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锦州地处辽西走廊,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年际雨量起伏变化大.多雨年的地区平均(5个站点平均)年雨量接近1000mm、少雨年的年降雨量仅300mm。因此旱涝灾害时有发生。根据市志记载和实地调查:当年雨量小于450mm时将出现旱灾;年雨量690mm以上时,则出现洪涝。以1951年以来的降雨资料统计,年雨量小于450mm的年份有1951、1952、1957、1958、1968、1972、1980、1981、1982、1989、1992共计11年,占24.4%.年雨量在690mm以上的年份有1953、1956、1959、1962、1964、1969、1974、1977、1985、1990、1991、1994年,共计12年,占26.7%。也就是说在近45年中.锦州地区发生早涝的年份占总年数的51%。  相似文献   

2.
1暴雨概况及灾情1994年7月中旬末至下旬,低值系统持续控制华南,造成广东省有4个市县出现了特大历雨,37个市县降了大暴雨。这次过程具有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9天)的特点。21日08时~25日08时,珠江口两岸为特大暴雨区,珠海、斗门、澳门、深圳、香港连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其中珠海《天雨量共806mm,为历年平均雨量1963mm的41%,斗门《天雨量为592mm,深圳4天雨量也有480mm,均占历年平均雨量的四分之一以上。7月22日珠海市田雨量为560.4mm占历年平均雨量的28.5%。22日6~7时雨量达102.omm。据报导,香港从7月22日清晨起连…  相似文献   

3.
张东  曾沁  黄忠  林钢 《广东气象》2005,(1):9-10,50
文中利用北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河网的面雨量资料,分别对流域内出现各级降水量级(雨型)时所对应的面雨量进行统计,并将面雨量与流域内出现暴雨以上降水的范围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了区域内出现暴雨的站数与平均面雨量的关系,发现区域内有40%以上测站出现暴雨时,该区域面雨量一般接近50mm。  相似文献   

4.
选用华山气象站1980-2008年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将其转换为标准冰厚,并与每日4次温度、湿度、水汽压、风速、降水量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标准冰厚为O~20mm。积冰主要为5mm以下,出现频率达87.56%。风速为2.1~8m/s,积冰出现频率达75.72%。15mm以上积冰只出现在日平均风速为1.1~16m/s时,并以4.1~8m/s出现频率最大,为0.45%,占该厚度的60%。出现积冰时的水汽压(日4次水汽压中的最大值)多为3.1~7hPa,15mm以上积冰只出现在水汽压为4.1~8hPa时。出现积冰的湿度多为81%~100%;15mm以上积冰也出现在该湿度范围内。当20—08时降水量为5mm以下,华山积冰出现频率达91.03%;15mm以上积冰出现在降水量为0.1~20mm时,并以5.1~20mm频率最大。华山积冰时,14时气温主要为-9.9~5℃,积冰频率达88.24%。15mm以上的积冰也出现在该温度范围内,并以-4.9~0℃间频率最大,为0.45%。华山14时气温为-4.9~0℃、日平均湿度为90%~100%时,积冰出现频率最大,为25.41%.大于四分之一.其中出现5mm以下积冰的频率为21.19%。15mm以上积冰主要出现条件为-4.9~0℃、湿度90%以上,出现频率为0.45%,占该厚度的66%。  相似文献   

5.
分析贵定县1957-2009年出现的134次暴雨日样本。结果表明:贵定县暴雨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增长率为0.2d/10年,年暴雨日数在0~7d次之间,暴雨日平均每年出现2.53次,最大降水量为234.9mm,1h最大降水量为63.5mm;2—10月均有暴雨日出现,暴雨日发生的季节性明显,夏季暴雨日占全年的54.3%,暴雨日频发于6—7月,且6月下旬为暴雨的高峰期;暴雨日降水对月、年降水量的贡献显著,5-9月的暴雨日雨量对月降水量的贡献较大,6月为最大。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无暴雨日出现。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早秋连阴雨的中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秀雯 《气象》1979,5(12):26-27
一、早秋连阴雨的气候特征 由盛夏进入早秋季节,常是上海地区早秋连阴雨出现最多和冷空气开始活跃的时期。 根据1958—1976年的资料来看(见附表),每年9月上半月出现早秋连阴雨的次数比较多,有的年份甚至出现三段早秋连阴雨。在19年中,有这种连阴雨者占12年。过程持续天数一般可达13天,最短者5天,最长者可达20天。过程总雨量平均为150mm左右,最少者45mm;最多者达到200—300mm,有时还伴有大—暴雨过程。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73年9月1—20日,过程总雨量达269.8mm,超过上海地区梅雨期的平均总雨量(230.6mm)。  相似文献   

