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废旧钻头金刚石的回收,采用酸蚀法腐蚀性强,反应速度慢,回收效率低,成本高,并且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而采用食盐作电解液能避免产生有害气体及酸腐蚀等,并且反应速度快,回收效率高,成本低,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2.
金刚石钻头和扩孔器使用到一定程度就不能继续使用了,必须及时将这部份金刚石回收下来,以便重新利用。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我队自1968年以来,对旧金刚石钻头和扩孔器的金刚石回收工艺进行了反复摸索,先后试验成功酸蚀法和电解法。经对比,电解法效率高,成本低,好操作,又比较安全。所以自1969年以后,我们逐渐淘汰了酸蚀法。在几年的工作中,对电解回收工艺有了一些初步的认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赋铀沉积相与油气蚀变带的时空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酸解烃特征参数C1/∑C、C1/C产及酸解烃判别分析(Z值法、φ值法及判别因子法),论证了赋存于直罗组地层中的烃气来源于三叠系上统湖相生油岩系中与油型气同源而伴生的凝析气藏,论述了直罗组下段的褪色蚀变(漂白)是渗逸到该层位中的酸解烃类气体对岩石发生蚀变作用的结果,提出沉积相组合与油气阻滞一储集域的空间配置是油气蚀变带与铀矿化层位空间定位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刚石小口径钻进钻机的增开,我队今年来平均每月回收金刚石钻头100个以上,按老式浓硝酸腐蚀的办法,回收一批(约20个一批)光腐蚀就七个昼夜,酸腐蚀中要人工搅动翻转,产生的气体对人的呼吸系统有严重损害,且腐蚀后残渣多,金刚石难以分选,工效极低,显然不能适应正常生产需要。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车间职工以批林整风为纲,开展攻关挖潜,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作用,经两个月奋战终于自己设计制成了一台0—14V400A可控硅整流器,在制造过程中仅散热器一项便经六个回合才解决渗水问  相似文献   

