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引起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溃疡病的3种主要致病菌.将试验大黄鱼随机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和灭菌生理盐水,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采样,通过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分类计数、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溶菌酶活力的变化趋势来探讨3种致病弧菌感染对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鱼各项血液指标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感染后的1~7 d.在人工感染的初期,各实验组大黄鱼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白细胞数量开始下降;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所上升,7 d以后各类血细胞数量变化不显著.其中哈氏弧菌感染组在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等多个指标上的变化最为明显.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脾组织,鱼体受感染后两者溶菌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不同致病菌与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效差异.研究认为反映鱼体受感染后从应激反应发生至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发挥主要发生在病原菌感染前期,不同致病菌与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效差异.  相似文献   

2.
免疫增强剂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云  孙峰  王丹 《海洋科学》2004,28(9):42-45
利用主要成分为从:每洋甲壳类中提取的甲壳胺作为免疫增强剂,在饵料中添加不同的浓度(0.5%,1%,2%),在0,10,20,30d时检测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以及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鲫鱼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鲫鱼血清中酚氧化酶的活力.对鲫鱼的生长无明显影响。鲫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随着免疫增强剂浓度的增加和投喂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证实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的非特异免疫增强作用,将牛血清白蛋白(BSA)制备成ISCOMs(BSA-ISCOMs).将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BSA-ISCOMs、BSA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腹腔注射免疫.二次免疫完成后第30d采血,测血清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剩余鳗鲡分别用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 hydrophila)攻毒.结果显示,BSA-ISCOMs组的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BSA组和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补体C3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攻毒结果显示,BSA-ISCOMs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BSA组和对照组(p≤0.05),对创伤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攻击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43.3%和51.7%.表明BSA-ISCOMs能有效增强欧洲鳗鲡对主要病原创伤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脂多糖和绣球菌(Sparasis crispa)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对接种免疫后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进行抗氧化性能、免疫功能及消化功能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脂多糖和绣球菌多糖不仅可以提高泥鳅的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而且可以增强泥鳅的消化功能,质量浓度为1g/L的灭活嗜水气单胞菌脂多糖和9g/L的绣球菌多糖对泥鳅的作用效果较明显,能较明显地提高泥鳅抗氧化性能、免疫功能及消化功能,与注射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脂多糖相比,9g/L绣球菌多糖对泥鳅的作用时间更持久。  相似文献   

5.
研究分析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斑马鱼后肠道生理健康和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刮伤皮下真皮,使用105 CFU/mL浓度的嗜水气单胞菌暴露6 h后转入清水,分别在暴露前、暴露后6 h、12 h、24 h取样。使用鱼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肠道中紧密连接蛋白ZO-2 (TJP2)含量和乙氧基异戊二烯-O-脱乙基酶(EROD)酶活性,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暴露引起了斑马鱼肠道生理损伤,表现为肠道TJP2含量、EROD酶活性在暴露后显著下调。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微生物及其菌群结构变化,嗜水气单胞菌暴露斑马鱼后致病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明显增加,OTUs数量明显下降,Alpha多样性降低,结果说明嗜水气单胞菌引起了斑马鱼肠道菌群失调。肠道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与改善肠道上皮和黏膜屏障功能紧密相关,该研究对从肠道健康的角度评价嗜水气单胞菌毒性,探索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南极超微细菌ANT52(Alteromonas stellipolaris)提取粗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和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分不同处理(OMP、LPS、OMP+LPS)免疫注射黑鲷,在免疫后的第1、7、14、21、28、35天时检测试验鱼的白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抗菌活力以及酚氧化酶活力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自南极超微细菌ANT52提取的LPS及OMP 均能够显著提高黑鲷的白细胞吞噬活性(P<0.05),增强黑鲷血清中的抗菌活力、溶菌酶的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P<0.05).各免疫处理对黑鲷免疫活性的影响效果不同,LPS、OMP单独注射的免疫促进效果优于组合注射(LPS+OMP);且LPS、OMP单独注射的黑鲷各免疫指标基本上在接种后的第28天时最高,而组合注射LPS+OMP在接种后的第21天最高.上述物质表现的免疫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季节性降雨和洋流运动常常使沿岸海水盐度呈现波动状态。环境盐度的改变往往导致鱼类更易受到病原的侵害而患病死亡。因此, 探究盐度对金钱鱼(Sscatophagus argus)免疫功能的影响在渔业养殖业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比较各盐度组金钱鱼经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后96h(96hpi)内血清和肾脏抗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浓度以及免疫相关参数Complement 4(C4)、Interleukin-6(IL-6)和Immunoglobulin M(IgM)的变化, 来分析盐度的改变对其血清和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除96hpi外, 血液和肾脏组织中淡水组和低盐组中金钱鱼体内SOD浓度总体均比25‰盐度组高, 且最大差异可达150ng·mL-1左右, 其中血清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 淡水组与低盐组中金钱鱼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96h内血清和肾脏组织C4浓度总体均比25‰盐度组高100~600μg·mL-1 (P<0.01)左右; 虽然三个盐度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组肾脏组织IL-6浓度(14.2±0.1、17.9±0.0和17.9±0.0pg·mL-1)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25‰盐度组肾脏组织IL-6水平仍显著高于淡水组和低盐组(P<0.01), 而淡水组的血清IL-6浓度在96hpi内显著增加至56.9±1.0pg·mL-1 (P<0.01); 25‰盐度组金钱鱼血清和肾脏组织IgM浓度(71.8±2.9和6.3±0.4μg·mL-1)比淡水组和低盐组高约1~20μg·mL-1, 且差异显著(P<0.05)。同时, 25‰盐度组血清和肾脏组织大量产生抗体IgM时间(12hpi)早于淡水组和低盐组(24hpi)。综上所述, 25‰盐度组在细菌感染后受到的损伤较小, 肾脏及血清免疫状态优于淡水组与低盐组, 且免疫应答反应更迅速。因此推测, 盐度的降低将会导致金钱鱼血清和肾脏免疫状态下降。本研究可为调节金钱鱼的养殖盐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合添加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饲料的植物源免疫增强剂,本试验以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杜仲(Eucommia ulmoides)和知母(Rhizoma anemarrhenae)三种允饲植物配制的复方制剂A、B和C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比较研究。试验将二龄草鱼随机分成6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按鱼体重量的3%每天分别投喂添加复方制剂的饲料和空白饲料。试验第7、14、21、28天分别采集试验草鱼血液,用于检测血液细胞组分、血清溶菌酶、血清SOD;试验第29天,对各组试验草鱼进行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活菌,记录攻毒后14天内各组草鱼的存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14天时,以2%和4%剂量添加的复方制剂A分别显著提高草鱼白细胞吞噬活性128%和143%,分别提高草鱼血清溶菌酶活性69%和85%,分别提高草鱼血清SOD活性61%和55%;连用28天对草鱼的保护率分别达到49%和55%,复方制剂A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效果优于复方制剂B和C。  相似文献   

