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大珠母贝术后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蚌复康(A组)、鱼蚌康复剂(B组)和盐酸普鲁卡因(C组)对人工插核后的大珠母贝进行术后处理,并经室内人工管养度过休养期。结果显示:术后成活率C组为70.0%,A组为60.0%,对照组为364%;留核率A组为66.7%,C组为57.1%,对照组为50.0%。表明蚌复康与盐酸普鲁卡因可以明显提高植核母贝的术后成活率和留核率;另外,休养期在室内度过也有助于提高留核率。  相似文献   

2.
以印度尼西亚引进大珠母贝亲本繁育的子代F1群体进行植核育珠,育珠贝数量8086只,在海区休养20d后,统计育珠母贝的成活率与留核率,比较3月与4月植核手术育珠贝的育珠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休养期结束后,育珠贝的成活率与留核率分别为97.57%和90.69%;育珠期3个月时(6月17日)育珠贝的成活率为81.22%;4月植核育珠母贝的留核率与成活率明显高于在3月的植核育珠母贝,但两者之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大珠母贝植核育珠过程中存在的严重吐核问题,进行了采用固核器、磁性吸引力、手术缝合伤口和医用胶粘合伤口等4种强制性固核技术的大珠母贝植核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固核器和磁性吸引力固定珠核的植核效果最好,休养期成活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留核率达到100%;手术缝合伤口固核方法也有较好的固核效果,休养期留核率达到67%,但植核贝休养期成活率较对照组低,为76.7%;医用胶粘合伤口方法无固核效果,育珠贝休养期成活率和留核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马氏珠母贝的育珠效益,比较海水盐度、抗生素和休养方式对马氏珠母贝育珠贝成活率、留核率和优良珠率的影响。【方法】实验1,设置休养海水盐度为22.5、25.1和27.8,以天然海水盐度31.7为对照组;实验2,休养期间,分别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盐酸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和硫酸庆大霉素,手术第1天用量为10 mg·L~(-1),植核手术后1 d起使用量为5 mg·L~(-1),连续使用5 d;实验3,分别在室内水池、池塘和天然海区进行马氏珠母贝的术后休养,研究不同术后处理方式对育珠贝产珠性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低盐度海水休养对马氏珠母贝育珠贝的优良珠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对育珠贝成活率和留核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养期间使用抗生素对马氏珠母贝育珠贝的成活率、留核率和优良珠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养方式对育珠贝的成活率和留核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水池休养的育珠贝成活率和留核率最高,海区休养的育珠贝最低。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珠核规格、植核位置和贝龄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 Jameson)游离珍珠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核规格、植核位置和贝龄对育珠贝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珠核直径5.0 mm组休养成活率和育珠成活率最高(90.0%和80.0%),8.0 mm组最低(60.3%和68.0%),珠核直径6.0 mm组成珠率和优质珠率最高(84.0%和38.0%),8.0 mm组最低(43.3%和12.0%);植核位置在性腺左侧("左袋")的育珠贝休养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最高(88.0%、83.4%和38.0%),性腺左、右侧同时植核的育珠贝休养成活率最低(58.0%),右侧植核的成珠率和优质珠率最低(20.0%和12.7%);2.5龄组休养期和育珠期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率最高(92.0%、78.0%、82.0%和37.7%),4.0龄组最低(78.0%、63.0%、66.0%和24.0%);大珠母贝最适宜育珠条件:"左袋"植核,首次植核规格为直径6.0 mm,贝龄2.5 a。  相似文献   

6.
大珠母贝人工苗工厂化分组标粗;室内养殖54d,贝苗平均壳高从入池时6.61mm增长至13.08mm,最大为14.25mm,平均成活率31.9%,最高达49.8%。试验结果初步表明:1.大珠母贝岸上室内工厂化养殖不但可行,而且也将是解决当前海上养成困境的一条出路;2.发现自然海区中也存在饥饿死亡现象及死亡潜伏期,反映出海上养殖高死亡率的复杂性;3.人工配合饲料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贝苗的增长率和成活率,显示出广阔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为21.4℃—31.2℃,盐度为27.2‰—36.3‰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了企鹅珍珠贝培育附壳珍珠的研究。经287天的育珠,成活率87.5%。在收获的15个母贝中,植入直径为7~10mm的珠核47粒,佛像模型2个;收获附壳珍珠40颗,佛像2个,留核率达85.7%。其中商品珠35颗,商品珠率为83.3%。在商品珠中,珠色为银白色的16颗,占45.7%;金黄色的16颗(包括1佛像),占45.7%;污斑珠3颗,占8.6%。珍珠直径超过11mm的有5颗,10.0~10.9mm的有19颗,9.0~9.9mm的有9颗,8.0~8.9mm的仅1颗。抽测珍珠5颗,珠层厚度最大者862.5μm,最薄者562.5μm。  相似文献   