7.
辽宁夏季积云降水发生频率及人工影响潜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辽宁14个台站的常规地面观测记录,统计分析了6~8月各类积云的发生频率及其降水特征,结合沈阳站的探空资料,分析了各类积云的降水能力和人工影响潜力。结果表明:①辽宁夏季积云出现概率很大,每站年均41.5d,占夏季总云日的50%以上;②平均每年每站有11d以上的积云降水,为夏季总降水日数的36.9%;③各地区平均积云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33.5%,其中积云暴雨量占总暴雨雨量的43.1%;④有层状云伴随出现的积云、积雨云出现的概率较大,但多数情况降水效率不很高,具有较多的人工增雨作业机会和潜力,可以作为人工催化的主要作业对象。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统计强天气标准为:雷暴大风——伴有雷暴的阵风≥17m/s或10分钟平均风速≥12m/s;强雨—1小时雨量≥20mm或2小时雨量≥30mm;冰雹。凡在区域内出现上述之一的称为一个强天气日,连续2天以上出现,则称为一次连续强天气。在1979—1987年3—10月共出现强天气日为102天,其中连续强天气为26次,占62天,约为总强天气日的60%多。表1可见在3—8月份的强天气出现数中有50%以上都将出现连续。连续2—3天的在3—9月都有可能出现。而4天以上则都出现在7月份。  相似文献   

9.
朝阳地区位于辽宁省西部,年平均降水量442.1~498.0mm,降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季节分配不均衡,雨量集中于7~8月份,春早、伏早、秋早等早灾经常发生,造成的危害最大,占总经济损失的60%~70%。在解放后38年中,春早出现20次,占53%;夏早出现14次,占36.7%;秋早出现18次,占47.4%。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2005年5月5日-6日白城市出现了入春以来的第一场透雨。降水面积广、持续时间长、降水分布不均匀。各市县雨量为:洮北区19.5mm、洮南市37.7mm、通榆县19.9mm、镇赉县13.7mm、大安市11.5mm,平均降水量为20.5mm。从雨量分布情况看,北部和东部雨量偏小。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我省降雨特少,仅在9月底出现一次大范围的降雨过程。全省月平均降雨量9.9mm,距平百分率-86%,降雨量除鲁西、鲁西南地区10—20mm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小于10mm,其中鲁北、鲁中地区小于5mm。从建国以来,9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1.7mm,最多的年份是161.7mm(1964年),今年是建国以后仅次于1957年(降水量0.8mm,距平百分率-99%)的最少值。(图1)  相似文献   

12.
水阳江洪峰与强降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1964-1999年水阳江水位和雨量资料,分析水阳江水位、面雨量变化规律和洪峰出现特征。结果表明,6月平均面雨量为241.5mm,7、8月平均面雨量分别为186.5mm、155.7mm。宣城出现13次超警戒水位过程;新河庄出现25次超警戒水位过程,且连续超警戒水位日数长。洪峰出现前一周为连阴雨天气,一周平均面雨量为164.5mm。季内日面雨量存在60天周期变化现象,新河庄日平均水位存在60-120天周期变化;1999年宣城日平均水位的小波分析结果为60天周期变化,与新河庄日平均水位功率谱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兴县气象观测站1958 ~2011年的9、10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雨日资料,对新兴县的寒露风气候特征作了统计分析.统计发现:新兴县1958~2011年共出现了54次寒露风天气过程,总天数为290 d,平均每次寒露风天气过程天数为5.4d,最长一次寒露风天气过程达19 d,每年出现寒露风的概率为74.1%,平均每年有1次寒露风天气过程,最多年份出现3次寒露风天气过程,还有10年出现2次寒露风的天气过程.新兴县寒露风类型:湿型占29.6%,干型占64.8%,混合型占5.6%.新兴县寒露风年景:重度的年份占16.7%,中度的年份占20.4%;轻度的年份占37.0%,无寒露风的年份占25.9%.  相似文献   

