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遂昌治岭头金矿床黄铁矿的化学成分标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遂昌治岭头金矿床 3个矿段 (东矿段、中矿段、西矿段 )的黄铁矿进行了化学成分标型特征的研究。指出黄铁矿中铁、硫主元素的含量 ,钴、镍含量及比值 ,硒、碲含量及比值均为本矿床的成因系沉积后经热液叠加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黄铁矿中的 w( Cu) /w( Zn)、w ( Ag) /w ( Zn)、w ( Pb) /w ( Zn)值为本矿床提供了成矿信息 ,认为西矿段见矿部位矿体向下延伸要大于中矿段 ,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上盘围岩是矿床钻探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围岩,研究其蚀变特征具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对胶东西北部露天开采的仓上金矿床的详细研究表明,上盘围岩蚀变以绿泥石化为主,蚀变分带自远矿端到近矿端依次为方解石绿泥石化带、赤铁矿绿泥石化带、绿帘石化带和绢英岩化带。黄铁矿的形态、成分和热电性标型显示,成矿过程中上盘围岩提供了丰富的Fe、Co、Ni、Cu、Pb、Zn和Au、Pt等。上盘围岩的近矿标志是绢英岩化增强,黄铁矿的{100}+{210}增多,S、Cu、Pb、Zn和Au、Pt增高,S/Fe离子比和w(Co+Ni)/w(As+Sb)降低,P型黄铁矿出现率增高,蚀变岩的金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3.
云南澜沧老厂银多金属矿床是“三江”成矿带南段著名的代表性矿床之一。本文系统研究了矿床中黄铁矿(石)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老厂矿床黄铁矿(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黄铁矿石EREE平均为5.54×10^6,其单矿物EREE平均仅为0.25×10^6;各类样品稀土配分模式均为明显右倾的轻稀土富集模式,轻稀土分异较强、而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黄铁矿石、矿物δEu正异常、δCe负异常和轻稀土富集的配分模式与现代海底热液稀土的十分相似,是成矿流体海底喷流沉积的体现,此外黄铁矿石、矿物还发育弱的δEu负异常,可能是后期岩浆成矿热液叠加改造的结果。矿床黄铁矿单矿物除相对富集少量高场强元素外,其它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其Hf/Sm、Th/La、Nb/La值普遍〈1,表明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是以富cl的成矿热液为主;黄铁矿co、Ni含量较低且变化较大,Co/Ni比值显示矿床经历了不同的成矿阶段,利用Y/Ho比值示踪成矿流体表明,黄铁矿Y/Ho比值与海水及海底热液基本一致,为矿床经历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4.
浙江遂昌治岭头金矿床的石英标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梅建明 《现代地质》2001,15(2):222-225
对遂昌治岭头金矿床的中矿段和西矿段中的石英进行了化学成分、热发光、红外光密度、40 Ar-39Ar年龄测定等特征的研究 ,石英中的成矿元素显示该矿区为伴生铜、铅、锌的银 -金矿床 ;石英的热发光特征说明了西矿段比中矿段远离火山热源 ;从石英的 40 Ar-39Ar年龄测定 ,认为本区的主成矿年龄应为 ( 1 39.4± 1 8.6) Ma。结合 F1 断裂及黄铁矿标型特征等的综合研究 ,认为矿区主成矿期为中生代 ,火山、次火山热液叠加使陈蔡群中的金矿化富集。  相似文献   

5.
湘南地区沉积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湘南地区出露地层的岩石化学成分特征初步讨论了湘南地区的沉积构造环境。湘南地区细碎屑岩的w(Al2O3)/w(CaO+Na2O),w(K2O)/w(Na2O)比值比较高,w(Al2O3)/w(SiO2)比值比较低,与被动大陆边缘特征类似,各时代地层中硅质岩和页岩的w(MnO)/w(TiO2)比值为0.02 ̄0.3,反映其沉积环境为浅海陆架环境,但下二叠统硅质岩中w(MnO)/w(TiO2)比值达  相似文献   