8.
从北部海沿海采捕的日本鬼You(Inimicus japonicus)亲鱼,经暂养后进行催产,雌鱼每千克体重注射LRH-A310-μg+DOM5mg或HCG600~800IU+LRH-A330~40μg;雄鱼注射同样药物,剂量减半。共采卵109万粒,平均受精率89.0%,平均孵化率为90.0%,共培育出体长1.8~2.8cm的幼鱼26.8万尾,平均成活率30.7%。  相似文献   

9.
马氏珠母贝育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3个实验,分别比较了植核时间、植核贝龄、育珠模式对马氏珠母贝育珠效果影响。实验I,设立A1、A2和A3组,植核时间分别设置4月份、7月份和10月份;实验II,设立B1、B2、B3和B4组,植核贝龄分别设置1.0龄、1.5龄、2.0龄和2.5龄;实验III,设立C1、C2和C3组,育珠模式分别设置海区休养与育珠、池塘休养与育珠和池塘休养与海区育珠。按常规技术植核,经1个月的休养期和15个月的育珠结束后,比较各组间休养与育珠的成活率、留核率、成珠率、优良珠率及育珠绩效值的差异。结果表明:植核时间、植核贝龄、育珠模式对植核贝的成活率和育珠绩效值均存在显著的影响(p值<0.05);对育珠贝的留核率、收珠率和优良珠率无显著性影响(p值>0.05);实验I,A1组(4月份植核)育珠绩效值最高,A2组(7月份植核)育珠绩效值最低;实验II,B2(1.5龄)育珠绩效值最高,B4组(2.5龄)育珠绩效值最低;实验III,C3组(池塘休养与海区育珠)的育珠绩效值最高,C2组(池塘休养与育珠)育珠绩效值最低。马氏珠母贝适宜的植核时间为4月份,适宜的植核贝龄为1.5龄,利用池塘休养结合海区育珠能够有效提高育珠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企鹅珍珠贝人工养殖及育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贝中间养成中采用柱形笼养殖法,母贝的养成中采用穿耳开放式养殖法,与全程采用锥形笼的传统式养殖方法相比较,进行企鹅珍珠贝人工养殖。结果表明:采用本技术养殖企鹅珍珠贝,在幼贝中间养成阶段,比传统养殖的壳高生长速率提高32·1%(P<0·05),壳长生长速率提高30·3%(P<0·01),成活率提高36%(P<0·01);母贝养成阶段,比传统养殖的壳高生长速率提高28·1%(P<0·05),壳长生长速率提高26·7%(P<0·01),成活率提高18·3%(P<0·01)。同时进行企鹅珍珠贝人工培育游离珠实验,植核贝在休养期和育珠期存活率分别为71·2%和54·3%,留核率分别为29·6·6%和21·0%,成珠率58·6%,优质珠比例为26·7%。  相似文献   

11.
马氏珠母贝的术前处理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根据马氏珠母贝手术贝的不同生理状态,分别用控制海水流量、饵料等抑制贝的生殖腺发育,或促进生殖腺发育并诱导产卵排精的方法,对手术贝进行术前处理,结果表明:手术后休养期成活率平均为92.9%,最高的达95.3%;育珠期成活率平均为75.3%。最高的一组达85.3%;平均每个贝留核数1.06粒,最高的达1.17粒,同时珍珠质量明显提高。用术前处理方法,产量和产值可提高52.3%。  相似文献   

