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发展模式、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有关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划分,目前国内正在试行的五个版本的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湘教版、鲁  相似文献   

2.
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由文字转化为曲线图,是"人口增长模式"一节中重要的知识点。"图"、"文"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或四种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后,我在黑板上画出这样一幅坐标图:  相似文献   

3.
耿顺传  郑恩才 《地理教学》2010,(18):27-28,39
一、从课程标准中来 全国现行的教材版本较多,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学应该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如果教材版本不同,则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现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例来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雅琪  张琦 《地理教学》2021,(20):20-25,19
本文基于概念图工具CmapTools软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湘教版和中图沪教版(以下简称"沪教版")五个版本的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水循环"一节内容,对比分析不同版本教材在地理知识涉及广度、地理知识关联程度、地理教材阅读难度三个方面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人教版在三个维度均处于中等水平,湘教版和沪教版的知识涉及广度较大,中图版的知识关联程度较深,鲁教版的教材阅读难度较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因材施教",发挥概念图工具在教学中的建构知识体系作用,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霞 《地理教学》2011,(2):28+37-28,37
一、对旅游资源的分类,参考各种版本的教材,最后进行了以下整合。 二、对旅游资源的特性,整合湘教、人教及鲁教版知识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承波 《地理教学》2013,(7):52-53,57
一、从"关注教材"转向"关注课程标准"江苏的学生使用的高中地理教材有三个版本,分别是人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高考复习时,许多教师会对不同版本的教材感到无所适从,部分教师甚至会将各版本教材内容都复习一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稍加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高考试题不以任何一种版本的教材为主,高考试题已从"关注教材"转向"关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关注地球知识内容的呈现,如地球的演化、土壤的形成、地貌观察等,为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特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从基本概念、教材结构、图片、教材课程建构思路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上海版五个版本新课标教材中“地球的演化”的相关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整合各版本教材的优势教学资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科知识点多、整体关联度高,构建地理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对地理的教与学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按照"一标多本"的指导方针,根据学生学情、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编写了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四套高中地理教材。以四个版本教材中"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进行地理知识体系构建的探讨,以期提升地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傅亚维 《地理教学》2007,(12):26-28
一、调整“人口增长”专题教学策略的由来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之强,中国人口的增长、发展和变化对世界人口的发展变化影响很大。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人口增长”专题,是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金字塔图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理解两类不同国家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差异。因此,“人口增长”专题是对学生进行我国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教育的好教材和好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丁生军 《地理教学》2010,(16):45-47
新课程实施以后,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内容标准,在不同的课堂呈现出不一样的教学内容。以“人口”部分的教学为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表述为“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人口与城市”(台湾翰林版《地理2》中称之为“人口和都市”)是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中人文地理部分的经典内容。虽然海峡两岸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结构和内容上存在较大的相似,但具体内容的要求不同,致使两岸高中地理课程难度亦不同。本文尝试利用史宁中、  相似文献   

12.
李金国 《地理教学》2013,(22):40-41,52
正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新课标高中地理四种版本教材必修第1册都安排有"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人教版P32、中图版P38、鲁教版P38、湘教版P48,各版本图名不尽相同)。透彻分析、解读该图,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并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又能为学习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注重知识铺垫——为有效析图扫除障碍在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笔者发现"气压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往往是学生的知识盲点,高中教材也不涉及,而它恰是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的重要基础,学生在解读许多热力环流变式图时遇到困惑或障  相似文献   

13.
概念是教材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运用教材来组织教学。本文以四个版本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二"城镇与乡村"为例,在课标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四个版本教材中"城镇"与"乡村"概念表述的异同,通过分析国内外对"城镇"与"乡村"概念的界定,来辨析与明确基本概念在教材中的含义,并对概念理解、教材编写与教学组织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孙元礼  刘攀  刘兰 《地理教学》2021,(23):15-19
跨国教材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有助于理性审视本国的教材难度,从难度视角提出教材编写建议.本文以中国人教版和印度NCERT版高中地理教材自然地理部分的探究活动为研究对象,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地理教材探究活动的难度模型.通过研究两个版本教材得出结论,人教版的探究活动难度大于NCERT版.最后根据NCERT版探究活动的优点为我国地理探究活动的教材编写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中地理新教材四种版本教材各有特点,应整合使用。人教版教材着重分析了平原利于聚落分布的原因及山岳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分布、延伸方向的影响,重点突出且内容比较切合学生实际,但缺乏案例分析;鲁教版教材着重分析了平原利于聚落分布的原因,山区铁路的分布及原因,不过,这些仅是用等高线地形图呈现的;湘教版教材分析最为详细,用了整整一节篇幅、  相似文献   

16.
周瑜  陈实  常珊珊  赵峰 《地理教学》2021,(22):10-14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并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作为教育的基础工具,教材对于气候科学知识内容的呈现形式、用词选择以及完整程度都会对学生的认知形成以及气候行动指导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国际气候变化教育的教材分析研究,从评价气候变化科学知识覆盖程度、结构组成角度出发,对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所有教材对气候变化科学的知识点都有所涉及,但是仍然存在部分知识点覆盖不完整的问题.此外,各版教材的气候变化知识点整体表述篇幅少,且知识点具体构成情况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为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使用提出建议,为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推进我国气候变化教育工作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世界地理“世界人口问题”一段教材,强调了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和数量过多造成的世界人口问题,而把人口增长缓慢和数量少造成的问题隐含在教材中。教学中要避免给学生两个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8.
纪雪利 《地理教学》2014,(17):35-36
正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课程的需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合理有效的加工处理,使之更好地符合学生的需要,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高中地理教材的处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增删高中地理教材反映了教材编写人员对于课程标准的认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一样的学情,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合理地增加或是删减教学内容,以更  相似文献   

19.
从GIS内容出现的位置和内容比重、内容选取与结构、辅助材料设置等方面对四种版本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GIS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套教材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GIS内容的教学提出三点建议:依据课程标准整合课程资源;运用GIS软件进行教学;突出GIS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20.
张永 《地理教学》2009,(2):44-45
心中有本“活”教材。高中地理新教材有四个版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个版本。教师上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按地理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完成教学内容。每个版本都提供了一种贯彻地理课标的范例文本。作为教师,应该以课标为依据。新教材中讲了哪些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对学生要求到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心中有数。要让学生理解吃透教材中的内容,把握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观点等,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