6.
喻学惠 《地学前缘》1998,5(4):319-328
文中提供了甘肃西秦岭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全岩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资料。研究表明,区内火山岩为一种过渡类型岩石,火山岩强烈富集LREE和亲石元素的特征,以及高的Ti含量和较高的Cr,Ni,Co含量,既不同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也不同于中国西部造山带钾玄岩类火山岩,而显示与洋岛玄武岩和克拉通内某些高钾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区火山岩具有较低的ε(Nd)值和N(87Sr)/N(86Sr)比值,在w(Rb)/w(Nb) w(La)/w(Nb),w(Ba)/w(Nb) w(La)/w(Nb)和ε(Nd) w(Ba)/w(Nb)等地球化学判别图中,显示出火山岩源区具有Dupal同位素异常和EMⅠ地幔地球化学端员组成,软流圈对火山岩的起源和成因具有重要的贡献,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源区包含了古老大陆下被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浙江西裘矿区新元古代火山-热泉活动强烈,矿石Cu:Zn:Pb原子百分比与火山岩和热水沉积硅质岩相似。矿床δ^34S值为-6.5‰~2.8‰,δ^18O值为8.14‰~22.32‰,铅同位素示踪主要为下地壳铅;矿石具较高的As、Sb、Bi、Ga、Zn、Ba等含量;具较低的Al/(Al+Fe=Mn)比值,Zn(Pb+Zn)比值接近1,均表现出火山-热泉沉积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内蒙赤峰安家营子金矿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未蚀变岩石、近矿蚀变围岩及矿区内产出的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的分析对比,指出本区最佳指示元素是Au、Cu、Bi、Pb、Mo、As;矿区产出的黄铁矿都富含As、Sb、Bi,但富金黄铁矿中还富含Cu、Zn、Pb;成矿温度影响着含金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成矿温度高的矿床中黄铁矿之As、Sb、Hg、Zn含量低,而更富金  相似文献   

9.
很久以来,就认为黄铁矿的钴、镍含量及其比值可以为矿床成因提供信息,这一点不仅见诸于许多论文及专著,而且也写入有关教科书里,如刘英俊认为“根据文献资料,黄铁矿中Co/Ni比值是研究矿床成因比较可靠的地球化学标志”.武汉地质学院成因矿物学教材认为“黄铁矿的Co/Ni比值可以提供有关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粤西大降坪超大型黄铁矿矿床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大降坪超大型黄铁矿矿床中Au、Ag、Cu、Pb、Zn、As等在不同岩石、矿石及黄铁矿中的含量,除Pb作为综合利用外,其余均为工业利用价值,原始热水沉积的条带状矿石与经后期热液叠加变富的块状矿石具有不同的微量元素的组成,矿石与岩石的一些元素比值和图解可作为两类矿石成因的判据。  相似文献   

11.
红石砬铂矿地球化学异常组分简单,仅发育Pt和Pd的强异常,部分伴生Au异常,不伴生Cr、Co、Cu、Ni、V、As、Sb、Ag、Pb等元素异常。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中Pt、Pd的分布和异常模式与铂族矿化特征、矿体剥蚀程度及其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等有关。矿体出露地表时,Pt、Pd呈强异常分布,异常的w(Pt)/w(Pd)比值与矿石中w(Pt)/w(Pd)比率基本一致;隐伏矿体上方,Pd有明显的浓集,w(Pt)/w(Pd)比值小于地表矿体。表生环境中,Pt、Pd可以呈矿物碎屑、可溶态等多种形式迁移,在疏松沉积物中形成异常。因此,以Pt、Pd作为直接指示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勘查,可以发现这种类型的铂族矿床。  相似文献   

12.
黔西北是川滇黔矿集区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铅锌矿床成群成带分布,且多伴生有黄铁矿,但黄铁矿与铅锌成矿作用的关系鲜有人研究,对于深入认识该区铅锌成矿作用是欠缺的。青山铅锌矿床位于威水倒转褶皱背斜右翼,是黔西北地区代表性的中型铅锌矿床,黄铁矿是该矿床主要矿石矿物之一,与闪锌矿伴生。本文通过对该矿床不同类型黄铁矿开展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研究,揭示其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赋存状态,并探讨其成因和与铅锌成矿关系,为认识该矿床成矿作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中Fe、S含量略低于理论值,整体显示出亏Fe和S的特征,S/Fe比值小于2,属于硫亏型沉积黄铁矿。矿床中黄铁矿可划分为2期:早期黄铁矿(PyⅠ)相对富集As、Mn、Zn、Ni、Ga、Se、Cd、In、Sn和Tl等元素,其Co/Ni为0.03~0.67(均值0.14,n=30);晚期黄铁矿(PyⅡ)相对富集Pb、Cu、Ag、Mo、Sb等元素,其Co/Ni为0.03~2.54(均值0.41,n=38)。2期黄铁矿中Pb、Sb、As、Co、Ni、Zn、Ge等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取代Fe或S进入黄铁...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41Ca的起源、加速器质谱计测量的特点以及41Ca在地质年龄测定中的应用。41Ca半衰期为105a,它可用来测定5×104~106a地质样品的年龄。天然样品中w(41Ca)/w(40Ca)比值很小,只能用AMS测定。目前,检测w(41Ca)/w(40Ca)比值的灵敏度可达10-15。在全球气候变化、古人类学研究及医学示踪研究中应用41Ca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深入研究矿床地质和矿化特征的基础上,查明黄铁矿中Co、Ni的分布特点可为研究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提供重要信息.本文收集7个与古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铁铜矿床黄铁矿中Co、Ni含量资料(表1),并计算了Co/Ni比值、平均值及Co/Ni比值的均方差(表2). 从表1、表2可得出以下几点: 1.所列矿床单个黄铁矿样品的Co/Ni比值绝大部分大于1,仅个别小于1,但平均值均大于1.  相似文献   

