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第四纪洞庭盆地构造性质及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孔对第四纪洞庭盆地及周缘隆起区的地貌、沉积和断裂构造等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厘定洞庭盆地构造活动特征暨构造性质,并探讨其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洞庭盆地具断陷性质,具体表现在:①在边界正断裂控制下盆地及其次级凹陷强烈沉降并充填厚度较大的河、湖相沉积;②临澧次级凹陷发育典型封闭性断陷湖盆沉积;③NNE向、NW向、EW向、SN向等多组方向控盆断裂的发育指示区域伸展构造体制。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洞庭盆地具坳陷性质,主要表现在:①中更新世晚期洞庭盆地与周缘隆起区发生较大幅度的构造抬升并遭受剥蚀,同时产生构造掀斜与褶皱变形;②晚更新世-全新世洞庭盆地坳陷沉降并接受沉积。分析提出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机制: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盆地的断陷沉降与地幔上隆背景下的深部物质迁出有关;中更新世晚期盆地构造抬升、掀斜和褶皱变形与深部迁出物质的回返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作用有关;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盆地坳陷沉降与区域挤压应力下的坳陷或拱坳变形有关,可能同时伴有NE向的深部物质流动与拉张;不同级次和不同规模范围的深部物质迁移运动,造成了第四纪洞庭盆地与其内部次级构造单元之间的叠加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兴富  施炜  李恒强  陈龙  岑敏 《地学前缘》2013,20(4):199-210
银川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沿其边界断裂发生多期断陷活动,其边界断裂运动学特征记录了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基于其边界断裂滑动矢量的详细测量与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盆地内沉积序列以及叠加变形分析,提出银川盆地新生代主要受NWSE向伸展、NESW向伸展与NESW向挤压3期构造应力场控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相关年代学数据,银川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初始断陷、持续断陷与拉分断陷等3期构造演化,始新世-上新世受NWSE向伸展作用控制,银川盆地两侧主边界断裂发生正倾滑活动,导致盆地发生强烈断陷活动,充填了始新世-上新世红色砂岩、砾岩;更新世期间,古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ESW向伸展,其主边界断裂以左行斜张活动,银川盆地持续断陷沉降;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在NESW向挤压作用控制下,银川盆地主边界断裂发生强烈右行走滑兼正断活动,盆地受断裂剪切拉张活动,发生拉分断陷沉积。  相似文献   

3.
伊犁盆地南部新构造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研究在该区铀矿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新构造基本特征的描述、擦痕和节理的统计分析、构造产物的ESR(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等手段研究了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并探讨了其对铀矿形成和展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新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是区域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的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将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分为五期始新世晚期-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末期-早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更新世至今。新构造活动与铀成矿作用有时间上的一致性,并控制了伊犁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和展布,尤以东西向断裂对铀矿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与新构造作用东强西弱相对应,西部的成矿条件比东部好。  相似文献   

4.
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探,以地貌和沉积为基础,对洞庭盆地及周缘地区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第四纪洞庭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洞庭盆地处于断陷阶段,区域构造活动的主要表现有:① 盆地及次级凹陷边界受NNE、NW、EW和SN向等4组正断裂控制;② 各次级凹陷强烈沉降并接受沉积,沉降中心位于凹陷内部或中央而远离边界断裂;断裂上盘局部可具明显沉降;③ 随着盆地逐渐扩张,断陷活动向东、西边缘迁移;④ 盆地断陷活动具幕式特征,总体可分为为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晚期和中更新世早—中期等3个裂陷幕;⑤ 盆地北面的华容隆起具明显构造沉降,盆地周缘其它隆起及盆地内部的赤山隆起具有脉动式抬升;⑥ 赤山隆起构造较稳定期和构造抬升期分别对应于安乡凹陷缓慢沉降期和快速沉降期。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洞庭盆地处于坳陷阶段,其中中更新世晚期洞庭盆地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在盆地东缘和西缘产生倾向盆地的构造掀斜,局部第四系变形形成褶皱;晚更新世—全新世洞庭盆地主体产生坳陷沉降并接受沉积,盆地周缘部分地区存在小幅度抬升。上述不同阶段构造活动特征可以通过盆地及周缘深部物质迁移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来解释。  相似文献   

