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能动断层概念史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能动断层的核心意义以及与活动断层的区别和联系。能动断层的鉴定以确定未来地表或近地表断层错断可能性为目的,与地震地面运动相比是一种不可设计的厂址评价要素。因此,在厂址适宜性评价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古地震断层和能动断层活动年代测定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提出了应用多种测年方法对古地震断层和能动断层的最新活动年代的测定进行综合研究。指出了当前在断层活动年代的测定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也初步提出了今后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对核安全法规的学习和前人对辽南核电站厂址区断层的调查,并结合对断层实际踏勘,认为厂址区附近的东岗断层属于现行法规(HAF0101)中规定的能动断层。但是,仅此一点并不能构成对推荐厂址的威胁,因为断层距厂址直线距离约4km,断层的地表或近地表错动不会直接影响到核反应堆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张裕明 《地震地质》1993,15(4):317-322
对能动断层进行调查,需要确定能动断层鉴定对象的选择原则以及在不同情况下鉴定技术的应用及其实例  相似文献   

5.
李海艳  马宏生  邵志刚  王芃 《地震》2016,36(1):87-104
震间断层强震危险性研究是地震中长期预测中的基础科学问题, 其中断层运动及应力演化的研究对认识地震的孕育发生、 破裂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回顾了震间断层运动模型的理论研究进展; 其次, 简略地回顾了断层不均匀性和断层摩擦定律的研究历程, 论述了确定摩擦参数、 圈定凹凸体的发展趋势与研究动态, 并阐述了基于断层不均匀性和断层摩擦定律的强震过程数值模拟的应用; 最后, 论述了基于断层运动和应力演化分析断层中长期强震危险程度的应用, 并叙述了与地震短期、 临震预测密切相关的断层运动成核过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东段和海原断裂带西段的天然断层泥的分形方法和结果,并对断层泥的粒度分布特征与断层运动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根据核安全法规和导则,对核电厂选址地震安全评价中发震构造与能动断层的关系,以及发震构造与能动断层鉴定的时代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近年来核电厂选址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发震构造与能动断层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皇甫岗  马瑾 《中国地震》1990,6(3):62-69
通过济南辉长岩双剪摩擦实验,笔者研究了非粘土断层泥带厚度随断层滑移的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粘土断层泥的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在断层演化的中期阶段,非粘土断层泥带厚度与断层错距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该关系的建立,为从构造物理角度反演断层错距提供了一个可尝试的途径;凹凸体作用的结果,为非粘土断层泥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同时,凹凸体的几何尺度又控制着断层泥带的极限厚度。这一发现不仅对于研究断层泥的形成过程,而且对于研究断层发育的后期阶段的摩擦滑动性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继1990年完成断层气定点观测法专题研究以后,笔者近期又完成了“断层气动态变化与地震研究”的初步总结。近年来断层气研究在以下方面有新的进展,并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1.对5个断层气观测点的2—3年的Rn、Hg、CO_2、H_24种气体组分的日观测资料及相  相似文献   

10.
滇西北地区断层破碎带宽度与断层错距的统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非粘土断层泥带宽度与断层错距在断层(带)发育中期线性相关的实验结果为依据,对滇西北地区断层破碎带宽度(W)与断层错距(D)的关系作了统计分析,目的在于建立一种从断层破碎带几何特征反演断层背景位移的新方法。通过对该区中等发育程度的33条断层48组样本的统计,得到相关性较好的D=18.5W的经验关系式,同时还就这一关系式的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应用D—W关系,确定了直线型的剑川断裂中北段的背景位移分布,并提出断层的背景位移分布可作为断层分段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东海冲绳海槽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回顾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对东海海域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历程与研究状况,并对国内外学者的有关东海冲绳海槽地壳性质的主要观点及结论进行了分析对比和归纳,希望能对今后东海及邻近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陵岛及邻区地质环境与灾害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文欢 《华南地震》1998,18(3):58-63
海陵岛及邻区是华南沿海地质环境与灾害较集中和类型较齐全的地区之一。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简要地分析了该区地质环境因素中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地震裂纹、第四纪沉积与沙土液化、滑坡与崩塌、海面上升与地面沉降、风沙灾害等,这些因素多分布在洋边海周缘和海陵岛南部海岸。这些地区的构造活动性较强,同时也是多组活动断裂相互交切的地方,另外在基岩海岛的岸边,还见有崩塌, 在工程建设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On the basis of ten-years major expecrience in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s in nuclear power plant siting in our country, the stage and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are outlin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4.
