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田钻探超千米孔钻进,出现打丢、打薄煤层时,为了保证勘探质量,不至影响采样化验和对井田的评价,终孔后也要补打斜孔。超千米孔打斜孔,是一件技术复杂、施工又很困难的工作。因此选择的工具、操作方法要得当,应一次打成功。以井田D30号孔为例:该孔终孔深度1303.15米,由1096.98~1283.43米共见可采煤层四层,总煤厚5.76米,采长2.39米,采取率仅达42%。特别是第三层煤于1261.47~1263.60米见2.8米厚的煤层,采长0.7米,采取率只达25%,且煤心污染,结构不清。经研究决定,在124  相似文献   

2.
HG_1孔系天津市渤海海涂勘探的第一个标准孔。设计孔深700米,孔径不小于130毫米。终孔斜度不大于3°。单是孔斜一项,就大大超出了我队700米深孔8°30′的历史最好水平。为此,我们在分析了普通防斜方法的利弊之后,参考了石油钻井防斜的经验,设计了满眼防斜钻具组,终孔深度700.75米,孔斜2°3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有关情况作一介绍和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干 《探矿工程》1988,(1):32-34
我队施工的矿区属沉积岩地层,岩矿展呈65°~75°倾斜,走向南北。原设计钻孔顶角10°,方位角105°(垂直于矿层走向)。钻遇地层有寒武系灰岩和泥盆系砂岩含矿层,钻孔施工弯曲严重而达不到地质要求,自1982年以来,利用地层自然弯曲规律,设计初级定向孔。共施工钻孔32个;平均孔深203m,总进尺6488.12m;孔斜合格率达100%(顶角小于3°/100m;见矿点偏离勘探线距离控制在10m合格范围内);全部钻孔中除ZK24遇50m以上深的溶洞,无法继续施工外,其它均达到地质目的;1985年台月效率比1982  相似文献   

4.
一、根据岩层特性选定楔子偏斜角我队三中队在某铜矿区施工,33号孔的矿心采取不足.为挽救这一濒于报废的钻孔,采用了开口固定式楔子进行补采.该矿区多为石英透辉石角岩、矽卡岩,可钻性差.该孔恰在硬岩段,孔深400米,补矿位置在280米处,钻孔倾角为75°,孔径110毫米,钢粒钻进时效0.1米,岩石可钻性为10级至11级.  相似文献   

5.
我队在某地鑽探施工中,一般的鑽孔设计深度都在500米以上,设计角度均为90°的直孔,设备能力是KAM—500米鑽机。由于该地区的地层处在软硬互层,绝大部份岩石均在8级以上,并且夹杂着10级以上的坚硬燧石层,加之我们过去很少打直孔,对于垂直  相似文献   

6.
1987年4月30日到8月4日,我队在黄山铜镍矿区竣工的ZK122-4孔,设计孔深1500m,直孔;实际孔深1506.31m,终孔顶角2°05′(钻孔弯曲情况见表1),平均岩矿心采取率97.9%,其中矿心采取率98.26%,钻孔质量完全满足地质要求。该孔开动台月数3.11,台月效率484m,纯钻进时间率29.7%,平  相似文献   

7.
概况我队1978年至1981年对银矿山矿区的膨润土沸石矿进行了普查与初步勘探的钻探施工,提交了初勘报告.前后共施工钻孔89个,孔深130~250米,最深378米;见矿孔77个,其中65个孔作为储量计算的依据孔,并查明了该区的地质构造,解决了取心困难与漏水、缩径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岩矿心采取率满足了地质要求,各种矿心及顶底板采取率大于75%;岩心采取率大于65%(见表).88个钻孔弯曲各仅1°左  相似文献   

8.
一、钻孔上帮沟槽卡钻事故1.所谓上帮沟槽问题,即在钻进过程中钻孔井壁上帮形成的沟槽(简称上沟槽一下同)。这类沟槽形成的条件:(1)钻孔深度较大,一般在500米以上,施工周期较长;(2)上部孔段突然上漂,例如白银矿区ZK13—61孔,0~100米倾角保持88°,100~200米上漂12°,200~300米上漂1°30′,300~700米平均百米上漂6°30′。钻孔在100~200米处倾角突然上漂,在100~250米处形成上沟槽,多次发生沟槽卡钻现象;(3)突然弯曲孔段的岩石较软或有断层破碎带;(4)在减压孔  相似文献   

9.
1985年我队104机在某矿区西部施工2/ZK42号钻孔,使用TK—60S绳索取心冲击回转钻具(冶金部第一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探矿技术研究所研制),钻进厚层“打滑”地层。全孔用冲击回转钻进总进尺230米,获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施工条件概况 1.地质情况与钻孔技术参数 2/Z K42号钻孔设计深度为350米,开孔倾角83°,方位角284°,所钻地层除开孔段和终孔段有少量硅化灰  相似文献   

10.
某矿区104孔设计孔深300米,方位200°,倾角77°/70°曲线设计。钻孔所穿岩层为变质砂岩、砂质板岩、板岩互层,层次变化频繁,节理比较发育,可钻性6~7级。该孔钻到263.4米结束,但在110~230米孔段岩、矿心采取率低未达到设计要求,需补采岩、矿心,故从87米处导斜补采,但钻到159.4米时,由于扫脱落岩心,把导斜器全部破坏,不能继续钻进。若提到上部重新导斜,则要浪费80多米进尺,若不进行处理,则全孔报废,浪费更大。经研究后,决定在原导斜器位置重新下入导斜器,结果成功,仅用7个小班时间恢复了正常  相似文献   

