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仲春时节,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吉家村全市首个土地整治“先建后补”试点项目区,正在翻耕的土地泛着泥土芬芳,好一幅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景色. 2015年,潼南区以米心镇吉家村为试点,实施土地整治“先建后补”项目建设.项目实施的业主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先建后补”范围、工程建设内容和布局,自主组织实施.截至目前,米心镇吉家村试点项目已建成“稻油轮作”的高标准基本农田371亩.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地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重大举措,对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对土地整治投资不断加大,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了保证土地整治项目资金使用安全,实现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跟踪审计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加强土地整治项目跟踪审计,笔者结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跟踪审计的内涵及原则,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福建省福清市大力创新土地整治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有序有力开展土地开发整治、旧村复垦和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再利用,有效保护了宝贵的耕地资源.福清市通过土地整治实现了“三赢”:耕地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重庆市潼南县以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以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着力点,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以促进农村发展方式转变为落脚点,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打造现代农业新引擎,助推农村“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生产机械化、生活社区化”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果.2008年以来,全县投资2.18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56个,整治规模达23.7万亩,新增耕地3.8万亩.  相似文献   

5.
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基础数据和全生命周期,系统地整理基础数据,并实现辅助规划和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监管。利用GIS相关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土地整治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和建库,实现了对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实施和竣工验收的全程跟踪监管,并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因此,研究基础数据的梳理与整合,以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监管,对土地整治项目信息化管理、辅助规划和全程监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土地整治及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信息管理系统是为管理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用地项目数据和建立本地区耕地占补平衡台账而开发,实现了与"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备案系统"的数据兼容性,能够有效管理土地整治项目和建设用地项目,及时掌握占补平衡动态数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2013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上提出的15个重要观点,包括:新型城镇化是不以损害农民权益为代价的城镇化;不能因为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存在问题,就剥夺了农民流转土地的权利;“法外经济”已呈燎原之势;在土地资源配置和权利配置中,应相机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注意区分两种性质的房产税;土地整治规划应是新农村建设的落地规划;建立耕、园、林、草大土地整治模式;探析生态用地内涵有利于将可持续发展观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土地整治现场调查评价工作应当配备先进技术;结构方程模型为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适宜于作挂钩适宜性评价;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应适时、适度、适量;货币补偿和提供新宅基地对农户行为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土地整治公众参与不尽人意的四大原因;适时组建土地整治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新型城镇化规划对土地整治同样提出了要求。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增加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的特征,解析了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土地整治需处理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土地整治机制,优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积极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国际上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一种通行做法,也是当前推动我国土地整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大规模土地整治活动在我国得到广泛开展,一些地方的农民以不同形式参与土地整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土地整治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强了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性和操作性,彰显了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性和方向性,但农村土地整治中农民参与程度总体上仍嫌不足,个中原因包括公众参与渠道不畅或者平台欠缺、公众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不足,以及公众参与法制建设目前尚属空白等。针对土地整治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围绕土地整治科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强化公众参与激励、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完善公众参与法律、健全公众参与规范,加快夯实土地整治制度基础,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抓住国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机遇,按照“村为主、乡(镇)实施、县(区)统筹、市补贴”的总要求,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系统工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作为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力抓手,作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改善村容村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着力破解用地难题,实现了“耕地增加、生态改善、农民得利、城乡发展”的多赢.  相似文献   

11.
任志刚 《现代测绘》2012,35(2):57-58
本文介绍了测量工作在土地整理类项目中的应用并简述了点滴作业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志林 《现代测绘》2011,34(4):40-42
现阶段我国多数地区土地整理的目标主要是扩大耕地数量、补偿建设占用的耕地,并未进入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因此,在土地整理活动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非常重要。本文以外屯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以期推动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以遥感技术为基础建立三维GIS平台的过程,该平台使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实现了可视化、数字化、模拟化,并且能够协助国土管理部门实施科学的设计、管理与成本控制.重点阐述三维GIS平台建设的数据准备、平台构建方法以及平台应用在农村土地整理各环节所体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项目之一。从早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开始,通过全数字化处理手段和软件的二次开发,阐述了全数字化内业处理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介绍了一种新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现状图内业处理方法,以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技巧和现状图标注面积与土地利用分类地块统计面积相对应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自然资源部农村土地整治动态监测监管系统和宁夏土地整治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分析两个系统的管理模式和内容,对土地整治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是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门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摄影测量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实践,介绍了某土地整理项目中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运用实践与经验,并初步归纳出部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方面逐渐走向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土地的整理工作中,测绘技术水平也逐渐实现信息化。一般情况下,为了操作的方便和精准,我们可以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采集野外数据,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种方式在土地测绘工作中具有全能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操作十分方便安全,并进一步提高了测绘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土地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微型无人机助力土地整治项目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对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的需求背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利用微型无人机进行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的适宜性,并分享了微型无人机在土地整治项目监管应用中的程序、方法和遥感监测发现的问题,最后对利用微型无人机改善和提升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手段和监管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沿海平原地区经济发达城镇为例,在比较分析了近年来农村宅基地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作了一些探索。实践证明,作为土地整理分支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当前一个时期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是经济发达地区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农村宅基地的整理,可以有效解决农用地与建设用地日益加剧的矛盾,缓解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简要阐述了HBCORS系统及其原理,介绍了HBCORS系统下的网络RTK技术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应用,并且与传统作业方式进行了比较,列举了该技术的若干优点及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