青藏及邻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万明 《地震地质》2003,25(Z1):51-61
青藏高原是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质演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该区火山活动受中 -新生代以来高原深部地球物理 -化学反应的控制 ,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形式和结果。本区既有富钾质的 (主导 ) ,也有富钠质的火山岩 (次要 ) ;既有喷发熔岩流 (主导 ) ,也有一些浅源上侵的次火山岩体 ;火山活动发育在古近纪、新近纪与第四纪 ,而最强烈的发生在中新世期间。本区钠质和钾质两类火山岩在形成环境和时代上有很大的差异 :前者一般发育在古新世—始新世 (6 0~ 4 0MaBP) ,而后者主要形成在渐新世—中新世 (30~ 10MaBP) ;存在着钠质—钾质—酸性次火山岩的演化过程 ;大体上可划分为西羌塘、北羌塘、可可西里、中昆仑、西昆仑等 5个火山岩省。本文对比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甘肃礼县和云南三岩区 (金沙江北段、腾冲和滇东南地区 )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大量的证据表明 ,这些火山岩形成在原始地幔、或“壳 -幔过渡带”或陆壳基底等源区。在实际考察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岩石圈的区域构造特征及其与高原隆升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地震CT及其在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震波速CT和吸收CT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招远市界河金矿隐伏采空区进行了联合探测研究.波速CT是利用地震波走时资料反演地质体内部波速结构;吸收CT是通过能量变化观测反演吸收系数分布.地震波速对岩性敏感,吸收系数与岩石的完整性关系更密切在界河金矿采空区探测中利用地震波速和吸收系数为层析物理量,在巷道和地表间进行透射观测,以优于2m的分辨率清楚地揭示了测区内采空区和断裂破碎带的分布,探测结果已被后期的采掘所证实.探测的成功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对促进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中国、西班牙两国在Lanzarote火山与地球动力学实验场 12年的合作监测研究。1991年以来 ,中西双方共同在Lanzarote岛火山活动地区建立了Cueva和Timanfaya 2个监测站 ,进行地壳变动和地热流动态监测研究。对合作研制的 2 9台 (套 )监测仪器开展长期稳定实验 ,积累了大量观测资料和数据。初步分析表明 :仪器运行良好 ,记录长期稳定可靠 ;Cueva站的仪器记录主要反映区域或全球地球物理环境或动力学效应 (如海潮、固体潮等 ) ,应变潮汐和倾斜潮汐的O1波、M2 波具有较高精度 ,显示火山目前活动微弱 ;Timanfaya站的仪器记录主要反映局部的火山活动信息 ,显示火山仍在活动但呈下降趋势。为今后火山喷发演变过程的监测研究和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转换波和非转换波与射线参数p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Aki固体-固体分界面的反射和透射公式进行适当变换,使之成为一组适合不同坐标系下,固体、液体、气体和真空之间所有可能形成的分界面上,入射P、SV和SH波所形成的反射和透射公式,从而把不同边界条件的反射和透射方程统一起来,并且阐明了转换波和非转换波动力学特征的差异.指出:在不同弹性介质分界面上入射平面弹性波,转换波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是射线参数p的奇函数;非转换波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是射线参数p的偶函数.根据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性质可见:垂直入射时不存在转换波.同时也为简化Zoeppricz方程,开展AVO分析打开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电磁波发射机在电磁波观测系统研究项目中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发射机的研制、指标、使用方法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线性构造及其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汇聚后,特别是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地壳又如何活动,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利用陆地卫星影象具有视域广和连续性的优点,对所提供丰富、清晰的线性信息,着重分析线性构造空间展布及其组合的几何式样,进而结合地质、地震和地球物理资料探讨高原地区地块和块缘断裂活动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