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总结了2008年10月5日乌恰6.9级地震前背景性异常:1900~2008年新疆6.8级以上地震时空分布表明,于田7.4级地震发生后新疆仍缺少一次6.8级以上地震:2004年12月以来新疆3.5级以上地震累积频次持续低值;乌恰地区6级地震超常平静:2003年以来在乌恰地区形成4级地震空区;2006年以来新疆相继形成2条4级地震条带相交于乌恰地区: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乌恰台地震波振幅比大范围低值;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沿卡兹特阿尔特断裂出现2次符合预报指标的异常增强现象:2008年2月以来喀什台地磁垂直分量拟合差值持续低值;2006年9月以来莎车台土层应力2道测值先后出现偏离正常年变现象.  相似文献   

2.
天山地区中强地震预报判据及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新疆6级地震成组活动与7级地震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结合天山地区不同构造环境,开展中强地震孕育阶段不同区域地震活动图像演化和强震短期前兆异常综合特征研究,在总结天山地区中短期异常特征及预报判据基础上,提出中短期阶段预报方案。预报方案:①时间预测。南天山在地震平静背景下,局部地区出现较明显的地震增强现象;北天山3~4级地震出现增强-平静-显著地震过程;大范围前兆观测出现同步异常变化等。②地点预测。地震活动增强区、空区周围、条带端部或空段、显著事件周围,定点前兆短期异常相对集中区域等,可做为地震发生的预测地点。③强度预测。预测区周围历史地震强度、新疆5级地震平静持续时间、震前地震活动强度等可做为强度预测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2020年3月23日和7月13日,新疆天山中部地区分别发生拜城5.0级和霍城5.0级地震,其中拜城5.0级地震发生在南天山地震带中段,霍城5.0级地震发生在北天山地震带西段。系统总结2次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表明:①拜城5.0级地震:震前主要存在5级地震成组和尼勒克钻孔应变中短期异常;②霍城5.0级地震:震前中短期异常比较丰富,存在3级以上地震带状分布、地震发生率指数、D值、调制比、b值异常,而地球物观测则以形变异常为主,主要出现在震中附近区域。综合分析认为:①拜城5.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较少,地球物理观测以趋势异常为主,短期指示意义不明确;②霍城5.0级地震前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异常较为丰富,为后续中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琼  聂晓红  吴传勇 《中国地震》2013,29(4):448-461
通过分析北天山地区历史强震、构造活动背景、区域应变能积累特征以及2011 年11月1 日尼勒克、巩留交界6. 0 级和2012 年6 月30 日新源、和静交界6. 6 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异常特征等,探讨了这两次6 级地震前的地震学中短期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11 年6 月以来北天山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处于加速活动状态,进入应变能释放阶段;尼勒克、巩留交界6. 0 级和新源、和静交界6. 6 级地震震前先呈6 级地震平静而后被打破、中强地震成组活动和空间迁移、条带和空区等较明显的中期异常;震前还出现了较为相似的4 级以上地震围空和5 级逼近地震,且逼近地震与主震发生时间间隔均为14 天,显示了较清晰的异常图像和较明显的中短期震兆特征。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07年7月20日新疆特克斯5.9级地震前后乌鲁木齐形变站跨断层短水准及F2断层出水异常.该次地震前后乌鲁木齐形变站的形变资料出现了明显的短期形变异常及震后效应,也反映了现今雅玛里克山断裂带的最新构造运动.表明该台的观测手段对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5~6.0级以上地震有较强的监控能力,并对乌鲁木齐周边及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临震前兆异常反映,这可能为震情趋势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莹甄  赵翠萍 《内陆地震》2003,17(4):309-316
分析了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5.4级地震前北天山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5.4级地震发生在2002年北天山4级地震集中活动区空段,震前12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3项地震波参数出现短期异常。震前3个月乌鲁木齐震情窗出现超警戒线异常。震前10天震中附近地区地震和震群活动显著。  相似文献   

7.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地下流体远场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的动态观测资料,发现在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新疆北天山地区多个流体监测点的测项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地下流体地球化学预测出现高值异常、油气井震前发生井喷、地下流体水动态则出现同震振动效应和震后阶跃变化。最后,对比分析了新疆及邻区7级以上地震和6级强震群对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的影响,并认为强震的地下流体远场效应与震中距离具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疆历史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基于古登堡里克特的震级频度关系对新疆及其境内南天山、北天山历史地震目录的完整性进行分析,通过地震频度、b值拟合以及地震遗失率的估计,大致确定了不同下限震级的完整目录起始时间。新疆6级以上地震1900年以后是相对完整的,5级以上地震在1955年以后是完整的,4.7级以上地震1965年以后是完整的。南天山和北天山5级以上完整地震目录可从1952年开始,4.7级以上地震1963年后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9.
