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国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海洋经济脆弱性内涵出发,构建敏感性和应对性指标,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结合集对分析法,分析1996~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海洋经济系统对不利扰动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对内、外冲击的应对能力表现出增强趋势,脆弱性不断下降; 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海洋经济系统敏感性、应对能力与脆弱性之间的关系,得出应对性的强弱对脆弱性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提出相应的降低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对策,包括充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陆海统筹,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  相似文献   

2.
区域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概念界定与目标定位入手,以气候变化和系统结构要素为分析框架,建立了包括敏感性、暴露性和适应性等三类指标要素和本底脆弱性、潜在脆弱性和现实脆弱性等三个评价层次的区域脆弱性评价系统,并以南方丘陵地区为例,针对泥石流、滑坡、干旱与洪涝等区域自然灾害,构建了水土流失敏感区的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作者认为,区域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主要是针对全球气候变化扰动下与自然灾害有关的脆弱性,敏感性与易损性是其脆弱性的本质属性,敏感性、暴露性和适应性是脆弱性的系统要素。自然灾害频率指标可以作为反映灾害空间集聚性的区位暴露性指标,现实灾害度可以提供脆弱性评价因子厘定、指标权重确定、模型建立与阈值分析的结果验证。  相似文献   

3.
苏飞  陈媛  张平宇 《地理科学》2013,(5):538-544
基于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内涵,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2个方面建立了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集对分析法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以群岛旅游城市舟山为例,分析了1995~2010年舟山市旅游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舟山市经济系统对不利扰动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区域应对能力波动上升,系统脆弱性整体上呈现不断下降态势;②敏感性的强弱对舟山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③总游客量增长率、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地方财政自给率、客源市场集中度等是影响系统脆弱性的关键因子;地方财政自给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及教育投入不足是阻碍区域应对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冬小麦产量的干旱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干旱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性入手,利用熵权法确定反映其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性的指标的权重,构建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计算冬小麦的干旱脆弱性,分析2001—2015年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脆弱性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脆弱性分为5个等级,东北部的干旱脆弱性最高,山区、平原区零星分布有重度脆弱区域,北部、西部山区和信阳所辖市县有中度脆弱区,豫东平原的大部分区域及豫西部和北部山区的部分地区属于一般脆弱区,河南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属于轻度脆弱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集对分析的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苏飞  张平宇 《地理学报》2010,65(4):454-464
集对分析是研究客观事物之间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联系的一种有效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将多个评价指标合成一个与最优评价集的相对贴近度,用来评价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程度。基于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内涵,从经济系统对区域可采石油资源逐渐枯竭的敏感性及应对能力两个方面建立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集对分析法构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估模型。以典型石油城市大庆为例,分析1991年以来大庆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大庆经济系统对不利扰动的敏感性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由1991年的0.504增至2007年的0.573;区域应对不利扰动的能力不断增强,由1991年的0.268增至2007年的0.771;经济系统脆弱性整体上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由初期的0.619降至2007年的0.402。②应对能力的强弱对大庆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③原油产量增长率、人均GDP和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是影响经济系统脆弱性程度的关键因子。④区域应对能力的"障碍度"分析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密度一直是第一障碍因素,而产业结构的限制集中出现在2000年以前。研究认为,大庆经济系统脆弱性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中等脆弱状态,需要重点关注主要敏感因子与障碍因子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辽宁矿业城市经济系统应对能力分析及其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是关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的一组函数关系式,而其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为了实现指标降维和客观赋值,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来简化运算;并构建脆弱性评估模型,以辽宁主要矿业城市为样本进行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随其生命周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大,侧面说明经济发展对资源具有高度的"路径依赖"及其产业结构的单一;(2)经济系统面对资源枯竭、国有企业改组改革扰动的敏感性对决定其脆弱性程度作用更为显著;(3)所选样本城市中,阜新市的脆弱度最高,鞍山最低,且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辽东辽西的趋势。最后依据脆弱性特征将案例城市划分为3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中老年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脆弱性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构建脆弱性评估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方法对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价,找出其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评价结果表明:经济系统脆弱性高的矿业城市主要集中分布于黑龙江省;不同矿产资源类型的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平均值具有煤炭类>综合类>冶金类>油气类的趋势;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随着其生命周期的推进逐渐增大;经济系统面对资源枯竭、国有企业改革等扰动的敏感性对决定其脆弱性程度作用更为显著.最后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规模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区位条件等方面的优化和调整来降低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防止致贫返贫、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落脚点。探究农户贫困脆弱性及其机制可为建立预防致贫返贫机制提供思路和借鉴。通过构建贫困脆弱性分析框架和测度体系,以秦巴山区为例,测度农户贫困脆弱性水平,分析贫困脆弱性差异,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揭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农户贫困脆弱性水平均值为0.046,贫困脆弱性等级呈现“纺锤形”分布。② 农户贫困脆弱性水平及不同维度间差异明显。补贴依赖型、务农主导型农户受健康冲击或教育压力大且适应力薄弱,贫困脆弱性较高。多元型和纯务工型农户具有低风险与低敏感性,适应力较高,贫困脆弱性较低。③ 农户的暴露风险、适应力具有地域分异性,中山区农户自然风险较高且高贫困脆弱性的农户比例大;河谷川塬区农户的适应力较高。④ 建档立卡贫困识别与贫困脆弱性评估结果具有一定差异。⑤ 农户贫困脆弱性受家庭层面的户主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职业类型、社会连接度、政策依赖性、非农就业人数、生计多样性以及村域层面的地形起伏度、道路可达性、与河流的距离以及教育可及性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矿业城市社会系统脆弱性研究——以阜新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群体性贫困、集体性失业和人居环境恶劣等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脆弱性特征.在对社会系统脆弱性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阜新市5个辖区作为研究单元,选取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敏感性分析指标,从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选取应对能力指标,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并对阜新市社会系统脆弱性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05年阜新市社会系统呈现中等脆弱,但各辖区社会脆弱性差异较大.其中,社会脆弱性指数最大的是太平区,其次是新邱区,而海州区最低.  相似文献   

10.
