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赵逊  赵汀 《地质论评》2003,49(4):389-399
人类对地质遗产的保护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各国分散建立国家公园零星而无系统的保护地质遗迹;②国际组织发起和推动,形成全球保护地球遗迹的多项活动;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提出地质公园计划和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使地球遗迹保护工作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建立国家地质公园44个,推动了地球遗产的保护,恢复了地质生态环境,强调了地球科学的普及,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开拓了居民的就业机会,支持了可持续发展。可以预料,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形成一定能揭开地球遗产保护工作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地质遗产科学价值的突出性与普遍性评价流程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涛  孙洪艳  田明中 《地球学报》2011,32(5):623-631
地质遗产的科学价值大小是申报国家地质公园或者世界地质公园最根本的依据之一,也是地质公园得以存在和保护的基础.随着全球地质公园建设的快速发展,地质遗产科学价值的突出性与普遍性评价成为国内外学者与地质公园建设者逐渐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要求和国际、国内价值评价的方法,针对目前地质遗产科学价值评...  相似文献   

3.
新书介绍     
《地质论评》2006,52(2):288-288
赵汀、赵逊著.自然遗产地保护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16开,256页,彩色图版12版。本书系统总结了全球自然遗产保护活动,包括国家公园、世界湿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也称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这些活动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在中国的开展情况,总结了它们在地质遗迹保护中发挥的作用。本书还着重对地质遗迹学科分类进行了探索,就地质公园中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皖南古村落的形成条件,文化价值和皖南古村落保护面临的状况和形势,从而进一步提出了新时期皖南古村落遗产保护的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5.
<正> 由国土资源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将于2004年6月27-29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宗旨是“地质遗迹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目的是交流各国地质遗产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经验,推动世界地质公园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地质遗产;促进地质遗产为科学普及服务,  相似文献   

6.
地质遗迹分类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11  
赵汀  赵逊 《地球学报》2009,30(3):309-324
地质遗迹是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现象, 是最重要、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地质遗迹研究是探索地球演化进程和方向的主要内容, 其价值不可限量。在地质公园工作推进过程中, 开展地质遗迹科学意义的评估。对地质遗迹进行科学分类, 是地质公园设计和建设, 科学研究和普及的重要基础。显而易见, 随地质遗迹区域调查和保护规划的广泛开展, 以往地质遗迹分类已难以满足地质公园快速发展的需求, 以系统地球科学为指导的地质学科分类为基础的地质遗迹分类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7.
张艳侠 《地下水》2013,(3):242-244
目的对国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我国今后遗产区域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文化遗产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这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综述。结果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包括文化消费的财政收入、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及就业、所产生的乘数效益等。结论研究内容重视个案研究而轻视规范化理论研究,今后将会在研究方法上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8.
三清山地区位处欧亚大陆东南部的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的结合带,具有十多亿年的地质构造演化发展历史。区内地质遗产丰富,特别是与花岗岩有关的系列地质遗产,世界罕见。保存有中一新元古代蛇绿混杂岩、大洋斜长花岗岩、蓝闪石片岩等古大洋与古板块碰撞遗迹。在中生代时期,不仅出露了陆内A型俯冲形成的“I-A”三种类型花岗岩,其演化序列完整、特征典型;还发生了大规模的花岗岩成矿作用,形成了世界著名的铜金为主的多金属矿田,已探明3个超大型铜、金、钽铌矿床和多个大型金属矿床,是研究花岗岩、特别是陆内深俯冲造山带花岗岩的重要科学园地。三清山地区的花岗岩微地貌景观类型多样、造型奇特,是一个天然的花岗岩微地貌博物馆,也是世界花岗岩地貌景观中最杰出的代表。三清山地区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地球科学研究的理想基地,具有建立以三清山为中心、以20~50km为半径的地质科学园区之条件,根据其地质自然遗产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可划分为七大地学园区即: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质景观区、怀玉山式花岗岩地质景观区、灵山式花岗岩地质景观区、三清湖岩溶景观区、德兴矿山地质公园区、张村樟树墩新元古代板块构造景观带、玉山常山金钉子地层古生物景观区等。  相似文献   

9.
地质公园发展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赵逊  赵汀 《地球学报》2009,30(3):301-308
地质遗迹是最重要的自然遗产, 是追索地球演化历史, 了解自然环境现状, 预测天人和谐愿景的对象, 地质遗产的保护是不可忽视的要务, 地质公园建立则是达成这一人类共同责任的最佳选择。随着中国和欧洲地质公园的迅速发展, 亚洲各国、澳洲、南美洲也正步入地质公园的快速发展期。推动地质公园建设作为全球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 和谐共存的重要方式之一, 已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共认。  相似文献   