11.
石山金矿钻探施工存在一个突出的技术难题,就是取心困难,达不到地质要求。过去在该区使用大口径钻进,平均采取率不足61%;80年底,我队一机台在该区采用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施工的ZK1孔,孔深95.39米,90%工作量采取率低于规程要求,30余米无岩心,平均采取率31.9%,矿心采取率28%,地质不能利用。事故停待多,纯钻利用率仅14.1%,施工周期一个半月。1981年6月,我分队三号机在该区进行普查钻探。地质设计了四个85°斜孔,共700米工作量。要求岩心采取率不低于65%,不得有岩心为零的回次;矿  相似文献   

12.
我队勘探的是一个埋藏很深的磁铁矿,钻孔深度大部份为800-1000米,开孔角度为90°。钻杆开始弯曲的部位,一般在300-400米以下,我们称这种钻孔为“直斜孔”(见图1)。如何对这种钻孔进行弯曲测量,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利用。有些钻孔开  相似文献   

13.
1 概况1991年6月由四川省地矿局某队3号钻机在东北寨金矿区施工169孔。该孔设计孔深600m,开孔顶角10°,方位90°。由于软硬岩层互层频繁,采用常规的硬合金、钢粒钻进至孔深284.83m 时钻孔顶角达24°,钻孔实际轴线与设计轴线偏离较大。若不  相似文献   

14.
恩口煤矿区中的大冶灰岩孔斜比较严重。该煤层产于二迭系龙潭组,上部为三迭系下统大冶灰岩,厚度850~950米,可钻性4~5级,岩层呈薄层和极薄层状产出,单层厚0.2~10厘米,层理、节理、裂隙都非常发育,层理面上附着光滑的炭泥质薄膜,岩层倾角20°~88°,小型褶曲发育。由于层薄而硬、脆、软交错,极易造成孔斜。过去施工的钻孔,每百米一般为4°~5°,个别钻孔达6°~10°。为防治孔斜,曾采用合金钻进、钻铤加压、加长岩心管、带扶正器以及初级定向钻进等多种措施,虽不同程度起过一些作用,但一直达不到每百米不超过2  相似文献   

15.
前言赫姆洛金矿床发现于1982年,它位于苏必利尔湖东北岸附近,马拉松东15公里与横贯加拿大的17号公路邻接,其地理座标北纬48°40″,西经86°00″。主矿带走向为115°,倾向在50°—70°之间。矿床由几个矿化带组成,延伸长为1300米,垂直深度1300米,厚度变化范围3—45米。部分矿床出露地表,看来是单一大矿床,至少有7千万公吨金矿石,平均品位为7.6g/t,直到经过地下开采检验后,才能确定各个矿体的连续性,矿床包括三部分:泰克-科罗纳,金巨人和帕格-威廉斯。  相似文献   

16.
《地质与资源》2011,(1):15-15
<正>2006年,本溪大台沟铁矿初期探明资源量为10×108 t.2008~2009年对大台沟铁矿进行了详细勘查,钻孔见矿深度一般在1000~1200m,终孔深度在1701~2023m.根据见矿钻孔控制矿体的特点,初步估算2000m深度以内控制和推断的铁矿石资源量应在30×108t,远期预计铁矿资源量有望达到114×108t,因此,本溪铁矿  相似文献   

17.
我队某矿区,由于矿产的倾角很陡,需要打75°斜孔,但当时我队没有斜塔,在队党委的领导下,钻机、安装队、修配间、探矿科的工人、技术人员结合在一起,经共同研究,提出了利用现有17米直塔,附加两个滚筒,解决打75°斜孔的方案。又共同努力,很快完成了加工、安装任务。现已通过三个孔的生产实践(最深达400米)和几次孔内事故用650型钻机双绳强力起拔实践,证明使用较好。此直塔打斜孔装置,加工简单,安装方便,解决了生产的急需。现将其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东林煤矿大斜度受控定向工程孔的设计与施工四川煤田地质局李文榕(执笔)四川煤田地质局136队李俊,张晓渝我局与重庆南桐矿务局地质公司合作施工的东林煤矿大斜度受控定向工程孔于1993年5月顺利竣工。终孔深度324.6m,开孔顶角35°、终孔59°。沿钻孔...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六、七月间,湖北省地质局鄂东地质大队试用初级定向钻进方法成功地打了四个高标准钻孔。这四个定向钻孔,对矿体的实际空间控制座标点同设计要求的控制座标点,都非常接近,如7B/184孔,控制深度176.5米,偏离只1米;7A/179孔,控制深度148米,偏离1.75米;5/210孔,控制深度213米,偏离4.5米;7B/183孔控制深度131米,  相似文献   

20.
锚固桩扩底施工工艺湖南省地矿局409队周范松笔者在钢粱锚杆护壁深基坑开挖基础施工过程中,应建筑方要求,为求得最大锚固力,在进行普通锚固桩抗拔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锚固桩端部扩底试验。1施工工艺1.1钻锚孔设计锚孔倾角12°~15°,孔径135mm,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