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排除降雨干扰后的地下水位异常与强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宝荣  付虹 《地震研究》2006,29(1):39-42
选取云南地区受年度降水影响显著的10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对观测井所处地区年降雨量及次年水位谷值变化进行分析,提取了水位年异常特征。发现出现异常年份的异常台项比与次年的M≥6和M≥7地震有较好对应关系。1987年以来,出现异常台项比≥0.5的年份有7年,对应云南及邻区次年M≥7地震4次,对应率为57%;异常台项比≥0.4的年份有10年,对应次年M≥6地震9次,对应率90%。用此方法可以对云南的年度最大地震活动水平和地震强度进行预测估计。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析了云南地区肘≥6.0、M≥6.5和M≥7.0地震的间隔时间分布特征;运用M≥5.0地震目录,基于D-R关系的年发生率和泊松分布模型,构建了云南地区M≥6.0、M≥6.5和M≥7.0地震的概率预测模型;结合间隔时间分布统计特征和概率预测模型,对云南地区M≥6.0、M≥6.5和M≥7.0地震,建立了具有概率水平的三...  相似文献   

3.
陈立德  付虹 《地震研究》2007,30(1):14-17
研究区包括安达曼弧、缅甸平原和云南地区三个部分。对安达曼弧7级以上地震与缅甸、云南7级和6.8级地震的群体与个体的相关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安达曼弧、缅甸平原M≥7.0地震与云南M≥6.8地震在群体上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一一相关。云南有4个地震活跃期,但安达曼弧与缅甸平原却只有3个,缺失第3活跃期。研究区强震活动从板缘向板内逐渐减弱,三个地区最大震级分别为8.7级、7.8级和7.7级。安达曼弧与缅甸、云南7级地震的个体相关概率分别为33%和27%,平均30%左右,缅甸与云南的个体相关概率为43%。最后对云南的地震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利用云南地区10年以上的20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孔资料,选出其中受降水影响较大的18口井,分别采用峰—谷幅值法和谷—谷幅值法对其观测资料进行年降水干扰排除后,基于这20口井的资料,提取全省和红河断裂东、西部地区的地下水位群体异常。结果表明:云南水位观测井的群体异常与云南地区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谷—谷幅值方法提取的异常、预测效果较峰—谷幅值方法好,可能表明降水影响的延迟过程对这些井更为重要。分区预测的预报效能不如全省,可能说明井水位异常增多是区域构造活动和应力水平增加的结果,因此将用较小区域的异常对应较小区域的地震,虚报、漏报就会增多,从而降低预报效能。在异常增多区域构造活动增强的背景下,有利于6级以上地震发生,因此将群体异常指标用于云南的年度地震活动水平预测,具有一定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大姚、姚安及其附近地区8个M5.0地震序列为研究对象,计算了主震震源断层上的潮汐应力,并通过Schuster潮汐相位角统计检验,分析了该地区地震活动与潮汐应力的触发相关性,进一步确认两者的潮汐应力触发关系。结果显示,7个地震序列的P值小于5%,6个地震序列的潮汐库仑破裂应力为正值。考虑到震源参数的不确定性,8个M5.0地震序列中,至少5个地震序列与潮汐应力存在一定的触发相关性,说明潮汐应力对该地区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潮汐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异常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前震情跟踪过程中的显著异常,认为云南境内M≥6.5地震的长时间平静、M≥6地震的丛集活动以及M≥3地震月频次高值是震前云南地区地震活动异常的显著特征;滇东北地区M≥5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2008年后3、4级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及2014年以来滇东北地区的高水位异常是判定滇东北地区存在M≥6地震的主要依据。在多个地震同时孕育的过程中,对判定哪个危险区先发震是困难的,但每次地震都有新的前兆异常出现,为成组地震连发过程中,新地震的识别提供了依据。云南地区3级地震月频次异常和前兆突变异常增多是鲁甸MS6.5地震短期阶段最显著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7.
分析2013年云南洱源5.5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发现地震前震中附近长达8个月M≥3.0地震平静,云南地区2013年2月4级地震连发,在震前一个半月内快速形成M≥3.0地震条带,地震当天在震中东北方距离约30 km处发生前震序列.结果表明,洱源地震的孕育、发生与大区域应力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一份尽可能完整、准确的强地震目录是我们研究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以及采取必要的防震抗震措施的重要基础资料。 自1965年以来已对云南地区的破坏性地震进行过比较详细的研究。现在根据云南省地震局新编的《云南历史地震资料年表》、《云南地震目录》、以及《中国地震目录》等有关资料,对云南地区M≥4.7级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及其精度、震级、震中烈度、震源深度等重新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编辑了新的云南地区M≥4.7级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区综合地震前兆信息量及其短期映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  平建军  苏有锦 《地震研究》2006,29(4):325-331
选取了云南地区34个台站的55项映震能力较好的形变、地磁和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计算并提取了这些前兆资料的单项及综合地震前兆信息量,并对其采取一致性的异常判定标准,统计异常对云南地区M≥6.0地震的映震情况及预测效能,进而确定了云南地区M≥6.0地震的短期综合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云南通海1987-2009年的地磁Z分量观测资料,进行差分计算,得到相应的月变速率值.以△Z≥10 nT为判定指标,定量分析云南地区M≥5地震前,通海地磁Z分量月变速率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通海Z分量月变速率大于10 nT与云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对应较好,异常出现后1-6个月云南省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对...  相似文献   

