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1980年出版的《英国自然新大百科全书》(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Na-ture)的有关资料:诺贝尔于1896年12月10日,在意大利的圣利蒙别墅去世时的遗嘱中指定设立诺贝尔奖金,即将他遗产的一部分共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每年支取的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与和平奖金,此后于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从1901年起,每年在诺贝尔去世的那天颁发诺贝尔奖金。  相似文献   

2.
国际巴尔赞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Bal-zan Foundation)是在巴尔赞夫人(Mrs.AngelaLina Bahan)的慷慨捐赠下于1956年设立的。巴尔赞夫人因患癌症在1957年去世,此前她将其父(原意大利报业家)留下的大笔遗产用来创立该基金组织。如章程所规定的,设立巴尔赞奖(Balzan Prize)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世界范围内最有价值的人道主义和文化活动。为此,奖金将授予在文学、伦理学、艺术和物理学、数学、医学以及在人道主义、增进世界和平与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CT扫描机于1971年问世,它从医学诊断目的出发,应用现代图象理论,采用高速多功能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从而获得人体横断面清晰图象。它的出现是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放射医学中的一项重大突破。目前CT技术已超出医学领域之外,它在地震学、地球物理学、探矿学、金属工艺学等方面正在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电子发射层析术,简称PET,将核医学方法对病理的生物化学评价和图象重建的精确定位结合起来、是正电子发射同位素和发射计算机层析技术的联合应用,以测出人体局部组织功能,从而成为对生理学研究和医学诊断大有前途的技术,这一科技领域前沿的技术密集着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计算机等高深而严格的各类知识。  相似文献   

5.
汞是地震地下流体化学量前兆监测中的重要测项之一,在地震监测预测和活断层探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自1985年把测汞技术引用到地震监测预测中以来,建成了以水汞和气汞为对象的汞前兆监测网,并获得了较好的震例。本文阐述地震行业汞观测发展历程,概述测汞仪类型和典型技术,同时也提出汞观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对汞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维特勒森奖包括一枚奖章和5万美元的奖金。此奖是表彰在科学研究中对地球、地球演化史及地球与宇宙的关系方面有精辟见解,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的。该奖由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并由维特勒森(G.Unger Vetlesen)基金会颁发奖金。该基金会的资金是挪威-美国航空公司的已故董事长维特勒森捐赠的遗产。为了表彰哈伯特(M.K.Hubbert)运用物理原理解决有重大意义的地质问题,从而在地球科学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哥伦比亚大学于1981年12月授予他维特勒森奖。曾经获得该奖的人还有:1960年-尤因(M.Ewing);1962年-杰弗里斯(H.Jeffreys)和迈因斯(Felix A.V.Meinsz);1964年-埃斯克勒(Pentti Eelis Eskola)和霍姆斯(A.Holmes);1966年-奥尔特(Jan HendrikOort);1968年-布拉德(E.Bullard)和伯奇(F.Biich);1970年-朗科恩(S.K.Runcorn)、考克斯(A.V.Cox)和多伊尔(R.D.Doell);1973年-福勒(W.A.Fowler);1974年-佩克里斯(C.L.Pekeris)以及1978年-威尔逊(J.T.Wilson)。  相似文献   

7.
地球物理学家施米特(O·U·Schmidt)是苏联科学院院士,1819年出生在苏联乌克兰。施米特青年时代在基辅大学攻读数学,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国家领导工作。1918年施米特加入苏联共产党后,曾任苏联粮食、财经,教育人民委员会成员,国家计划主席团成员。曾领导苏联国家出版事业,组织苏联大百科全书的出版工作。并参与组建和颁发列宁奖金的工作。二十年代末,为适应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他被任命为北极研究所所长,北海干线主任,组织领导北极探险,由于出色地完成任务而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三十年代中期,他组建了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球物理部,于1938年扩建成理论地球物理研究所,他亲自担任所长,吸引了许多学者,使该研究所成为苏联地球物理学家们第一个理想的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8.
医学图像三维表面模型重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维表面模型重建是医学图像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将CT和MRI等医疗影像设备获得的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立体表面显示图像的过程.本文重点研究了其重建算法的具体实现:(1)在建模上采用了基于体素的三维物体体积重建;(2)在显示上提出了基于Ray-Casting的三维物体二维直接显示技术.所以,和传统采用三角面拟合的方法相比,具有图像重建过程无需生成中间数据、无需进行3D物体的边界检测等优点,同时该算法并行性好,易于采用硬件方法实现加速.因此,本研究为医学图像三维表面模型重建应用软件的开发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5,(5)
<正>专家简介:杨裕生,生于1932年,现年83岁,核试验技术、分析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如皋县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1960年在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进修放射分析化学。创建了我国核试验烟云取样和核武器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诊断技术。提出裂变燃耗、铀同位素全谱、锂燃耗、铀钚分威力等测试原理并指导研究成功。主持完成20多次核试验的取样分析任务,提供大量测试结果成为验证和改进这些武器设计的直接依据。"地下试验  相似文献   

10.
正古地震的年代确定是重建强震活动历史、预测未来地震趋势的重要依据,对于地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用于测定古地震事件年龄的方法和技术多达10余种,释光方法是其中常用的一种。释光测年方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多种适用于几十年至十万年的沉积物年龄测定技术,通常可获得与独立年龄相吻合的结果。然而,这些技术在地震相关堆积物中的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