12.
以2龄马氏珠母贝为材料,建立S1(对照组)、S2(术前处理后不插核)、S3(术前处理后插核)和s4(不做术前处理直接插核)四个试验组,每组500个个体。比较研究了术前处理和休养期间各组软体部干重和糖、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试验结果如下:(1)术前处理后,S2和S3组软体部干重显著小于S1组(P〈0.05);S2组短期休养后恢复到S1组水平:S3组在休养期结束后仍然显著小于S1组(P〈0.05)。(2)插核后,S4组软体部干重显著小于S1组(p〈0.05);休养20天后恢复到S1组水平;(3)术前处理后,S2和S3组的软体部糖、脂肪含量明显下降。(4)插核后,S4组的软体部糖、脂肪含量明显下降。(5)试验期间,各组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术前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育珠贝的生理活性:术前处理的马氏珠母贝表现出补偿生长效应,并在营养限制或创伤后的恢复过程中,首先利用体内储存的糖原和脂肪。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在HCl介质中,D401(EDTA)螯合树脂对铂、钯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在pH=2~4范围内,树脂对钯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饱和吸附量70.5mgPd(Ⅱ)/g—R。PH≥4时对铂不吸附;钯的负载柱可用[0.1molTu(硫脲)+0.5molHCl]/L混合液定量洗脱,洗脱率为99.2%、获得了pH=4盐酸溶液中树脂柱分离铂、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w(SiO2)介于66.62%~72.36%之间,全碱w(Na2O+K2O)在7.82%~8.83%之间;里特曼组合指数(σ)在2.13~3.26之间,K2O/Na2O 比值为1.63~1.84,属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岩浆。铝饱和指数(A/CNK)为1.0~1.2,结合岩石类型判别图解(ACF),岩石属过铝质 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为9.46~15.6,(Ce/Yb)N=7.62~15.20,曲线为右倾,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δEu集中在0.33~0.49之间,铕具明显负异常。微量元素表现为 Rb、Th的强烈富集,Zr、Hf、Yb亏损,结合构造环境判别认为其形成环境为后碰撞。据其主、微量元素特征,CaO/Na2O 比值为0.42~0.76,均大于0.3,认为源区物质成分主要为杂砂岩;Rb/Sr比值介于0.79~1.82之间,结合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认为岩浆主要来源于未完全成熟陆壳的部分熔融。利用锆石 U-Pb测年,206Pb/238U 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23.99±0.91)Ma,代表原岩结晶年龄。   相似文献   

15.
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黄铁矿及地球化学样品中微量碲,采用硝酸,盐酸,高氯酸分解样品,用浓盐酸将六价碲还原成四价碲,再用硼氢化钾继续还原使碲形成氢化物TeH2,在AFS1201C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测定碲的检示限为0.18μg/g,精密度RSD%为6.8%,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费用低,可应用于大批量地球化学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首次对内蒙古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 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2)=68.32%~70.62%),富 碱(w(Na2O+K2O)=7.79% ~9.01%),贫 CaO(0.89% ~2.51%)、MgO(0.80%~1.30%)、P2O5(0.16%~0.23%)的地球化学特征。A/CNK 和 A/NK 值分别介于0.99~1.08和1.22~1.42之间,属于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13.35~16.19),无 明 显Eu、Ce异常,富集 K、Rb、Th、Ba、Sr和LREE,相对亏损 U、Ti、La、Ce,综合分析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ICP-MS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303±2)Ma,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产物。Hf同位素数据显示,其具有高的εHf(t)值(+9.20~+15.89),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分布于700~500 Ma之间,反映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起源于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形成于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后的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不同规格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5~30℃下,橄榄蛏蚌耗氧率和排氨率为大规格组均小于小规格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橄榄蛏蚌软体部干重(W)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在实验温度(15~30℃)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橄榄蛏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先逐渐增加,后随之下降,两者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25℃和20℃。耗氧率(0)、排氨率(N)与温度(T)和橄榄蛏蚌软体部干重(N)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D=-0.6513 0.0532T 0.1073W,N=32.1626-1.0566T 1.3222W。二方程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42和0.8921;F检验分别为极显著和显著。  相似文献   

18.
沙虫干呈味及功能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沙虫干抽提物成分的组成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w为10.3%,占抽提物含氮物质的77.9%。抽提物组成中呈甘味的Gly(3.2%)、Ala(2.5%)和呈鲜味的IMP(0.27%)、Glu(0.25%)、琥珀酸(0.35%)等成分同沙虫干独特的风味有关,Na^+、Cl^+等无机离子同其呈味相关,此外,牛磺酸含量w高达3.2%,是富含牛磺酸的一种海洋生物;精氨酸的含量w亦较高,为1.2%  相似文献   

19.
用180只56日龄肉用仔珍珠鸡,测定了高温环境(25~34℃)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不同量的NaHCO3 (质量分数分别为0% ,0.5% ,1.0% ,1.5% ,2.0% ,2.5% )对珍珠鸡肥育期(56~84日龄)生产性能及血液pH 值的影响,基础日粮含 ME 13.37 MJ/kg,CP18% 。结果表明:体增重、采食量、屠宰率、血液pH 值不受日粮中NaHCO3的显著影响(P> 0.05),但体增重、采食量、饲料利用率受性别的显著影响(P< 0.05),母鸡比公鸡的体增重大18.8% ,采食量高8.02% ,饲料利用率高9.70% ,公母鸡间的这种差异在1.5% NaHCO3 添加组表现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设f(z)为复平面上的超越亚纯函数,不具有形式Cexp(-Bz/A),其中A、B及C为复数,则T(r,f)可被f(z)的极点计数函数及Af(z)f'(z)+Bf ̄2(z)的a计数函数(a≠0)所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