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地水域气候生态是一种典型的气候生态,由湖泊、河流等内陆大中型水体.水系及其小气候组成。陆地水域是相对海洋而言的,湖泊、河流、地下水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湖泊作为降水的历史和现代记录,能反映出气候的空间变化和区域特征。我国是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多年来,由于盲目围湖造田,争相垦殖,导致湖泊面积急剧减少,调蓄作用大幅度缩小,水资源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93,17(1):121-125
这是作者在“复杂性科学讨论会”(1991年2月,北京)和“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讨论会”(1991年11月,北京)上作的报告的提纲,系统地论述建立“气候和环境生态系统动力学”的各方面问题,分为10部分,即(1)为什么要研究气候和环境生态系统的动力学;(2)研究对象、它的复杂性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研究方法和研究课题;(4)建模问题;(5)模式的理性检验;(6)系统的初等性质研究和模式的简化方法;(7)最简化模式的严格分析研究;(8)数值模拟和计算方法研究;(9)资料同化问题;(10)控制和改造自然问题.文中强调必须把描述性的研究上升为具有严格逻辑推理和定量计算的科学,因此特别注意动力学模式的建立、检验、分析和计算问题,并指出控制和改造自然的工程乃是复杂巨系统的控制和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3.
气流通过水域时的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抱璞 《气象学报》1997,55(4):440-452
利用量纲分析和数理方法推得了可用解析函数表示的气流通过水域时各气象要素在水上和下风岸陆地上变化的公式,并用1982年1,4,7,10月在江苏兴化县大纵湖专门布点进行水域气候效应系统观测的资料对所得公式进行检验,同时根据理论结果和实际观测资料研讨气流通过水域时各气象要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高原气象》2021,40(3):590-602
大气重力波对全球大气的动力、热力结构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重力波参数气候特征是研制全球大气模式中重力波参数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引入重力波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大气模式的预报能力。本文利用2014-2017年太原地区(112.55°E,37.78°N)高垂直分辨率探空资料,对其对流层(2~9 km)、下平流层(17~24 km)大气重力波参数的气候特征及其之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1-12月,相对于对流层,下平流层的平均重力波水平波长、周期、固有相速、能量上传百分比均偏大,垂直波长均偏小,但群速在2月、5-9月偏大,其他月份偏小;(2)对流层与下平流层之间的重力波参数偏差、绝对差较大,相关性弱;(3)对流层、下平流层的重力波参数及其之间的偏差,在不同区间范围内的占有率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研究太原地区上空对流层、下平流层大气重力波参数的气候及其之间差异特征,进一步补充了中国区域的大气重力波参数气候特征,有利于研制更适合中国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的重力波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夏季季风区气候的模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一个由大气模式、土壤模式和水域模式三个子模式组成的模式模拟了夏季风区的气候特征。模拟得到的平均气候特征,如温度场、风场、降水和蒸发场均与实际观测场接近;模式模拟出季风区的地面气候特征,表明其与大气状态和下垫面性质关系密切;对加热场的模拟则表明,积云对流凝结潜热加热对总加热率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6.
对季节气候预测的进展进行了评述,主要集中在动力季节预测方面.全文共分四部分:(1)季节预报的科学基础;(2)动力( GCM)季节预报的进展;(3)东亚季节预报水平低的原因分析;(4)从国际气候预测未来发展规划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的前景.根据上述结果,最后提出了中国气象局季节预测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有关考古资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山东地区气候与古代文化的关系以及气候对海岸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距今8500~7500年,该地区曾经是气候温暖、水网密布的亚热带景观。这一时期,遗址附近有沼泽和大面积水域,山地有森林覆盖,反映为湿热的亚热带气候环境,其植被具有明显的草原特征。距今7500~6300年,气候较今日温暖湿润,山林灌木丛生,芦苇草地茂密,河谷湖泊发育,大致与现在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相似。距今6000~5500年,气候、地貌、自然景观与今日有别,气候温暖湿润,处于大西洋期,一般称之为气候最宜时期。气温高出现在4~5℃,降雨较目前多。植被以阔叶树种占优势,并含少量亚热带成分。森林茂密,草木繁茂,湖沼交错,水域面积较大。距今5000~4500年,气候温和略干,气温有所下降。