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阅读提示京津冀一体化已成为当前热门话题,其实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就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历经10年迟迟未出台,2014年有望成为破题之年。首都因其特殊的地位,具有很强的人口吸纳魅力,很多国家也曾有过首都城市病和周边城市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分散首都功能方面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其中韩国的首尔首都圈规划在政府主导型国家的首都圈规划中较为典型,对我国编制京津冀首都圈规划,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一体化成为当前热门话题,其实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就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历经十年迟迟未出台,2014年有望成为破题之年。首都因其特殊的地位,具有很强的人口吸纳魅力,很多国家也曾有过因首都城市病和周边城市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分散首都功能方面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其中韩国的首尔首都圈规划在政府主导型国家的首都圈规划中较为典型,对我国编制京津冀首都圈规划,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首都圈地区的高精度高程数据,通过Airy均衡补偿模型计算出莫霍面的深度,进一步运用Parker公式计算出地壳所产生的重力异常值。然后从实际布格重力异常观测值中减去均衡校正值,得到该地区的均衡异常值。通过对首都圈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进行分析,讨论了该地区的均衡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首都圈大部分地区基本处于重力均衡状态,非均衡区域多集中在首都圈的西部和北部山区。  相似文献   

4.
以跨断层水准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2011-03-11日本东部Mw9.0大震前后首都圈地区(114°~119°E,39°~41°N)地壳垂向变形特征。通过构建首都圈地区三维有限元模型,初步探讨跨越不同几何结构断层的测线所表现出的变形特征的动力学成因。结果表明:1)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水准资料表现出群体性变形特征,反映相同的断层运动性质;2)NNE-NE向断层的上盘相对下盘垂向下降,NW向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同样垂向下降,表征着首都圈地区NNE-NE、NW向断层受到不同程度的张性应力作用;3)数值模拟给出的不同方向跨断层测线的垂向变化结果同样表现出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的断层正断运动性质,即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垂向下降;4)日本Mw9.0大震造成首都圈地区近E-W向的张性应力是产生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水准资料群体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首都圈地区4期精密水准复测资料,分别计算2001~2005年、2005~2007年、2007~2014年地壳垂直形变速率,绘制垂直形变速率图并选取部分水准路线绘制剖面图,结合主要断裂分布及活动性,分析首都圈地区形变趋势。结果显示,前两个时间段内首都圈地区形变特征以趋势性运动为主,呈现东西升、南北降的特征;最新一期数据表明,东西部形变出现趋势性转折,尤其是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出现大幅下沉,预示了该区域应力场变化呈现加强态势。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基础研究内容之一,特别是以城市群综合发展的区域经济体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首都圈则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群,许多学者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格局研究的首选对象。本文针对首都圈“京津塘、京唐秦、京保石”三条发展轴线内的主要城市,从区域内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道路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7.
蒙古国位于亚洲的中部.东、西、南与中国相邻,北与俄罗斯接壤.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人口242.28万(1998年).蒙古国地处蒙古高原北部,平均海拔1 580米,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减低.戈壁地区约占蒙古总面积的1/3.蒙古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约200~300毫米.首都乌兰巴托的年平均气温为-2.90℃.  相似文献   

