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设Ω={x∈R ̄m|h_i(x)=0,i=1,…,l;g_i(x)≤0,j=1,…,m}为一无界集合,f(x)在Ω下方有界但达不到下确界。对f(x)在Ω的某一点处取得广义极小值给出了一个必要条件,并对f(x)为凸函数时给出了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2.
????GPS??????????????????????????????????????????????????????????Ω??????棬???????????????б????α?????????????????,??????GPS????????????????峱????????????GPS??????????α??????????????????????????????????豸???????????GPS???????峱????????????????????????豸?????????????????????????????????????????100 mm??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并计算了相对地应力测量附加应力值动态基线与观测值动态基线间的动态比例因子Ω值,指出该值的异变可作为震前应力异常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结果表明:Q值的相对稳定范围通常是5.0×10~(-3)±1.0×10~(-4)bar/μh;若出现Ω值异常时,有可能是附加应力的变化日趋加剧或所积能量急待释放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4.
??????????????????????????????????????α????????????о??У????????????????????????????α???????????????????????б???б????????Ω???????????μ??????е??????????????????????涨?????????????????????????????α?????????б????????????????????????б?????????о????й???б?????????????????????????????????о????  相似文献   

5.
基于交会图法和岩心资料,分析国外中亚地区L油田的常规测井曲线特征与岩性和流体类型的关系.首先,对测井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消除不同时期测井系列的差异,进行归一化、标准化及其他预处理;然后,以岩心资料为基础,建立测井资料交会图版,利用图版进行岩性和流体识别,其中岩性主要依据自然电位SP、中子伽马NRAT、感应电阻率ILD交会图版识别,流体类型主要依据含水饱和度Sw和电阻率交会图版识别;最后,确定该油田不同类型的岩性和流体识别标准:(1)砂岩自然电位SP<45mV,中子伽马NRAT>1.4CU;泥岩60mV2.8Ω.m;水层的有效孔隙度10%<w<30%,但Sw>55%,1Ω.m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向量和矩阵的运算推导了单元刚度矩阵的几何量表示,分析了受三角形单元和矩形单元几何形状影响的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并将有限元网格与总体刚度矩阵相联系,直接说明了合理剖分区域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从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点出发,通过对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建立了本区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的关系,以试
油资料为依据,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进行地质、录井、地球物理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并充分研究储层中不同岩性夹层的特
征,采用钙质、泥质夹层测井曲线定量统计分析来确定夹层并加以扣除,确定出杏子川油田长6有效储层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
性下限为油斑,物性下限为孔隙度8%、渗透率0.15×10-3μm2,电性下限为R0.5大于21Ω·m,含水饱和度下限为60%。据此
标准,综合利用多参数解释储层的有效厚度,提高了解释精度,为该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通常描写地球流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组中考虑了另一个Coriolis参数f′=2Ωcosφ的情况下,首先对中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地球流体中的惯性振荡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把该惯性振荡称为完全惯性振荡,其次对中高纬度的完全惯性波也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1)中高纬度的完全惯性振荡的周期要比不考虑厂的惯性振荡(即通常所说的惯性圆)周期小,完全惯性振荡轨迹为-惯性球,球半径与初始纬向速度成正比;(2)低纬度的完全惯性振荡周期通常远大于中高纬度的完全惯性振荡周期,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周期可以非常大,所以低纬度的完全惯性运动是长周期(或低频)的惯性振荡。(3)中高纬度的完全惯性波的传播速度比不考虑f′的惯性波快,而且是频散波。  相似文献   

9.