距今4000年前后,总的气候趋势是向干凉方向发展,雨量减少,湖沼水域收缩,自然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大规模的洪水和降温事件,使人类文明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一显著变化,也说明自然环境对古代文化的形成、发展、消亡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内蒙古116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81—2017年逐日雾观测数据,分析了内蒙古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内蒙古年平均雾日数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雾日数最多的地区是呼伦贝尔市北部;(2)内蒙古雾日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比其他季节更易出现雾天气;(3)内蒙古多雾的站点分布在4个气候区,Ⅰ—Ⅲ区雾日数都显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特征,Ⅳ区1—3月雾日数相对较多,4—6月雾日数最少,之后又呈现增多的趋势;(4)Ⅰ区雾日数年际变化特征明显,近37a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0.27d/10a,在1993年有一次明显的突变过程,Ⅱ—Ⅳ区年平均雾日数37a来呈现波动变化的特征,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有关考古资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山东地区气候与古代文化的关系以及气候对海岸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距今8500~7500年,该地区曾经是气候温暖、水网密布的亚热带景观.这一时期,遗址附近有沼泽和大面积水域,山地有森林覆盖,反映为湿热的亚热带气候环境,其植被具有明显的草原特征.距今7500~6300年,气候较今日温暖湿润,山林灌木丛生,芦苇草地茂密,河谷湖泊发育,大致与现在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相似.距今6000~5500年,气候、地貌、自然景观与今日有别,气候温暖湿润,处于大西洋期,一般称之为气候最宜时期.气温高出现在4~5 ℃,降雨较目前多.植被以阔叶树种占优势,并含少量亚热带成分.森林茂密,草木繁茂,湖沼交错,水域面积较大.距今5000~4500年,气候温和略干,气温有所下降.距今4000年前后,总的气候趋势是向干凉方向发展,雨量减少,湖沼水域收缩,自然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大规模的洪水和降温事件,使人类文明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一显著变化,也说明自然环境对古代文化的形成、发展、消亡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分辨率下全球气候模式的集合结果检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敏  于庚康  徐经纬  高苹  姚薇 《气象科学》2013,33(2):160-167
利用参与IPCC AR4的25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通过分类集合检验气候模式对东亚大陆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高、中、低分辨率以及所有模式的集合(分别记为Ⅰ、Ⅱ、Ⅲ、Ⅳ类)结果均能较好地再现1901-1999年温度的增温趋势,其中Ⅱ类的线性趋势与观测值最为接近,但年际变率均小于观测值;(2)Ⅰ、Ⅱ、Ⅲ、Ⅳ类均能很好地模拟出气候态温度的月变化特征以及空间分布型,但模拟值偏小,其中Ⅰ类的冷偏差最小;(3)对于降水的时间演变特征,模拟效果明显偏差、不确定性显著;(4)4种集合方式均能较好模拟出气候态降水的空间分布型,但模拟值普遍偏高,其中Ⅰ类的误差最小.可见,在温度和降水的时间变化方面,高分辨率的集合结果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优势,但在空间分布上模拟效果明显要好于其他3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富林镇近10年气温、相对湿度、光照气候因素以及灾害性天气的分析,探讨了富林镇气候条件对油菜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性和不利影响,从而合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趋利避害,科学进行油菜花农事安排。研究表明:(1)温度和相对湿度适宜油菜花生长;(2)日照时数偏少,光照条件不利于油菜花的生长;(3)富林镇油菜花生育期内没有高温灾害出现,低温、大风和冰雹气象灾害出现的概率很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事业,本文以四川省2006~2016年21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为基础数据,运用奥利弗温湿指数和IDW空间插值法对四川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四川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差异显著,呈现出西部较高、东部较低的特征;(2)从季节上看,四川省春、秋季舒适度较高,最适合人们旅游;夏、冬季舒适度较差,最不适合旅游;(3)从旅游地上看,除了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最舒适时期为7月,最不舒适时期为1月。四川省典型旅游地最舒适时期大都为4月和10月,最不舒适时期主要为1月和7月。因此,除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外,4月和10月四川省适合旅游;相反,1月和7月四川省不适合旅游。  相似文献   

13.