14.
对陕北、渭北各气象站1960-1990年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其负积温,用小网格分析法建立负积温多年平均值与经、纬度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空间变化规律。选榆林、绥德等代表站1960-1999年负积温进行3a滑动平均模拟,分析时间变化特点:1960-1977年属冷冬时段,1978-1986年为冷冬和暖冬过渡时期,1987-1999年为暖冬时期;利用方差和谐波分析周期性特点,发现有4a和9a的基本周期;提出了负积温距平百分率大于10%的年份为冷冬年,小于-10%的年份为暖冬年,陕北渭北冷冬年占29.5%,暖冬年占33.0%。  相似文献   

15.
优化ZI关系及其在淮河流域面雨量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2003年6—7月观测数据和地面观测的逐时雨量资料,得到分段最优化Z-I关系,在淠河灌区的水源地响洪甸流域和佛子岭流域进行降水测量。结果表明:强降水阶段流域面雨量,优化Z-I关系后得到的流域累积面雨量与雨量计比值从39%提高到73%,同时相关系数从0.78提高到0.8。528小时时间序列上佛子岭流域在优化Z-I关系之后,流域平均面雨量与雨量计的回归线斜率从0.4提高到0.72,lmm·h^-1以上流域平均面雨量累积值与雨量计累积值的比值从48.4%提高到了85.9%。可见,优化Z-I关系后雷达反演值更接近于雨量观测值,同时雷达定量估测流域面雨量的精度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盛夏(7—8月)是我县的雨季,其平均雨量约300毫米,占年平均雨量55%左右。但各年盛夏雨量相差悬殊,最多年份可达520毫米,最少年份仅140毫米,因此做好盛夏降水的长期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预报因子的选取是制作长期预报的关键。过去在选取长期预报因子方面,往往带有很大盲目性,尽管有时历史拟合率较高,但预报效果却不够稳定,而且难以进一步总结提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逐渐  相似文献   

17.
1暴雨过程。2005年4-6月,江西暴雨天气偏多,且呈现出突发性和局地性强、雨强大、危害重等特征(表1)。6月18-23日.江西出现了较强的连续性暴雨过程.以广昌过程雨量513mm为最大。抚河流域发生了较明显的洪涝。如果以≥30mm/h、≥50mm/6h、≥100mm/24h作为强降水天气的标准来统计.则5-6月有229县(市)次出现了强降水天气过程.为1998年以来同期强降水第2多的年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西安市1990~1996年351次降水实测资料中的酸雨实测资料,对西安市酸雨的特征变化作了具体分析,得出酸雨发生频率为32.4%,多发生于夏季,与风向、风速密切相关,过程雨量小于0.5mm和大于30.0mm时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林区大气降水特征与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通过对连山寺大隆林区定位站1975-2000年的降水特征与森林对降水的再分配分析,建立了祁连山大隆林区降水与温度,降水与湿度,林冠截留的关系式。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3.5mm,年变幅在326.4-539.7mm;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70%;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年了量平均递增4.55%,林区温度和湿度均与降水有较好的拟合关系。青海云杉林与祁连圆柏林林冠对大气降水的平均截留率分别为37.5%,31.7%,灌木林的截留率平均高达66.5%。青海云杉林林冠层平均截留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逐渐减小,当降雨量为18.67mm时,林冠截留量达到最大,为14.72mm;青海云杉树干径流量占降水量的0.51%,当降雨量超过12.0mm时,才开始产生树干径流。青海云杉林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量随降雨量级增加而增大,截留率则随降雨量减小而增大,枯枝落叶层所具有的截留降雨和调蓄降雨作用使祁连山林区基本不发生地表径流。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林区对水源涵养和水流出山的时间调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省北部(鄂西北、制州、孝感、黄冈三地区北部)多为丘陵岗地,土壤蓄水能力较差,夏季由于太阳暴晒,气温高,蒸发量大,如遇长期无雨或雨量很少,极易造成严重干旱.1988年6月鄂北降水过程少而且弱,特别是鄂西北,全月没有一次中雨以上的降水过程,这种情况只有1977年出现过,7月鄂北只有6~9个降水日,而且都是中雨以下的降水过程,如此少的降水仅次于1959年.鄂北共选取15个代表站,6月、7月雨量距平百分率≤-50%达9个站以上的年份,(表1).1951年至1988年6月、7月干旱的年份分别有1988表1 鄂北6月、7月干旱年月雨量距平百分率≤50%的站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