耦合适应力的福州市高温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发生区域不断增加,高温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城市复合人地系统的脆弱性。适应是应对极端高温的重要行动,耦合适应力因素的城市高温脆弱性研究已成为国际热点和研究前沿。本文以中国代表性高温城市福州为例,利用专家评估、AHP法、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实地问卷调查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重构耦合适应力的城市高温脆弱性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福州市高温脆弱性和适应力的影响因素、空间分异特征、热点地区和尺度间依赖进行研究,系统评估了福州市高温脆弱性。结果表明:① 年龄、住房面积、外出纳凉频率、健康状况、医疗便利程度和政府缓解高温力度等6个指标对福州市居民高温适应力水平具有显著影响;② 福州市高温脆弱性、暴露性和适应力的空间分布均呈现“核心—外围”空间结构,高温脆弱性呈现“半包围式”的“外高内低”的空间特征;③ 在城市区域高温暴露性和易损性相同的背景下,从个体人到社区和城市层面的主动适应高温的能力,将显著改变城市高温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以期推动城市高温脆弱性研究的理论发展,并为福州市及同类型高温城市的高温脆弱性评估、调控和适应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邹君  刘媛  谭芳慧  刘沛林 《地理科学》2018,38(8):1292-1300
以脆弱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的概念,从“内损性-暴露性”2个维度构建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踏勘、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获取数据,对湖南省新田县的3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个案例村落的景观脆弱度均为中等脆弱等级:谭文溪村脆弱性最大,河山岩村次之,黑砠岭村脆弱性最小。从脆弱度得分贡献来看,系统内部结构是影响传统村落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暴露性是次要因素。内部结构因素中,民俗文化和传统建筑是主因;外部扰动因素中,旅游开发是主因。从各要素的相对脆弱率看,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和城镇化分列前3位,是当前传统村落脆弱性最明显、脆弱程度最深的影响因素。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Mountain reg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biophysical and marginal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vulnerability of agricultural communities. Owing to the extremely heterogeneous conditions in mountains, it becomes imperative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ulnerability at fine-scale.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inherent vulnerability of agricultural communities at village level for the entire state of Uttarakhand. Inherent vulnerability, conceptualized as an internal property of agriculture dependent communities, is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sensitivity and adaptive capacity. Data on 36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social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s of sensitivity and adaptive capacity, was collected from secondary sources for 15,285 villages. Each indicator was weighed according to its importance in determining vulnerability using Analytical Hierarchical Process (AHP) and finally aggregated to map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herent vulnerability under five classes. To enable more effective adaptation planning, identification of vulnerability hotspots was done using local Moran's I. Our analysis reveals that majority of the villages have very low (36.1%) and low (19.6%) adaptive capacity characterized by the poor developmental and high agricultural constraints. Overall the state observes high vulnerability (0.66 ± 0.15), with about 23.6% and 24.7% villages classified under very high and high vulnerability class respectivel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inherent vulnerability shows significant altitudinal gradient with most of the vulnerability hotspots villages located in middle altitudinal zone. The outcomes of the study assist the policy interventions in prioritizing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 capacities of agricultural communities inhabiting the identified inherent vulnerability hotspots.  相似文献   

13.