基于测井电阻率和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利用页岩极化率测试和干酪根激光拉曼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导致南方下古生界高演化海相页岩呈现极低电阻率(测井电阻率低至10~1Ω·m及以下)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究了其内在成因,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是影响极低电阻率测井的主要因素;w(TOC)与测井电阻率和实测电阻率均呈现出良好的负相关关系;成熟度越高,达到极低电阻率所需要的最低w(TOC)界限值越低,页岩的极化率也随之增加。石墨化的有机质是致使高演化页岩出现极低电阻率的主要"导电矿物",有机质开始发生石墨化的"临界点"对应的Rmc Ro约为3.5%。极低电阻率特征是页岩有机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向石墨化演进的重要标志。极低电阻率测井响应预示着页岩储层品质极可能遭受了巨大的损害:生烃能力枯竭、有机质孔隙大幅减少、吸附性能降低、含气性骤降。因此,圈定极低电阻率页岩范围,排除"有机质石墨化"的高风险区,对下古生界高演化海相页岩选区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浊沸石是准噶尔盆地二叠系砂砾岩储层常见的胶结物,成岩成储作用复杂。以玛湖凹陷东斜坡下乌尔禾组为例,分析岩心、铸体薄片资料,采用X线衍射、电子探针能谱及RT—DEN联合约束反演等方法,构建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测井定量识别图版,优选浊沸石溶孔砂砾岩储层油气富集区。结果表明:对于更靠近研究区湖盆中心的P_2w_3~1油层,规模浊沸石溶孔储层的发育程度及油气富集条件更佳。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预测标准为电阻率不小于20.0Ω·m,密度不大于2.46 g/cm~3,按照"垂向上,累计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厚度大于6 m;平面上,单块面积大于40 km~2;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厚度—主成藏期古鼻凸—通源断裂综合配置佳"的约束原则,P_2w_3~1油层优选规模浊沸石溶孔油气富集区块4个、总面积201 km~2。其中,B、C区块为Ⅰ类潜在油气富集区;A区块西侧低井控区及D区块为Ⅱ类潜在油气富集区。该结果为玛湖凹陷斜坡区及其他盆地浊沸石溶孔储层定量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测量数据处理中由于观测信息不充分以及对参数物理信息和先验信息的利用不充分引起的病态问题,利用先验信息对参数加以约束,将测量平差问题转化为凸二次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带有球约束的平差模型。根据最优化理论,基于Kuhn-Tucker条件,研究球约束下的平差问题,并针对该模型提出解算方法。模拟数值实验和测边网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处理病态问题上具有明显的更优估计,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病态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矩阵扰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利用矩阵的条件数作为大地测量反演误差分析的一个指标,并结合实例论述了利用矩阵的条件数判断反演问题病态特征的方法。指出:在大地测量反演中,可以通过矩阵扰动分析的理论来研究大地测量反演解的特征,从而对反演结果给出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采用澜沧-耿马地震前后两期大地测量资料,结合发震区的地质资料和震后地表形变破坏带的调查资料,运用顾及参数先验信息的贝叶斯反演方法,联合求定了澜沧-耿马地震的两个发震断层的位错模型参数。由反演后的位借模型推算的地震应力降同用地震波资料估算的应力降属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14.
论多种数据联合反演的模式及算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针对日益丰富的数据资料,综述了大地测量反演的发展进程,论述了多种数据联合反演的意义和必要性,给出了兼顾权比确定的大地测量、地震和地质三类数据的联合反演模式及采用水准测量、GPS和重力三种数据联合反演断层参数的具体公式,特别介绍了求解优化问题所有全局最优解的区间算法,并给出了基本算例,结果体现了区间算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及其在大地测量反演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台站地形变测量资料更有效地用于地震预报,本文提出了处理台站地形变测量资料的一套系统的方法。这一系统方法包括由测量、数据处理到预报地震的多个环节,从而构成了一个“测报”动态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反馈功能,初步形成了自身优化的多层次的良性循环,不断对各子系统、各元素进行优化组合寻找系统的最佳输出。文中给出了初步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模糊理论为基础,用模糊数集来描述未知参数向量中的模糊先验信息,将其以约束条件的形式纳入数学模型。给出带有模糊先验信息的平差模型,并基于正态模糊数建立新的平差准则,提出一种带有模糊先验信息的平差新算法。实例验证,新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测量平差中法方程病态问题。未知参数的误差分析显示,新方法解算病态方程优于最小二乘估计、截断奇异值法以及岭估计。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联合反演模型中的相对权比,提出根据数据先验信息对相对权比进行一定约束,并将相对权比同其他模型参数一并作为未知参数参与反演的方法。数值实验表明,当先验信息可靠时,运用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地壳形变与地震预测研究中的测量精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壳形变与地震预测研究中普遍存在对测量成果精度要求过于苛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这可能导致以前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追求高质量的观测数据是对的,但针对实际问题的性质和需求,首先应强调如何充分发挥历史资料的作用,因为历史资料可能精度不高,但更可能是无法取代的。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原有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切不可因误差较大而放弃可能获取有用信息的机会。并以中国大陆1999—2009两期GPS垂直形变速率场及其分析和应用为例,用实例进一步阐释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位错模式反演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大地测量反演算法的发展状况,详细介绍了模拟退火,随机耗费和区间算法等3种优化方法,并基于位错模式,采用模拟的重力测量观测数据,比较了3种算法的反演效果,结果表明:模拟退火法优于随机耗费法,而区间算法的可靠性又优于模拟退火法,区间算法是最可靠的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20.
?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