8.
津巴布韦与塞拉利昂属于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国土面积39.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全境4/5的面积海拔高于600米.全国人口1310万,黑人占97.6%,白人占0.5%,亚裔约占0.41%.英语、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为官方语言.塞拉利昂位于非洲西海岸,北部、东部为几内亚,东南部与利比里亚接壤,西部濒临大西洋.国土面积72326平方公里,有人口457万,首都弗里敦,民族主要为曼迪等部族,黑色人种,官方语言为英语,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疏过程与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集疏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变化是人口空间分布最直观的表现。以1982-2010年4期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指标,结合人口增减变化分级、人口商度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疏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表明:近30年来,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总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人口空间分布日益不均衡,区域人口分布存在明显的南北、东西差异;人口增加是主要特征,人口集聚效应凸显,人口增加地区的县域单元比例在80%以上,以人口显著增加为主;人口减少只是零星分布,人口减少地区的县域单元比例占不到20%;人口流动比较频繁,以人口流入为主,主要流向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市辖区,人口流出地区仅是散落分布在张家口和承德的山区贫困县域;无论从静态人口指标还是动态人口分析方法,都表明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地域集疏特征十分明显,已形成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中心,其他地市(县域)人口分别向外依次扩展的人口多中心分布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10.
蒙古国位于亚洲的中部。东、西、南与中国相邻,北与俄罗斯接壤。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人口 24228万 ( 1998年)。蒙古国地处蒙古高原北部,平均海拔1580米,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减低。戈壁地区约占蒙古总面积的1/3。蒙古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大,于旱少雨,年平均降水 量 约200~300毫米。首都乌兰巴托的年平均气温为-2.90℃。蒙古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长期实行计划经济。1991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国有资产私有化。 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20世纪70…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全国小震目录,采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首都圈地区1987年以来的中强地震前固体潮调制比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9次MS≥5.0地震,有7次在震前1 a、震中100 km范围内出现调制比高值异常,地震对应率为78%;高值异常持续时间通常为3~5个月,并多在震前数月内消失。固体潮调制比分析在首都圈地区表现出较好的映震能力,能为该区域中强地震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崔凯  李坚 《国土资源》2011,(8):48-51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国家人口计生委预计,未来30年,全国的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70%,城市人口将从目前的5.6亿上升到10亿,约有3亿农村人口进城,将给未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据悉,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区的战略规划已经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完成。这项规划的大体框架,是将全国的国土分成5大区域,即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比较适宜、高度适宜地区,其中高度适宜地区,面积只有全国的10%,但是要积聚全国30%的人口,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在此基础上,还按照环境资源承载力,把全国划分出四大人口发展功能区域,即限制区、疏散区、稳定区和聚居区。其中人口聚居区将占全国人口的54%,约为7.4亿。  相似文献   

14.
华北北部(大首都圈)地区近十年来地壳垂直运动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华北北部(大首都圈)地区近十年(1983-1992年)来的地壳垂直运动。就其运动的性质可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以1989年大同地震为界的前一阶段,表现为应力积累阶段;大同地震后的后一阶段,则表现为地壳垂直运动处于一种反向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5.
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优化布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规范,兼顾监测场地的可控性和均匀性、监测服务目的以及活动断裂的地震易发性等,探讨了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的优化布设。  相似文献   

16.
人口在空间上的实际分布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和热点问题。目前全球不同尺度的人口空间化数据产品因生产方法、数据源等有较大差异,空间化产品的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共性需求集中的1 km数据产品。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乡镇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和可开放获得的手机定位数据,利用光影投射法计算人口分布权重,结合面积权重法和指数平滑法得到京津冀地区1 km分辨率的人口空间化结果PJ2000。该产品较好地反映了京津冀人口实际分布细节特征。经精度评定,PJ2000人口空间化的总体精度为90%,人口空间化相对误差小于0.5的乡镇(街道)数约占87%,PJ2000与2000年乡镇街道人口统计数据pop2000的相关系数r高达0.95。结果证明,结合乡镇尺度人口统计数据和手机定位数据等多源数据所构建的人口空间化模型,所获1 km分辨率人口密度数据集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字看山东,土地资源严重不足。这是一个人口大省,同时又是土地资源小省——作为全国人口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山东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77.6%,以占全国1.6%的土地面积、6.2%的耕地面积,承载着全国10.4%的生产总值、提供占全国8.2%的粮食、养活占全国7.1%的人口。与此同时,山东的土地承载着巨大的供需压力,由于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发展也受到了人民群众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更多的需要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而政策的制定又需要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那么首先就要对首都基础教育的均衡情况进行分析。本文基于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采用差异系数法,选取相关指标,建立首都基础教育均衡性评价模型,利用ArcEngine组件和.Net技术集成开发并实现模型,对首都基础教育均衡性、资源配置均衡性、教育质量均衡性做出评价,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正"粮以地为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耕地保护功不可没。然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保护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面临极大考验。  相似文献   

20.
加快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但长期以来,我国以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战略为重心,基本走的是一条土地资源依赖型的道路。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为农村人口非农转移创造了条件,也造成农村地区以大量宅基地废弃、土地闲置为主要特征的“空心村”问题日益突出。如果要很好地遵循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那就离不开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城市品位,充分使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