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ArcIMS的体系结构、特点及技术优势。构建了基于ArcIMS的地震目录等信息的发布系统,提出了系统设计的思想、功能、特点及实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操作演示了基于WebGIS的地震目录数据发布系统。  相似文献   

2.
全国固体矿产资源远景区数据库是对各成矿远景区从地质、矿产、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影像等方面进行客观描述的重要基础性技术资料动态档案,是矿产资源评价系统的基础.全国固体矿产资源远景区带数据共享平台利用AreSDE将数据库中的地理图层数据存入Microsoft SQL Server,采用WebGis技术,以AreiMS作为系统开发平台实现网络发布.本文详细介绍了全国固体矿产资源远景区数据库中的数据,ArcIMS和ArcSDE的体系结构;并探讨了共享平台如何合理的、科学的利用ArcIMS和ArcSDE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的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MASS系统)通过互联网信息发布实现的方案。该方案采用Windows2000server和ⅡS5.0平台,利用ASP技术和脚本语言JavaScript,VbScript及HTML技术,响应浏览器端的动态请求,实现诸如数据管理、数据服务和在线评比等功能,并根据用户请求完成波形数据和相应处理软件的下载。  相似文献   

4.
Web GIS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IS在大中城市防震减灾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渗透到了地震预报、震害预测、地震区划等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深入,单机或局域网版GIS软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利用Internet在Web上发布和出版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功能已经成为GIS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将WebGIS技术引入防震减灾研究领域,拓宽了地理信息资源的应用领域,提高了空间信息的维护、发布和查询效率,实现了地震信息数据的自动化成图,使全社会范围内的空间数据信息的高度共享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Web GIS技术在辽宁地震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辽宁省地震数据通过互联网发布的实现方法,该方案采用MapXtreme平台,利用ASP技术和脚本语言JavaScript,VbScript及HTML技术。响应浏览器端的动态请求,诸如信息查询,显示和图形的缩放,漫游,并根据用户请求完成属性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6.
利用ArcIMS的地图发布功能,较好地实现自动生成静态震中分布图的功能,并将该功能与门户网站集成起来,可丰富地震速报信息的内容,节约应急时期人工绘图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基于ArcIMS的城市地震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昆  许泉立 《地震研究》2006,29(1):72-75
提出了基于ESRI公司新一代WebGIS产品ArcIMS,利用ActiveX、ASP等的网络开发技术及OO4O、ArcSDE等空间数据库开发技术建立城市地震地理信息发布系统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介绍了城市地震地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地震空间信息的组成以及功能构建等,并且就其实施方案及步骤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最后给出了实验系统的界面。  相似文献   

8.
引言建设开放性、多功能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的目的 ,是为防震减灾各方面工作提供先进、高效的信息通道和平台 ,实现地震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快速传递。因此 ,在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中 ,必须采用标准的通讯平台 ,建立完善的网络应用环境 ,为网络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工具和手段 ,并提供信息浏览服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 Internet的快速普及 ,基于 TCP/IP协议的各种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建设地震信息网络 ,可以采用成熟的 Internet技术 ,建立网络上的 WEB服务器 ,Email服务器以及代理服务器等各种服务器 ,实现地震信息的发…  相似文献   

9.
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综合开发应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数字化观测网络项目完成后,我国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观测网络体系,前兆信息的汇集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对前兆信息进行开发应用使其满足“资源共享”的发展需求是目前的工作重点。本文就前兆观测系统在应用开发中所面对的用户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前兆系统开发中的两种应用模式,并探讨了综合信息应用、前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时数据应用、海量数据挖掘应用等今后应该重点关注的前兆信息应用类型。同时,给出了进行前兆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模型以及在新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近几年发生的特大自然灾害事件中可以发现,社交媒体平台正日益成为普通公众及时发布和获取灾情信息的最主要、最便捷的新途径,在这类平台获取的数据中隐藏了大量记录灾情现状的文字、图片等信息。文中首先对海量的历史灾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了面向地震应急的信息类别体系和危急度评价体系;基于此训练了用于信息分类的朴素贝叶斯模型,模型的准确率为73. 6%;同时采用机器学习模型和语义计算模型这种特征融合的分类方法,对灾情信息的危急度进行评价,评价模型的准确率为89. 2%。该模型能够在震后实时地对自媒体中出现的灾情信息进行爬取、分类和评价等操作,可从海量的自媒体信息中挖掘出少量危急又重要的信息,以辅助震后的灾情研判和精准救援。文中最后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事件为例,从地震烈度速报、震后精准救援2个角度对挖掘数据的可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是信息的最大和最广泛应用的载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地震灾情快速获取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介绍了基于天地图的互联网地震灾情获取与处理系统的总体结构、技术流程和功能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采用的GIS开发平台是ArcEngine,数据库是SQLServer,互联网数据服务平台采用开源的天地图.  相似文献   