9.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了盐酸恩诺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5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盐酸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盐酸恩诺沙星、烟酸诺氟沙星在1×MIC、2×MIC 和4×MIC 浓度时,对嗜水气单胞菌都有抗生素后效应,并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加,抗菌后效应的时间也延长.  相似文献   

10.
以本课题组选育的“闽优1 号”及未经选育的普通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为研究对象, 比较了两者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杀菌活力、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血清及血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 选育的“闽优1 号”大黄鱼血清溶菌酶和血细胞SOD 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而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于普通养殖群体。在病原菌攻毒后8 d 内, 选育群体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非选育群体, 提示非特异性免疫在大黄鱼抗病免疫的早期阶段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洞庭青鲫(Carassius auratus var.Dongtingking)、野生二倍体和三倍体鲫(C.auratus)、彭泽鲫(C.auratus var.Pengze)4个鲫品系群体共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9个ISSR引物在四个鲫品系群体中共获得1637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72个,多态位点比例为96.03%。4个鲫品系群体内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6.14%、65.40%、73.76%和51.94%,遗传距离分别为0.0905、0.1186、0.1351和0.1056。在4个鲫品系群体之间,洞庭青鲫与彭泽鲫的遗传距离最小(0.1191),二倍体鲫和三倍体鲫的遗传距离次之(0.1336),而洞庭青鲫、彭泽鲫与二倍体鲫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377、0.1367)略小于它们与三倍体鲫的遗传距离(均为0.1378)。UPGMA聚类结果为洞庭青鲫与彭泽鲫聚成一个分支,二倍体鲫与三倍体鲫聚成另一个分支。结果表明,洞庭青鲫、彭泽鲫等养殖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野生鲫群体;四个鲫品系中,洞庭青鲫与彭泽鲫的亲缘关系较近,二倍体鲫与三倍体鲫的亲缘关系较近,推测洞庭青鲫、彭泽鲫、三倍体鲫均起源于二倍体鲫。二倍体洞庭青鲫和二倍体野生鲫资源的保护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菌苗浸浴免疫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于1992年12月—1995年12月,采用嗜水气单胞菌TPS-30株制成全菌苗,对本所、绍兴、杭州等地渔场鲫、鲢、鳙等进行浸浴免疫试验和生产性防病试验.(1)网箱试验:将含菌5X109全菌苗按1:10,1:100,1:500稀释,对体重超过10g的健康鲫进行菌苗浓度与浸浴时间、增效剂、高渗剂、加强免疫、连续多批分别浸裕和增氧剂等6项免疫试验.经不同时间的RSP%及部分抗体测定结果表明,在1:10-1:500的浓度中分别浸浴1—60min后,45-188天的RSP达66.7%—100%;菌苗液中加入5x10-6增效剂和2%高渗剂可使RSP提高10%;首次免疫后间隔1-6个月再加强免疫,可使RSP提高及免疫有效期延长;将1:10菌苗连续浸浴鲫15批,其中前10批免疫鱼的RSP可达60%以上;增氧剂直接加入菌苗液中会降低RSP。部分免疫鱼的血清中有微弱的特异抗体.(2)生产性试验表明:7.7ha成鱼池和533ha湖泊的鱼种浸裕免疫后,池塘免疫鱼平均成活率提高15%,用药成本降低;湖泊死鱼数比上年同期减少55.8%。  相似文献   

