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根据宝清县近56a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多项式分析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升高的速度和幅度明显加快。降水量年际和年内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年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夏、秋两季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对宝清县农业生产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活动积温增多,热量条件更加充足,无霜期延长,农作物种植中晚熟品种生育期也延长。粮食产量会增加;另一方面农业气象灾害增加,发生干旱几率增多.局地强降水增强,影响程度加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使农业的不稳定性增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对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灾害存在不同影响,对农业生产影响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旱涝灾害致灾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悦  周月华  叶丽梅  高正旭 《气象》2016,42(2):221-229
利用1960—2005年湖北省76个地区气象灾害的灾情普查数据和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对湖北省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致灾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灾害的频发区呈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而洪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和频发区面积均明显少于干旱;干旱和洪涝灾害年平均发生站次在1996年以后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发生站次增加,而洪涝发生站次减少,且两种灾害均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1996—2001年湖北省部分地区连续出现严重干旱灾害,干旱的累积增强效应导致农业经济损失出现跳跃性增长并在2001年达到最大值;洪涝的致灾强度呈准周期的起伏振荡,农作物受洪涝影响面积最大、损失最多的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农作物受害面积与农业经济损失的决定系数为0.8;受害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具有较好的相关特征,且直接经济损失随受害人口增多而增加的速度加快,但近年来人口对洪涝灾害的抵御能力也显著提高;急转干旱和急转洪涝主要发生在鄂西北和鄂东南的夏季,农作物的脆弱度增加,农业经济损失随受害面积增大而增加的速度加快,但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远小于仅发生干旱和洪涝时的数值。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讯期 ,辽河平原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卧龙湖干涸了。昔日的卧龙湖水天一色 ,渔舟唱晚 ;今天的卧龙湖却是满眼荒滩 ,渔船搁浅。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作者从气象角度进行了分析。1 降水持续偏少。从 1999年开始 ,康平县连续 4a大旱 ,1999~ 2 0 0 1年年降水量分别为 387 8,5 32 5 ,36 7 7mm ;2 0 0 2年 1~ 8月份降水量仅有 30 9 2mm ,除 2 0 0 0年年降水量接近常年外 (雨量分布极为不均 ,干旱严重 ) ,其他年份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 3成。 2 0 0 0和 2 0 0 1年分别是康平百年不遇的大旱和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年份。2 气温持续…  相似文献   

4.
环县位于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 ,山大沟深 ,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匮乏。天然降水也较为贫乏 ,年平均降水量仅 438.3mm ,且时空分布不均 ,汛期 ( 5 - 9月 )降水量占全年的80 %,该时段降水多形成径流流失 ,利用率低 ,春、秋季易发生旱灾。因此 ,发展雨水集蓄技术对于防止水土流失 ,解决当地人畜饮水以及旱期农业灌溉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集蓄技术 ,1998年我们进行了陕甘宁老区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集蓄技术分析试验 ,现对试验进行分析总结。1 试验设计试验点选在环县环城镇城东塬村。该村海拔高度 15 43.6m ,年平均气温 8…  相似文献   

