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山区人工增水问题的提出新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占全国面积1/6的新疆,降水总量只占全国的4%;全疆年平均降水量仅150mm,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4.准噶尔盆地中部年降水量只有50mm,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年降水量只有10mm左右,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上的地区,只占全疆总面积的23%.由此可见,干旱缺水,是新疆一个固有的、长期存在的问题. 解决水的问题,不外乎“开源”和“节流”两种办法.在“开源”方面,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Pettitt非参变量变点检验、Mann-Kendall秩检验、T检验,对内蒙古地区近40年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序列计算分析得出,本世纪70-80年代以来,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年平均温度升高0.6-0.8℃,冬季季平均温度升高2-3℃。半干旱地区自1963年以来发生降水突变减少,并且与西非Sahel地区同期降水突变有明显的相似性。这种不同区域同一时期所发生的气候突变和干旱化,在全球有着大范围的空间联系。增温和降水突变减少,使重要灾害性天气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3.
中亚和中国西北干旱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近百年年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亚洲大陆干旱、半干旱地带的主体部分,即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和产业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上,既表现出某些相似性,又呈现出独特性。并且根据降水特征分析,提出了半干旱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事例。  相似文献   

4.
阜新地区干旱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53—2008年阜新县、彰武县两个气象站的降水量资料,分析阜新地区干旱发生时间、频率,对这一地区干旱发生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阜新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505mm,就这一降水量而言,基本能够满足大田作物生产对水分的需求,但降水年际变差大、年内分配不均是引发旱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夏季降水集中,占全年降水的67%,多数年份能够保证大田作物生产;秋季常有秋吊发生,而漫长的冬季至春播之前降水较少,春旱最为频发。提出解决春旱的有效途径是高效保蓄夏、秋两季的降水,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农田水分入渗、蓄水能力,抑制和减少地面蒸发。另外,这一地区年降水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并表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可能使当地的干旱灾害更频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甘、宁、青、新和内蒙西部共106个测站的1960~1990历年春季(3~5月)的季总降水量资料,通过EOF、REOF、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包括内蒙古西部在内的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春季降水有6个主要的异常区域:高原东侧及渭水流域区、河套区、北疆区、柴达木盆地区、青海高原区、南疆河西区;内蒙西部的春季降水变化趋势与我国西北地区基本一致,准3年X周期也是其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6.
新疆降水量级标准的划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新疆的气候特点和业务需求,给出了适合新疆的降水量级的24h以及12h划分标准。通过近10年降水实况资料的检验,认为该标准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级的划分。  相似文献   

7.
常煜  樊斌  张小东 《气象科学》2018,38(2):229-236
利用1991—2015年夏季(6—8月)内蒙古地区111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量资料,对内蒙古不同气候区(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短时强降水(1 h降水量≥20 mm)进行检验分析,采用累积概率方法定义内蒙古夏季不同气候区短时强降水。检验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极值自西部极干旱区向东部半湿润、湿润区递增,高值区位于大兴安岭东部,次高值区位于阴山山脉以南。内蒙古极干旱区小时降水量极值低于20 mm,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小时降水量极值高于50 mm,个别站点甚至达到100 mm以上。但在半湿润区和湿润区东部小时降水量超过20 mm年平均发生仅为1次,其余地区均1次。在内蒙古极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小时降水量分别达到6.1、9.8、12.5、15.2和14.3 mm·h~(-1)属于极端降水事件,小时降水量≥20 mm不宜作为内蒙古短时强降水定义。综合上述研究,结合内蒙古地区地形、地貌等因素,将内蒙古极干旱区和干旱区短时强降水定义为5 mm·h~(-1),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短时强降水定义为10 mm·h~(-1)。  相似文献   

8.
空气污染对珠江三角洲一次大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完全在线耦合气溶胶-云-化学WRF-Chem数值模式,采用Lin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2010年5月14日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在无污染物排放源(控制试验)和有污染物排放源(敏感试验)背景下对云微物理结构和转换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降水中心位置和范围上,敏感试验和控制试验均与实况降水相近。但加入污染物排放源后,总累积降水量减少,而平均降水率峰值有所提高,并且降水初始时刻会比无污染物排放源时滞后一些。云水蒸发和雨水蒸发在降水初始阶段的减少,延缓了降水的发生;云水自动转化成雨水的增加致使雨水混合比在降水加强时段增加,造成平均降水率峰值提高;以雨水被霰收集为主的冷云过程的减少导致总累积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区近50年来极端降水事件年内非均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地区48个气象台站1961—2011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又引入了表征降水时间分配特征的新参数-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和集中期,重点分析了新疆的极端降水年内非均匀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极端降水阈值和年平均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都以天山地区为最大,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年平均极端降水频次北部高于南部。(2)新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和集中期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说极端降水分布得很密集,各站集中度在0.62~0.9之间,南疆和东疆的集中度大于北疆。新疆地区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3)近51 a来,极端降水事件集中度表现为减弱趋势,而集中期表现为增加趋势,表明极端降水越来越分散。(4)极端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状况和同期的极端降水量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极端降水越分散,集中期越晚,极端降水量越多;极端降水越集中,集中期越早,极端降水量越少。这种相关关系在北疆地区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以干旱著名、位于新疆东部的吐鄯托盆地和哈密地区,在1984年6月21日至23日和1984年7月8日至11日分别出现了罕见的大——暴雨(简写1984.6和1984.7过程).鄯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4.3mm,6月份平均降水量仅有2.8mm.而在84.6大降水过程中降水量却达31mm;哈密的年平均降水量是34mm,7月份平均降水量为6.5mm,在84.7大降水过程中,哈密却降雨26mm.如此干旱的地区,一次降水量就是月降水量  相似文献   

