆纪陆块边缘拉张环境的岩浆型和热液脉型矿床、泥盆纪—石炭纪俯冲_碰撞环境的海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石炭纪弧后盆地环境的海相火山岩型矿床、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俯冲_碰撞_后碰撞环境的斑岩型、热液脉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矽卡岩型矿床、早侏罗世—早白垩世俯冲环境的斑岩型、热液脉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矽卡岩型矿床和新生代地壳差异运动带砂金矿床。大兴安岭北部优势矿种为铜、钼、金、银、铅、锌,主攻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热液脉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冲积型和海相火山岩型。  相似文献   

14.
西天山阿希型金成矿系列及其成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晓玮  王永江 《中国地质》2002,29(2):203-207
西天山吐拉苏断陷盆地中广泛发育有多种类型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根据成矿特征、控矿因素和产出地质环境等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即低硫浅成熟液型金矿、斑岩型金矿和层控浅成热液改造型金矿。该3种类型的金矿是在相同的地质构造背景下和统一的流体场中形成的系列金矿组合-阿希型金矿系列。次一级的流体场和具体的构造环境决定了具体金矿类型的产出;其成矿时间和产出部位均表现出相应的规律性:低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形成于早石炭世,产出于火山机械的边缘断裂中;斑岩型和层控热液改造型金矿形成于中晚石炭世,分别产出于酸性斑岩体内部及其边缘断裂裂隙系统中和大哈拉军山组第二岩性段中。  相似文献   

15.
斑岩_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是西藏最新发现的组合矿床类型,其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笔者在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雄村矿集区主要矿体系统地质编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矿床地质背景、矿体形态产状、矿物组合、蚀变特征、成岩成矿年龄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班怒成矿带与早白垩世岛弧型中_酸性火山岩_浅成岩组合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以及冈底斯成矿带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岛弧型中_酸性火山岩_浅成岩组合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是西藏最重要的寻找斑岩型_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矿床成矿系列。依据"缺位找矿"理论,预测多龙矿集区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铁格隆山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的进一步勘查评价区,色那、拿顿角砾岩筒是寻找独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重要靶区。铁格隆南浅成低温热液矿体叠加在斑岩型矿体之上,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浅部发育多孔状硅帽和明矾石_地开石_高岭石蚀变组合,金属矿物以硫砷铜矿_铜蓝_蓝辉铜矿_黝铜矿_黄铜矿_斑铜矿_黄铁矿等铜硫二元体系矿物组合为主,其中黄铁矿_黄铜矿_斑铜矿形成较早,矿床规模可突破1200万吨。雄村铜金矿集区发育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多金属金矿体,矿体呈脉状,或在火山机构边缘构造中独立产出,或叠加于斑岩型铜金矿体之上产出,以绢云母化、叶蜡石化、伊利石化发育,闪锌矿、黝铜矿、磁黄铁矿_黄铁矿为主要金属矿物组合为特征,洞嘎、普钦木_哑达是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勘查评价区,深部有找到斑岩型铜金矿的可能。上述2套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都与燕山期斑岩铜金矿床的流体演化有关,具有特殊的蚀变矿物、金属矿物组合,寻找独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是下一步需要重视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上杭的紫金山矿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铜金矿田。现已探明金属储量为:金400吨,铜400万吨;此外还有银约6300吨,钼11万吨。矿化主要受晚中生代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围绕中酸性次火山岩-浅成斑岩侵入体分布,演化形成了一套矿化类型齐全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紫金山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主要包括: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紫金山铜金矿床)、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悦洋银多金属矿床),斑岩系统(罗卜岭铜钼矿床,浸铜湖铜钼矿床,五子骑龙铜矿床);此外还有兼具成  相似文献   

17.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庞奖励 《黄金地质》1995,1(3):34-38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形成温度低于300℃,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形成的混合热液的一类金矿床。近几年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结果突破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只形成于中一新生代火山岩系中的概念,在石炭纪陆相火山岩中发现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一般产于岛弧环境或大陆边缘环境中一酸性陆相火山夺系及相邻岩石中。根据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可分为高硫型、低硫  相似文献   

18.
智利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成矿规律、控制因素与成矿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利中生代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成矿带位于海岸科迪勒拉山带,与斑岩铜金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共同组成了南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上成矿系统组合。在成矿时代上,IOCG矿床成矿时代集中在175.6~141,140~100和99~66 Ma BP。IOCG矿床位于弧前盆地、主岛弧带和弧后盆地等五级构造单元中;而斑岩铜金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位于主岛弧带和弧后盆地中,与IOCG矿床成矿带成对出现。综述了智利超大型IOCG矿床研究和勘查进展,认为智利IOCG矿床主要为富铁质岩浆的火山喷溢作用、岩浆热液—盆地流体混合成矿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等3种端元类型。侏罗—白垩纪弧前盆地、主火山岛弧带和弧后盆地等五级构造单元是IOCG矿床定位构造,在晚白垩世发生构造反转后,在安第斯大陆边缘从伸展构造体制转变为走滑挤压收缩构造体制,同时形成了平行于岛弧带的阿卡塔玛(AFZ)断裂系统,AFZ断裂系统导致弧前盆地—主岛弧带—弧后盆地发生构造变形并伴有同构造期岩浆侵入,主岛弧带岩浆活动停滞,晚白垩世深成岩浆弧向东迁移,在岛弧带和弧后盆地反转过程中因岩浆—构造叠加程度不同,形成了IOCG矿床叠加成矿序列,同期,白垩纪斑岩型铜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相伴形成。提出富铁基性—超基性岩、IOCG矿床和斑岩型铜金矿床等与弧后盆地构造变形的动力学机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吉南地区斑岩—热液脉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四个典型矿床(二密,西岔-金厂沟,正岔,荒沟山)的地质,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对比,发现它们在形成时间-空间-成因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斑岩-热液成矿系统。该系统包括“三大”成矿体系,即:幔源岩浆体系,深穿透断裂构造体系,含矿气液流体体系。其中,二密铜矿产于中生代塌陷式火山机构内的斑岩体内外接触带,为斑岩型矿床,西岔-金厂沟金矿产于深穿透性构造控制的斑岩体边部,属斑岩-热液脉型金矿,正岔铅锌矿产于中生代斑岩体与早元古宙地层的外接触带,属热液矽卡岩型多金属矿,而荒沟山金矿则受控于北东向鸭绿江断裂体系与中生代斑岩共存的构造带中,属热液脉型金矿,在区域成矿上构成斑岩型,斑岩-浅成热液脉型和浅成热液脉型多金属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新西兰科罗曼德尔半岛火山岩带是世界知名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省,也是新西兰最为重要的金银矿矿集区,在环太平洋成矿带内占有重要的地位。科罗曼德尔半岛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主要赋存于科罗曼德尔群中新世安山岩和英安岩中,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角砾岩型2种。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大气降水特征,并显示有少量的岩浆水加入,成矿物质具岩浆来源特征,为石英±方解石±冰长石±伊利石亚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区内金矿成矿时代为16.3~2.0Ma,主要集中于7.0~6.0Ma之间,金矿的大规模形成与诺特兰德火山弧与科尔维—劳火山弧共同作用有关,区域构造背景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环境的转折期,为金矿形成的高峰期。区内零星出露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化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斑岩型铜矿化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