5.
陈峪 《气象》2002,28(9):62-63
6月份 ,我国降雨过程频繁 ,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或接近常年 ,华南、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等地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但时空变化比较明显。1 降雨过程频繁 ,局地暴雨洪涝灾害频发6月份 ,降水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南部地区。月降水量 ,除西北中西部和西藏西部外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一般都在 50mm以上。北方大部地区有 50~ 1 0 0mm ,其中东北中部、西北东部等地有 1 0 0~ 2 0 0mm ;南方地区一般有 1 0 0~ 3 0 0mm ,江西、福建、浙江、广西、贵州、重庆、广东等地的部分地区有 3 0 0~50 0mm ,局地达 50 0mm以…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黔东南州16个气象观测站1985-2005年共21a的各级降水量、四季降水,降水日数、降水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东南州近21a平均降水量为1003.8—1366.7mm,年平均降水量≥1300mm的地区主要是丹寨、麻江、黎平、锦屏;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以下的有黄平、施秉、镇远、三穗;黔东南州各县日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年平均154~192d,其分布趋势由州西部分别向北部、南部递减,最多为麻江192d,最少为从江的154d;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的大小取决于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降水时间越短而降水量越大,则降水强度越大;州内各地降水以小雨为主。年平均为119~157d,占年总雨量的77%~82%,以麻江157d最多,从江119d为少,此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生产和气象预报及气象公共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1月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或接近常年 ,华北、黄淮、江淮北部、西北东部的部分地区有不同程度旱情 ;北方部分地区气温偏低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月内 ,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大雾天气 ;江南、华南等地出现阴雨天气 ;内蒙古、青海部分牧区发生不同程度的白灾。1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 ,黄淮等地干旱维持月降水量 ,江南大部、华南中部和东部及云南南部等地一般有 50~ 1 0 0mm ,其中湖南东北部、江西中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和云南南部等地达 1 0 0mm以上 ;我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一般不足 50mm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干旱灾害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决策支撑,利用辽宁西部11个气象监测站1951—2017年气象观测数据,[方法]选用干湿指数作为干旱指标及其积分湿润指数方法,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农作物生长季干旱变化特征,干旱风险程度,降水量对农作物的满意程度,并分析气象要素与干湿指数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辽宁西部地区1951—2017年农作物生长季及各月时间尺度干湿指数呈减小趋势,干旱趋势明显,农作物生长季(5—9月)和9月成熟期干旱程度表现最为突出,从轻旱上升到中旱等级。农作物生长季降水的农作物满足度明显在下降,使干旱风险度明显升高。农作物生长季干湿指数年际变化在1995/1996年发生由高到低突变,突变后干旱程度升高0.8个等级;干旱风险度年际变化在1995/1996年发生由低到高突变,突变后干旱风险度升高14.0%;降水满足度年际变化在1998/1999年发生由高到低突变,突变后降水满足度下降17.7%。干湿指数与气温、日照时数、蒸发量、辐射呈负相关,与降水、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其中干湿指数与气温、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辽宁西部地区干旱化日趋严重,调整农业结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叶殿秀 《气象》2001,27(7):62-63
4月份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正常 ,但月内变化起伏较大 ,局部地区出现冷 (冻 )害 ,对农作物和果树等的生长发育不利。北方大部降水偏少且大风扬沙天气频繁 ,部分地区干旱发生或发展 ,给在田作物和春播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南方大部降水接近常年 ,局部地区降水偏多 ,出现内涝。南方局部地区还遭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 ,并给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一定损失。1 部分地区降水偏少 ,旱情持续本月 ,北方地区、西南地区月降水量 ,除四川中部、重庆、贵州东部有 5 0~ 2 0 0 mm外 ,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在 5 0 mm以下 ,其中东北中部和…  相似文献   

10.
张建忠 《气象》2002,28(2):58-61
1 天气概况   1 1月份 ,我国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或接近常年 ,降水主要出现在江南地区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陕西南部、河南、山东西南部等地旱情持续 ;热量条件好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 ,光照充足 ,大部地区月日照时数接近常年。1 1 降水1 1月份 ,江南大部、华南北部、云南西南部和海南东部的降水量有 50~ 1 0 0mm ,其中湖南中部、江西中部等地雨量超过 1 0 0mm。我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不足 50mm ,北方地区除华北北部和东部、东北地区东部的局部、新疆西北部降水量为 1 0~ 2 0mm外 ,其余地区均不足 1 0mm ;广…  相似文献   

11.
关中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陈建文,李兆元(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15)1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用凤翔、旬邑、兴平、蒲城和渭南1961~1990年气温和降水量平均值分析本区气候变化特点。1.1近30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趋...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东部防御干旱的农业种植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东部气候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许多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趋利避害,减少损失,获得较大收益,本文对河西走廊东部干旱的农业气候特征、危害农怍物时段和发生机率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防御干旱的农业种植决策。一、河西走廊东部干旱的农业气候特征河西走廊东部干旱气候的主要特征是降水稀少,分布不均。川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10—210毫米左右,作物生长季(3—9  相似文献   

13.
1 对小麦生产的影响1 .1 小麦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概述1 999年度河南省小麦生育期间总的气候特点是 :小麦播种时 ,降水量少 ,播种基础是近几年较差的一年 ;越冬至初春的降水仍偏少 ,气温异常偏高 ,干旱持续发展 ;拔节期间气温偏低 ,有效地抑制了小麦旺长 ;灌浆期大部麦区墒情较好 ,光照充足 ,气温适宜 ,有利于小麦灌浆。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 68~ 354mm ,比 1 998年同期偏少 4~ 8成 ,比常年同期偏少 1~ 7成 ,1 998年 1 0月至 1 999年 2月大部麦区降水特少 ,降水主要集中在 1 999年 3月份以后。其中大部分地市从 1 998年 9月~ 1 999年 2…  相似文献   

