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庆阶 《气象》1991,17(6):27-32
本文使用1959—1988年共30年的资料,对黄河气旋、江淮气旋、东海气旋造成我国东部沿海的1032个气旋大风过程,从沿海气旋大风的气候规律、地理分布、风向频率、持续时间、气旋活动以及气旋大风形势特点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了一些关于我国东部沿海气旋大风的天气气候概况。  相似文献   

2.
史树森 《气象》1978,4(5):7-9
沿海大风的预报,过去我们一直是用模式加指标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统计预报的发展,我们试用了模式加数理统计的预报方法,经过多年实践,已初步见效。本文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 春季华东沿海低压的分类 春季(4—6月)华东沿海气旋(包括东海波动、长江气旋、江淮气旋,统称低压)活动频繁,对吕泗、  相似文献   

3.
东北低压大风天气的数值预报与模式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玲  仲雅琴 《气象学报》1985,43(1):97-105
东北低压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但在春季出现最频繁,低压强度也最大,它所带来的天气经常是持续的强烈大风。根据1956—1980年的历史资料统计,四、五月份东北低涡出现大风(长春,四平和白城三站地面风速≥10米/秒)的机率可达60—80%。本文对一次东北低压的发展及其大风天气进行了数值预报。为  相似文献   

4.
唐伯根 《气象》1982,8(11):13-13
为保证海上安全生产,我们对如何利用单站要素曲线来监测大风,作了一些工作。现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海上大风的分类及其特点 我们用1974—1979年黄海15例大风的资料进行分析(选取了春、夏、秋季有代表性的大风过程)。为了消除日变化的影响,我们以24小时变温(△T_(24))、变湿(△e_(24))、变压(△P_(24))来表示。将海上大风分为:入海低压前部偏南大风(用D表示),高压后部偏南大风(用dG表示),纯冷空气偏北大风(用G表示)及冷空气与低压(槽)结合型偏北大风(用Gd表示)四类。它们的特点是:D型大风持续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低压入海后加深,风力可达7—8级,风雨交  相似文献   

5.
刘凤珍 《气象》1989,15(11):43-46
本文对1981年11月3—11日在我国海区发生的一次海损事故进行分析。这次海损是由持续大风和狂浪所引起的。 这次大风是由于东海气旋与北方冷空气南下相结合所致。文中提供了利用气象要素与天气形势来判断大风的起迄时间,从而可使航海部门对即将发生的大风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1975年8月初受7503号台风影响,河南南部下了罕见的特大暴雨。广大气象工作者本着气象工作是保护人民的,首先是保护劳动人民的精神,积极开展了这次特大暴雨的分析研究工作,为了进一步弄清这次特大暴雨的成因和提高对这类暴雨的预报能力,经“三北”寒潮大风预报科研协作会议商定,在1975年12月19—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非汛期(1—4月与10—12月)大风预报技巧,降低大风灾害影响,文中以重庆市永川区大风天气为例,采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2006—2017年非汛期永川区大风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环流形势和大风类型,并总结大风天气的预报方法。结果表明:1)大风主要集中在永川区中部偏北一带,城区最多;除2012年外均有发生;1月未出现,4月发生次数最多;一天中以后半夜为大风高发期。2)主要环流类型为冷锋后偏北大风型、热低压大风型、高低压系统间梯度风型,其中冷锋后偏北大风型占主导。3)各类型地面系统差别较大,冷锋后偏北大风型冷高压强度在1 022.5 hPa以上,热低压大风型低压强度在1 002.5 hPa以下,高低压系统间梯度风型气压差强度在10 hPa以上。4)各类型前期气温大多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冷锋后偏北大风型与强降温关系最紧密,冷空气主要以西北路径影响四川和重庆地区,通过预报强降温天气及降温强度来预报永川区大风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最后总结的大风预报方法和流程,在2018年的2例大风过程预报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造成阿图什地区1980年──1989年10年中3──5月96次大风天气个例的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归纳,得出造成大风的影响系统有6种高压类型,同时对应普查了塔里木盆地的系统,得出有两种情况,一种为热低压,另一种为均压场。并从表征高压和低压的范围、强度及其变化等特征出发,选择了有明显物理关联的高压或低压的出现范围、中心数值、闭合圈数、中心数值的变化、移向、移速以及一定区域的等压线梯度(条数)和有无冷锋等角度进一步阐述了高压或低压的特点及变化情况,用于分析总结各种类型影响系统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陈汉耀 《气象学报》1954,25(3):213-231
东海低压对於日本天气的影响是很大的,无论是降水或大风.同时它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根据几年来的经验,东海气旋发生前的天气特徵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形:当大陆冷高压南下至华中並继续向东方海洋上推进之时,常常在高压的後部形成出一个低气压来.  相似文献   

