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实施案例教学,是新课程实践中的一大亮点。但如何处理教学案例,却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以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模块3(区域地理)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李军杰 《地理教学》2013,(16):22-24
高中区域地理课堂教学是困扰高中地理教师的普遍难题,传统区域地理课堂中侧重于区域空间地理事象描述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学生地理学习的需要,也难以适应高考区域地理考查要求的变化。笔者以《中亚》教学为例,提出在"先学后教"教学理念指导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入手,构建注重学生地理问题发现和地理问题解决的过程型、能力型、思维型区域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新范式。  相似文献   

3.
柴宏良 《地理教学》2013,(10):59-61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科学探究、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学校里,地理教师经常会跟我探讨一些地理中的疑难问题。我发现不少地理问题,特别是自然地理问题与物理学之间有着极大的联系,而教师和学生在一些问题的科学解释上存在一些偏差,主要是以天体的运动、潮汐现象、大气环流等方面的问题居多。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也确有需要了解这些问题的物理学原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  相似文献   

4.
曾卉妍 《地理教学》2014,(21):25-26
《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必要载体。"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文综试题都注重对区域的考查,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地理是研究整个地球或行政分区的自然地理(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等)和人文地理(民族、人种、人口、城市、交通、经济发展等)的地理学科分支。如果按部就班进行传统式教学,从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  相似文献   

5.
尹其超 《地理教学》2011,(14):51-53
一、总体构想 在高一完成高中地理模块必修一、必修二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地理知识,初步学会问题探究与合作学习。在高二教学中,为了配合中国区域地理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积极开展校本教程,计划在高二学年,有计划、多层次、及时陛地把《二十四节气》作为一项教学资源引进常规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案例既是辅助教学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一种呈现方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明确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以"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为例,进行了四个版本高中地理教材案例选取比较研究,为教学实施提供依据,并从中提出了若干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跃华 《地理教学》2011,(15):10-12
宁夏自2006年进入高中新课程以来,广大地理教师努力改变地理教学大纲指导下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观念,探索和实践课程意识下的教学设计,很好地推进和深化了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但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些地理教师学科意识过于浓厚,课程意识难于落实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之中,穿新鞋走老路。本文主要呈现高中地理教师在学科意识下教学设计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课程意识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思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各学科在课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也一一浮出水面,地理学科也不例外,作为教学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在使用新课程实验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教材的自然地理部分相关图像和文字描述分离这样一个问题,即教材淡化了对自然地理事物和现象概念的解释,而是注重对各种地理现象及其特征的文字描述,缺乏相应的图像信息加以补充说明。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地理动态思维方式的培养与建立。  相似文献   

9.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必修一侧重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必修二侧重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必修三是在区域背景下探讨人地关系,不仅把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内容有机的融合进来,而且为区域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一个宏观框架。教师可以利用必修三的教学,强化区域地理背景知识、构建地理问题分析思路、规范地理专业术语、复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知识。区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可至国家、洲,小可以是一个村庄。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板块,是学生地理理论和地理事实结合的阵地,对学生地理方法、地理视角和地理思维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透彻和深入地讲好高中区域地理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研究的.本文从区域认知的视角出发,分析区域地理教学的研究价值和路径,将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模式归纳为:①空间尺度划分,界定理论适用范围;②时间向度划分,力求历史与逻辑的同一;③概念梳理,为地理学思想引入提供前提保证;④地理学思想的引入,既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能力的最高体现.通过以上四个模块,力求全面而深入的讲好区域地理,培养学生的地理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地理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任忠 《地理教学》2011,(21):27-28
“借图”发挥,一图多用,思维扩展,可以有效克服高中地理复习中“炒冷饭”现象,从而激活教学。本文以“利比亚简图”为例(“利比亚简图”根据相关材料按教学需要绘制),说明如何根据提供的简图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解释区域的人地相互作用关系,以帮助学生通过地图体验地理学习的过程,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  相似文献   

12.
葛文城 《地理教学》2011,(10):62-63
区域地理教学,往往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要以某些区域为例时,很多学生对在初中学过的区域常常表现为茫然无知。造成区域地理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区域地理教学刻板、枯燥。刻板,表现于教学内容和顺序不外乎位置、地形与河湖、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与交通。  相似文献   

13.
梁晔 《地理教学》2021,(5):42-4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地理课程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沪教版初中区域地理"南美巨人——巴西"为例,以巴西国旗寓意为纽带创设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阐述情境教学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正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高中地理以自然、人文等系统地理为基础,但在教材编排及教学中缺乏横向的交叉、融合和联系,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验教材不再追求系统性,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知识割裂、综合能力不强等问题。将系统思维贯穿于高中地理课堂符合高中地理教学的本质要求,符合新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学习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结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04,(7):34-34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促进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开展,顺利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决教师新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基础薄弱等问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受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委托,于2004年4月25日至30日,举办“全国首期高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培训班”。来自18个省区的90多位中学骨干教师和省、市教研员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6.
许婉英 《地理教学》2013,(13):14-17
正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探究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学习能力与掌握学习方法。近来,从地理课堂观察和  相似文献   

17.
周义钦 《地理教学》2021,(4):42-44,35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如何在教学中将地理实践力“落地生根”成为一线中学地理教师的关注点之一。本文以沪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实践活动“利用三维GIS观察典型地貌形态”为例,应用谷歌地球GIS软件平台,对疏勒河冲积扇这一典型地貌的模拟考察活动进行教学设计,以期展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具体做法与过程,为一线地理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针对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模块的新要求,以及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提出了课程理解的方法路径以及教学建议,以增强新课改时期高中地理教学的适切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侯璐 《地理教学》2020,(2):49-52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导下,立足于上海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现状,将WebGIS引入中学地理教学中。本文从中学地理视角,探讨以Web为前提利用GIS进行地理教学,进而深度解析WebGIS地理教学功能,以培育区域认知核心素养为例,从而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20.
区域地理要素的空间属性是区域地理要素的本质表现,它与区域地理要素的其它属性相互影响,可以为区域地理要素的整体认知提供认知起点及空间视角的解释,为要素间关系的认知提供空间线索,有助于形成认知地图和区域综合认知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属性的认知意义,通过抽象化、简单化、形象化、生活化等手段,提升学生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属性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