13.
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经济性状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APD技术分析了方正银鲫、异育银鲫、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和兴国红鲤4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方正银鲫、异育银鲫和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多态位点数接近。且显著低于兴国红鲤;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存在特异带或特有带;方正银鲫与异育银鲫间的遗传相似性高于它与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间的遗传相似性,而兴国红鲤与异育银鲫间的相似性低于其与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表明:三倍体群体遗传多样性低于正常二倍体;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存在遗传重组;随着兴国红鲤精子刺激次数增加。后代遗传背景与方正银鲫差异越来越大,而与兴国红鲤越来越相似。精子刺激三倍体卵发育,也能将一些遗传物质整合进卵细胞核,使后代经济性状呈现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选取12个微卫星标记对洞庭青鲫(Carassius auratus var.Dongtingking)、野生二倍体和三倍体鲫(C.auratus)、彭泽鲫(C.auratus var.pengzesis)4个鲫品系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在12个基因座位中,共检测出78个等位基因,其中14个为共有等位基因;每个座位检测到等位基因4—12个,平均等位基因数6.58个;4个鲫品系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633、0.750、0.800、0.71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02、0.713、0.757、0.60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64、0.599、0.637、0.470。上述结果表明,野生二倍体和三倍体鲫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以三倍体鲫的遗传多样性为最高;而洞庭青鲫和彭泽鲫养殖群体存在杂合度降低,遗传多样性下降的现象,以洞庭青鲫的遗传多样性为最低。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树表明,洞庭青鲫与彭泽鲫两个养殖群体聚为一支,而二倍体与三倍体野鲫群体聚为另一支,说明洞庭青鲫与彭泽鲫之间亲缘关系较近,野生二倍体与三倍体鲫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研究不同倍性鲫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对于探讨鲫的多倍体起源演化以及鲫品系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选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压力一电换能器记录了温度、酸碱度和Cu2+对鲫鱼或鲮鱼呼吸作用的影响。温度变化主要影响鱼的鳃盖运动,而酸碱度和Cu2+主要对鱼的咳嗽运动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咳嗽运动的作用是洗去积存于鳃上的污物。  相似文献   

16.
1997年5月至9月25日,在山东省禹城市辛店洼进行了罗氏沼虾养殖实验。0.109公顷的池塘,放罗氏沼虾苗2.0万尾,鲢乌仔5000尾,在于旱无引黄水的情况下,用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和水质进行综合调控,并精心管理,养殖130天,产沼虾89.6kg。鲢133.3kg,以及部分鲤鲫鱼。每公顷纯利用31723.4元,沼虾产量822.0kg。并总结了一套适合渍涝洼地的氏罗沼虾养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是由鲤疱疹病毒2型(CyHV-2)引起的危害我国养殖鲫鱼(Carassius auratus)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为制备有效预防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的灭活疫苗,以CyHV-2代表流行株CNDF-TB2015为疫苗株,以CSC细胞系进行病毒增殖,并采用不同浓度的病毒对不同规格鲫鱼进行攻毒,建立攻毒模型。结果表明,培养的病毒滴度达1010 TCID50/mL,以4×107TCID50/尾的剂量腹腔注射感染体重300 g的鲫鱼可造成100%的死亡率。对病毒灭活剂甲醛、β-丙内酯和BEI灭活条件进行筛选优化,对疫苗免疫佐剂763A、IMS1312、铝胶和M402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浓度为108.3 TCID50/mL的病毒液最佳灭活条件为终浓度10 mmol/L的BEI 37 ℃灭活72 h,疫苗制备最佳佐剂为水佐剂IMS1312。对灭活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最佳免疫剂量和有效免疫产生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要获得70%以上保护率的最小免疫剂量为8×106 TCID50/尾,最佳免疫剂量为4×107 TCID50/尾,在免疫4周后保护率可达80%, 5周后保护率达到100%。制备的灭活疫苗为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免疫预防提供了有力手段,也为其他水产动物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