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4,(7):65-65
近年来,对人工降雨中云内撒播的引晶成核剂——“四聚乙醛(CH_3CHO)_4”的引用试验,得到了各有关单位的注意。福建省气象局和南京大学气象系对四聚乙醛的汽化扩散与撒播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四聚乙醛是由西安化工研究所合成的。施用方式借发射小火箭爆炸撒布。小火箭内装有 TNT 炸药,目前进行了两种地面爆炸实验:一是把四聚乙醛集中在炸药的中间;一是把四聚乙醛和炸药均匀混合。爆炸后在显微镜下作了对比观察,已有下述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2.
冷云催化剂介乙醛的毒性如何?这是大家所关切的问题。现将有关这一问题的一些资料列举如下,供参考。据格顿(Gerten)和黑德(Head)1965年报道:大剂量介乙醛产生类似木鳖碱征候(指神经兴奋);由于介聚作用,氧化为乙酸,所以污染的危险将是很小的。据福田(1966、1968)报道:处理介乙醛时只要不吃下肚就行,没有皮肤吸附的危险;由于蒸发后聚介成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多年来,国内外在人工降水和消雹工作中,广泛使用碘化银作冷云催化剂。碘化银虽然是一种优越的成冰物质,但因过于昂贵,不适于大量使用。近年来,国内对介乙醛作冷云催化剂的试验研究工作进展很快,经实验室检验和飞机作业证明,介乙醛是一种成冰活性好、阈温高、价格低的有机物质,已开始成批生产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76,(2):34-34
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解决四聚乙醛人工降雨剂生产问题”的批示精神,中央气象局于1975年10月6日至10日在保定召开了“四聚乙醛试制与实验经验交流会”,到会的有试制与试生产四聚乙醛的化工研究、生产部门和利用四聚乙醛进行人工降水试验、检定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6,(2):34-34
1975年10月24—30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介乙醛作为冷云催化剂鉴定会”。会议由陕西省科技局主持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部分省(市、区)气象局、有关大专院校和化工科研单位,中央气象局也派人参加,共76名代表。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5,(1):17-18
碘化银是一种较好的冷云播撒剂,在国内外的人工降水和防雹工作中广泛应用。但碘化银昂贵、稀少,不宜于大量使用。从1973年开始,国内研究了一种新的冷云播撒剂——四聚乙醛。四聚乙醛是一种成冰活性高、价廉、无毒的有机物质,当温度高于-10℃时,其成核率较碘化银高100—1000倍,而价格又比碘化银约低100倍。实验检定结果表明,四聚乙醛有很高的成冰阈温(不低于-2℃),在实验室内,利用简单的汽化—凝结设备,产生的四聚乙  相似文献   

7.
1947年凡内格特(Vonnegut)发现碘化银微粒是优越的成冰核,可做为冷云催化剂取代干冰。此后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人工降水与防雹工作。由于碘化银昂贵、稀少,因而寻求新的催化剂的研究从未中断。1957年开始有人将注意力转向有机物质。1963年福田矩彦(Fukuta)发现四聚乙醛(Meta-ldehyde)是优越的成冰物质。  相似文献   

8.
西起博乐、乌苏东至奇台、木垒的北疆沿天山一带是新疆冬小麦的主要产地。为了保护冬小麦安全越冬和缓解春旱,自1978年冬季以来,新疆人影办一直坚持开展飞机人工增雪作业试验。其中1978~1984年主要以探测研究为主、结合开展作业试验。由于缺乏完善的作业指挥系统,因此作业试验存在很大盲目性。1985年以后着重抓了飞机人工增雪作业(试验)指挥系统的建设与应用。1985年以来,新疆北部冬季飞机人工增雪作业(试验)指挥系统的建设主要取得以下进展:(1)引进了机载碘化银发生器,取代了干冰、介乙醛、碘化银水溶液等播撒装置,提高了播…  相似文献   

9.
朱维庆  耿学义 《气象学报》1989,47(3):265-271
本文提出两种自回归(AR)谱估计方法,它们是Hanning数据自适应加权和Hanning加权的复Burg方法(CHDAB和CHB)。它们的特性与当今最好的一类AR谱估计方法,即数据自适应加权的Burg方法(DAB)一样好,而且算法简单,易于选择初始的两个反射系数。本文把CHDAB和CHB两种方法应用于声达信号的谱估计,在单谱峰的情形下,获得的结果明显优于FFT。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冰核浓度的测量,还没有令人满意的标准外场方法,尽管滤膜技术是一个有希望的选择,但这要能消去或能说明随取样体积增加冰核浓度下降的趋势。为此研制和试验了一种改进的显现暴露后滤膜的通风(动态)云室系统。对从新的动态云室得出的自然冰核浓度与同时由静态扩散云室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采用静态云室方法,其结果表明存在体积效应,但在新的动态系统的结果中这种效应消失了。为了证实通风气流效应,对混有氯化钠或不混有氯化钠粒子(吸湿材料)的碘化银和四聚乙醛这两类不同人造冰核的取样滤膜进行显现。不管是否混有吸湿物质,测量的人造冰核浓度具有相同的数量级。自然和人造冰核浓度测量的一致性表明用新的动态云室技术可以消除体积效应。  相似文献   

