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雷电监测定位网原理和布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雷电监测网数据的应用、雷电监测网的探测原理和结构及功能,并根据江西的实际,提出了江西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布建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雷电监测网的运行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雷电监测网的结构出发,通过应用远程访问软件(pcAnywhere)和自行开发的音像图文报警软件,在保证雷电监测网实时运行的同时,给异地装备保障人员提供了快捷的保障平台,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雷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利用四川省雷电监测网监测近11年雷电资料统计分析,全省雷电活动变化存在的特征以及变化规律,对研究雷电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雷电预警预报、区域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浅谈雷电危害及雷电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电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很大影响。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与科学价值。本文浅谈了雷电的危害,同时从地基、空间及雷电监测网介绍了雷电监测技术,并对我国雷电建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雷电监测网采用LD-Ⅱ雷电定位仪组建,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有效维护是发挥其效益的关键,从LD-Ⅱ雷电定位仪的构成、原理、日常维修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供各级业务人员在使用和维修中做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雷电定位资料在雷电灾害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雷电定位资料是鉴定雷电灾害的重要客观依据。为充分发挥雷电监测网的作用,江西省气象局雷电课题组运用雷电定位资料,结合其它信息,快速准确地鉴定了江西2003年的几起重大雷击事故,并提炼总结出1套鉴定程序,从而为依法履行气象法赋予气象部门雷电管理职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统计分析了江门市51a(1957~2008年)的雷暴观测资料,总结出江门市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区域和行业分布特征,提出用年平均雷暴日数与雷电监测网的监测资料相结合的观点,为防雷减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1引言 2007年吉林省建成了闪电定位监测系统,全省共布设了12个LD—II型闪电定位子站,构成覆盖全省的闪电定位监测网,为吉林省雷电活动及特征参数研究提供了较为科学、准确的数据,为进一步开展雷电业务、开发雷电服务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虞苏青  周树 《贵州气象》2011,35(6):44-46
为加强对雷暴天气的监测和预警,2007年开始贵州省气象部门启动了雷电监测网的建设,目前已经有12套设备投入业务运行,为全省的防雷减灾、预报预警提供了探测依据。该文根据近年来全省雷电监测站运行中出现的故障情况,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为雷电监测站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会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003BA904810)”项目是科技部国家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其目标是利用闪电定位系统对雷电活动进行观测,结合北京市中尺度气象探测网,增设地面大气电场监测网,揭示北京地区夏季雷电发生发展规律和特征,建立雷电临近预报方法和技术,开发雷电预警可视化软件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气象保障服务系统,为奥运比赛场馆,以及通信、计算机网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4年7~8月NCEP1°×1°再分析数据和四川省雷电监测网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雷电活动发生前最佳近地表四层(1000hPa、975hPa、950hPa和925hPa)等压面抬升指数、对流有效位能、K指数和850hPa假相当位温与雷电活动的相关关系。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对流参数在有雷电过程和无雷电过程中有明显差异,并且发现这四个对流参数和四川省雷电活动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通过此次研究得到了四川地区雷电活动对流参数预报指标,对已有雷电潜势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要考虑项目所在地气象环境、地质和地理环境、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发生雷电的可能性及后果,将这些诸多因素以数值或参数罗列表达,通过公式或绘图方法计算出项目雷击风险值与可承受的风险最大值,然后进行比较,进行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风险值估算,提出雷电防护设计指导。大气雷电环境评价是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雷电监测网数据是进行大气雷电环境评价的基础要素,通过统计雷暴日、闪电定位、大气电场等数  相似文献   

13.
田洪进  龙衾颖  陈林琴  易丁 《贵州气象》2012,36(Z1):66-67,70
该文利用湄潭浙江大学旧址实地勘察数据、湄潭县40a气象观测资料和6 a贵州闪电监测网实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IEC62305-2雷电风险评估方法对湄潭浙大旧址进行雷电灾害风险分析计算,得出:该区域属高雷暴区域,雷电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考虑防雷措施可以使雷电灾害风险降低至可承受范围,为浙大旧址修缮时设计防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结论也可作为同类古建筑雷电防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翼飞  曹飞  潘竑 《贵州气象》2012,36(Z1):68-70
该文综合考虑黎平县雷暴活动及城南加油站特点,通过对黎平县气象局45 a气象观测资料、贵州省近6a雷电监测网资料、现场采集的土壤电阻率及勘查情况运用了概率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该加油站的风险值.根据评估结论和站区雷电活动规律、地理位置、地形、环境、土壤电阻率以及站区设备、棚罩、油罐区、站房等结构特点,对该加油站的雷电风险做出了评估.  相似文献   

