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这种投砂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钢砂筒和挡砂孔眼接手等组成。钢砂筒是用与反循环钻具同径的岩心管制成,上部车有连接89毫米连接管的内丝扣,内丝扣下端钻有装砂用的孔眼(孔眼直径20毫米)。钢砂筒的下部车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试制成功一种接手喷射反循环装置,使用效果良好.该装置从外形看去,只相当于一套钻杆锁接头的大小,其喷咀与上接手一体,扩散器与下接手一体,全部反循环装置就只有两个接手(图1).调节喷咀与混合室之间的距离时,只需增、减调节垫圈即可.这一装置,结构紧凑,节约钢材,连接方便,且不受钻孔口径限制.从φ75毫米到φ150毫米的孔径,不论是单管、双管、钢粒、合金等钻进方式,都可通用此种接手反循环装置.我们在试用中,岩矿心采取率一般可达90%以上.钻具连接如  相似文献   

3.
刮刀钻头作为与回转钻机配套使用的钻具 ,在大口径工程施工中应用广泛 ,它尤其适用于松软、松散砂土层 ,砂砾石层 ,软基岩和风化基岩 ,在反循环回转钻进中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我厂以前生产的刮刀钻头 ,大多采用直板式 ,即翼板与心管垂直焊接 ,硬质合金焊在刮刀板上 ,利用螺栓与翼板相联结或将硬质合金直接焊在翼板上 ,这种形式的刮刀钻头 ,制造简单 ,但在粘土层钻进时 ,由于地层本身的造浆能力强 ,泥浆粘度迅速增大 ,钻屑尺寸大 ,所以容易出现钻头泥包、憋泵等现象 ,使得钻具回转阻力增大。为有效解决以上钻进中容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小口径钻进更好地适应地层的需要,仅有小口径单管钻具和小口径单动双管钻具是不够的.我们根据钻进的需要设计和加工了两种小口径钻具接手.四年来,在硬、脆、碎地层和粉状矿层中,我们用这种钻具钻进过铁矿、钼矿、铅锌矿和金矿等. 单管喷反钻具接手由上接头、喷咀,扩散器和下接头组成,结构如图1.上接头接φ43钻杆接手,下接头接φ45岩芯管.  相似文献   

5.
测量钻孔弯曲情况,一般的方法是提出钻具,下入专门的测斜仪进行测量.这样在操作中就比较麻烦,同时也需要时间.最近,鞍钢四○四勘探队在技术革新中,提出利用一种工具,在不提钻具的情况下,用氟氢酸测量钻孔弯曲的方法,获得成功.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一个工具,在工具上面装置一个铁管,铁管中放入玻璃管,于其中装入氟氢酸液,进行测量.这个工具的构造及安装情况如图1所示.它在钻具组成当中,起取粉管接手的作用,上部外丝扣连接取粉管,上部内丝扣连接钻杆,下部外丝扣连接岩心管.它是由外接手  相似文献   

6.
过去使用的不停钻测斜保护器(如图1),是连接在岩心管接手下面,随粗径钻具一起下降到需要测斜的位置,静止一段时间(40分钟)时,玻璃管内被侵蚀上痕迹为止,才正式钻进,待本回次进尺结束,在上升钻具时,取下保护器才可完成测斜任务.这种保护器有以下缺点:1、在上卸保护器时,麻烦、浪费时间,每次上下钻具时均需拧卸二次。2、经常拧卸,岩心管丝扣易磨损。3、保护器在岩心管接手下面,钻进时易被震动脱扣  相似文献   

7.
万海田 《地质与勘探》1992,28(11):F003-F004
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技术的优点之一,是岩心采取率高、施工质量好。但是,在赤峰杜家地矿区钻探中,采用普通双管和绳索取心钻具,却常常取不上岩心来。为此,我们设计了φ75双管双动内钻头超前硬质合金钻具,通过生产实践,基本上解决了复杂地层的取心问题。钻具结构原理钻具结构原理如附图所示,它由双管接手、接手内设的反水泄压球阀、外岩心管及外钻头、内岩心管及内钻头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轴心压力通过双管接手传递到内、外管,再由内、外管传递到内、外钻头;回转也是通过双管接手传动内、外管及内、外钻头回转钻进。冲洗液通过双管接手之通水  相似文献   

8.
1991年我队在张家口崇礼县水晶屯矿区施工,由于地层破碎、漏失严重,加之钻杆质量不好,常发生钻杆折断事故,且比较典型的是从钻具异径接手上端折断。钻杆的公扣留在异径接手的母扣内,内管总成的矛头露出异径接手上端。处理方法:首先下入钢丝绳打捞器,打捞内管,如内管劲很大,可采用安全脱卡机构脱卡,提上  相似文献   

9.
我公司514队研究应用了一种新的投砂器(也称供砂器,下同),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取粉管接手的下部车丝扣(长60毫米),接以钢粒筒,钢粒筒用接手料制作,长为0.3—0.5米。下部焊一挡环,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队用100米钻机施工的钻孔较多.因地层松软、破碎,岩矿心采取率一直比较低.曾用过喷反钻具,由于100米钻机配的水泵压力、水量均小,不能造成理想的负压,故采取率仍不高.针对此情况,三结合攻关组设计出双喷嘴反循环接手.通过试验,真空度达到600毫米,解决了破碎地层的取心问题.1.结构双喷嘴反循环接手结构紧凑,加工简单,使用寿命较长.共有七个零件组成  相似文献   