15.
蔡家营矿床主要由Ⅲ、Ⅴ两矿带组成,从东北(Ⅲ矿带)往西南(Ⅴ矿带),Zn/Pb比值降低,Ag含量增高。两矿带地质产状一致,硫、铅等成矿物质来源一致,形成于统一的地质作用。导致成矿元素分带的主要原因是两矿带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筲箕湾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中部,为该区铅锌矿床中的又一典型代表,其金属资源量(Pb+Zn)超过20万t。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不同类型矿石中原生矿石硫化物(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中分散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除Cd含量较高外,Ga、In、Se、Tl和Re的富集程度均较低。不同分散元素在硫化物中表现出不同的富集规律,表现为Ga含量在闪锌矿中最高,黄铁矿次之,方铅矿最低;方铅矿中Tl含量高于闪锌矿,黄铁矿最低;Cd在闪锌矿中含量最高,方铅矿次之,黄铁矿最低;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In含量依次升高;Re含量表现出在闪锌矿中最高,黄铁矿次之,方铅矿最低;Se富集程度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依次升高。Ga、In和Re在不同颜色闪锌矿中富集程度相似,而Se、Cd和Tl则相对富集在棕色闪锌矿中。统计发现闪锌矿中Zn含量与Cd、Ga含量不呈类质同象的负相关特征,而其中的Fe含量与Cd、Ga含量间表现出曲线相关或负相关特征,暗示Cd、Ga可能是通过替代先进入闪锌矿中的Fe而占据其晶格,这可能是一种新的机制。闪锌矿Ga、Cd、In含量及Ga/In、Zn/Cd比值等参数,指示筲箕湾铅锌矿床形成于中-高温条件,其矿床成因类型与沉积-改造型相似。  相似文献   

17.
桂东北铅锌矿床银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书艺 《矿物岩石》1996,16(1):38-43
作者对桂东北地区铅锌矿床中银的产出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了阐述。银主要以首次发现的含银硫盐矿物(深红银矿、银黝铜矿和含银锌黝铜矿等)产出,其次呈杂质元素分散在金属硫化物中,银的含量按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的顺序依次降低,矿体从上向下具Cu、Pb(Ag),Zn→Pb,Zn→Zn的垂向变化规律,银主要富集于上部,并与方铅矿、黄铜矿紧密伴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矿床中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指出黄铁矿中Co/Ni、S/Se、Se/Te、Au/Ag比值均显示出岩浆热液成因特征;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具深源岩浆源流特征,并随成矿深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中某些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北山矿段与南山矿段之间有一定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地质调查和取样测试,对二里河铅锌矿床进行标型矿物微量元素、围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二里河铅锌矿床具有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矿床一般地质特征,多期(华力西期+印支期)构造运动和幅度较大的裂陷发育史为大量矿质的喷流和聚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导矿和容矿构造条件。标型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闪锌矿明显富集Cd((6 493.74~7 225.68)×10-6),贫Sb、As,黄铁矿w(S)与w(Se)比值为23 443.48~250 284.36,w(Co)与w(Ni)比值为3.47~104.10,指示矿床具热水沉积特征,而黄铁矿w(Fe)/(w(S)+w(As))为0.87~1.52,表明该矿为浅部成因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围岩和闪锌矿稀土元素显著亏损Eu、Ce,指示二里河铅锌矿床可能具有喷流沉积型矿床远源矿化特征;log(δCe)为-0.04~0.04,表明二里河铅锌矿床围岩在还原环境下成岩;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闪锌矿成分指示的温度范围(215℃~333℃)特征表明该矿床为中温矿床。综上所述,二里河铅锌矿床可能为相对远离喷流口的喷流沉积型浅层中温层状矿床。  相似文献   

20.
通过30个组合样品的分析,研究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到第三纪的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后太古宙沉积岩组成并不均一.元古宙沉积岩组成变化范围较大,元古宙以后的沉积岩Eu/Eu,w(Cr)/w(Th),w(Sc)/w(Th)和w(Sm)/w(Nd)等元素质量分数比值较低,具有后太古宙沉积岩的典型特征.三叠纪泥质岩的上述元素比值明显增大,相容元素质量分数很高,表明其源区有较多镁铁质组分加入.作者将这一变化归因于三叠纪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发生的陆-陆碰撞作用.碰撞过程中秦岭-大别造山带深部地壳的镁铁—超镁铁岩大量出露,随后被剥蚀、搬运至华北克拉通的沉积盆地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