11.
舒曼谐振异常现象与地震活动性有较好的相关性,舒曼谐振异常现象可能与地震电离层扰动有关,是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耦合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云南舒曼谐振地震前兆观测台的系统结构和仪器参数,以及统计分析和震例分析的结果.永胜台观测数据显示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5.8级地震震前3天By分量出现舒曼异常,2011年1月23日临沧东部M4.0级地震震前2天By分量出现舒曼异常;通海台观测的By分量频谱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5月22日红河州M4.2级地震当日前3阶谐振频率对应谱密度出现强烈扰动.研究表明,舒曼谐振地震前兆监测是一种可行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用环境应力参数对云南地区进行地震短临跟综监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云南区域台网数字化地震资料,直接用峰值速度估算环境应力参数的方法,实现了对云南及邻区环境应力场的短临实时跟综;获得了一大批中小地震的环境应力参数值;估算了云南不同地区长期环境应力场本底值。根据动态跟踪得出云南地区应力场强度在空间分布上是极不均匀的,总体表现出西部地区高、东部地区低的基本特征。从2002年9月~2003年2月,逐月对云南及邻区发生的M≥3.0级地震进行预测及检验,认为未来较大的地震容易发生在应力场强度较高的地区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13.
赵洪声  和宏伟 《地震》2000,20(2):20-26
系统分析了本世纪以来云南地区逐年最大地震强度序列的演变,揭示出了地震活动强弱循环各阶段的基本变化规律,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地震活动的分期性和强弱交替性是云南地区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此基础上,运用混沌理论,建立了云南地区年最大地震强度的多维相空间相似统计预报模式,确定出构成最佳预报模式的最佳参变量。最后应用本模式对1987~1997年云南地区逐年最大地震强度进行了外推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报准确率检验,结果表明,当外推时间L=1年和4年时,定量预测平均绝对误差$\Delta\bar{M}$分别为0.53和0.46;有无M≥6强震的辨识率ƒ=0.90,高于年自然发生率0.50。该预报模式输出稳定,可成为判断云南地区地震形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1965年以来云南台纲地震资料,使用等样本数滑动最大似然法计算了云南地区及区内六个强震带的b值变化曲线和云南地区(20—30°N;97—107°E)的b值时空扫描。结果表明,本区大多数6级以上强震前b值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负异常,b值变化曲线的平均报准率为67%,失败率为33%,评分S为0.55;时空扫描的平均报准率为70%,失败率为30%,评分S为0.50。据些提出两个经验预报方程 M=1.471gA(月)+6.85 M=2.6lgA(度~2)+3.5作为云南地区强震中近期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华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在历史上相继发生六级以上地震的震例,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较,这两个地区的这种相关性特别明显。尤其在1966年2月云南东川地震之后,西南地区与华北地区相继发生六级以上地震的相关性更为突出。对这种现象,我们从板块构造的角度解释为这两个地区地下构造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相期”。  相似文献   

16.
云南强震活动间隔时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云南丰富的历史和现代强震活动资料,通过深入分析强震活动间隔时间的特点,建立了强震活动的时间预测方程tf=a+bβα.根据云南地区M≥6地震的数据,分时段、分区域拟合了时间预测方程.以该方程式模拟公元1500~2008年500余年的强震活动的时间特征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次,选用云南500余年的M≥6.5地震资料,用T(M)=D(T)/N(M)定义估算强震活动的复发周期,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分析认为,云南地区今后几年可能进入强震活动的危险时段.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资料,采用Brune圆位错模型对1998年12月至2006年8月云南境内M≥3地震和越南北部M>2地震测算震源参数。结果表明,红河断裂两侧活动块体的地震活动和震源参数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就地震矩与震级的标度关系而言,滇西南块体与美国加州圣安德列斯断层和滇西实验场及其周边地区的结果一致,但与华南块体和越南北部地区有差异;从应力降的测算结果看,华南块体西缘的云南及越南北部地区的年均值为7.29MPa,滇西南块体为4.48MPa,两块体北部地震的应力降大于南部地区,应力降由北向南逐渐减小;就地震位错年均值而言,华南块体为12.3mm/a,滇西南块体为6.6mm/a。  相似文献   

18.
杨子汉 《地震研究》1990,13(2):139-144
本文将云南地区分为三个地震预报区,利用马尔科夫齐次模型,分别计算了其未来5年和10年时间内可能发生M≥6.0、M≥6.5和M≥7.0级地震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索了提高综合预报能力的一种方法,即建立自适应加权综合判别模式。应用云南及滇西地区的地震、环境因子、前兆等各方面资料,通过各种方法处理分析后,筛选出符合一定条件的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云南及邻区M≥6.7地震的中期综合判定模式、滇西地区M≥5地震的中期和短临综合判定模式。经过近2年的预报实践检验,该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依据1965年以来云南地区记录相对完整的108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云南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余震震级、余震分布范围及间隔时间等与主震震级之间的关系。云南地区孤立型、主余型、多震型地震序列分别约占3.7%、63.0%及33.3%。5.0级以上主余型地震序列半年内发生的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震级总体呈正相关,但主震震级较低时相对离散。云南地区最大余震与主震距离空间分布具有分级的特点:当5.0≤主震震级M6.5时,最大余震优势分布范围是0~20km;当主震震级M≥6.5时,最大余震优势分布范围是5~40km。在云南地区的主余型地震序列中有68%的最大余震发生在主震后10d内,84%发生在震后30d内,97%发生在震后90d内。多震型序列中第一大震与第二大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和震中距的分布规律与主余型地震序列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