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数学形态学在居民地街区合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数学形态学相关算法的研究分析,结合地图上居民地街区合并的特点,提出了用数学形态学中图像闭运算的算法进行居民地街区自动合并的方法,为地图上街区式居民地的合并综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依比例街区的图形特征,介绍了一种实现街区自动合并的有效算法,即利用数学形态学和模式识别对栅格数据进行追踪,然后提取街区轮廓线,编辑后就得到最终合并的街区.  相似文献   

3.
针对依比例街区的图形特征,介绍了一种实现街区自动合并的有效算法,即利用数学形态学和模式识别对栅格数据进行追踪,然后提取街区轮廓线,编辑后就得到最终合并的街区。  相似文献   

4.
由于高分辨率全色影像(简称"高分影像")中的信息高度细节化,再加上噪声的影响,会导致传统基于纹理特征的居民地提取方法效果不理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纹理和基元合并的居民地提取方法。首先,利用结合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的分形网络进化算法(fractal net evolution approach,FNEA)获取初始基元,并对基元的多尺度小波纹理进行分析;然后,在人工给定种子基元的基础上合并具有相似纹理的基元;最后,对基元合并的结果进行数学形态学修整,得到居民地区域。利用天绘一号(TH-1)全色影像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及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高分影像中的街区式居民地可取得较高的提取精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往居民地自动综合的研究多集中于建筑物的多边形化简,较少考虑到其与街区、道路网的联系。提出了顾及路网结构保持的城镇居民地自动综合模型,此模型包含道路选取和街区内部结构概括两方面。前者基于网眼密度并结合路划功能选取道路数据,用于街区合并;后者则主要涉及建筑物多边形化简,通过改进矩形差分组合方法,在原有面积阈值的基础上添加距离阈值,并提供新的分层化简思路。以1:1万地图数据到1:5万比例尺的自动综合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袁策 《测绘科学》2007,32(6):84-85,32
针对居民地地图形状化简的一个方面——建筑物多边形的化简,通过对综合规则的研究和居民地几何特征的剖析,提出一种与比例尺相关的切割实现建筑物多边形化简的方法,在Visual Basic6.0环境下实现了该算法,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在保持街区的形态特征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数学形态学和模式识别在建筑物多边形化简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居民地图形化简的一个方面--建筑物多边形的化简,提出一种在与地图比例尺相关的动态栅格和矢量数据相结合的数据模型支持下,综合利用数学形态学和神经网络支持下的模式识别的化简方法.在Visual C 环境下实现基于此方法的系统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说明此方法在保持街区的形态特征上效果明显.这种方法将制图综合知识融入图形化简操作之中,是自动制图综合智能化的一次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学形态学提取骨架线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图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地图编绘中都需要用到提取骨架线算法,如矢量化和等级变换等。提取骨架线的算法较多,基于栅格数据的算法通常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对于矢量数据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是利用约束Delau-nay三角网提取骨架线。本文给出一种利用数学形态学提取骨架线的改进算法,适用于栅格和矢量数据,并能在矢量化时建立高质量的拓扑关系,还较好地克服了数学形态学方法的缺点——节点畸变和端点内缩。实验表明该算法稳定且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
杨云  朱长青  孙群 《测绘科学》2007,32(5):88-90
提出了特征点提取和总体最小二乘拟合相结合的新方法,对扫描地图上的居民地街区进行提取和矢量化。本文首先对居民地街区进行轮廓跟踪得到初始的矢量数据,通过特征点提取进行数据压缩,再利用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对每条边线进行拟合,得到最终的矢量数据。此外,还提出了三个精度指标,对实验图中矢量数据的精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居民地街区矢量化的准确性,消除冗余数据。  相似文献   

