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高旺 《福建地质》2002,21(2):99-102
福建三明盆地工程地质条件对三明市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起决定性作用。三明盆地是个构造断陷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应根据不同建筑场地合理规划工程建设,确定工程勘察手段及工作量,确保工程建设经济、合理及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复杂条件下,应用粉体喷射搅拌法处理软弱地基的工程实例,说明了推行岩土工程体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上海某工程环境复杂,在静压桩施工中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和综合防范措施,保护了邻近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是在复杂环境场地进行静压桩施工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4.
周荣芳  郑谅臣 《岩土力学》1997,18(A08):24-29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的控制性工程,建成后将在防洪,防凌和减淤,以及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该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性挑战性的工程之一。由于黄河多泥沙淤积,使大规模复杂洞室群的布置具有相当难度。经过多种试验研究和综合分析,在洞室群集中布置和支护衬砌等设计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引黄入晋输水长隧洞若干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耗资百亿之巨的国家重点工程──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以其规模宏大、技术复杂而驰名。本文在对工程概况进行扼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输水隧洞工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所应采取的工程对策,并从工程地质角度论证了兴建该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福宁高速公路是闽东的重点工程之一,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各种构筑物多,为了搞好全线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管理,项目部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从而达到了有效控制全线高速公路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复杂体形的倾斜危房首先采用托换技术分割为3个独立的结构单元,然后分别进行治理的工程实例,提出了一种解决复杂体形房屋纠偏加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复杂地层非开挖钻进铺管实践,认为在复杂地层中导向钻进,应根据所钻地层的情况及时变换适当钻头,并且适时调节冲洗液的性能。使用小型钻机在复杂地质层中回拉铺设钢管,可辅以顶管机顶进。  相似文献   

9.
谌伟  彭月英 《探矿工程》2006,33(8):21-23
复杂片岩地区的桩基工程常出现桩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对一典型工程实例的分析,探讨了引起桩基承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及在类似地层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复杂区域自适应三角形网格全自动生成方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了使用自适应有限单元法求解岩土工程问题,本文在行被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介质复杂区域的三角形网格全自动生成方法。文中给出三个工程算例.  相似文献   

11.
作为地铁车站结构地震破坏机制大型振动台系列模型试验之一,开展了近、远场强地震动作用下软弱粉质黏土场地框架式地铁车站结构体系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测试分析了模型地基的加速度、孔压、地表震陷和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应变、水平位移反应等。结果表明:地震波在模型地基的传播过程中呈现出自下而上低频增大、高频减小的现象;强地震动作用下模型地基的基频明显降低,呈现出明显的低频聚集(放大)、高频滤波效应;模型地基的孔压比增长较小,在不同特性地震动作用下模型地基孔压比的发展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并显示出显著的空间效应;近、远场地震动作用下模型地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存在明显差异,模型地下结构对软土地基地震动加速度反应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模型地下结构相对变形小、未出现明显上浮现象,地震动频谱特性对其侧墙的变形模式和大小存在显著的影响;模型结构中柱为地震损伤最严重部位;模型结构整体损伤情况较轻、处于非破坏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下土体变位的分析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占生  王梦恕  张弥 《岩土力学》2009,30(6):1699-1704
目前对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下土体变位进行预测分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缺乏简单实用的工程估算方法。在深埋隧道周围土体弹性位移计算方法及盾构间隙参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分析和假设提出了一种预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下土体水平变位的简便估算方法。另外,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盾构隧道沉降槽的描述方法,并结合Mair等提出的计算公式对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下土体沉降变位进行预测。通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及一些典型盾构隧道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证明提出的估算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际工程中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下土体的变位情况。  相似文献   