15.
利用深圳市2004—2013年雷电灾害实例资料,从雷电发生的时间、区域、损失特征等方面统计分析,揭示了深圳市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深圳市年雷电灾害次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5—8月为雷电灾害高峰期。雷电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宝安、福田区以及南山和罗湖的部分地区。深圳市雷灾伤亡人数97%集中在菜地、山坳(顶)、海滨浴场(海上)、广场等地,菜农等弱势群体是雷灾主要受灾对象。做好雷电灾害防御需要做好以下4点:1)建设完善的雷电监测网,为预报预警提供基础;2)建立雷击风险评估制度;3)加强雷电防护的行政和技术管理;4)加强雷电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增强全社会防雷意识。  相似文献   

16.
决策树方法在一次历史异常雷电活动中的预报能力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四川闪电定位仪监测网的监测资料,基于四川雷电潜势预报决策树的三类预报因子,针对2008年9月22~25日四川盆地西北部连续性雷电活动过程,重点分析了连续性雷电活动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天气影响系统、热力结构特征、动力结构特征,检验了基于决策树方法筛选出的雷电潜势预报因子对连续性雷电活动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9·23”连续性雷暴天气过程存在对流性雷暴以及副高和地面冷空气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雷暴时段.雷暴区内始终存在着高能不稳定的热力条件,具有“对流层中低层正涡度、对流层高层负涡度”的典型雷暴动力结构.2)雷电潜势预报决策树的三大类预报因子能较好地预报本次雷电活动.  相似文献   

17.
龙衾颖  徐晓  谢海 《贵州气象》2012,36(Z1):28-30
该文通过查阅贵州近5a的雷电监测网资料以及金沙县大运煤矿所在县45 a气象观测资料,对该矿可能存在的雷电危险进行分析,提取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参数,对金沙县高坪乡大运煤矿进行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指出隐患,提出防雷保护装置设计的补充和完善的对策、措施,以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仁珍  杨再奎  凌燕 《贵州气象》2012,36(Z1):49-50
该文综合考虑凯里市雷暴活动及王家寨煤矿雷管炸药库特点,通过对凯里市气象局45 a气象观测资料、贵州省近6a雷电监测网资料运用了概率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该库区的风险值.  相似文献   

19.
定位精度是评价雷电定位网络的重要指标之一,定位算法直接影响雷电探测结果的精度。雷电监测系统探测数据误差不可避免,传统定位算法不具备抗误差干扰能力,迭代计算易发散,定位结果精度不高。为了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一种新的雷电定位算法DG-LLA(DBSCAN and grid-search lighting location algorithm),在定位计算中引入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方法与网格搜索方法。通过仿真与国家雷电监测网实际定位结果对比分析定位算法性能。结果表明: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法和Taylor级数展开法定位误差较大,仿真区域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82 m和668 m;定位中引入DBSCAN方法后,均方根误差明显减小为406 m,引入DBSCAN方法和网格搜索方法后,均方根误差减小为349 m;在相同回击数据条件下,算法DG-LLA与国家雷电监测网相比定位数量更多,回击数据的利用率从43.4%提升到51.5%,新增定位结果周围雷达回波特征较强,定位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四川省雷电监测网和川西高原甘孜、马尔康两个大气电场观测站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川西高原甘孜、马尔康两站多次典型雷电天气过程大气电场特征,得到大气电场正负变化过程会大多相互部分抵消,雷电对电场平均值影响不大,雷电天气过程电场值波动围绕分析周期内平均值上下起伏呈窄幅波动。同时,高原雷电出现条件电学特征上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高原每次雷电过程持续时间较平原短,但出现雷电过程频率高于平原地区;二是高原产生击穿放电电流幅值较平原低而击穿电场强度较平原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