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土地征收补偿原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征收内涵的重新界定: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颁布之前.在涉及土地征收时,不论国有土地还是集体土地,也不论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立法上和学界的论述上一概以土地征用来称之,对土地征用、土地征收并不作区分:修正案颁布之后,我国宪法正式对土地的征收、征用做出了区分。该修正案将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相似文献   

2.
土地财产权益保护需要土地产权制度作保证,特别是上升为法律的产权制度对保护土地财产权益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对土地产权法律制度改革的理论探讨始终不断,实践上也有许多制度创新,但由于土地产权制度涉及到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些敏感复杂问题,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力,因此社会各个方面都保持着小心谨慎的态度,有关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其他产权制度的改革,一些深层问题或核心问题的改革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民主法律、财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缺陷日益突显,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要求保护土地财产权益的要求和愿望。  相似文献   

3.
信息视点     
<正>自然资源部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印发日前,《自然资源部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印发,明确2019年立法工作以推进《矿产资源法》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配套法规、及时高效化解自然资源领域矛盾纠纷、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建设为立法重点,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好法治对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自然资源部2019年立法工作安排中,出台类项目共10件:  相似文献   

4.
1988年4月12日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关于"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的规定,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成为可交易的对象,为我国土地市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形成了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的土地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5.
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该怎样进行补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一次在<宪法>中明确提出了私有财产和补偿的概念.新修正的<宪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后的<宪法>处处体现民本位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征地制度.照此,以往的征地理念和用地模式现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修正后<宪法>的规定,调整征地理念、改变过去建设项目用地的供地模式,修正前的<宪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这里的"征用"实际上更多的是体现"征收"的含义,修正后的<宪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按照修正后<宪法>的规定,现行土地管理有关征地的一些作法、程序、公文表述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征地"的理念需要重新定位,把贯彻落实<宪法>落实在具体的国土资源管理中,使依法行政、民本位思想体现在国土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本人认为,重点是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略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法律制度在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法治建设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海洋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政府网络监管与个人隐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政府监管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冲突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涉及到网络空间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但缺少操作细则,立法应当对政府的网络监管权作出制约.在网络上实现巨大公共利益的同时,实现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从立法背景、立法宗旨、矿业权制度和矿业权转让等4个方面,对中日矿产资源法律制度进行比较,以期借鉴日本矿业法的先进之处,完善中国的矿产资源法律制度,对江苏矿产资源行政管理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房产税作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组合拳”中的新工具,其目标主要是稳定房价、防范金融风险、调节居民财产再分配,构建税收新体系,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对存量住宅征收房产税是对我国房产税立法的完善,其合法性实践上可以从重庆市试点房产税改革的实务中得到借鉴,理论上也可以从房产税的演化、立法法的规定、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要求等方面得以论证  相似文献   

11.
界定生态安全的概念需要将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生态破坏、生态风险等相关概念进行甄别:保障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并非同一概念,生态安全立法规制的对象不仅仅针对生态破坏行为,实现生态安全的途径是对生态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与法的其他价值目标相比,生态安全是社会的"底座安全"因而成为法秩序的基本价值追求。将保障生态安全作为一种新的理念融入环境法体系,以赋予公众生态安全权为突破口,确认生态安全的实体性权能并落实公民的生态安全知情权、生态安全管理参与权、生态安全请求权等程序性权能,对公众的生态安全利益提供全面保护和制度化救济,是为我国生态安全立法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许可撤销是行政审批制度的重要一环,但是《行政许可法》却没有对行政许可撤销程序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行政许可撤销制度中存在条件不清、责任不明、随意性较大等问题,这是立法上的一大缺陷。在行政许可撤销程序上设置告知制度,能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制史》是我国大学法律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关教材却存在着各种问题。针对用什么价值体系来评价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优劣和采用何种篇章结构安排内容的问题,探讨了依据建设政治文明的价值体系来评价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优劣,比采用阶级斗争观点更符合实际;而依据部门法的发展来叙述各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也比那种按朝代来叙述的篇章结构,更简洁清晰,应据此编写出从指导思想到篇章结构全新的《中国法制史》。  相似文献   

14.
民事财产性权利主要包括物权和债权,物权的保护力度强于债权已为众所公认。于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势下,对于某种法益囿于其债权性质而难以得到有力保护时,物权法可在不违背其法律逻辑的前提下对其伸出援手,即法定其为物权。房屋租赁权长期以来被定性为债权(或特殊债权),但在我国房价居高不下,越来越多人选择租房方式来改善或解决房屋利用问题,应将房屋租赁权提升为一种用益物权,这是目前相关立法的逻辑清晰化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从辩证角度看,死刑存废论争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论争的根源在于死刑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性,因而论争的结果终将没有输家和赢家之分,争论将持续下去。然而,论争也有利于改变人们的观念和完善死刑制度。基于此.我们应汲取论争双方各自的合理之处,根据死刑内在发展规律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灵活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16.
从辩证角度看,死刑存废论争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论争的根源在于死刑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性,因而论争的结果终将没有输家和赢家之分,争论将持续下去。然而,论争也有利于改变人们的观念和完善死刑制度。基于此,我们应汲取论争双方各自的合理之处,根据死刑内在发展规律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灵活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wo issues. The first concerns definitions of the Northern Sea Route (NSR) in old and new Russian legislation, and the second relates to Russian rules on icebreaker guiding.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levant Russian legal provisions enacted in 2013 and previous laws in this area, we offer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Our leg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Russia's view of the NSR as a historical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route has not changed. However, the new law redefines the scope and coverage of the NSR, which now comprises the internal waters, territorial sea, adjacent zone, and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In fact, the new law resolves previous ambiguity regarding extension of the NSR boundary to the high seas. (2)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new rules on icebreaker guiding,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NSR is transitioning from a mandatory icebreaker guiding regime into a permit regime. This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its provision of a concrete, practical, and predictable clause on permissible or impermissible conditions relating to independent navigation. According to the new rules, it is possible for foreign ships to undertake independent navigation in the NSR. The Russian NSR policy, therefore, appears to have changed significantly, and has future potential for opening the NSR up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