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鸟海鸟是一种能够适应海洋气候环境的鸟类,而无论于生活习惯、处事态度、生理运行等皆与其他鸟类大为不同。不同的海鸟有不同的获得食物的方式。企鹅、鸬鹚和海雀等海鸟特别善于潜水,它们的潜水深度可达10~15米,帝企鹅甚至可潜入265米深处,并在水下停留18分钟之久,堪称是海鸟中的潜水冠军。潜水类海鸟的腿经常位于体后,羽毛的防水性很强,蹼发达,不善  相似文献   

2.
船在海上航行,我们往往只能听到海鸟的啾啾声,浪涛的哗哗声,总以为大海是个静谧的王国,而那些品种繁多的无数鱼类,全是“哑吧公民”。其实不然,经过科学家的长期观察和试听结果,确认大多数鱼类都能发音,且频率可达4800赫兹左右,整个海洋是鱼音繁杂的世界.各种鱼类都有它们自己的“语言”。鱼类能说能听,它们并无外耳,但骨头内部却藏着能起听觉作用的内耳,可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西沙群岛鱼类复殖吸虫研究的第三篇报告。文中记述的都是幼虫,它们有的是与成虫混在一起寄生于宿主体内,有的是单独在宿主体内生活。经鉴定分隶于6科,共8种。测量以毫米为单位。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9,(6):9-9
在海洋中,大约有90%的地方是阳光无法到达的,那里一片漆黑。深海鱼类是否会有更为敏锐的听力,帮助它们在黑暗中捕捉猎物、寻找配偶、躲避敌人?一项新研究表明,深海鱼类进化出了不同寻常的耳朵,以适应深海环境。例如,几种生活在中美洲水下1000米深处的太平洋辐鳍鱼,它们的耳石上长出了又长又硬的茎状结构,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相似文献   

5.
正蝰鱼是鲑形目蝰鱼科蝰鱼属海生鱼类的统称,见于各主要大洋的热带海区。垂直分布水下4700~300米,均为深海种类,沿体侧有发光器,有的在鳍末端和口腔内也有发光器,所发之光有时用于诱集摄食其他鱼类。鱼因牙大且突出两腭之外似蝰蛇而得名。体型均小,最大的是太平洋的梅孔蝰鱼,长达30厘米。蝰鱼是昼夜垂直洄游鱼类,白天的时候它们呆在1500米深处,晚上则上升至不到600米深的水域,这里的食物更加  相似文献   

6.
正飞鱼是银汉鱼目飞鱼科约40种海洋鱼类的统称,以"能飞"而著名,所以称飞鱼。飞鱼并不轻易跃出水面,每当遭到敌害攻击的时候,或者受到轮船引擎震荡刺激的时候,才施展出这种本领来。可是,这一绝招并不绝对保险。有时它在空中飞翔时,往往被空中飞行的海鸟所捕获,或者落到海岛或者撞在礁石上丧生。飞鱼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里,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地中海都可以见到它们飞翔的身姿。有些种类有季节性近海洄  相似文献   

7.
军舰鸟     
据称,在海湾战争中名噪一时的美国“爱国者”导弹,是科学家受军舰鸟的启迪研究出来的。要说其中故事,得从军舰鸟说起。军舰鸟是一种生活在我国沿海以至印度洋东部一带的大型海鸟,体长有70厘米,体羽黑色而带蓝绿色光泽,白天在海面飞翔,夜宿岸边林带。军舰鸟的飞行速度极快,每小时可飞150多公里,是海鸟中飞行速度最快的鸟类。军舰鸟主食鱼类。凭它高超的飞行本领,练就了一手捕鱼绝技和吃鱼妙法。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物容易把一些塑料垃圾吞下,海龟喜吃酷似水母的塑料垃圾袋;海鸟则偏爱旧打火机和牙刷,当它们将这些东西吐出来返哺小海鸟时,小海鸟往往会被噎死。  相似文献   

9.
期待     
《海洋世界》2012,(1):F0002-F0002
海滩上,一群海鸟排成一排遥望远方。海鸟是一种能够顽强地适应海洋气候环境的鸟类,新年伊始,它们在期待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鱼嘴展奇功     
如果你粗略地看一下海洋鱼类,它们的嘴巴可谓千奇百态:有的像鱼叉、有的如镊子、有的似铁铲,有的仿锯齿,有的恰烟管……有“樱桃小口”,也有“血盆大嘴”;有伸长剑的,也有甩细鞭的;有的坚硬能穿钢铁的,也有柔软似杨柳的……但细分一下,它们的嘴巴功用不  相似文献   