北疆一些水域光谱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实地测试,对北疆地区的一些水体及其周边的地物进行了光谱特征的探讨,得出了北疆水域的一些光谱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丁一汇 《气象》2019,45(3):297-304
本文介绍近年来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和天气影响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四个关键的问题:(1)太阳活动与地球系统的能量收支;(2)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包含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火山);(3)太阳活动对季风和天气的影响与(4)太阳活动的变化会造成地球的长期寒冷气候吗?通过对上述问题的阐述,可以深入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和天气影响的事实与机理,以及对未来地球气候可能变化的前景,从而为认识地球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原因和驱动力提供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以1960年以来西藏境内已有记载的27次冰湖溃决灾害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西藏国家气象站点长时间序列(有效记录至今)日气温和日降雨数据,计算得到16个极端气温指数和6个极端降雨指数。通过主成分变换,提取综合极端气温指数和综合极端降雨指数,并进行历史(10年内对比)极端气候特征对比,获得冰湖溃决灾害发生当年及当月极端气候状态,结果表明西藏冰湖溃决灾害发生期(当年及当月)极端气候特征显著,反映极端气候状态对于激发西藏冰湖溃决灾害发生的重要贡献,具体表现为:(1) 67%(18次)的冰湖溃决事件发生当年综合极端气温指数和综合极端降雨指数均大于前期50%年份的综合极端气候指数,其中,13次灾害发生当年极端气候异常水平超过前期70%年份;(2)已有灾害暴发月份记载的25次冰湖溃决事件中,19次冰湖溃决事件发生当月极端气候指数异常偏高,11次冰湖溃决事件发生当月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均大于75%往年同期综合极端气候指数;(3)部分灾害事件如扎日错(1981年6月)、龙纠错溃决(2000年8月)等,灾害发生当年极端气温状态低于往年,而暴发当月综合极端气温指数和综合极端降雨指数均大于历史同期水平,表现为加剧状态;(4)所有冰湖溃决灾害发生当月的综合极端气温指数均高于往年同期指数,表明短历时极端气温事件对高原冰湖溃决灾害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20余年来,深圳城市气候环境研究在气候变化、局地气候特征、大气灰霾等问题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发现:(1)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双重影响,深圳气候在过去30多年内发生了显著改变,体现为气温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热岛效应明显、持续高温加剧以及汛期强降水显著增多;(2)在2004年以前,深圳的大气能见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灰霾日数剧增且大气环境恶化,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大气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而自2004年以后,深圳的灰霾总体上呈好转趋势;(3)气候环境的变化已经对深圳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乃至居民健康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冬种生产季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生产实践,影响广东冬种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寒害、干旱、低温阴雨。从程度和频度两个方面分析气候变暖前后1961—1996年与1997—2015年两个时段广东冬种生产季气象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气候变暖后),(1)寒害、低温阴雨均呈明显减弱趋势,为冬种生产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气候条件;(2)寒害偏重发生频率明显减弱,广东大部分地区处在频率 < 30%的区域;(3)干旱偏重发生频率增加,其中频率>30%的区域有所增加,主要分布在粤北、潮汕、茂名和湛江等地区;(4)低温阴雨偏重发生频率明显减弱,广东大部分地区处在频率 < 30%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水热的合理配置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明确热量和水分的匹配及变异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东北农业区1961—2014年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东北农业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的变异规律及其对区域增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54年来,该区表现为全区一致性的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降低、年际变化幅度增大和降水集中期提前的变化趋势;(2)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降低速率表现为中间大,南、北小的区域间差异;(3)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对气温具有很强的响应,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步和区域间差异性,大致表现为在短周期上降水集中度落后气温、而长周期上超前气温的响应特征。气候增暖背景下,降水集中期的提前使得该区雨热同期的气候要素匹配关系保持稳定,但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的降低及年际间变化幅度的增大可能会增加该区夏季发生干旱的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科学的农田水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厄尼诺 (El- Nin ~o)与广西气温、降水及各种灾害性天气的统计特征 ,结果表明厄尼诺对广西的异常气候是有一定影响的 :(1)厄尼诺年 ,广西的月气温、月降水出现异常概率分别为6 9%、 75 % ;(2 )厄尼诺年易出现春、秋季异常低温 ,春季多倒春寒 ,秋季寒露风日数偏多 ;(3)厄尼诺影响 ,引起广西部分江河致洪 ,而引起全区性洪涝机率较小 ,易造成广西异常干旱。  相似文献   

20.
利用萧山国家气象观测站30a(1981-2010年)的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浙江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气候特征和主要旅游气象灾害发生时段,利用湘湖落雁岛1 a(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负氧离子监测数据,分析了度假区负氧离子浓度特征.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进行气候舒适度分析评价,采用度假气候指数(HCI)进行气候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