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海洋灾害隐患区从484处减少到146处,一级隐患区全部核销.据了解,始于2017年的浙江海洋灾害应急防御三年行动收官,浙江省海洋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响应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浙江地处东南沿海长三角南翼,是全国自然灾害易发多发的省份之一。防范应对因台风梅雨引发的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成为浙江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在全国率先实现地质灾害重大隐患"清零"、海洋灾害一级隐患区全部消除等,全省自然资源防灾减灾和应急响应能力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了牢固防线。  相似文献   

3.
<正>舟山市是我国海岛最多的设区市,由于海洋环境复杂多变,舟山市也是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风暴潮、海浪、赤潮等海洋灾害给舟山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近年来,舟山市一直把海洋防灾减灾作为海洋管理工作的重头戏。今年5月,舟山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意见》,7大举措推动海洋"一盘棋"管理,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推进海洋防灾减灾建设,实施海洋灾害应急防御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海洋综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辽宁将全面加强全省海洋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工作,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海洋预警监测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全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综合防范能力,努力把海洋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这是1月25日,记者从全省海洋预警监测专项工作会议上获悉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预警监测和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山洪灾害防治是我国当前防汛减灾的薄弱环节,开展山洪灾害预警是防御山洪灾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应急制图可为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决策部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于突发性强、时空过程变化剧烈的山洪灾害,常规应急制图方法的时效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本研究利用参数少、结构简单的SCS模型能快速分析计算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结合“模型计算-应急制图-辅助决策”框架,以提升山洪灾害风险应急制图的时效性。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汛情,迫切需要开展山洪灾害风险应急制图研究,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改进SCS模型,对划分的每个子流域进行气象数据的山洪灾害风险计算,并且通过构建前期基础数据库、快速数据处理工具,设计标准制图模板,提高了模型计算及应急制图效率,保证了应急制图的规范性,单幅应急专题图制图时间提升至约50 min;(2)将实时模型计算与应急制图结合,并且通过采用每日24 h降雨预报数据,实现专题图动态持续更新;(3)研究有效应用于2020年汛期长江经济带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累计制作150幅山洪灾害风险专题图支撑国家应急管理决策部署,取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6.
5月16日,2014年淳安县防灾减灾演练在金峰乡安上村举行。这是淳安县第一次由多部门(应急办、防汛办、国土局、气象局、民政局、金峰乡政府)联合进行一次综合性防灾减灾的演练,安上村今日在家的村民几乎全部参加这次应急演练。这次演练主要由气象预警、地质灾害撤离、山洪防汛、民政救援四大块内容组成。通过对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了部门的联动协作能力,使村民掌握了应急避险的正确方法,熟悉了灾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逃生线路,确保在灾害来临时,最大程度减轻损失。通过这次演练,同时也检验了基层乡镇干部在灾害来临时的应急能力,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受灾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防灾和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最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国家之一,为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国务院于2020年启动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下简称灾害普查)。灾害普查数据质量的检查和控制,是保证普查数据共享利用、灾害评估、应急救灾,甚至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的根本。灾害普查任务内容广泛,由多个部门分工完成,其中我国应急管理系统承担着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调查、综合减灾能力3项调查任务。本文面向应急管理系统灾害普查数据质检的需要,深刻融入地理大数据的思想,探索自然灾害普查数据质检方法体系。具体包括:(1)设计了国家、省、市、县4个层级的应急管理体系质检业务流程框架;(2)建立了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合理性四位一体的质检技术规则体系;(3)构建了由11位编码组成的新型质检规则编码体系,形成计算机软件系统可更新和调用的质检规则库;(4)提出了标准差、中位数等经典统计与空间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属性与空间组合质检方法;(5)探索了基于第三方大数据等异常值交叉检测的新模式;(6)建立了适应我国国情的特殊普查数据处理机制和软件系统响应方式。结合国家试点县质检实践和江西省某县级普查应用实践,对上述方法的可用性进行了实证。实践共...  相似文献   

8.
正12年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追思同胞、警钟长鸣,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2020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浙江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之地,也常受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影响,这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近年来,浙江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讲话和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国家海洋局《关于做好2010年度汛期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国海预字[2010]259号),6月22日~24日广西海洋局在沿海三市开展了汛期海洋灾害防御工作检查。  相似文献   