11.
硬骨鱼类的渗透压调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的各种硬骨鱼类,它们体液的渗透浓度是比较接近和稳定的,但它们所生活的外界水环境的盐度却相差很大,鱼类为了维持体内一定的渗透浓度必须进行渗透压调节,鱼类调节渗透压能力的大小,决定了它们对水环境盐度变化的耐受力。研究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能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譬如通过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地球上1.6亿平方千米的水域中,生活着约1.3万种鱼类,由于千差万别的生活环境,形成了鱼类多种多样的生殖特性,说起来真是妙趣横生,我们不妨从鱼儿的“婚装”谈起。五颜六色的婚装有些鱼类在生殖期来临时,雄鱼的身体颜色会发生变化,有的体色变浓加深,有的显现出非常鲜艳的色彩。例如,麦穗鱼在生殖季节身体变成浓黑  相似文献   

13.
鱼类的五官     
鱼的眼睛从鱼的眼睛和体长的比例来看,鱼眼比其他动物眼睛显得大。那么,鱼的眼睛构造又如何呢?我们可以拿照相机来说明。鱼眼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而眼内视网膜则相当于感光胶卷,物体光线通过水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而产生视觉。有的鱼眼睛很小,甚至消失。也有的鱼眼大如望远镜。鱼眼的大小和它日常所接触的光线很有关系。生活于水的上层或中层的鱼,它们都有正常的眼睛,如鲤鱼、鲫鱼、黄鱼等鱼类。而生活在300~1500米深处的鱼类,因这里的光线极弱,一般眼睛都比较大,大眼鲷鱼  相似文献   

14.
鱼类     
海洋鱼类是最适应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它们用鳃溶解水中的氧。大部分鱼类都用漂亮的尾巴在水中游动,用鳍掌握方向和进退。鼻孔、眼晴和两侧对震动极为敏感的细胞组织可使鱼类躲避敌害。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求食饵而进入海洋的企鹅、鲸类、海豹等海鸟和海兽是高度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但它们还没有从必须用肺呼吸的困境中得到解放,它们既要进行潜水摄食,又必须在水面上进行呼吸。一般动物的潜水能力,取决于体内氧气的贮存量和消耗量。依靠呼吸吸进体内的氧气作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被贮藏起来。海鸟、海兽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量非常多,单位体重的血红蛋白是人的3倍,肌红蛋白是人的10倍。这些动物体内贮藏氧气的能力高,而且在潜水时又具有抑制氧的消耗量的功能,即在潜水时一边减少心搏数,一边限制部分血液的循环,潜水时  相似文献   

16.
海鸟是以海洋生物为食的鸟类,它们常常下潜到水中觅食。近几十年来,布入海洋中的渔具的数量不断增加,许多下潜捕食的海鸟往往因撞到渔具上或被网衣缠住而死亡。对海鸟威胁最大的渔具是流刺网,这种渔具的网衣长达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据绿色和平组织调查统计,仅日本一国每年就用大型中上层流网捕杀了约80万只海鸟。美国国家科学院也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流刺网的网衣是一种不易腐烂消失的化纤制品,它一旦流失在海洋中,就会  相似文献   

17.
在江河湖海中,生活着千姿百态的鱼类,它们在水中漫游,仿佛是一个寂静的世界。其实不然,鱼类也能发现各种各样的声音,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海洋生物毒素的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知人们是否充分认识到,海洋生物资源不仅能给人类带来好处,而且它们中的一些种类还能给人类带来灾害。无论是藻类、腔肠动物、腹足类动物,还是鱼类,它们中的一些种类都含有很强的毒素。据有关资料表明,现已查明的海洋生物中有毒的生物达1000余种,其中仅鱼类就占有500余种,其它海洋生物物种中的毒素也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瑞士科学家培育出一种新鱼类,它们既可在水里生活,又可在陆上生活,甚至会飞,人们叫它水陆空“三栖”鱼。这种鱼是基因工程师借助遗传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一种杂交变种新鱼类。这种三栖鱼具有生产  相似文献   

20.
方舟 《海洋世界》2011,(2):46-49
地中海可能会丧失其蓝鳍金枪鱼物种,高科技的捕鱼技术和不善的渔业管理,已经将金枪鱼的储量降低到了危险的水平. 世界海洋中,没有比巨型蓝鳍金枪鱼数量更多的鱼类了,成年蓝鳍金枪鱼身长可达4米,重达680千克,其寿命长达30年.它们在水下的速度却快得惊人,能达到每小时40千米,水下潜水深度能超过半英里0.8千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