5.
滇西兰坪盆地构造演化特征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永兴  方沛英  李爽  杨新强  肖业 《云南地质》2013,32(1):113-115,101
兰坪盆地于古特提斯末期进入裂谷盆地阶段.燕山末期—喜马拉雅早期,西带发育沟通地幔的铁各断裂组及由西向东逆冲推覆构造,形成区域上第一期导矿、容矿构造;喜马拉雅中期形成斜冲断裂,导致发育由东向西推覆构造,形成盆地东带导矿容矿构造,完成了盆地内最重要的成矿期次.构造演化控制盆地的沉积作用、火成活动.与成矿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林东燕 《福建地质》2008,27(2):130-136
云山火山喷发盆地是福建省早白垩世最典型的火山构造,通过对云山火山喷发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与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认为云山火山喷发盆地的演化与闽江口—永定断裂带的右行走滑有关,早白垩世初由于走滑断裂带在云山一带拐弯,在进一步走滑过程中逐渐发展演化成具有拉分盆地(Pull-apart basin)性质的火山构造洼地。随着主断裂的生长,北东东向的拉张区不断扩大,在拉分盆地发育末期,这种拉张作用遍及整个盆地。拉分盆地还控制了外围金、银、铅锌等矿床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第四纪洞庭盆地澧县凹陷构造活动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第四纪澧县凹陷为洞庭盆地西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澧县凹陷及周缘第四纪沉积物和地貌及其反映的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构造活动的动力机制.澧县凹陷呈由南、北西、北东边界正断裂所限的三角形.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边界正断裂强烈活动,凹陷区大幅沉降,充填了一套以砂砾层为主的沉积,其厚度自凹陷边缘向中央增加;正断裂下盘局部存在较大幅度沉降.与此同时,澧县凹陷南面、西面的外围地区产生构造抬升,形成由冲积层组成的多级基座阶地.中更新世晚期开始凹陷区及周缘地带整体抬升,凹陷区北部及凹陷南缘产生自西向东的掀斜,凹陷区北部形成小型褶皱构造.上述构造活动特征指示澧县凹陷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具断陷盆地性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具拗陷盆地性质.提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构造活动与地幔上隆有关:深部地幔上涌对地壳加热,使凹陷区中地壳韧塑性物质膨胀而向周边侧向迁移,尔后冷却收缩致上层地壳"塌陷"而产生整体性下拗沉降,并于下沉块体侧翼发育正断裂.此外,重力均衡机制可能也起到一定作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可能与深部物质蠕移运动的弹性回返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构造盆地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谭筱虹 《云南地质》1999,18(2):112-121
滇西三江地区沿走滑断裂分布的构造盆地主要有四类:走滑拉分盆地、走滑尾端拉张盆地、走滑剪张盆地和走滑断塞盆地,其中拉分盆地居多。笔者着重对四类构造盆地的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表明这些构造盆地是在走滑断裂活动过程中,断裂两盘块体相对运动并形成拉分区或裂陷区所形成。  相似文献   

9.
罗布泊盆地新构造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罗布泊盆地新构造研究相关成果, 运用数值模拟实验方法, 采用两种模型, 对罗布泊盆地新构造活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直观展示盆地的应力状态与位移特征, 再现罗布泊盆地新构造变形序列, 查明运动学特征。数值模拟结果一方面展示出晚新生代以来罗布泊盆地先后主要经历了渐新世末期—早更新世晚期近南北向构造挤压作用控制下的盆地近东西向伸展断陷与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北东—南西向构造挤压作用导致的盆地剪切变形两大阶段; 另一方面实验结果也显示, 在两种边界条件的控制下, 研究区地质单元的应力状态主要受地层岩性和断裂共同控制, 盆地内部呈现低应力状态, 在与最大主压应力相垂直的方向上产生伸展变形。盆地南边的两条主干断裂内部具有较高的剪应力, 而罗布泊盆地及其以东地区剪应力最小。位移大小明显受断裂控制, 从南西向北东位移逐渐减小, 指示孔隙流体从南西向北东运移。   相似文献   

10.
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沉积等厚线图,分析得出的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如下:北北东及近东西向两组断裂将盆地切割为一系列断块;盆地西部为箕状断块,东部为箕状凹陷、早、中更新世为盆地的断陷阶段,晚更新世以来进入坳陷阶段;第四纪以来构造沉降速率呈加速度增强;构造活动的时空变化控制着洞庭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塔东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分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吴国干  夏斌  王核  陈志勇 《新疆地质》2003,21(4):407-411
塔东地区有重要影响的边界断裂有辛格尔断裂带、雅尔当山断裂带、孔雀河断裂带、且末河断裂带和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它们具有多期多类型构造变形叠加的特征.库鲁克塔格的褶皱变形包括韧性剪切褶皱和脆性褶皱2种类型:英吉苏凹陷北缘的构造变形以压扭性为主要特征,在罗布泊凹陷的北缘可以形成较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而且在推覆体前缘可以形成具有油气勘探价值的隐伏构造.塔东地区包括中央隆起东段的塔东低凸起、古城鼻隆、满加尔凹陷东部、英吉苏凹陷、孔雀河斜坡.  相似文献   

12.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西北缘断裂带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丽娜  黄光明 《江苏地质》2009,33(4):366-370
岔路河断陷是伊通盆地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其西北缘断裂带是断陷的主控断裂,早始新世以来开始拉张,控制了最大厚度达五六千米厚的第三系地层沉积。但西北缘断裂带结构复杂,经历了挤压和拉张的多次转换,挤压较弱的地方能在露头和地震剖面上看到边界正断层,而挤压强的地方西北缘发育多条具有叠式特征的逆断层,地震剖面显示挤压应力主要来源于大黑山的隆起。结合地震资料和地层埋藏史等资料,可将西北缘断裂带的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①双阳-奢岭期拉张阶段;②奢岭期末挤压阶段;③永吉期拉张阶段;④永吉期末挤压阶段;⑤万昌-齐家期拉张阶段;⑥晚第三纪以来的挤压阶段。  相似文献   