10.
<正>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海洋防灾减灾主题为“防范海洋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5月12日,由自然资源部东海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  相似文献   

11.
《浙江国土资源》2016,(4):22-23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近日印发《安徽省国土资源系统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要求各单位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避让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对地震引发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次生灾害应急防灾救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反应及时、处置果断、平震结合、保障有力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体系。按照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预案》将次生地质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4个级别。其中,  相似文献   

12.
"防灾减灾,预警先行。在重大自然灾害中保护民众生命,预警是否有效往往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地质情况复杂,灾害多发。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在今年"两会"期间,众多政协委员聚焦防灾减灾,针对完善防御机制纷纷发表真知灼见。梁建华:构建防灾减灾网络体系“目前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体系不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功能不全、网络化程度不高、节点之间联动性不强、信息化程度不好、应急避难体系建设与发展振兴需求衔接度不够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梁建华在向“两会”提出的提案中如是说。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浙江先后受玛莉亚、安比、云雀、摩羯和温比亚等5个热带气旋和台风的影响。《2018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18年浙江省风暴潮和海浪灾害造成31人死亡(含失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88亿元。海洋防灾减灾是浙江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支撑海洋强省建设、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了提升海洋防灾减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2014,(7):64-64
正6~8月,辽宁省进入气象意义的汛期,强降水天气极易导致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将这段时间作为全省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加大巡查力度并做好应急演练,以全面推广和普及地质灾害与应急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明确职责和任务,并通过演练,全面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查找问题和不足,优化预案,完善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刘维 《国土资源》2013,(11):46-47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业务发展规划(2013-2020)》近日出台。根据《规划》,到2020年,地灾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将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地质灾害应急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中心。成立于2011年6月的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可谓"生于忧患"。2010年,我国遭遇了舟曲泥石流、关岭滑坡等一系列重大地质灾害,损失惨重。由此,事关灾区群众生死安危的地灾应急工作,被提到了一个新高生于忧患,我国地灾应急现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海量网络文本中蕴含的灾害事件信息是防灾减灾研究和应用的重要资源。从异构的Web文本中快速、准确抽取灾害事件时空信息和属性信息,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模式与趋势并进行可视化表达,是当前地理信息与灾害信息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从Web文本挖掘的整体技术框架、灾害主题页面抓取、灾害事件信息解析与抽取、灾害事件信息空间展示分析、以及防灾减灾应用系统等方面调研和综述了相关进展。针对防灾减灾领域的Web文本信息获取未来趋势,分析概括了全流程的Web文本灾害事件信息提取适用技术,并指出未来研究趋势:① 重点开展全球灾害信息全景式获取分析,实现全球灾害事件信息的自动化获取、分析及可视化展示;② 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典型热点区域的Web灾害事件信息获取分析应用研究并形成示范系统;③ 按照数据、信息、知识的应用层次,建立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支撑的新型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7.
<正>海洋测绘是一项基础性建设工作,是海洋科学技术的一部分,海洋测绘成果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海域海岛管理、国土空间规划、防灾减灾、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海洋地理信息支撑。伴随着浙江省海洋事业的发展,浙江省海洋测绘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近年来,浙江省对全省海域地理信息进行了全面采集与测绘,进一步完善了海洋地理信息数据。随着浙江省台州湾、乐清湾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2011,(5):16-18
2011年5月12日是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也是我国防灾减灾日。面对地质灾害巨大的破坏性,如何提高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滑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是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重要方面。目前,基于滑坡灾害预测和预警分级成果,系统性的应急措施分类研究还鲜有展开,因此,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例,运用时间序列加法模型将滑坡累计位移分解为趋势项位移与周期项位移,并分别应用多项式拟合及自回归(AR)模型对2个分量进行预测,在此结果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滑坡变形分为匀速变形与加速变形阶段,综合判断滑坡灾害预警等级,开展了针对滑坡预警分级的应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白水河滑坡预警等级主要为蓝色和黄色2种类型,对处于不同的预警等级下的滑坡,可根据滑坡变形特征快速决策,基于滑坡灾害预测和预警分级结果能更有效地指导滑坡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是世界上受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筑起海洋灾害防御坚强壁垒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准确理解自然资源部"三定"规定中海洋预警监测司的职能?如何进一步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就相关问题记者专访了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主持工作的副司长王华。王华表示,此次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自然资源部为履行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