11.
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趋势可预报期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镜娴  罗哲贤 《气象学报》1996,54(1):117-120
应用中国西北和美洲大陆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域7个长记录站的月降水量记录,分析了降水趋势的可预报期限问题。结果表明:月降水量标准化系数序列的可预报尺度为3个月左右。将该序列进行差分运算后,误差倍增时间会显著加长。  相似文献   

12.
丁和悦  于雷 《吉林气象》2021,28(4):17-23
选取1981—2019年河北省雄安新区及上游保定地区共19个国家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基于百分位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法,对上述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演变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百分阈值具有相似性,以第95百分位数作为极端降水阈值得到的各站年平均极端降水量及其在总降水量中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大体一致,大值区集中在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地区.2001年起极端降水总站次在波动中上升;7—8月极端降水最为频繁,10月平均极端降水日站次最多.年平均极端降水量、日数及其在总降水量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阜平、西南部浅山区以及雄安新区北面的高碑店呈递增趋势;年平均极端降水强度呈增加的站点分布较为广泛.浅山区极端降水强度最大;山区年平均极端降水日数最多;平原年平均极端降水量最小.5—8月浅山区的年均极端降水强度均为各区域中最大;平原次之;山区最小.7月各区域年平均极端降水日数均在1d以上;山区5—9月年平均极端降水日数均为最多.  相似文献   

13.
利用开鲁气象站1954—2011年逐日降水量数据,分析了近58a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年、季变化趋势和气候倾向率以及4—10月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比例。结果表明:(1)开鲁58a平均年降水量为332.5mm,年平均降水日数64d,占全年总日数的17.5%,日降水量强度仅5.2mm;(2)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水日数多,降水量则多;(3)近58a年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显著的减少变化趋势,降水日数减少1.8d/10a,降水量减少13.2mm/10a;特别是1999—2011年日降水强度明显减小,年平均降水量仅277.5mm,比前45a平均减少了2成,春夏季干旱突出;(4)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3%,雨季集中,旱季明显;(5)作物生长季(4—10月)降水量级少,有效降水日数少,因此,发生干旱的概率高,特别是季节连旱,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我国1951~2000年夏季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表明了我国夏季降水在1976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气候跃变,在1976年之后华北地区和黄河流域夏季降水明显减少,出现了严重持续干旱,而西北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降水增多,且西北地区降水振荡位相要超前于华北地区降水振荡位相5~8年。并且,本文从1960~2000年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地温、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气温差(Ts-Ta)的变化特征,其结果表明了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前,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气温差大部分年份偏低,低于平均值,而从70年代后期之后到2000年,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气温差偏高。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变化的最大地区新疆西部春季地气温差与我国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其正相关区分别位于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而负相关区分别位于华北地区东部和西南地区,这表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春季地气温差可能是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不同代表点降水资源特征,通过对渗水地膜性能与栽培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进行渗水地膜栽培可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10mm以下降水利用率的结论,展望了旱作农业区使用渗水地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沙尘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康凤琴  银燕  张逸轩 《气象》2009,35(6):36-45
已有的研究表明中国北方千旱半干旱地区是对流层沙尘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当地乃至全球气候都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干燥程度的大气背景环境下,沙尘气溶胶数浓度对混合云形成和发展的可能影响,并采用析因试验讨论了主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尘气溶胶的增加导致降水减少、延长了云在空中存在的时间,改变了云的空间结构和微观结构.析因分析表明干旱半干旱气候背景条件下,混合云的累计降水量对沙尘气溶胶数浓度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对大气环境湿度的敏感性;沙尘气溶胶数浓度增加导致云累计降水量的减少;沙尘气溶胶数浓度和大气环境湿度对云的累计降水量的影响是复杂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降水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17.
鄯善地区位于吐、鄯、托盆地的东部,北面五十公里处为横亘新疆的天山山脉,其间为广阔的天山戈壁,南面毗邻浩瀚的库穆塔格沙漠和南湖戈壁沙垄.气候干燥,终年雨雪稀少,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9.3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41.7毫米,年最小降水量为2.6毫米,是全疆乃至全国降水量最小的地区之一. 然而,1984年6月21日鄯善地区却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降水.降水从20日21时零1分开始至次日5时40分结束.降水量合计达32.5毫米,超过年平均降水量13.2毫米.由于天山戈壁地势北高南低,雨水顺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黔东南州16个气象观测站1985-2005年共21a的各级降水量、四季降水,降水日数、降水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东南州近21a平均降水量为1003.8—1366.7mm,年平均降水量≥1300mm的地区主要是丹寨、麻江、黎平、锦屏;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以下的有黄平、施秉、镇远、三穗;黔东南州各县日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年平均154~192d,其分布趋势由州西部分别向北部、南部递减,最多为麻江192d,最少为从江的154d;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的大小取决于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降水时间越短而降水量越大,则降水强度越大;州内各地降水以小雨为主。年平均为119~157d,占年总雨量的77%~82%,以麻江157d最多,从江119d为少,此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生产和气象预报及气象公共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洛阳市地处豫西山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696.9 mm,年平均蒸发量为933 mm,干旱、季节性干旱年年发生.近30年的气象数据表明,洛阳夏季经常发生局部强对流天气,平均每两年就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冰雹灾害.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严重影响着洛阳市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影工作在洛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洛阳市地处豫西山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696.9mm,年平均蒸发量为933mm。干旱、季节性干旱年年发生。近30年的气象数据表明,洛阳夏季经常发生局部强对流天气,平均每两年就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冰雹灾害。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严重影响着洛阳市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