13.
滇西耿马盆地位于三江褶皱系保山褶皱带的耿马—澜沧复背斜,面积195km2,接受广泛的河湖相沉积,为典型的第三系小型陆相盆地。盆地内沉积受构造控制明显,沿边界断层主要发育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沉积,远离断层发育深湖相或半深湖相沉积。耿马盆地的构造样式与沉积展布在滇西具有极好的代表性,故从构造-沉积相互作用角度对其分析,对于指导滇西其他第三系盆地的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依据盆山耦合思想、最新地震解释数据对准噶尔盆地腹部车-莫古隆起的规模和性质进行了构造解析;根据古隆起的构造特征设计平面实验,对其主要发育过程进行了一组相似性尺度物理模拟。综合结果表明:(1)盆地北部受阿尔泰褶皱山系影响,沿陆南-滴水泉断裂带一线存在一条隐伏走滑断裂,其在侏罗纪活动时于浅层形成以陆北断裂和夏盐1井、石南、滴水泉断裂为边界的右旋走滑断裂带;其与盆地南缘边界压扭性断裂带整体上构成左阶右行式断裂组合,且均为深大断裂;(2)走滑边界对于其内部的断块变形具有调整改造作用,车-莫古隆起是受盆地南北两侧的两条右旋压扭性走滑断裂带的夹持下斜向挤压而形成的;(3)侏罗纪末古隆起分布北部达三个泉凸起的北缘,东北部达陆南凸起南缘,西北部边界可达克-夏断阶带东缘,西南部越过红车断裂带抵车排子凸起西部,包含车排子凸起在内,整体为"S"形。  相似文献   

15.
THE TECTONIC PROCESS AND THE FILLING OF TERRESTRIAL BASIN  相似文献   

16.
中新世以来,受青藏高原造山隆起产生的侧向推挤,滇西及邻区发生向南东的哪构造逸脱,红河断裂发生右行走滑运动,在漠沙、逸萨等断裂弯曲地段由于应力松弛发生下陷,形成小型走滑松弛盆地,其特征有别于拉分盆地.本文以漠沙盆地为例,通过砂岩薄片粒度分析及砂岩碎屑组分定量分析,综合野外及室内地质研究,对此类盆地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物源和构造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韩同林 《地球学报》1989,11(1):53-61
西藏活动构造的活动与地震十分强烈和明显。活动构造类型主要有西藏活动构造系、喜马拉雅边界翘起带和冈底斯断块翘起带。地震活动主要受西藏活动构造带控制,其次受喜马拉雅边界翘起带和冈底斯断块翘起带所制约。目前划分的地震带有13条,基本与活动构造带中的断陷带、边界翘起带和断块翘起带的头部一致。地震烈度分布的最基本单元主要为活动构造带中的断陷带,其次是喜马拉雅边界翘起带和冈底斯断块翘起带的头部。区划的结果最高烈度为11度区,最低烈度为6度区。  相似文献   

18.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的地质调查,渐新统一上新统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四种沉积相、六种亚相、十种微相;具有盆地演化早、晚期碎屑成熟度较低,盆地演化中期碎屑成熟度较高的特征;通过物源分析得出盆地演化早期碎屑物质来自盆地南部,晚期碎屑物质来自盆地西部,碎屑物质均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构造背景区,并具有早期南高北低、晚期西南高东北低的古地理格局;盆地分析表明新疆库木库里盆地从渐新世形成大致经历了渐新世一早中新世盆地萌芽、中中新世一晚中新世盆地的生长发育、上新世盆地萎缩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郯庐断裂带新近纪以来的挤压构造与合肥盆地的反转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郯庐断裂带于新近纪以来呈现强烈的逆冲活动,使得先存的伸展性断层产生了一系列逆冲反转构造.该逆冲活动使合肥盆地东部边缘地层被明显掀斜并产生断弯褶皱.与此同时,合肥盆地也相应遭受了挤压而反转,在合肥盆地内形成了一系列NW向左行平移断层和NNE向的宽缓褶皱构造.这些构造对油气二次运移和圈闭有利.在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产生的弧后扩张使中国东部大陆受到挤压的区域动力学背景下,郯庐断裂的逆冲活动和合肥盆地反转构造在近EW向挤压应力下形成.  相似文献   

20.
楚雄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对楚雄前陆盆地西部及相邻构造格架进行了分析 ,认为原形盆地的西南部及相邻造山带受到了新生代红河断裂的强烈改造 ,而盆地西北部的盆 -山体系保留了盆地演化时期的基本格架。利用当代前陆盆地演化模式理论 ,对原形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与西部推覆构造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 ,认为扬子西部被动陆缘向楚雄前陆盆地转化的时期发生在晚三叠世卡尼早期 ,前陆盆地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卡尼期深水复理石沉积、诺利期浅水复理石沉积和瑞替期磨拉石沉积 ,并提出了相应的沉积 -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