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三维澡程目标.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过程”指让学生经历类似于科学研究的过程,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目标中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理解、掌握科学方法,并在“过程”中加以运用与内化。地理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更体现为在过程中掌握常用的地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洋平 《地理教学》2011,(16):26-27,17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也是新课改能否真正到位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往往沦为其它两个目标的陪衬和附属,甚至根本无从体现,尤其是碰上教学的重难点时,则是“直入主题”,该课程目标根本就是形同虚设。本文结合一重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其变化”的教学片段,与各位同仁探讨该目标在新课教学中的达成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地理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闪光点”。把“过程”也列为学习目标是前所未有,它的价值在于力求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足,倡导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在“过程”中内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型目标承担着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重任。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怎样围绕“过程”细化出易操作落实的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着很多困惑,本文以沪版高中教材“台风、寒潮、梅雨”一节(第一课时)为例,就围绕“过程”细化地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中地理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具有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理技能、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地理问题、关爱乡土、关爱祖国、关爱全球、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与学会合作的地理素养及可持续发展的素养。这三维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衔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桥梁,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是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升华。它们统一于学生的发展之中。新课程教学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强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引导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会方法,培养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将三维目标的统一落实到位。由此我们应当认识到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要通过过程与方法来实现。因此,要使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能够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必须注重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面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在地理教学的实践中应该采取何种对策与措施,才能达到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呢?我认为,就学校教育层面而言,要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基本要求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基本策略,使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涌现出一种巨大的活力,增强地理科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地理科学自然地渗透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6.
蒋萍 《地理教学》2009,(10):29-30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高中阶段情感价值观教育应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高中地理新课标强调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除了“知识与技能”要求,还提出了“过程与方法”们隋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就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重视“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春  陈炜 《地理教学》2010,(3):20-21
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往往受到历史、经济、社会、交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居住区与工业区布局”是城市空间结构知识模块中的重点内容,是衡量一座城市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要素,本部分内容又是高中地理人文知识中要求必须掌握并准确理解的基础性知识块。通过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实际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所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8.
许强  黄润秋 《山地学报》2000,18(B02):123-127
本文简略地介绍了几种地质灾害数据处理与建模的非红性方法,主要包括GMDH自组织建模技术、神经网络方法。GMDFH是一种高阶非线性回归建模方法,它是以简单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为基础,通过“代复一代”的“生产”过程,客观、自动地求得实际资料的非线性模型。而神经网络则是用工程技术手段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的一类人工系统。与常规统计方法相比,神经网络最突出的优点为它是对网络的学习和训练,来掌握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对教学的评价提出“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相结合”。这些评价方式无疑能够更客观、更完整地评价一个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但是,尽管用考试的办法来评价学生具有这样那样的弊端,尽管谈起考试教师和学生都很无奈甚至有些厌烦,但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将依然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考试的办法促使学生复习、快速掌握知识,对于人类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考试不仅要坚持,而且需要改革,考试和命题改革应该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本文就命题角度谈谈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从教学过程的心理活动看,学习活动涉及的认知与情绪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如皮亚杰所言:“情感的发展和智力技能的发展是紧密吻合的,因为它们是动作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因此,新课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和教学目标。重视教学活动中的意向和情绪方面,不仅是促进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学生个性发展本身的重要价值目标。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11.
许婉英 《地理教学》2013,(13):14-17
正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探究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学习能力与掌握学习方法。近来,从地理课堂观察和  相似文献   

12.
潘玉贞 《地理教学》2010,(18):10-12
高中地理“二元五步”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延伸。“二元”是指学生透过案例掌握与提升地理原理知识,以解决新问题为基本特征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双层教学目标;“五步”是指案例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高中地理“二元五步”案例教学法就是由首例、典例等多个地理案例作为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原理的引导材料,通过“首例呈现一问题引导一分析讨论一问题结论一回归核心知识结论”等五个案例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一、案例背景描述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这一节,通览其知识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阅读、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技能”可以看出:本节内容简单,其知识目标的达成较易。多数的高中地理老师在上这一节内容时,要么让学生自学,要么是5到10分钟就能快速的讲完,并不当作重点内容来处理。  相似文献   

14.
王公月 《地理教学》2005,(11):29-31
目前,多数教师很注意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过程,比如十分重视课堂学生活动,但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理念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尤其在“钻研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最优教法”三个环节的处理上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出现了教学目标定位不准(虚化现象)、学生活动层次较低或偏离教学目标(泛化现象)等问题。在此,笔结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中“多变的天气”一课的教学设计,分析说明如何“钻研教材→准确定位→优化教法”。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相互作用的过程,且教和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和落实新课程理念,这些都是师生关注的问题。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学生主体的发展”这个中心,来构建互动型的教学情境,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和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沈斌 《地理教学》2007,(8):9-12
如何应对地理新课程实验带来的各种挑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培养教师专业自觉的意识和能力。著名成人教育家诺尔斯(Knowles)将专业自觉定义为:“一种借助或无需借助他人帮助的、由个体自己引发的以评价自己学习需要、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寻求学习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评鉴学习结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何美珑 《地理教学》2006,(11):13-15
地理新课程的目标能否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否提高,取决于教师能否切实转变“以教论教”的观念。审视当下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其中“教材一看就懂,不好教”、“教材知识体系不够严密”、“新课程缺乏时间保障”等观念,事实上已经成为新课程地理教学推进的障碍。现择要分析某些具有普遍性质的障碍观念,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寻求转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彭安芬 《地理教学》2010,(24):9-10,13
一、问题提出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的一门基础课程”。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逐一讲解,根据考试要求进行反复训练,以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相似文献   

19.
王雅茹 《地理教学》2011,(15):61-62
新课程为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开发和使用教材提供了空间,但是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新课程要求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也就是说学生由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教师由“教”变为“导”。  相似文献   

20.
地理特级教师王树声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应当树立“十年磨一课”的精品意识。而把课讲“精”,细细“琢磨”的途径之一,则是教师课后的反思与对教案的再修改。地理必修1的课程标准中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主题下,有一条标准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新课程实施四年来,我对“大气受热过程”一课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角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