5.
薛军 《探矿工程》1987,(2):19-21
作者在“金刚石钻头硬岩钻进规律的试验研究”(见1987年1期《探矿工程》)一文中,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曾指出,研究常规普通金刚石钻头的锐化方法对于克服坚硬打滑岩层具有十分迫切而现实的意义。目前生产现场采用的锐化方法主要有砂轮锉刀打磨法、孔底投砂研磨法、强力钻进法、冲击回转钻进法、唇面酸蚀法等。采用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胎平面下移,抛光金刚石脆碎或脱落,使新的金刚石出露或新的切削刃形成。事实表明,这些方法使用得法是可以取得成效的。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们和其他一些单位,都是用高氯酸氧化方法净化人造金刚石中的非金刚石碳.存在的问题是:在高氯酸氧化碳的过程中,温度高,反应烈,易燃易爆;而且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成本也高.在国外资料的启发下,我们研究试用硫酸、硝酸代替高氯酸净化人造金刚石中的非金刚石碳的新工艺,获得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基于非金刚石碳在280℃时与硫酸和硝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可溶于水的苯六甲酸而与人造金刚石分离.此法已在1978年有关专业会议上作过介绍.工艺流程如下:取摇床精料(约含非金刚石碳20~50%)置入锥形瓶(或烧杯,下同)中,然后加入硫酸、硝酸混合液(硫酸:硝酸=9∶1或10∶1).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人认为酸蚀法处理金刚石钻头对钻头损伤太大、不经济而不用。笔者认为,酸蚀法兼有防滑钻头和喷砂法两者之长。此法不需特制钻头,不需另外增添设备,不占用机台的场地和时间,费用很低,只要能正确、熟练地掌握酸蚀的时间和深度,便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沉积相的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罗汉洞期在缓倾斜坡带发育河流相一辫状河三角洲相一湖泊相沉积。依据酸解烃特征参数C1/∑C,C1/C2+及酸解烃判别分析(z值法、Φ值法及判别因子法)论证了赋存于罗汉洞组地层中的烃气源于三叠系上统湖相生油岩系中的油型气。通过综合剖析赋存于罗汉洞组中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油气还原蚀变特征和铀矿化关系,论证了罗汉洞组的褪色蚀变(漂白)是渗逸到该层位中的酸解烃类气体对岩石发生诱发蚀变的结果,论述了沉积成岩作用期间在辫状河三角洲相中发生铀初步富集,提出沉积相组合与油气还原蚀变带的空间配置是后期铀矿化空间定位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倪培  朱仁智 《地质学报》2020,94(9):2557-2573
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床含矿性评价是了解金刚石成矿规律和指导区域性找矿的重要依据。华北克拉通是我国重要的金刚石成矿远景区,目前已发现了两个重要的含金刚石金伯利岩岩区(山东蒙阴和辽宁瓦房店)。近年来,对岩区内不同品位金刚石典型矿床的研究表明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品位取决于以下两个重要的地质过程:金伯利岩岩浆对金刚石的捕获作用和金伯利岩岩浆对金刚石的熔蚀作用。在华北克拉通下方存在一个金刚石稳定区,温度为950~1200 ℃,压力为4. 4~6. 1 GPa。山东蒙阴和辽宁瓦房店金伯利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穿过该区域并捕获其中的金刚石,成为含矿岩浆;而铁岭和鹤县等金伯利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不穿过该区域,成为不含矿岩浆。在穿过金刚石稳定区时,富矿的金伯利岩捕获了更多的金刚石以及金刚石的伴生指示矿物(如镁铝榴石,镁铬铁矿);而贫矿的金伯利岩则相对捕获了少量的金刚石和指示矿物。这些指示矿物往往参加了金刚石的形成过程,有些作为缓冲剂控制了反应(岩浆或熔体)的氧化还原状态,有些则作为反应物或者生成物参与到反应中。部分指示矿物(如镁铝榴石)还进一步地记录了金刚石形成后金伯利岩岩浆对金刚石的交代作用。金伯利岩岩浆温度(T),氧逸度(fO2)和挥发份(H2O和CO2)均会对金刚石的熔蚀作用产生影响,其中氧逸度作用最大,温度次之,而挥发份作用最弱。在华北克拉通,金伯利岩中指示矿物(镁铝榴石、镁铬铁矿)和金伯利岩岩浆特征(温度,氧逸度和挥发份)共同组成了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在有关金刚石的文献中,对天然金刚石或人造金刚石性质都有论述.但是这些论著的研究对象都以天然金刚石或人造金刚石单晶体、连生体和多晶体原始特征为主,而对从废旧钻头中回收的人造金刚石性质则很少研究. 近年来,我们在室内大量回收人造金刚石并对其性质进行的研究表明,热压烧结过程引起人造金刚石的溶解与再生长.我们认为,这是导致烧结后的人造金刚石晶形、粒度、强度等性能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控制烧结过程中人造金刚石不产生或少产生缺陷,也就是如何保持人造金刚石性质不受或少受影响,对提高人造  相似文献   

11.
胡家燕 《贵州地质》1999,16(2):169-179
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形态类型,以及金刚石的物理、化学参数、体蚀象、包体成分、切工后的特征等,论述了金刚石的形成和金刚石(钻石)鉴定方法,例举了与金刚石(钻石)相似宝石的区分。  相似文献   

12.
在制造金刚石钻头的过程中,金刚石是在石墨模具中或气体的保护下与其它材料如: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在高温下(900℃~1260℃)烧结成型,在烧结过程中金刚石的高温特性及热稳定性变化如何,尚无实际资料。因此我们认为弄清经高温烧结后金刚石强度的变化情况,对改进和提高金刚石钻头质量是有  相似文献   

