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地膜移栽棉花栽培技术的增产优势和潜力。该项技术可将棉花形成产量的有效有殖生长时期延长15天以上,有效现蕾期的利用率从地膜棉的57%提高到79%,有效开花期的利用率提高了19%,单株平均果枝数较地膜棉多出3.3—3.9个,单株平均有效结铃数多出地膜棉11.0—13.3个,每亩增产皮棉55.5—59.5公斤,增产幅度达67.3%—72.1%。  相似文献   

2.
棉花营养体大棚育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移栽棉花比对照棉花明显增产,平均每公顷籽棉增产2065.5kg,增产百分率达533%。  相似文献   

3.
棉花生育期气候条件分析刘娅妮(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陕西自宋朝开始种棉花,至今700多年。本世纪30年代种植面积曾达到27万公顷。但近年来种植面积一直在7万公顷左右徘徊,棉花产量低而不稳。致使棉纺业棉花自给能力不足40%。我省种棉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棉花产量低而不稳,管理复杂量大,不易种植等特点,结合农业气象条件适时提出棉花生长期中应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对扩大植棉面积,保障棉花丰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陕西省主要经济作物主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五十年代初陕西省是我国棉花主要产区之一,棉花总产居全国首位.七十年代以来,产量一直低而不稳,面积逐渐减少,总产直线下降.1983年以前,全省棉花种植面积还维持在400万亩左右,到1986年种植面积只剩81万亩,降到了历史最低线.因而,严重影响我省棉纺工业的发展.1987年以后,棉花种植面积有所回升,但离棉纺工业需要相距甚远.据分析,近期国际市场棉花供求矛盾突出,供不应求状况  相似文献   

6.
棉花是宁波市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近80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1%左右。本市气候暖湿,无霜期长,具有棉花生产的有利气象条件。但由于整个生长期长达七个月之久,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威胁,给棉花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对气象条件与棉花产量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地区是河北省主要产棉区之一。棉花播种占春播面积80%以上,棉花适时早播是充分利用无霜期,延长棉花生长期,减少霜后花,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春季回暖早晚的年际变化很大,有的年份早播比晚播好,有的年份早播遇到低温烂籽,造成严重缺苗断垅,甚至大面积毁种重播。什么样的年份适宜早播,什么样的年份不适宜早播,如何根据当年的天气气候特点,确定适宜播种期是我区气象工作为科学种田、农业大上快上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病虫害每年平均造成我国棉花产量损失15%-20%,严重年份可达30%-50%。新疆过去棉花虫害较轻,但随着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得害虫食料日益丰富,再加上冬季气候变暖及化学防治不当等等因素的影响.棉花虫害面积及受害程度加重,虫害已成为限制我区棉花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害虫生存环境条件一般包括气候因亲、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后三个因素在一定区域内相对稳定或可人为控制,因此在一定区域内影响害虫是否发生发展及发生危害的关键是气候条件。在了解害虫发生发展与天气气候关系的基础上,做好棉花害虫气象预…  相似文献   

9.
棉花栽培管理,应采用综合性科学技术措施,在水肥条件具备下,自然界光、热资源在棉花产量形成中起主导作用,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对棉花优质、高产、稳产意义重大,所以,把提高光、热利用率作为棉花栽培管理目标。棉花栽培管理可用两个优势保一个优势的方法,就是用棉株生物学优势与光、热资源优势时段匹配同步,保证棉花产量优势。在作务上,扬长避短,发挥光、热气象因素在棉花生产中的作用,通过人工调控,促进棉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减少养分消耗,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棉花丰欠年天气气候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静  杨修群  高苹 《气象科学》2006,26(1):39-46
利用江苏省1965~2004年的棉花产量,用灰色系统模型逐段滑动平均,得到了棉花的依社会生产水平变化的趋势产量和随气象条件变化的气候产量。通过对棉花气候产量与生育期气象条件的对比分析,表明了夏季光温水匹配是棉花优质高产的关键因子。分别对历史上棉花典型丰产年和欠产年500 hPa高度场距平的合成分析表明,丰产年500 hPa高度场表现为中高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冷空气势力偏弱,而欠产年冷空气和副高势力都偏强,冷暖空气交汇在苏北。2003年和2004年分别是近30 a典型的棉花欠产年和丰产年,分析其6~9月500 hPa高度场、-8℃线、低空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等要素场逐日天气演变和环流特征分别得出,2003年夏季活跃的季风和冷空气、面积大势力强的副高,造成低温阴雨寡照,是当年棉花严重减产的原因;而2004年冷空气势力弱,季风不活跃,没有明显连阴雨及大的气象灾害,是当年棉花优质高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棉花是礼泉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7%左右。三十多年来产量一直徘徊在30——40斤(平均36.1斤),产量低而不稳,务棉投资越来越大,但增产幅度不大,仅有两年亩产超过60斤,最低亩产仅7斤。三十三年中亩产30斤以下有13年占39%,40——50斤有9年占27.2%。棉花产量为什么低而不稳呢?  相似文献   

