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知识的空间图像专题分析与制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肃性  傅俏燕 《地理学报》2001,56(Z1):98-102
重点论述了遥感专题制图信息、源的地学分析,从不同的层面、不同角度,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进J探讨,包括空间图像信息的地学特性和时间特性的研究.如不同地区的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等)的物候期(分蘖、拔节和抽穗等);以及基于专家知识的图像空间信息分析与制图和地球信息融合体系在遥感制图中的应用与发展.将专业知识(专家知识等)运用于空间图像的分析、处理与制图是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重要组成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地学信息产品的概念和内涵、类型与组成、特征的基础上,以中科院资源环境数据库项目中的若干信息产品为例,首先深入研究了地学信息产品的几个理论问题,即价值取向、信息加工深度与增殖潜力、最佳地学信息存储和表达模式,以及地学信息产品的著作权、制作权和版权;其次,讨论了地学信息产品开发和研制中的若干技术方法问题,包括地学信息的采集、提炼和派生,地学信息的多重表达,地学信息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地学信息的共享、传播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网络共享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地学信息对地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目前互联网上地学信息共享的现状探讨了地理信息网络共享的意义,对基于元数据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学数据共享的两种机制做了综述,认为地学元数据的可视化查询检索和网络数据融合服务是地理信息网络共享的重要发展方向,最后探讨了将来地理信息网络共享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遥感影像分类与地学知识发现的集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王雷  冯学智  都金康 《地理研究》2001,20(5):637-643
遥感与地学之间存在着数据与知识上巨大的互补性。本文通过地面类型数据将遥感影像分类与地学知识发现结合起来:用遥感数据驱动发现地学知识,用地学知识解释、确认、检验遥感分类结果,并使用统计值和分布谱来定量化表达地学知识,形成一体化的遥感地学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5.
地学知识可视化概念特征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学知识可视化是将知识可视化研究的理论、技术、方法引入地学研究领域,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分析地学知识可视化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总结其研究特点的基础上,对地学知识可视化的定义进行阐述,讨论其概念特征、理论基础以及表达方法,并对其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6.
新书介绍     
《地理学报》2003,58(6):950-950
陈述彭著的《地学的探索(第五卷)——城市化、区域发展》由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全书汇集了作者在城市遥感监测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海岸带的监测与管理等4个方面的研究文章37篇。陈述彭著的《地学的探索(第六卷)——地球信息科学》由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该书收入了作者在地球信息科学方面的研究文章57篇。内容包括:数字地球战略、卫星遥感应用、地学信息图谱等专业领域,以及网格计算、技术集成、知识创新等有关问题。杨桂山、王德建等编著的《太湖流域——经济发展、水环境、水灾害》由科学出版社2003年7…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科学发展与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方面的历史过程,从早期的测量和制图的研究,到开创中国地理信息学科,建立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是中国特色原创地理信息理论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具备自主研发世界级地理信息软件的历史,是地理信息为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坚实科技支撑的历史。本文主要从地图学、地学遥感、地理信息科学、地学数据共享、重大技术突破和国家战略支撑等方面进行概述,最后从地学知识图谱、地理大数据分析、遥感人工智能、地理系统模拟和知识服务角度展望地理科学发展的新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RS的西藏墨脱高等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ETM 图像为信息源,以基于地学知识的地学遥感解译及图像识别技术为主要方法,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在图像波谱分析的基础上,选择TM4(R)、3(G)、2(B)波段组合与TM8融合图像为基础底图,在ENVI及ARC/INFO平台下,对墨脱公路方案线廊带的工程地质信息进行图像识别、机助解译及专题制图,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知识在产业集聚、区域创新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城市知识储量及其在区域知识网络中的地位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重要影响。学术论文合作与专利合作是知识溢出的体现形式,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度量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以2000-2009年中国生物技术领域合著论文和共同申请专利的信息为原始数据,分别构建中国城市间科学知识网络(scientific knowledge network,SKN)与技术知识网络(technological knowledge network,TKN)。运用复杂网络与地学空间分析方法,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择优链接性、中心城市及其自我网络的空间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知识溢出的时空复杂性。研究表明:1 SKN和TKN具有无标度网络特征;SKN节点度数的异质性高于TKN。2两种网络均呈异配性,即城市选择合作对象存在明显择优链接性,知识溢出具有粘着性和空间依赖性。3 SKN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等级结构,空间分布总体呈"大分散小集聚"特点;TKN中心城市层级结构不明显,尚未形成明显极化中心。4 SKN中心城市自我网络的合作空间,由最初的沿海省会城市间的合作转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间和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间的合作,区域间知识溢出明显;TKN中心城市自我网络仍多分布于沿海城市和少数中西部省会城市,区域间知识溢出不明显。5 SKN中心城市及其自我网络的时空演变存在等级扩散和传染扩散的现象,符合时空梯度推移规律,且空间等级梯度逐渐向扁平化转变;TKN中心城市及其自我网络的时空演变以等级扩散为主,时空梯度推移现象不明显。研究结论为量化知识溢出及知识溢出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化过程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对城市创新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首先阐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科学概念及其内涵界定,即从"谱"到"图谱"再到"地学图谱",最终引出"地学信息图谱"的定义、特点及其关键科学问题.随后阐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基础和标准化模式,说明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基础有地学基础、认知基础和地学信息机理3个方面;地学信息图谱的标准化模式包括标准式样和组成结构、分类标准、提炼模式、建模标准、集成和应用模式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归纳和提炼方法,说明了其一般步骤,并着重强调了人工目视归纳和提炼、GIS和RS工具辅助归纳和提炼、全自动化归纳和提炼等反映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水平由低到高的3种不同层次的归纳和提炼方法.再次,介绍了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地学信息图谱"在区域和中国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区域尺度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与土壤侵蚀信息图谱、中国宏观尺度的水网信息图谱和综合景观信息图谱等内容.最后,展望了地学信息图谱对地球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的推动意义,分析了它在地学中应用前景. 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归纳和提炼方法,说明了其一般步骤,并着重强调了人工目视归纳和提炼、GIS和RS工具辅助归纳和提炼、全自动化归纳和提炼等反映地 信息图谱研究水平由低到高的3种不同层次的归纳和提炼方法.再次,介绍了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地学信息图谱"在区域和中国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区域尺度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与土壤侵蚀信息图谱、中国宏观尺度的水网信息图谱和综合景观信息图谱等内容.最后,展望了地学信息图谱对地球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的推动意义,分析了它在地学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地学数据共享中的元数据标准结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针对地学数据共享的实际需求,分析通用地学元数据的构架模式与方法。由此构建的元数据框架包括3个层次,即核心元数据、模式元数据和应用领域专用元数据。结合科技部的国家科学数据网建设规范草案,定义了地学元数据的核心元数据标准,并对应用系统进行设计。研究表明,该元数据标准结构强调地学元数据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可以保证现有的主要元数据标准继续使用,避免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A survey of users of geosciences data in Great Britain, carried out as part of the Databank Pilot Study jointly suppor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indicated a priority requirement for a central geosciences data index. The consultations suggested that the system should con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sources, accessibility and nature of data held in both centralized and widely-distributed collections. To illustrate to users how such a system would appear in its final implementation, and in order to refine the system's specification, the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developed, on an Intergraph Interpro 32 Workstation, a working demonstration of a ‘user-friendly’, interactive graphical index, capable of satisfying the requirements of a wide range of users of geosciences dat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monstrator’, its structure,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and the benefits of adopting such an approach.  相似文献   