应用地震活动统计量βn定量分析了新疆天山地震带不同分区中小地震活动状态以及中强地震前中小地震活动速率的异常特征,并提取了中强震前βn值的中期预测指标.结果表明,当βn值满足各研究区的异常指标时,北天山和南天山东段1年左右可能发生5~6级地震;巴楚-阿图什和喀什-乌恰地区1年左右可能发生5.5~7.0级的地震.从发震时间来看,乌鲁木齐、乌苏-石河子和喀什-乌恰地区中强地震基本发生在βn值异常结束后;拜城-库车地区和巴楚-阿图什地区部分中强震发生在βn值处于异常状态过程中.各研究区中强震前1年左右中小地震活动具有区域特征:乌鲁木齐地区呈现增强;乌苏-石河子地区和喀什-鸟恰地区既有增强也有平静;巴楚-阿图什地区以平静为主;南天山东段和阿克苏-巴楚地区异常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苏乃秦 《内陆地震》2002,16(3):224-234
对新疆北天山l931年以来6级以上、l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进行了分析,发现震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空区或条带出现,其孕育时间一般为8-14年;震源深度呈现由浅而深、通常超过25km的变化,孕育时间一般为3—4年。同时对上述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前兆特征的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所选资料的精度等问题进研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震前经常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展开研究,分析了首都圈地区1970年以来Ms5.0级以上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8次(组)Ms5.0级以上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均出现了地震条带和逼近地震,震前有87.5%的逼近地震距主震130 km内;87.5%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孕震空区,并在空区边...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震例》(1970—2013年), 系统清理了246次M≥5.0震例前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 并结合区域差异进行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的统计特征研究。 结果显示: ① 在246次震例中, 震前出现地震空区、 地震条带的震例数分别为105次、 51次, 占震例总数的42.7%和20.7%; ② 随着主震震级的增大, 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出现的比例逐渐增大, 尤其是7级以上地震, 震前出现地震空区的震例数占同类震例总数的83.3%, 出现地震条带的震例数占同类震例总数的66.7%, 可见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可能是7级以上强震的重要异常判据; ③ 针对整个中国大陆及近海, 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的持续时间、 展布尺度、 起始震级与主震震级存在一定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能够通过95%置信水平的阈值检验; ④ 各主要构造分区的统计结果差异较大, 青藏高原北部除地震空区持续时间外, 其余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参数与主震震级之间的线性关系均通过阈值检验, 南北带中南段和华北地区有个别参数通过检验, 天山地区所有参数均未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13.