12.
棉花地膜复盖栽培技术,是我市万亩高产攻关试验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新技术。1982年试验面积24亩,中晚熟品种鲁棉二号结桃多,桃子大,成熟早,产量高。1983年推广面积1171亩,平均增收皮棉41.6斤。1984年全试区复盖3398亩并进行了棉花地膜复盖小气候效应的对比观测试验。实践证明:棉花地膜复盖,改善了棉田小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增温、增湿作用,不但是高产再高产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中产变高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伊犁棉区是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新棉区.过去植棉面积一般不超过三万亩,民用棉需从外地调入.1982年以后兵团农四师扩大了棉花种植面积,近年来可达6-7万亩,棉花不但可自给,还可调出.但耕作粗放,生产水平低,产量低而且不稳定.1984年全区6.97万亩棉田,单产每亩56斤,远低于全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1974,(4):37-39
我县是关中地区主要产棉区之一,每年播种面积都在五万亩以上。棉花在生长期内,常遭受到旱、涝、风、冻等自然灾害的袭击,直接影响到产量的稳定提高。因此,必须分析研究棉花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现就我县1960年以来各年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作以下分析。一、降水根据历年资料记载,我县棉花在整个生长期内需总降水量350—550毫米,降水的适宜与否,对棉花的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四湖地区不同种植行向棉花田间小气候效应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改善江汉平原涝渍地棉田生态环境以及提高棉花产量与棉田间(套)作物的整体效益出发,着重研究了棉花没种植行向增光、增温、减温的田间小气修效应及其对生育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实行棉田间作套种,棉花在该地以东西行向种植为好。  相似文献   

16.
气候条件对棉花优质高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鹿邑县近5年来气象条件统计与形成棉花产量和品质的诸多要素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影响本地棉花优质高产的主要气象因素是温度、光照和降水.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应选用中熟品种,适时采取双膜营养钵育苗;实施地膜覆盖,改善田间小气候;采用全程化调,控制棉花长势.  相似文献   

17.
扶风县的棉花产量从1965年到1974年是一个相对高产阶段,全县10年平均产量70.3斤,最高94.4斤,最低51.0斤。与1955—1964年平均产量29.1斤相比较,后10年提高41.2斤,产量翻了近一倍半。这是农业学大寨的丰硕成果,是科学种田的巨大成效。但是分析棉花产量发展的趋势,高低变化悬殊,特别  相似文献   

18.
扶风的棉花产量从一九六五——一九七四年是一个相对高产阶段,全县十年平均产量70.3斤,最高94.4斤,最低51.0斤。与一九五五——一九六四年平均产量29.1斤相比较,后十年提高41.2斤,产量翻了近一倍半。这是农业学大寨的丰硕成果,是科学种田的巨大成效。但是分析棉花产量发展的趋势,高低变化悬殊,特别是一九七五——一九七六年连续两年减产,气候条件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探索棉花稳产高产的途径,我们分析了扶风棉  相似文献   

19.
2002年7~9月,我省双季早稻处灌浆成熟期,晚稻处移栽~抽穗期,棉花处开花结铃~裂铃吐絮期,甘蔗、柑桔处茎伸长及果实膨大期。2002年7月,我省基本以晴雨相间天气为主,气温正常偏低,降水充沛,未出现明显的伏旱天气,天气条件对早稻灌浆成熟、晚稻秧苗生长、移栽返青和棉花开花结铃及甘蔗、柑桔茎伸长和果实膨大较为有利。但7月12~16日,受大陆高压控制,我省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平均气温普遍30℃,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6~38℃,局部达39~40℃,造成早稻高温逼熟,千粒重下降,对产量形成不利;同时对晚…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1976,(4):16-18
上海郊区县全面推广三熟耕作制,这是提高复种指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三熟制延长了作物在大田里生长的时间,在秋季低温来得早的年份,由于后季稻不能安全扬花授粉,空秕率高,严重影响了后季稻的稳产高产.因此在后季稻移栽前的七月底对当年秋季低温出现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