13.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据分类是数据组织、管理与数据共享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地球系统的圈层结构、研究每个圈层的主要学科和每个学科的主要数据内容,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为14个一级类、88个二级类。该分类体系在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项目——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发投资的空间集聚有利于溢出知识、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共享资源。以中国省市为空间样本,采用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及集聚分析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在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区位决定因素。结果发现,在溢出空间性等集聚内生因素作用下,中国省域跨国公司研发投资行为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交互作用,表现为明显的区域投资集聚现象;在形成空间集聚的各因素中,除市场规模、人才资源等需求和供给因素外,集聚因素本身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标准规范体系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球系统科学是地球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以地球系统及其整体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迫切需要大量多学科、多来源、多类型、综合性地学数据资源的支撑。针对这一需求,我国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设立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这一支撑条件。为了构建该支撑条件的标准规范环境,本文分析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特征,剖析了“研究型”数据对标准规范的需求,指出了其面临的3个关键问题。研究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的概念模式,根据定义的4条基本原则,分析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标准规范体系的定位,构建其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包括4个大类,即机制条例类、数据管理类、平台开发类、数据服务类,具体包括18项条例、办法、规范和技术标准。其中,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联盟章程、核心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数据分类标准是该体系中的引领性、核心标准规范。经过近6年的研究和应用,目前该标准规范体系已经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总中心和13个分中心试用,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服务效果。未来,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标准规范将“向下”、“向上”两个方向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Unlike other branches of geosciences, exploratory drilling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n information system; so, the expression “value of exploratory drilling information” (despite its common usage) is vague.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value of 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exploratory drilling after studying different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exploratory drilling system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n “information system.” Although this model does not present the economic value of information, it is a suitable tool for comparing different drilling patterns. The model was verified on the basis of drilling data for the Gol-Gohar XIIA anomaly.  相似文献   

17.
黄土地貌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认知差异和语义描述的模糊性,导致地理要素语义表达的不一致以及信息共享的极大困难.鉴于本体是解决基于语义知识表达的有效方法,该文以黄土地貌为例,使用本体的形式化定义形式,对黄土地貌概念进行语义形式化表达,提出了构建黄土地貌的五元组逻辑结构,进而建立了黄土地貌的本体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产-消费模型的"数字城市"信息共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信息资源共享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在总结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信息生产—消费关系的角度分析城市信息资源共享,提出基于生产—消费模型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共享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在特点,可以提高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满足“数字城市”建设需求。在此基础上,给出该方法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湿地信息网络服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是以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湿地资源信息服务和为开展湿地信息共享及湿地信息辅助决策提供依据的系统.基于网络技术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北京市湿地信息网络服务系统.该系统基于.NET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及ArcGIS Server平台构建,建立了北京市湿地信息类型定义及编码体系,整合了北京市湿地资...  相似文献   

20.
针对空间信息技术(SIT)和数据库等技术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集成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数字城市规划中基于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空间信息技术集成模式。该集成模式以统一的数据中心为基础,消除了业务软件的异构与差异性,提高了数字城市规划中业务间数据传递和共享能力。建立的集成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实现了业务系统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变化和扩充需求,较好解决了企业级数字城市规划信息平台中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