任国平  刘黎明  李洪庆  季翔  赵旭 《地理科学》2021,41(8):1469-1478
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采用数据包络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地理探测器和层次聚类模型分析该区184个行政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差异及地理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 基于熵权集结交叉的“投入?产出”效率模型对村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更具可信度和精确性,2018年行政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上呈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脆弱性均值为0.583;② 地理因素对经济发达村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异仍旧具有重要影响。距上海市中心距离、距淀山湖距离、距青浦区中心距离和水域面积成为影响该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4种主导地理因素,其地理影响力呈现系统结构空间差异和种类属性替代及程度转化;③ 依据地理因素影响力聚类分析将该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地理因素空间耦合模式分为10种,多地理因素耦合模式是主要决定类型,呈现中部多因素主导和两侧单因素主导并存的多元环状地域决定格局;针对不同类型提出调控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杨晴青  刘倩  尹莎  张戬  杨新军  高岩辉 《地理学报》2019,74(6):1236-1251
山区乡村长期处于地形地貌制约、自然灾害频发的风险胁迫之下,乡村交通系统网络化水平低、抗灾能力弱,交通环境脆弱性问题突出。以秦巴山区洛南县为例,基于人地关系脆弱性的暴露、敏感、应对能力3个维度构建了涵盖风险事件、地理特征、关键出行路径、路网结构、交通工具、家庭资本等要素的乡村交通环境脆弱性基本构成框架,并针对性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依托ArcGIS和GeoDa软件解析了洛南县交通环境脆弱性的空间结构和空间自相关特征,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寻了自然、人口、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风险应对能力的影响及空间差异。结果显示:交通环境脆弱性以县城及城郊为中心向外递增形成圈层结构,且垂直差异显著;暴露度、敏感性均与应对能力呈现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脆弱性局部“热点”区域广泛分布于北部中山地带,且陷入了高暴露、高敏感、低应对能力的窘境。“冷点”区域多为城郊或邻近镇区的村庄,敏感性低,应对能力高;地形条件、产业分布、人口结构与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对交通风险应对能力有显著影响,影响性质及强度存在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特殊的地质背景与生态环境叠加强烈的人类活动,导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呈现显著的脆弱性特征。从生态系统敏感性和适应性角度出发,喀斯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境对外界扰动响应的脆弱性特征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尤其是借助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力、土壤水分/养分等指标揭示了喀斯特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石漠化等过程的敏感性等方面,但综合野外试验、数值模拟、数理统计等手段的生态系统敏感性定量化研究仍较薄弱。在生态系统适应性方面,虽然具有喜钙、耐旱以及石生等特性的植物种群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自我调节能够呈现出对岩溶环境的适应性,但喀斯特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等环境胁迫响应的适应机制仍缺乏长期的生物及理化过程研究。今后,应针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境间的正反馈机制,增强系统组分的耦合分析,加强喀斯特生态系统脆弱性驱动机制研究与定量评估,突出系统脆弱性在石漠化遏制和生态恢复重建中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过程中,全面系统地认知传统村落活态化价值,对其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估,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面对类型多样且动态演化的传统村落,传统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已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现实,因此构建一个更具弹性的评估模型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论文从功能空间、景观意象和人文精神3个逻辑层面重新认知活态化价值的构成、关联及特征,据此构建出包括资源价值、要素延续、活化条件、功能适应、活化影响、发展潜能的多维评估框架,形成由3种类型和50项指标所构成的弹性评估模型,并以陕北地区5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案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活态化价值具有多元性、交融性、动态性、脆弱性和适应性5个显著特征;(2)维度分析,运用多维弹性评估模型对传统村落展开评价,评价结果基本符合陕北地区的现实情况,且在不同评价维度上呈现出明显的结果差异,突显了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自身价值特征;(3)综合分析,陕北地区5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活态化价值水平分值处于42.42~83.60区间内,平均为62.55分,活态化价值较高及以上的传统村落占比为39%左右,活态化价值一般及以下的传统村落占比61%左右,由此可见,陕北地区仍存在很多传统村落活态化价值发展水平不足的问题。传统村落活态化价值多维弹性评估模型兼具普适性和典型性的特点,适用于类型多样的传统村落,适应现阶段乡村振兴和遗产保护的现实需求。研究通过探索从单维静态评价向多维动态评估的技术提升,可进一步丰富和推动传统村落价值评估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7.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建平  丁永建  陈仁升 《中国沙漠》2007,27(6):1012-1017
基于综合性原则、主导因子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确定了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依据县一级行政单位将长江黄河源区分为八大地区,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基本可把源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分为五级: 极脆弱型、强脆弱型、中脆弱型、轻脆弱型和微脆弱型。 黄河源区的达日和玛沁县脆弱程度最高, 为极脆弱地区; 称多县为强脆弱地区; 玛多和杂多县脆弱程度中等, 为中脆弱地区; 治多和曲麻莱县属于轻脆弱地区, 长江源区西南部的唐古拉山乡脆弱度最小, 属于微脆弱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山冰川变化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兴冉  李忠勤  张慧  徐春海 《地理学报》2021,76(9):2253-2268
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显著,而其变化的脆弱性也关乎区域生态服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中国天山为例,基于脆弱性的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构建涵盖自然地理特征、人口状况、社会经济水平、农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等因素的冰川变化脆弱性框架,并以此针对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探析天山冰川变化脆弱性的空间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自然、社会、经济和人口等因素对冰川变化适应能力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① 脆弱性等级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呈降低趋势,且水平差异显著。天山东部地区脆弱性最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高。② 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在空间上分别存在明显正相关与负相关,表明区域范围内冰川变化具有高暴露、高敏感地区往往适应能力较低,进而导致脆弱性较高;反之,脆弱性较低。③ 天山应对冰川变化能力的空间异质性是自然、社会、经济和人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第二、三产业产值、城镇人口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年末单位从业人员等因素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