12.
基于Windows NT服务器的前兆数据共享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简要介绍了地震前兆数据的现状及其实现数据共享的必要性;分析了常用的二种通用Web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及应用技术,它们是基于通用网关接口CGI的体系结构和基于服务器扩展API的体系结构。考虑到前兆台网中心硬件设备的条件、所运行的数据库平台和地震前兆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前兆数据在Internet上的共享服务采用基于通用网关接口CGI的体系结构编写应用程序来实现。以WWW服务器为平台,通过Web服务器方式在浏览器上实现共享,可检索任意台站、任意观测方法、任意地点、任意时段的前兆数据,实现地震前兆数据信息网络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吉祥  李乐 《华南地震》2001,21(2):53-57
利用WindowsNT4.0及其所带的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和Active Service Page,结合SQLServer数据库,构筑动态Web信息系统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互连网技术。以宁夏地震局动态Web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例,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五一节等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地震目录数据动态可视化处理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圣强  李闽峰  王斌 《地震》2004,24(3):95-100
为数据共享项目研制和构建了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动态地震数据处理及可视化服务的系统, 并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网络编程模式选取, 且选择ISAPI模式作为实现服务平台的编程模式。 详细分析了Internet动态服务平台的设计及实现, 包括服务平台编程语言的选取、 系统的运行环境、 后台的数据库支撑及技术流程等。 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存放和管理用于动态可视化服务的地震目录数据和地震序列目录数据。 在数据库中共存放中国强震目录4227条和中国小震目录188033条以及7个地震序列目录共计50072条。 最后, 着重介绍了该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 包括地震目录服务功能和地震序列分析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WDC-D地震前兆综合观测数据的抢救和整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地震前兆综合观测数据抢救和整编的必要性; 介绍了前兆观测数据库的选取及特点; 系统收集了首都圈范围内(包括5省2市)的地震前兆观测数据, 并对其进行分析、 整编并入库。 通过WDC-D项目支持, 本专题共抢救和整编了8个单位共304个台站的前兆观测数据, 其中专业台121个, 地方台183 个, 共计1709个测项的344M前兆综合观测数据。 同时, 通过局域网和Internet为研究和分析人员提供了前兆综合观测数据的服务和数据共享。 文中分析了WDC-D项目数据共享服务的几种方式, 即局域网内基于C/S结构的应用、 广域网上基于B/S结构的数据下载服务及图形服务方式, 并简要分析了这几种数据服务方式的优缺点。 最后, 在总结和分析所做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A service is described that makes possible th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ionospheric model based on the data of ground receivers of signals from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s (GNSS). The obtained image has a high resolution, mainly because data from the IPG GNSS network of the Federal Service for Hydrometeor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osgidromet) are used. A specially developed format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the form of SQL structures are used to collect, transmit, and store data. The method of high-altitude radio tomography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The operation of all system components (from registration point organization to the procedure for constructing the electron density thre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and publication of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map on the Internet) has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three-dimensional image of the ionosphere, obtained automatically, is compared with the ionosonde measurements, calculated using the two-dimensional low-altitude tomography method and averaged by the ionospheric model.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震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研究已开展多年,以前主要是以文件格式存储和管理震害预测数据。由于震害预测数据量多面广,那这种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不利于数据的管理与维护,也不利于GIS二次开发。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震害预测数据库,不仅有助于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后台的数据维护和管理,也便于更有效地应用所有数据资源。介绍的广州市部分城区震害预测基础(属性)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基于C/S结构及数据字典、ArcSDE管理基本上可满足上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