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预应力锚索技术广泛运用于公路、铁路、水电站、矿山井巷、隧道工程、地质灾害等永久性边坡加固,施工技术日趋完善。该方法具有造价低、工期短,施工便捷等优点。本文以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在垮岩山危岩灾害治理中的成功实例,介绍了危岩发育地质环境条件、治理方案、施工工艺,总结了施工经验,对同类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经常会碰到地质灾害,本文结合云南元磨高速公路在建特长隧道-大风垭口隧道中出现的洞口滑坡、涌水、塌方、突泥等问题,多角度论述了产生的因素以及应对措施,希望能为今后在类似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的勘查、设计以及施工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由于长大隧道建设期间具有显著地集水廊道效应,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不断向隧道轴线汇集,进而诱发一系列的水文 地质灾害,给施工人员和隧址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在构建山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扰动 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群决策不同个体实践认知水平的差异,把基于决策人员偏好信息的区间数层次分析模型用于山 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有机结合,对西藏米拉山特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 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米拉山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扰动程度属于一般水平。依据评价结果,采取了相 应的工程措施,实现了隧道建设与隧址区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可为类似地区隧道建设的地下水环评工作提供有益的 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生  周飞  李鹏举 《探矿工程》2010,37(3):74-77
介绍了国内最长独头掘进公路隧道——麦积山隧道施工中的通风布置方式及通风设备,按规范方法对其风量的各相关参数进行了计算,基于有限元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施工通风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阐述了通风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取得良好的隧道通风效果,为施工创造了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5.
南京玄武湖隧道,既在城市中心,又在水下,是脆弱环境下典型的地质工程。影响水下隧道施工的不权有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还有城市环境约束因素;另外,隧道施工会对城市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作者对上述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并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对隧道出口及施工方案的选择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傅钢  曹延平  张林  张承宇  刘恒伟 《岩土力学》2007,28(Z1):474-484
将维持地下水环境平衡的设计理念应用于高水压隧道的设计中。对设计中防排水参数和抗水压衬砌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梨树湾隧道为实例介绍了具体设计方法。该隧道施工结果表明:应用地下水环境平衡的理念设计高水压隧道,对于保护环境、降低隧道造价、加快施工速度都是合理、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朱迎宇 《探矿工程》2007,34(5):55-57
介绍了浙江省台州天摩岭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围岩位移监测技术,包括隧道周边、拱顶、地表的监测点布置与量测分析方法,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指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8.
城建工程的环境效应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双成  陆浩 《浙江地质》2000,16(1):70-75
本论述了城建工程的环境负效应,包括地面沉降与塌陷,桩基施工引起的环境问题、深基坑工程事故工程降水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隧道施工造成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应的对策措施,以减小城建工程对环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辅助设计软件的新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现有公路隧道辅助设计软件的思路和技术特点,结合公路隧道设计过程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公路隧道辅助设计软件的新思路,即建模和出图采用参数式与交互式相结合,计算、优化与出图集成统一。这些思路已经在作者开发的公路隧道设计软件中实现,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该软件在同济曙光软件平台上开发,具有修改、实时更新的图形建模和出图功能,结合施工过程的有限元及其它数值方法的分析计算功能,并采用遗传算法等多种优化方法对结构进行最优化设计,具有后处理显示、可视化图纸管理、图纸库等功能。