14.
北方中下旬多阴雨南方局部地区暴雨洪涝——2002年6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宇梅 《气象》2002,28(9):58-61
6月份 ,我国降雨过程频繁 ,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或接近常年 ,华南、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等地的一些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但时空变化比较明显 ,东北、华北出现低温连阴雨。1 天气概况6月份月降水量 ,除西北中西部和西藏西部外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一般都在 50mm以上。北方大部地区有 50~ 1 0 0mm ,其中东北中部、西北东部等地有 1 0 0~ 2 0 0mm ;南方地区一般有 1 0 0~ 3 0 0mm ,江西、福建、浙江、广西、贵州、重庆、广东等地的部分地区有3 0 0~ 50 0mm ,局地达 50 0mm以上。山西离石、陕西榆林和…  相似文献   

15.
李峰  孙兴池 《山东气象》2000,20(2):56-58
1 天气概述2 0 0 0年春季 (3~ 5月 )我省的天气气候特点为 :气温偏高 ,降水明显偏少。春季 ,全省平均气温为 1 4 3℃ ,较常年偏高 1 5℃。季内除5月中旬温度较常年偏低 1 2℃外 ,其余各旬均较常年偏高。尤其入春以来 ,回暖迅速 ,3月下旬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3 4℃。季平均降水量为 5 2 7mm ,较常年偏少43 %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前期、中期降水稀少 ,干旱十分严重 ,后期降水虽增多 ,旱情仍然严重。春季我省总降水量分布如图 1。 75mm以上的降水区主要分布在日照、莱芜、淄博南部 ,临沂、潍坊和青岛三市部分县 ,其中日照、泰山、…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产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始兴县蚕区年平均气温196℃,年降水量1600mm,具备蚕桑生产和发展的气象条件,主要产区在罗坝、澄江等乡镇。1 养蚕与气象的关系  蚕是软体变温冷血动物,其生长与气温、湿度、光线、空气等有密切关系。5~10月是适宜养蚕期,可分为春蚕、?..  相似文献   

17.
徐良炎 《气象》2003,29(11):62-63
8月份 ,江南、华南大部、西南南部、华北大部、东北南部月降水量偏少 ,上旬南方大范围持续酷热干旱 ;黄淮大部、西北东部、西南北部、华北南部、东北北部月降水量偏多 ,下旬西北东部、黄淮大部、华北南部及四川等地发生严重洪涝。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 ,光热条件较好 ,对农业生产有利 ,但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寡照天气 ,影响了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有 3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我国 ,华南部分地区受灾较重。近 2 0个省市区局地遭受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袭击。1 南方大范围持续酷热干旱本月降水量 ,东北大部、华北南部、西北…  相似文献   

18.
浅谈干热风对冬小麦的危害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休地处晋中区之南部,与晋中平川各县相比,由于气温偏高,蒸发较多,干旱更趋严重。尤其是春末夏初正是当地的多风季节,加之雨季来迟,初夏旱年份占27%,故干热风历来严重影响当地小麦生产。通过调察研究,不断找出防御对策对实现小麦稳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小麦年度间粒重不稳是不稳产的重要原因 干旱是农业生产的大敌。进入90年代以来,介休市年均降水量仅为376. 8mm,为历年平均值的76.6%。1995年至1999年的5年,年均降水量为330.1mm,为历年平均值的 67. 1%。由于年降水量减少,干热风对小…  相似文献   

19.
漠河位于祖国的最北端,地理坐标为121°07′~124°20′E,52°10′-53°33′N,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昼夜温差极大。年平均气温0.4℃,年降水量428.7mm。主栽作物有小麦、大豆、马铃薯、亚麻、玉米、燕麦。农业气候和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本文分析漠河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点,为科学地评估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统计我站近 2 7年的资料发现 ,立夏日有否降水与三夏期(5月下旬~ 6月中旬 )的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报指标。1 预报因子5月 5、6日 (立夏 )两天降水量≥ 0 .0mm为有降水 ,否则为无降水。2 预报对象若 5月下旬至 6月中旬 (三夏期 )的降水量≥ 5 0 .0mm为降水量偏多 ,<5 0 .0mm为降水量偏少。3 对应关系统计 1971~ 1997年的 2 7年资料 ,结果发现 :5月 5、6日两天没下雨的为 12次 ,三夏降水量偏少的为 10次 ,立夏无雨对应三夏期降水量偏少的几率为 10 12 =83.3% ;5月 5、6日两天有降水的为 15次 ,三夏降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