10.
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赵汀  赵逊 《地质论评》2005,51(3):301-308
在2004年6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和2004年8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来自五大洲数十个国家的地质学家和地质公园管理者发言,展示了各国地质遗产保护现状,地质公园建设中地质遗产的科学研究,公众教育;保护方法技术;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与城市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关系;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地质公园与国家公园的关系;欧、美及非洲、大洋洲和亚洲各国地质公园发展前景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照各国的近况,我国在地质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方面要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在相关法规建设,地学背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1.
地质遗迹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处理好高城镇化水平区域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推动地质文化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措施之一。天津市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工作因存在调查程度低、家底不尽清晰、分类方案不够规范、缺乏整体评价等问题,未能有效开展。基于对天津市全域地质遗迹调查的最新数据和对以往调查成果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质建造分区和流域地貌演化理论,利用地质建造分析、DEM数字地貌、遥感解译、无人机和野外路线调查等技术方法组合,快速查明了承德蟠龙湖景区地质遗迹单体63处,丰富了景区的地质旅游资源,提升了景区的科学内涵。地质建造决定基础地质大类地质遗迹的内在“基因”,是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形成的物质基础,并通过岩性和构造影响地质灾害大类地质遗迹的发育。流域地貌演化影响基础地质大类地质遗迹的出露情况;是塑造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形成的主要地质营力,影响地质灾害大类地质遗迹发育。将地质建造和流域地貌相结合的思路贯穿整个地质遗迹调查全过程,初步形成“圈定潜力区—摸清家底—探究规律—总结方法”的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调查技术方法流程。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调查的目标是力求打通地质遗迹调查与地方需求、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为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武红梅  武法东 《地球学报》2011,32(5):632-640
迁安-迁西国家地质公园拥有古老地层、峡谷、溶洞、断层、褶皱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其中以古老地层剖面为其主体内容.本文是在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该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划分为地层学遗迹、地貌类遗迹、构造地质遗迹和古生物化石遗迹4大类,然后以地质遗迹资源单体或类型为评价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地质遗迹资源自身...  相似文献   

14.
罗培  秦子晗  孙传敏 《地球学报》2013,34(6):738-748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是以峡谷、构造和岩溶地貌为代表的风景地貌类地质公园。本文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为基础, 以川东褶皱带构造单元、川东平行岭谷地貌单元和上扬子地层分区的部分地层区域为研究视角, 构建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古生物活动遗迹、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环境地质遗迹5个大类、15个类共10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 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的特征进行分析, 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 探讨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重要的地学意义。研究表明,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遗迹在地质构造、地层、岩溶学、水文地质学以及地貌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Hebei Province is rich in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due to its diverse landforms and unique natural conditions. However,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resources are still limited,and a systematic survey conducted on a small scale has not been fully implemented. In this paper,the resourc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heritage in Shunping County ar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With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criteria for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survey,the heritage values and corresponding levels were assessed by using multi-fact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pproa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33 geological heritage sites in Shunping County,which fall into 3 categories,10 classes and 17 subcategories. Among them,2 heritage sites are above the provincial level,14 heritage sites are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17 ones are below the level. These heritage sites are not only natural resources with great tourism potential,but also valuable asset in geological research,human history,ecological conservation,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some other aspects. It is henc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duct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ppraisal for hav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good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Hebei Province.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质遗迹是近30亿年来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现象,是重要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演化进程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山东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等七大类。本文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地质公园形成演化历史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文章概括介绍了北京市地质遗迹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依据2007年开展的"北京市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现状综合调查"项目,将北京地区的地质遗迹分为7大类31个亚类170处,针对不同类型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阐述,并从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建设情况、管理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管护设施建设、摸清资源家底和制定规划等方面,阐述了北京地区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情况和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18.
栖霞市是烟台地区唯一的内陆县级市,独特的地理优势造就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包括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岱崮地貌、丰富的地热资源、更新世化石遗址、矿冶遗址、地质灾害遗迹、地质构造形迹等。通过对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正确处理地质遗迹资源区旅游与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东平县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其中,区域性标准剖面、岩溶地貌、岱崮地貌、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湖泊、湿地、河流、泉水水体景观等地质遗迹,对研究该区地球环境变迁、山体隆升地貌、水体变迁等形成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意义,该文在对东平县地质遗迹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建议,旨在实现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青海可可西里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地表过程,形成了集高山、宽谷、夷平面、冰川、热泉、河流和湖泊等地貌元素为一体的高原高寒地貌,同时还包括了蛇绿混杂岩带、活动断裂带、地震遗迹和火山遗迹等地质元素。在调研前人研究资料和实地野外考察基础之上,根据IUCN(2005)提出的13类地质主题分类标准将区内的地质遗迹分为地质构造、火山和地热遗迹、山脉、地层剖面、河流和湖泊、现代冰川、冰期遗迹7类,共计60余处地质遗迹点。可可西里地质遗迹对重建古特提斯构造域、研究天然地震机制、青藏高原北部隆升过程及全球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可可西里区内地质遗迹和前人资料恢复出可可西里石炭纪以来经历了8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