The reason for the failure to forecast the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is under study, based on the systematically collection of the seismicity anomalies and their analysis results from annual earthquake tendency forecasts between the 200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Pass M_S8.1 earthquake and the 2008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thquake tendency estimation of Chinese Mainland is for strong earthquakes to occur in the active stage, and that there is still potential for the occurrence of a M_S8.0 large earthquake in Chinese Mainland after the 2001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Pass earthquake. However the phenomena that many large earthquakes occurred around Chinese Mainland, and the 6-year long quietude of M_S7.0 earthquake and an obvious quietude of M_S5.0 and M_S6.0 earthquakes during 2002~2007 led to the distinctly lower forecast estimation of earthquake tendency in Chinese Mainland after 2006. The middle part i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has been designated a seismic risk area of strong earthquake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estimation of the risk degree in Southwestern China is insufficient after the Ning’er M_S6.4 earthquake in Yunnan in 2007. There are no records of earthquakes with M_S≥7.0 in the Longmenshan fault, which is one of reasons that this fault was not considered a seismic risk area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14.
对1990年以来南北地震带南段发生的Ms5.0以上地震和北段发生的慨4.5以上地震的迁移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南北地震带南、北段发生的中强地震具有呼应现象,且呈现一定规律,即大致以30°N线为基线对称分布。通过对震源机制的对比分析,发现南段和北段的地震类型不一致,可能与不同的地质构造和作用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0~2007年以来,青海省东部及邻区(34°~40°N,96°~104°E)ML≥2.3级地震资料进行特征参数耽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发生的9次6.0级以上地震中有6次震前7—28个月在震中周围出现叻值异常区,并且大部分地震前的异常区存在异常出现一异常区面积扩大一面积收缩一发震的变化过程,为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提供了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华北地区MS≥6级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进行了地震幕的划分,并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33°~43°N,108°~125°E)1980年以来出现ML4级地震平静与中等地震的对应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华北地区目前处于第五地震活跃幕的相对平静时段,目前6级地震已经平静16年多,随时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动幕;(2)ML4级地震平静对中强地震的前兆意义与当前地震活动所处地震幕的不同阶段有关,在1980—2000年ML4级地震平静与M5级及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000年之后ML4级地震平静与ML5.2级及以上地震对应关系较好;(3)2013年11月23日山东莱州ML5.0级地震打破华北地区ML4级地震平静189天,虽然在预报期限内没有ML5.2级以上地震,但是2014年4月1日发生黄海ML5.1级地震,鉴于目前震群活跃,仍要警惕华北地区出现更大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对2009年7月9日姚安6.0级强震前地震活动、前兆和相关宏观异常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异常对该地区6.0级以上强震的预报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点,研究粤闽交界及其近海地区(N 22.80°~24.00°、E116.50°~118.00°)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此区域:1具备中强地震活动的构造背景;2现代小地震呈北东方向密集成带分布在南澎列岛附近,与北东向滨海断裂的方向一致;3 6级以上地震序列类型多属主余型;4 1971年有小震记录以来,一直存在背景性的ML2级左右地震活动;ML4级以上地震活动成丛分布特征明显;中等地震(ML4~5级)的发生与本区小震活动增强之间无明显关联;当出现年平均b值低于平均值、且较上一年b值下降幅度≥0.5时,可能预示本区进入ML4级地震活跃时段,东南沿海地震带在未来1~2年内可能有中强或以上地震发生;ML4.5级以上地震前,应变能释放曲线存在加速变化。  相似文献   

19.
统计分析了中国大陆1900年以来所有发生在东北的5级以上的学震及其与中国大陆26个地震带6级以上(其中东部为5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级以上深震有可能引发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进入应变能大释放阶段。其中与东北深震统计相关最高的地震带是:金沙江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澜沧江-眉公河地震带以及巴颜喀拉山地震带;在中国东商地区相关性相对较高的地区是:郯城-营口地震带、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以臁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20.
青海玉树7.1级地震异常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树7.1级地震前,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大范围区域存在6级、5级及ML4级地震空区,主震前130 min发生了4.7级直接前震。2009年11月以来,青海境内又显现多项较为突出的前兆观测异常。总结认为这些异常应属玉树7.1级地震异常。尤其是多震级档地震空区配套出现,表明该区应力处于逐级闭锁状态,对大震孕育区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可作为今后大震跟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