11.
喷射式孔底反循环钻具,是保证采取率的有效钻具。近年来许多地质队对这种钻具做了许多改进工作,使反循环钻具的使用效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队多年来为了解决硬脆碎地层及节理发育地层的取心问题,先后推广使用了大弯管型、大分水接头型、小分水接手型等多种型式的喷射式孔底反循环钻具,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感到有些问题需要解决。如钻进效率和回次进尺长度还不高,在孔内较复杂的情况下,正常回次比率较低,对保证回次岩矿心采取率没有把握。同时还容易发生孔内烧钻事故。如在地层  相似文献   

12.
殷琨 《探矿工程》2006,33(3):2-2
1反循环的特点及在勘查中的作用 反循环的本质是流体介质携带孔内物质沿钻具的内部通道排出孔外。反循环通道及断面积由钻具结构参数确定,保证了流体介质的高速上返,并在钻具的保护下流动,不对孔壁产生扰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破碎、软弱等复杂地层岩心采取率低的问题,本文通过无泵接手、岩心抓取机构和超前侧喷钻头的设计与结合,研制了一套超前侧喷绳索取心钻具;该钻具是一种基于普通绳索取心钻具及无泵反循环钻具设计的新型钻具,能实现孔内钻井液的局部反循环,并改变孔底冲洗液流向,从而达到排粉及提高岩心采取率的目的;现场试验表明,超前侧喷绳索取心钻具能够实现破碎、软弱等难取心地层的正常钻进,试验孔段岩心采取率为94%,大幅度提高了岩(矿)心的采取率。  相似文献   

14.
超前侧喷绳索取心钻具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宏岸 《地质与勘探》2014,50(1):178-181
[摘 要]针对破碎、软弱等复杂地层岩心采取率低的问题,本文通过无泵接手、岩心抓取机构和超前侧喷钻头的设计与结合,研制了一套超前侧喷绳索取心钻具;该钻具是一种基于普通绳索取心钻具及无泵反循环钻具设计的新型钻具,能实现孔内钻井液的局部反循环并改变孔底冲洗液流向,从而达到排粉及提高岩心采取率的目的;现场试验表明,超前侧喷绳索取心钻具能够实现破碎、软弱等难取心地层的正常钻进,试验孔段岩心采取率为94%,大幅度提高了岩(矿)心的采取率。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旋挖钻机在硬岩地层中施工困难的问题,借鉴地质钻探领域成熟的工艺方法,研制了适用于旋挖钻机用的空气潜孔锤反循环钻进工艺方法及设备。该工艺方法在不改变旋挖钻机任何结构的情况下,配套空气潜孔锤反循环钻具即可实现硬岩的快速钻进,解决了大口径钻探排渣困难的难题,且能够达到环保的要求。气动潜孔锤反循环钻具的设计全面考虑了大口径桩基施工及潜孔锤应用特点,气水龙头的双通道、大通孔设计满足进气排渣要求,反循环双壁钻杆为同心式,密封可靠,钻具的连接采用六方快速连接。通过在厦门地铁施工试验,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水文地质勘探中,为保证钻探质量,常采用弹子接手取心法提高采取率。但这种方法在拧卸钻杆时,钻杆内孔积存的泥浆会四处喷射,给机台操作者带来困难、且不安全。为此,我队尤少翻技师设计了一种安全防喷接手 (见图)。这种接手的连接顺序为:钻杆一,安全防喷接手,粗径钻具。其传动原理为:在钻进时该接手连于粗径钻具的锁接手上,钻进终了'采取岩心前),关闭泥浆泵阀门,打开水笼头上盖螺丝,将钢球10投入钻杆内,后开泵送冲洗液,在泵压下  相似文献   

17.
冰心包含大量的古气候资料和古生物学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从远古到现代的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都很重要。如何高效快速地获取无污染的冰心是极地科学家的一个重要课题。冰层空气反循环钻具采用双壁钻杆形成反循环通道,内管提供了从钻头底部到表面的冰屑和冰心的连续通道。钻具通过卡断机构卡断冰心,通过反循环通道不断运移冰心,从而实现连续钻具连续取心。本文采用ABAQUS软件对冰心卡断过程进行分析,运用XFEM断裂准则以及Explicit显式方法求解,选出适宜的卡断器尺寸和中心通道尺寸,从而得到更好的反循环钻进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沈阳虎石台煤机厂生产的反循环钻机为例,介绍了冲击反循环大孔径施工中常见的事故及处理方法。如制作绳索捞取工具及平面搂钩工具打捞砂管丢失;利用钻机大、小臂进行单绳左右冲击处理软砂地层夹钻事故;在钻头处制作圆楔形钢圈打捞开焊震掉的最小底圈,等等,并根据实践经验,分别绘制了相应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相似文献   

19.
目前钢粒钻进时多采用从孔口、钻杆内的投砂方法。但前一种方法在斜孔、深孔、泥浆钻进孔,后一种方法在使用喷射式孔底反循环钻具时,都不能获得予期的效果,因为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利用空气、泡沫作冲洗介质,进行普通反循环钻进和潜孔锤反循环钻进的各种钻具的不同连接方式和不同的工艺参数。此外还介绍了泡沫在反循环连续取心钻进中所显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