10.
地图综合的本质是一种空间相似变换,制图者在相似原则的指导下实施概括,读图者从包含相似性的地图中形成心象地图、重构现实世界。因此,多尺度地图空间中的相似关系研究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相似的可计算性差,且其计算的目的在于揭示更深层次的信息,地图综合中相似关系尤其是语义相似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语义功能区约束下的大比例尺街区式居民地合并(1∶1750至1∶4000)为例,基于匹配距离模型计算建筑物合并中的语义相似度,得到语义相似度在关键比例尺节点的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试验表明,语义功能区约束下的建筑物合并符合读图者的地图认知需求,本文所述方法有助于地图更好地发挥信息传输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空间相似性是GIS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立足于单个居民地多尺度表达时的4种约束条件,即图形约束、拓扑约束、结构约束和格式塔约束,利用数学形态学的方法分别描述并计算单个居民地在图形、结构及内部延伸方向的相似度,并通过实例对本文提出的相似度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结果符合地图认知,能够表达居民地综合前后在图形、结构和方向的相似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街区式居民地多尺度表达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制图综合是街区式居民地多尺度表达存在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并挖掘探讨了街区式居民地多尺度表达不确定性的本质及其分类。针对街区式居民地多尺度表达的各类不确定性,重点分析并确立了用街区式符号表达居民地时的不确定性类型及评价指标和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街区式居民地多尺度表达尺度转换方法优劣及产品不确定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徐丰  牛继强  蚩志锋  谢文全 《测绘科学》2013,(2):168-170,177
本文对街区式居民地多尺度表达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制图综合是街区式居民地多尺度表达存在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并挖掘探讨了街区式居民地多尺度表达不确定性的本质及其分类。针对街区式居民地多尺度表达的各类不确定性,重点分析并确立了用街区式符号表达居民地时的不确定性类型及评价指标和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街区式居民地多尺度表达尺度转换方法优劣及产品不确定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基于色彩理论与数学形态学的彩色地图自动分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一种新的基于色彩原理的彩色地图自动分色算法 ,该算法首先将彩色地图经过颜色变换 ,转换到孟塞尔颜色空间 ,而后进行颜色分类 ,并利用数学形态学进行结果优化。该算法很好利用了图像的颜色信息和空间信息 ,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并提高了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损失的街道渐进式选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街道网的量测信息、拓扑信息和专题信息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损失的街道选取方法.按照该方法对GB 12343-90中的一幅街区式居民地地图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动态和渐进地进行街道选取.  相似文献   

16.
刘立恒  钱新林  张福浩  韩惠 《测绘科学》2019,44(11):123-128
针对地图投影转换、地图概括等地图处理过程造成的地图面要素的匹配分析评价难以实现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多尺度下同名居民地的匹配分析方法,通过对应边、角度、位置信息的匹配,计算居民地的旋转角、拉伸关系、概括程度以及位移向量,进而对同名居民地的匹配度计算分析,较为准确地实现了对同名居民地的匹配。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较好地平衡影响居民地匹配的各因子,科学有效地计算地居民地的匹配度,实现同名居民地的匹配,计算匹配精度较高。本算法可应用于从同名居民地匹配度分析对地图自动综合的质量评价;对同类面要素匹配分析与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提出了一种在较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将街区式居民地划分成行政区层、街道层、街区层和建筑物层,然后以自上而下的方法逐层独立进行综合的数据及算法模型,并通过一个典型的试验区完成了该模型的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地图合并技术的研究内容、研究范畴、一般流程;讨论了地图合并的概念、方法;论述了地图合并的主要内容;重点综述了地图合并的相关算法.这些问题的研究丰富完善了地图合并技术的基本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定位服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图综合在专题内容、综合效率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移动地图服务的需要.这就要求针对当前的移动环境,发展自适应地图综合方法.在系统分析当今移动环境自适应地图综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移动环境自适应地图综合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背景,提出移动环境自适应地图综合的基本思想、特征与关键问题,并以南京市湖南路商业区居民地为试验数据,实现了自适应于用户位置的居民地简化算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定位服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图综合在专题内容、综合效率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移动地图服务的需要。这就要求针对当前的移动环境,发展自适应地图综合方法。在系统分析当今移动环境自适应地图综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移动环境自适应地图综合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背景,提出移动环境自适应地图综合的基本思想、特征与关键问题,并以南京市湖南路商业区居民地为试验数据,实现了自适应于用户位置的居民地简化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