13.
在合成金刚石中使用纯Co粉末触媒可合成出类似国外“SDA100”适于地质钻探用的优质金刚石。用粉末成型,工艺简单,成材率接近100%,Co触媒的回收率可达97%以上。多年来,在我国人造金刚石生产中使用以常规熔炼和轧制加工的合金触媒,如Ni Mn、Ni MnCo、NiFeMn等。加工复杂,成材率低(25~40%),成份不易保证,合成的金刚石杂质多,质量不稳定。而且这些触媒不易回收,在完成触媒作用后被酸洗冲掉,化为废物。而纯Co粉末触媒,能确保成份,生产容易,合成金刚石的质量好,可以回收。在人造金刚石生产中具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进行生产试验的某铁矿区,地层软硬变化较大,闪长岩与蚀变闪长岩、大型岩交替出现。在较致密的闪长岩中(可钻性8级左右),人造孕镶金刚石钻进的性能发挥的较好,金刚石钻进效率比钢粒钻进提高两倍;比用针状合金钻进提高一点五倍;比用普通硬质合金钻进提高五点八倍。金刚石钻进回次进尺比钢粒钻进提高一点二倍;比用针状合金钻进提高一点六倍;比用普通硬质合金钻进提高七倍。但在6级左右的蚀变闪长岩中,人造金刚石钻进无论是钻进效率,还是回次进尺,仍然比其他钻进方法优越。相反,在较软的5级大理岩中,由于岩石较软,人造孕镶金刚石钻  相似文献   

15.
《江西地质》2001,15(4)
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涂料——纳米抗菌涂料取得成功。这是采用将稀土激活无机抗菌剂与纳米材料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应用于传统的涂料生产工艺中,极大地改善了涂料的性能,这种纳米抗菌涂料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涂层的耐刷洗性和耐玷污性能均有显著的增强;(2)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霉菌的生长;(3)净化空气中CO2、NOX、SO2、NH3及吸烟产生的其他有害气体;(4)提高红外辐射率及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清新空气;(5)可有效解决建筑密封性增强带来的室内有害气体不能尽快排出等环境污染问题。纳米抗菌涂料是一种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山东蒙阴金伯利岩型金刚石晶体中氮片晶的分布特征,采用红外光谱仪对116粒宝石级金刚石晶体样品中的氮片晶进行分析,并采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氮片晶在金刚石表面所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表面微细结构。结果表明,80.2%的金刚石样品中具有氮片晶;在个别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样品{111}面上观察到平行于[100]晶带方向的长条状蚀像,这些蚀像相互平行,大小不等。显微红外光谱对具长条状蚀像的金刚石样品{111}面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类晶体均具有较强的氮片晶的吸收峰(1359~1375cm-1)。综合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样品的红外光谱及其表面微形貌特征,推测长条状蚀像是由氮片晶的出露点受优先选择性腐蚀而致。  相似文献   

17.
在青海木里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分别采集50件浅表土壤样品和顶空气样品,采用顶空间轻烃法、酸解烃法和蚀变碳酸盐法研究其浅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顶空气中可检测出C1—C3,土壤中检测出C1—C5,酸解烃各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碳酸盐指标与酸解烃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地表烃类气体来源为原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煤型气,与水合物同源,显示出深部热解成因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青海木里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分别采集50件浅表土壤样品和顶空气样品,采用顶空间轻烃法、酸解烃法和蚀变碳酸盐法研究其浅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顶空气中可检测出C1-C3,土壤中检测出C1-C5,酸解烃各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碳酸盐指标与酸解烃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地表烃类气体来源为原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煤型气,与水舍物同源,显示出深部热解成因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辽宁金刚石中的六方镍黄铁矿及钾盐包裹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产于辽宁的一粒金刚石中新发现了具六方对称外形的镍黄铁矿和钾盐包裹体。金刚石呈八体,无裂缝,表面有熔蚀纹。镍黄铁矿具完好的晶表,发育平行双面{0001}及六方双锥{h0hl},根据电子探地的成分分析结果,计算的矿物化学式为(Ni,Fe,Co)8.62-9.01S8;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其拉曼位移有别于一般的镍黄矿(立方对称)。钾盐(KCl)包裹体呈不规则状,可见似片状晶体,集合体成叠层状;除钾盐外,可能不存在CaCl2等包裹体。金刚石中这包裹体的发现,指示了地幔中局部存在富钾、富氯和高铁镍硫的液相(或熔体)。  相似文献   

20.
冯正光  张辉俊 《矿物岩石》1994,14(2):98-101
本文先以恒电位电解法在c(Kcl)=0.lm0l/L,c(Hcl)=0.2mol/L介质液中,将微量金电解富集在特制石墨电极上,再用背景为内标的原子发射光谱法对金进行测定。本分析方法的回收率为97.1-106%,变动系数为8.55%,相对误差为-1.96一2.21%。操作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