13.
新疆冬春季积雪及温度对冻土深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新疆64个气象台站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新疆50 a来冻土深度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温度(平均地温、平均气温)、降水(冬春季年降水、平均积雪深度)与冻土深度(平均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以10 a时段的年代际变化分析,新疆50 a来平均冻土深度和最大冻土深度均呈明显减小趋势. 50 a来平均冻土深度全疆、北疆、南疆分别减小了约7 cm、10 cm、4 cm,最大冻土深度则分别减小了约11 cm、16 cm、9 cm. 新疆50 a来平均气温和平均地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与冻土深度均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其与平均冻土深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67、-0.77,与最大冻土深度的相关系数也分别达到了-0.51、-0.65,地温与气温的上升对应着冻土深度的减小. 新疆冬春季年降水与冻土深度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其与平均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40、-0.37. 新疆的平均积雪深度与冻土深度也有着一定的弱相关,其原因与积雪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地裂缝活动作用下地层应力和位移传递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安地裂缝典型地段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实际地裂缝活动方式的地质力学模型,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研究地裂缝活动作用下地层应力和位移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地裂缝活动作用下,地表竖向沉降变形曲线近似呈反“S”形,表现出“牵引挠曲”现象,水平位移曲线出现明显波峰现象;随着地裂缝位错量的增大,地表竖向和水平位移均逐渐增大;基于地裂缝活动引起的地表变形平均倾斜值,确定了地裂缝带影响区范围为上盘21 m和下盘13 m。地裂缝活动引起两侧地层断距由深部到浅表部逐渐减小,具有明显的变形传递衰减特征,且地层断距随埋深的变化曲线可近似概化为一个四次多项式方程。地裂缝活动导致上盘地层出现应力降低区,下盘地层出现应力增强区,上盘应力降低区范围大于下盘应力增强区,且上、下盘应力变化范围随着位错量的增大均逐渐增大。地裂缝活动作用下地裂缝两侧地层应力影响区随地层埋深的增大而增大,其与埋深之间关系近似满足三次多项式方程。研究结果可为盆地断裂控制型地裂缝发育区的工程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表基质调查与编图是当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中的全新领域,但如何开展还缺乏统一的行动指南。在总结地球关键带理论和地表基质调查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区域地质、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调查与编图表达方式,以承德坝上高原如意河流域为研究区,探索建立了基于地球关键带理论的地表基质调查与图件编制方法。基于野外调查结果,将如意河流域划分为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流纹岩、冲洪积砂砾石、残坡积砂砾石、风积沙、湖积淤泥和沼积淤泥等9种地表基质类型,研究了不同类型地表基质的分布特征、调查和监测指标,编制了风积沙厚度空间分布图、地表基质与地表覆盖层耦合关系图和地表基质层图。地表基质厚度空间分布图可展布不同类型地表基质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地表基质与地表覆盖层耦合关系图可直观刻画地表基质的剖面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对地表覆盖生态要素的约束作用,地表基质图能系统地反映地表基质与地表覆盖层的结构、展布、特征和耦合关系。地表基质系列图件是岩-土-水-生等地球关键带多圈层交互作用在地质图上的反映。该研究可为在全国范围开展地表基质调查与编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余文正  陶忠  杨瑞欣  陈明明 《岩土力学》2016,37(6):1633-1641
为了研究相邻基础对地基刚度的影响,提出了地基刚度影响系数的概念,并运用三维弹性半空间内明德林解,推导出地基刚度影响系数的计算表达式,进而通过计算地基刚度影响系数分析了相邻基础存在时,两个基础之间净距、基础边长比值以及地基土特性对地基刚度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净距和边长比值划分了可不考虑相邻基础相互作用的范围。结果表明:(1)基础周围有相邻基础存在时,其地基刚度较不存在相邻基础的地基刚度有所提高;(2)相邻基础对地基刚度的影响随着两个基础之间净距的增加而减弱,随着边长比值的增加而增强,以及随着地基土泊松比的增加而增强;(3)黏土地基中相邻基础对地基刚度的影响较其他(如粉土地基)地基更显著;(4)当净距不小于基础边长15倍时,或者基础边长比值小于0.1时,可以不考虑相邻基础对地基刚度的影响,其他情况需根据净距和边长比值分析是否考虑相邻基础对地基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magnitude and distribution of ground deformations around a tunnel are often monitored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key information about ground-support interaction and ground behavior. Thus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ground deformations to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 evaluate what contributes to ground and support behavior observed during excav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one such relation: the effects of seepage on radial deformations. A number of numerical analyses have been conducted with the following assumptions: deep circular unsupported tunnel, elastic ground, isotropic far field stresses, dry ground or saturated ground with steady-state water seepage. The analyses cover a wide range of tunnel sizes, effective stresses, and pore pressures. Results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confirm previous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normalized radial deformations behind the face (i.e. on the tunnel side of the face) of a tunnel excavated in dry ground, and have been used to propose a new analytical formulation for normalized radial displacements ahead and behind the tunnel face for both dry and saturated ground with water flow. Water seepage substantially increases the magnitud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normalized radial deformations ahead of the face and at the tunnel face, but does not change much the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behind the tunnel face.  相似文献   

19.
高广运  宋健 《岩土力学》2014,35(5):1340-1347
基于小波分析方法,从NGA数据库的3 551条地震记录中选取189条速度脉冲地震动,地震动均转换成发生最强脉冲的方向。基于Newmark方法,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作用引起的边坡永久位移值。结果表明: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对边坡产生特殊的破坏作用,表现在滑动位移值大、滑动体破坏力强等方面;边坡永久位移值与速度脉冲地震动的峰值速度具有高度相关性,位移值较大时尤为明显。建立了基于单变量形式的峰值速度及双变量形式的峰值速度、峰值加速度两种边坡永久位移预测模型,模型简单实用,与回归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前者更适用于预测对实际工程影响较大的永久位移值,且离散性较小。提出的预测模型为考虑近断层地震动速度脉冲特性影响的边坡永久位移值的概率地震灾害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冻融作用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李述训  南卓铜  赵林 《冰川冻土》2002,24(5):506-511
通过对温度波在地层内传播过程问题的分析研究, 讨论土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 并以亚粘土为例应用近似方法计算了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地气系统能量交换和地温变化特征, 同时将相同条件下发生冻融作用与不发生冻融作用情况地气系统热交换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冻融作用使地气系统热交换加强, 同时吸热和放热的过程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