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益气养阴方联合贝优芬预防性治疗气阴两虚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气阴两虚型鼻咽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放疗及健康宣教,在化疗的同时,对照组予贝优芬涂擦预防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益气养阴方口服治疗。比较2组皮损出现时间、皮损痊愈时间、皮损分级及疼痛程度。结果:2组皮损出现时间比较,治疗组晚于对照组,皮损痊愈时间比较,治疗组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分级严重程度及皮肤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联合贝优芬可以延长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皮炎的出现时间,缩短皮损痊愈时间,降低皮损严重程度及疼痛,其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温胃止呕方穴位贴敷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确诊为宫颈癌并行同步放化疗的住院患者70 例,按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在同步放化疗时接受常规预防恶心呕吐方案(盐酸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胃止呕方穴位贴敷。观察比较治疗第1天和治疗最后1天2组恶心、呕吐防治效果及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脱落1 例,对照组脱落2 例。同步治疗第1天,2组恶心、呕吐的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最后1天恶心、呕吐的控制率治疗组分别为67.65%(23/34)、61.76%(21/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39%(13/33)、33.33%(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骨髓抑制、腹泻、便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肝肾功能损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局部过敏、皮肤刺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胃止呕方穴位贴敷能有效减轻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同步放化疗毒副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介绍王云启教授治疗胃癌的经验。王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痰、瘀、毒邪实互结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对于早中期术后、放化疗后胃癌患者,主张以扶正为主;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强调扶正与祛邪并举,攻补兼施。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药治疗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OM)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读秀、PubMed、Embase数据库中采用中药治疗放化疗性OM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以消炎漱口液为对照组,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年3月31日。应用Excel 2020软件对中药的类别药性进行频数统计,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21组方剂,涉及药物81味,总使用频次163次,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清热药、补益药、化痰止咳药,以寒性药为多。共纳入1359 例患者,其中治疗组683 例,对照组676 例。与西药相比,中药能提高放化疗性OM的有效率[RR=1.33,95% CI=(1.26,1.41),P<0.00001]、治愈率[RR=1.83,95% CI=(1.63,2.04),P<0.00001]。其中,含漱组的有效率[RR=1.41,95% CI=(1.30,1.52),P<0.00001]高于口服组[RR=1.27,95% CI=(1.17,1.39),P<0.00001]与结合组[RR=1.18,95% CI=(1.05,1.32),P<0.005]。此外,中药治疗OM的有效率与患者接受的是放疗还是化疗有关(P=0.02)。结论:中药对放化疗性OM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尤其是含漱方法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蒋益兰教授运用中药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经验。蒋教授认为癌因性疲乏的病机为脾肾虚损,肝气郁结,患者在进行手术、放化疗等西医治疗后进一步出现气血亏虚,耗阴伤气,最后阴阳俱虚,甚至阴阳离决。其在脾肾同治的基础上,针对手术、放化疗及晚期肿瘤姑息对症治疗这3个不同阶段,提出了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养阴生津及平调阴阳的基本治法,并全程予以疏肝解郁,在临床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总结潘敏求教授运用肺复方治疗肺癌的经验。潘教授认为,肺癌患者多有“气阴两虚,邪毒蕴郁”的病机特点,其充分实践“补益攻伐相间而进”的治疗思想,并提出“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治则,拟中药复方肺复方,提倡肺脾肾三脏同治,重视脏腑间及舌象、脉象与预后之间的联系,依据患者在临床是否接受手术、放化疗,是否转移,是否合并其他部位癌症等情况随症加减,获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介绍沈宗国教授运用扶正养脑方治疗老年眩晕的经验。沈教授认为眩晕发病隐匿,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变化多端,其病机多属本虚标实,常以肾精亏虚、肝血不足为本,外感风火寒湿、内生痰饮瘀血为标;临床诸多老年眩晕患者年老久病,耗伤气血,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清窍失养,发为眩晕,即因虚致眩。沈教授谨守老年患者眩晕多虚证的病机特点,治疗从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入手,创制扶正养脑方益肾填髓、补虚止眩,临床中据证加减,每获良效。并附验案1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潘敏求教授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经验。潘教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总结出患者大多属气阴两虚、瘀毒内结证,提出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破瘀散结治疗大法,以生脉散、五味消毒饮、二至丸等为基础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9.