11.
闽中雨季区域雨量统计特性及人工影响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福建古田水库地区三年人工降水随机试验的效果,应用双样本回归分析方法作了统计检验。结果发现:(1)区域雨量的四次方根变换正态性很好,拟合度达0.94;(2)区域雨量回归分析中,催化单元与对比单元的余方差不一定相等;(3)三年试验目标区平均增雨量20.3%,平均绝对增雨量1.11(毫米/3小时),显著度a=0.05;(4)在各种天气条件下,以锋面天气的催化效果最好,平均增雨量达70.6%(a<0.05),平均绝对增雨量2.82(毫米/3小时)。其它天气条件下的平均效果都不显著;(5)自然雨量小时,相对增雨量大,它随自然雨量增大而减小,当对比区自然雨强大于3(毫米/小时)时,催化效果就不显著;(6)催化效果大于20%的区域位于作业点下风方10—50公里,宽约20公里的范围;(7)介乙醛与碘化银的催化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生物气象学家经过统计,把各种气象要素的特定组合分成六个相位,它们似乎能够说明人的某些行为变化和身体疾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池焕申 《气象》1978,4(10):18-18
在天气学中,通常把一些水平范围小(几—几百公里),生成时间短(几—十几小时)的天气系统,如飑线、冰雹、龙卷、暴雨(特大暴雨)等,列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它们的出现,大多具有破坏性,严重地威胁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受到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杭州大到暴雪虽发生次数较少、平均每年只有1—2次,但造成的灾害是严重的,轻者影响交通运输、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重者停水、停电、通讯中断、房屋倒塌、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大到暴雪的预报服务工作,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选择1980—1992年,杭州市区积雪深度≥10cm的大到暴雪过程,共7个个例(见表1)。通过分析发现,它们的主要影响系统均为中低层切变线、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因此,把它们作为一种大到暴雪的基本模式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韩扬  胡银芬 《气象》1980,6(6):25-26
在出现某种天气现象时需要怎样记录和编报,常常是在规范和电码中分几处规定的。本文按天气现象把它们综合在一起,条理清晰,便于记忆和查考。特摘录刊登,供地面观测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气象资料对外开放服务,长期以来均以手抄为主。由于使用频繁,初期报表大多破旧不堪,因此资料工作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极为有利。目前苹果机中 DBASE-Ⅱ较为流行,用它可以建立资料检索系统,代替人工抄录、统计等,不足之处是其运算能力有限。而 BASIC语言有较强的运算能力,但它们的数据不能直接共享。为了充分发挥 Apple-Ⅱ的作用,本文先对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一简介,然后再介绍 CP/M、DBASE-Ⅱ、DOS3.3等系统的转换软接口。  相似文献   

17.
大气物理研究所今年研制成功了一套建立在APPLE Ⅱ PLUS微型计算机基础上的雷达回波彩色图象显示和预报系统。它可以直接从雷达采集回波数据和其他必要的辅助数据,并把它们记录在磁盘或磁带上,以便随时重放。系统主要由微计算机、彩色图象显示器、打印机、磁盘(带)记录器和其他各种必要的输入、输出接口设备构成。目前,这个系统可以实现下列处理功能:(1)准实时高解析度彩色回波图象显示。在存贮器中,回波  相似文献   

18.
西藏普莫雍错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季风雨影区,主要由冰川融水补给。根据湖泊的等深线分布和主要补给河流的入湖路径,对采自普莫雍错1~62 m水深范围的表层沉积物介形类和相关水环境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普莫雍错表层沉积物中含有7属9种介形类,其分布主要受湖泊水深、pH值、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介形类与水环境因子的降维对应分析、典型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水深是影响表层沉积物介形类分布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用偏最小二乘法加权平均回归与校正模型建立的介形类-水深转换函数具有较高的精度与可靠性。利用此转换函数模型和一个72 cm长重力湖芯的介形类属种分析结果,定量重建了湖泊水深波动历史。湖面波动与湖芯的总有机碳、总无机碳、粒度等代用指标比较结果表明,普莫雍错6.0 kaBP以来的环境变化具有6.0~4.3 kaBP的温凉浅湖面期、4.3~2.0 kaBP温暖的湖面波动期及2.0 kaBP以来温暖的湖面扩张期。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飑线发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2,他引:39  
本文根据我国18个飑线个例,研究了飑线发生的天气背景、触发条件和形成的物理条件(热力和动力学条件)。并且把这些条件与暴雨形成的物理条件作了对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它们对飑线的预报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档案是指在气象科学技术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存档价值的各种历史文献。它是国家科技档案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之一。国家气象局1986年颁发的《气象科技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分类法)把气象科技档案分为以下七大类,即气象科技管理档案、气象记录档案、气象业务技术和服务档案、气象科学研究档案、气象仪器设备档案、气象教育档案、气象基建档案,共七大类档案。它们充分体现了气象系统各部门科技活动的所有过程,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