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生态旅游"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选取国外44个生态旅游定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确认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将定义内容归纳为6大类11组分,进而构建生态旅游概念模型.在检验模型理论上的可靠性和实践上的适应性后,笔者依据模型提出生态旅游定义.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及实施方案   总被引:128,自引:6,他引:122  
牛亚菲 《地理研究》1999,18(2):179-184
阐述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定义、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以及实施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战略的途径。论述评价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标准以及国际上生态旅游实施现状。分析实施生态旅游战略所面临的难题。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战略的必要性、目标和方案。  相似文献   

3.
董建平 《西部资源》2012,(3):115-116
本文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参考了众多生态旅游思想,从生态学的角度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出发,总结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指出了制作生态旅游地图的重要性和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四川省生态旅游分区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IS是正在被广泛应用并具有强大空间分析能力的高新技术,与生态旅游分区评价模型结合,可充分发挥其地图化表现和空间分析能力。本研究以四川生态旅游数据库为基础,建立了基于AHP法的生态旅游分区评价系统。并对四川七个生态旅游区进行了评价,生成了相应的专题评价图。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兼有环境保护和经济创收作用,是落实禁止开发区功能定位的重要途径。社区居民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居民旅游参与行为对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居民的生态旅游认知、态度、参与意向和参与行为的整合结构模型,以湘粤赣边界国家风景名胜区——东江湖的居民为调查对象,获取一手数据资料,并借助SPSS 15.0、AMOS 7.0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显示:1修正模型解释了生态旅游参与行为90.7%的变异量,模型预测力较强;2生态旅游认知可直接影响参与行为,影响路径系数为0.374;3生态旅游认知分别以生态旅游态度和参与意向为中介对参与行为形成间接影响,并由此得出提高居民生态旅游参与度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黄静波  范香花  肖海平  杨洪 《地理研究》2014,33(10):1919-1927
生态旅游兼有环境保护和经济创收作用,是落实禁止开发区功能定位的重要途径。社区居民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居民旅游参与行为对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居民的生态旅游认知、态度、参与意向和参与行为的整合结构模型,以湘粤赣边界国家风景名胜区——东江湖的居民为调查对象,获取一手数据资料,并借助SPSS 15.0、AMOS 7.0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显示:① 修正模型解释了生态旅游参与行为90.7%的变异量,模型预测力较强;② 生态旅游认知可直接影响参与行为,影响路径系数为0.374;③ 生态旅游认知分别以生态旅游态度和参与意向为中介对参与行为形成间接影响,并由此得出提高居民生态旅游参与度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   总被引:84,自引:4,他引:84  
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正在不断地发现和拓展其应用领域。目前其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从旅游供给方、旅游需求方和二者的综合层次三个方面定义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强调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和生态内涵,初步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上述三个方面尤其是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景观多样性与稳定性以及景观变化等景观生态学理论,可以作为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准确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确保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分析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通过对专家问卷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并制定了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的总体评价等级.本文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立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各要素指标进行测度和调查,计算出开发潜力评价得分,表明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方向及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着手,通过对生态旅游研究现有的文献分析,主要阐述了作为可持续旅游实现形式的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旅游概念与内涵的研究,生态旅游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地理学研究等几个方面,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和特征的探讨,而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主要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的研究,同时指出了生态旅游今后应加强的几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以草原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生态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本文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原理,从资源供给、市场需求、企业竞争态势、支撑产业、机会把握、政府作为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呼伦贝尔市开发生态旅游的竞争潜力.揭示了其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总体战略及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构想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生态旅游是与环境保护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旅游形式,是2l世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长江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了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但是,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落脚到具体的旅游产品开发和设计上。在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应大力开发科学考察、科普教育、探险、漂流、民族风情、生态农业等系列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文章在阐述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认为在河南省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不但环境质量较好,而且生态旅游资源组合功能强、特征鲜明、优势显著,最后对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有关建议,即提高认识、合理开发、强化管理、突出特色、推出精品。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从发展理念、产品经营和行业管理三个层面全面理解生态旅游的思想,对国际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神农架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景区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评估神农架的旅游价值、实施生态旅游产业化开发、积极参与国际生态旅游标识的认证、引导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和实施生态旅游规划、开发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   总被引:86,自引:1,他引:86  
生态旅游是生态学向纵深层次推进而拓展的新领域,亦旅游活动多样化、高级化而萌生的新兴旅游体系。作者认为生态旅游具有六大特征:(1)旅游活动以大自然为舞台;(2)旅游内涵孕育着科学文化高雅品质;(3)旅游活动以生态学思想作为思想依据;(4)旅游活动载体具有多样化特色;(5)旅游者高强度参与性的活动;(6)生态旅游是增强人类环境意识的高品质旅游。因此,生态旅游是万年基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它不但要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求,也要为子孙后代保留足够的旅游空间、良性环境与景物,使之永续利用。因而,界定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基石。作者对生态旅游景物的生成机理,提出内生型(原生型)地域生态旅游系统(AntogenicGeo-ecotoursystem)和外生型(延生型)地域生态旅游系统(AlogenicGeo-ecotoursystem)两大类型新概念。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论述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与生态旅游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实施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丛小丽  黄悦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19,39(3):496-505
构建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6~2017年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等级与演化情况。研究表明:吉林省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旅游环境发展呈现不均衡特征,发展层级的极化效应愈加明显; 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子系统的耦合表现有所差异,旅游环境总体发展滞后于生态旅游发展; 2006~2017年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整体耦合协调度均为濒临失调型和初级协调型,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整体协同效应较前期有所减弱: 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的协调度与生态文明呈现正向关系,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协调水平愈高,区域生态文明发达程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生态旅游地现有观点的评析,提出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判别生态旅游地的思路,并把人类干扰程度、基底成分、尺度和景观功能作为生态旅游地判别的4个标准。在景观生态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地的定义,并把我国生态旅游地划分为自然生态旅游地和以自然为主、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生态旅游地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开发建议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该文分析我国西部生态旅游资源与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研究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子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8.
芦芽山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区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旅游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赋予了新的机遇,但同时又使它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旅游规划分区研究非常必要。芦芽山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地貌形态多样,生物资源异常丰富,气候、植被--土壤呈明显垂直变化。结合其旅游资源,我们对其分区如下;河谷和沟谷农田乡村区--接近自然的生态旅游;落叶阔叶林区--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针阔叶混交林枢--返回自然的生态旅游;寒温性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区--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9.
旅游活动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概念源于绿色旅游或自然旅游。80年代中期,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生态旅游概念也融入了新的发展观,逐步取代了绿色旅游和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以自然环境为旅游资源基础;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其开发方式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论贵州喀斯特地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开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是为了促进自然保护事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域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和优势,针对喀斯特地区生态本底脆弱和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探讨了贵州喀斯特地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应坚持的5条原则;根据游客的感知方式和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分别提出了贵州喀斯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