介绍潘博教授分阶段论治肺癌的经验。潘教授认为,肺癌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其病机随着疾病发展而变化。在临证中,潘教授注重分阶段治疗,术前以攻伐邪实为主,兼扶正固本;术后以气血双补为主;放化疗、靶向治疗期间以健脾补肾为主,固本培元。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扶正散结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E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中有关扶正散结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EC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4月30日,并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1989 例食管癌患者,其中治疗组1025 例,对照组964 例。Meta分析显示:扶正散结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在总有效率[RR=1.55,95%CI(1.29,1.86),P<0.00001]、卡氏评分[RR=1.85,95%CI(1.49,2.30),P<0.00001、中医证候评分[MD=-2.33,95%CI(-2.46,-2.21),P<0.00001]、降低骨髓抑制发生[RR=0.46,95%CI(0.38,0.55),P<0.00001]方面均优于单纯放化疗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肝肾功能[RR=0.71,95%CI(0.34,1.46),P=0.35]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散结中药可提高中晚期EC患者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总结分析韦尼克脑病(WE)的主要病因和该病的临床特点,从中医学脾土理论出发,探讨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本病的防治特色。中医学认为,患者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气血不足,或外邪阻滞,损伤脾胃,坤土失运,导致维生素B1摄入不足,是WE的发病原因。中医治疗应顾护脾胃,祛除致病因素,以补虚为主,保证化生有源。西医治疗应已病早识,及时诊治,评估患者营养状态,补充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口腔护理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感染的效果。方法:将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76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 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口腔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口腔感染情况,干预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感染率观察组为13.15%(5/38),低于对照组的34.21%(13/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TNF-α、IL-6、CRP及IL-2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之总满意率观察组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腔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率,改善炎症因子及免疫调节因子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七宝美髯丹治疗肝肾不足型斑秃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6例肝肾不足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七宝美髯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8%,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外周血CD4+、CD4+ /CD8+比值上调,CD8+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外周血CD4+、CD8+、CD4+ /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宝美髯丹治疗肝肾不足型斑秃效果明显,可能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根碱(SAN)对鼻咽癌细胞(CNE2细胞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AN对CNE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研究SAN对CNE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AN对CNE2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AN可以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的增殖,而且SAN浓度越高,其抑制效应越显著(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比较,SAN可以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迁移,而抑制效应与药物浓度相关(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比较,SAN能降低CNE2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PCNA和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水平,提高E-Cadherin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血根碱能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可作为治疗鼻咽癌的潜在药物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补肾健骨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肝肾不足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膝骨关节炎肝肾不足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健骨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骨康胶囊治疗,疗程均为28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进行评分,对2组治疗前后休息痛、运动痛、压痛进行VAS评分,比较2组综合疗效,观察常规安全性指标,治疗后随访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92.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及休息痛、运动痛、压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骨胶囊对膝骨关节炎肝肾不足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肿胀、活动度等症状和体征,促进关节积液吸收,减轻炎症反应,恢复关节运动功能,并能有效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复方治疗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癌术后患者30 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 例予肝复方治疗,以21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对照组10 例不予药物治疗。观察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及AFP水平。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复方可明显改善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证候,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7.
介绍吴玉华教授运用散结消瘤方治疗乳腺癌的经验。总结晚期乳腺癌主要病机在于气虚血瘀,癌毒内蕴,加之放化疗后,正气大伤,气血亏虚,易致机体阴阳失调,癌毒内结。临证以散结消瘤方为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散结消瘤方具有扶正固本、化瘀解毒、软坚散结之功,能明显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18.
介绍徐基平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术后及放化疗后的辨证思维及临床经验。徐教授认为,肺癌术后、放化疗后在临床上可辨为气阴两虚、气虚痰湿、阴虚热毒与气滞血瘀四型,针对不同证型,运用补肺汤与沙参麦冬汤、顺气导痰汤合四君子汤、生脉散与百合固金汤及养阴清肺汤、千金苇茎汤与三仁汤等方,随症加减,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通络法是以络病学理论为指导,以“络以通为用”为治则,广泛应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症和外感重症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络病复杂多变的病机特点,有偏气络病者、偏血络病者、气络-血络共患者,其治疗总以“驱邪通络”为治疗大法,多采用“透”“泄”之法。六淫袭表,肺卫络郁,治以辛散通络、疏表透邪;温热疫邪,直中脏腑络脉,治以清热解毒、凉血透络;湿疫易从化,首重解毒除湿,重症宜顾护正气;热病多伤阴,恢复期当补肺养脾、育阴通络。通络法治疗外感热病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疗效确切的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介绍郭志华教授辨治眩晕的经验。郭教授认为眩晕之本为心血不足、肝肾阴虚,其标为痰瘀上扰、清窍不利。针对本病病机,郭教授立平肝潜阳、豁痰化瘀、滋阴养血之法,自拟定眩方治之。其处方特色为视其所逆,随证治之;虚实同调,以通为用;双心同治,脑心同治。该法治疗眩晕可取得良好疗效,另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