该软件能使整个公路隧道设计、计算、出图在统一的环境下完成,能有效提高公路隧道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所应具有的特点 ,结合新时代隧道建设的发展趋向 ,设计并编写了隧道息化设计与施工的可视化程序 ,在几处公路隧道施工中进行了现场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山区公路工程建设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就公路路堤、路堑、半挖半填等路基结构和隧道结构对周围岩土体的渗透性、渗流路径、地下水位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对公路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和与水文地质有关的灾害和损害的分析评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长大隧道建设期间具有显著地集水廊道效应,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不断向隧道轴线汇集,进而诱发一系列的水文 地质灾害,给施工人员和隧址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在构建山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扰动 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群决策不同个体实践认知水平的差异,把基于决策人员偏好信息的区间数层次分析模型用于山 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有机结合,对西藏米拉山特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 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米拉山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扰动程度属于一般水平。依据评价结果,采取了相 应的工程措施,实现了隧道建设与隧址区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可为类似地区隧道建设的地下水环评工作提供有益的 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公路工程岩溶环境一、二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建玲  雷明堂 《中国岩溶》2013,32(2):153-160
本文从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建设的需要出发,开展公路工程岩溶环境区划工作,以便在岩溶地区的公路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岩溶地质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可能遭受的岩溶环境地质等问题的影响,弥补现行公路自然区划的不足,进而更好地为公路工程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服务。一级区划以对公路工程所处岩溶环境具有控制作用的气候和大地构造因素为主要依据,将我国公路工程岩溶环境划分为华南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半湿润岩溶环境区、华北温带季风气候亚干旱岩溶环境区、东北中-寒温带季风气候亚干旱-亚湿润岩溶环境区、西北中温带大陆气候干旱岩溶环境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带山地气候干旱岩溶环境区5个区,二级区划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地形地貌、可溶岩分布以及岩溶环境地质问题为依据划分为秦岭-大巴山中山山地区、广西盆地峰林平原区等26个区。   相似文献   

14.
刘元雪  谢锋  蒋树屏  周家伍  陈忱 《岩土力学》2007,28(Z1):490-49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路隧道环保型建设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以南京-淮安高速公路南京江北段老山公路隧道为依托,提出了一种环保型结构--新型棚洞。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5种不同棚洞结构型式进行了优化。从弯矩、轴力、剪力3个方面综合计算分析表明,全拱式棚洞是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刘志春  王梦恕 《岩土力学》2015,36(Z2):281-288
隧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科学评价一直是隧道工程界难以回避又备受困扰的技术难题之一,掌握工程因素对地下水资源流失量及水位变化的影响规律是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以350 km/h高速铁路双线隧道V级围岩“半包”防水复合式衬砌为计算原型,通过隧道瞬态渗流模型分析了地下水资源流失量及水位变化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了工程因素中水位埋深、施工方法、施工时间、喷射混凝土厚度、喷射混凝土抗渗性能、喷射混凝土开裂渗漏、地层注浆加固方式、地层注浆加固范围、注浆体抗渗性能及隔断墙对地下水资源流失量及水位变化的影响规律。根据工程因素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施工期及运营期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控制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志强  何川 《岩土力学》2005,26(11):1711-1716
针对南京地铁区间盾构隧道“下穿”玄武湖公路隧道的超近接施工力学行为,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玄武湖隧道这种“卸荷”型地下建筑物,在其下方修筑盾构隧道时不宜采用“加大推进力-快速通过”盾构施工模式。相反地,在距玄武湖隧道不低于6m处,为盾构机推进力量值切换点,应降低推进力-放慢掘进速度,并对玄武湖隧道底板进行监测,以保证超近接结构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铁路隧道下穿公路引起的路面沉降规律和控制基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正国  黄松  朱永全 《岩土力学》2012,33(2):558-563
目前,铁路隧道下穿公路引起的施工沉降规律和控制基准研究都是以某具体工程为背景制定的,缺乏统一的控制基准。从公路纵坡、横坡、平整度及工程结构稳定本身的需要出发,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采用平整度要求控制施工路面不均匀沉降;在考虑路基高度、隧道尺寸、埋深、地质和施工方法影响条件下,通过FLAC数值计算软件对单双线铁路隧道下穿公路的数值模拟,分析路面沉降规律,得到了沉降槽宽度系数和最大沉降量的预测模型;结合平整度要求及沉降槽宽度系数预测模型制定了铁路隧道下穿公路引起的路面沉降控制基准。通过大量工程实例来验证了提出的沉降控制基准的合理性,其结果可为铁路隧道下穿其他建筑物引起的地表沉降控制基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