10.
大风天气,尤其是系统性大风,对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的生命财产有重大影响.1986年5月18日至20日的持续性大风,造成人畜伤亡和农业受灾严重,需要翻种的棉田仅喀什就有几十万亩,损失重大.因此,对造成大风的天气形势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提高预报准确率,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1970年-1985年4-6月的天气资料分析,对造成大风的天气形势进行归类,并结合要素反映,试图对大风的预报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卫星云图在预报哈尔滨春季沙尘天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图像资料与常规探测资料,分析2000-2007年春季哈尔滨飞行区域的沙尘天气,结果发现:造成沙尘天气的蒙古气旋可分为高、低压同时发展型和强低压发展型;大风和对流层底层大气的湍流运动是造成沙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十一运会沿海赛地大风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了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地烟台、威海、日照3站1971—2008年逐日10min平均最大风速,统计分析了比赛期间(9—11月)大风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秋季大风随着年代的变化,大风日数逐渐减少,共同点是9—11月大风日数逐渐增多;不同区域大风发生几率差异较大,位于北部沿海的威海、烟台出现大风的几率明显大于南部沿海的日照,尤其以威海几率最大。利用2001—2008年的天气图资料,对产生大风的天气系统进行了普查,结果表明,9—11月造成烟台、威海、日照大风的主要有低槽冷锋、气旋、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以及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两种形势场。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产生大风的各类天气系统天气形势进行了合成分析,并给出各类天气系统产生大风时平均形势场。  相似文献   

13.
利用ICOADS和LIS OTD资料分析了中国近海航空危险天气—低能见度和海雾、低云和积雨云、大风和雷暴的气候特征。中国近海低能见度和海雾主要发生在5—7月黄海以及东海北部。渤海海雾发生频率较低,且大多限于渤海海峡附近,仅在7月扩展至渤海湾内。东海温州以南和南海海雾发生频率亦较低,且主要集中在1—5月沿岸海区。低云主要发生在东海,低云频发时段为11月至次年4月,其中1月低云频率最高,范围最广,分别向北和向南扩展至黄海北部和南海东北部。积雨云高频区主要位于西太平洋暖池所在区域,中国沿海积雨云出现频率较低。大风主要发生在东海和南海东北部,特别是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大风频发时段为10月至次年3月。雷暴主要发生在沿岸海区,包括渤海西北部沿岸、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沿岸以及南海北部沿岸。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71—2010年托克逊站的大风资料及1990—2010年高空、地面、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造成托克逊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特征,从而方便预报员更好对托克逊大风的预测预报和提高服务水平,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历年的台风直接影响河池地区造成大风灾害的没有出现过,主要是台风登陆后减弱为低压或低槽后造成我地区的降水,它是7—9月份我地区重要的降水系统之一。它的活动次数的多少往往决定7—9月份雨量的多寡。而台风雨的中、短期预报问题与台风移动路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以国家气象局出版的台风年鉴1955—1985年7—9月共249个台风个例,重点分析台风移动路径与我地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预报我国东部沿海海域上3—4月的大风,我们建立了一个自动化预报系统,该系统由识别东亚大槽的移行,诊断地面流场,海上风统计预报模式等软件组成。通过对1985年到1986年春季观测资料的检验,结果表明风速预报的平均准确率为87.8%,风向预报平均准确率为74.6%,该系统已纳入上海气象协作区《东海沿海大风短期预报业务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冬季大风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灾害性天气对经济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越来越大.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对工农业生产及航运、电力等部门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做好大风预报服务工作,我们研制了杭州市冬季大风预报方法.1 资料来源及大风标准通过对1980年—1994年每年12月1日一次年2月底杭州、富阳、萧山、临安、桐庐、建德、淳安7个观测点每天的瞬时、自记风资料的普查,我们把大风标准定为瞬时风速V≥17.0m/s,2分钟平均风速 V_2≥14.0m/s或10分钟平均风速V_(10)≥12.0/s.凡7站中至少一站出现上述风速之一者定为一个大风日.  相似文献   

18.
舟山群岛冬半年灾害性大风的成因与预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舟山市1994—2003年的实测风资料分5类统计了舟山群岛冬半年大风的发生规律。对一次冷空气个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风是强冷平流、高空急流、动量下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一次低气压引起的大风的分析认为涡度平流、温度平流、潜热释放对低压发展有重大贡献。根据大风的成因和预报经验选择有关物理量进行t统计分析, 选择有异常表现的物理量作预报因子。最后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预报模型, 并进行了试报, 试报误差都在4.5 m/s以下。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探测资料及ERA-interim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7日和24日影响天山南坡的两次翻山大风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两脊一槽的经向环流是两次大风的环流背景,西南—东北走向的冷槽、300 hPa高空急流、低空急流、巴尔喀什湖冷高压、南疆盆地热低压是主要影响系统;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形产生的下坡效应是主要原因,对流层中层强冷平流侵入南疆是造成大风天气的重要热力条件;大风最强时段与经向垂直环流圈出现时间、维持时间有较好对应;大风期间,天山山区附近500~800 hPa有强烈锋生现象,自低到高呈现向北倾斜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沿海大风特征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1981—2010年江苏沿海地区的大风资料,分析30 a沿海大风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最大风速≥6级和≥8级大风,呈逐年递减趋势。夏季,江苏沿海大风以东南风为主;秋、冬季,以偏北风为主;而春季,沿海大风以偏北风为主,东南风次多。冷空气偏北大风以冬季最为常见,低压(气旋)大风和入海高压后部大风易发生在春、夏两季,雷雨大风主要发生在夏季,台风大风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