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一、地下热水的分布 江西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据统计目前已知温泉61处,热水钻孔6处。其中以中温热水(40—60℃)为主,有35处。占地下热水点总数的52.2%,其余为低温(21—40℃)、中高温(60—80℃)和高温(80—100℃)热水。温泉最高温度82℃。其总的分布情况是: 赣东、赣东南地区:出露温泉20处,热水钻孔2处。主要分布在武夷山西侧的黎川、南丰,宜黄、资溪、石城、宁都和寻乌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地下热水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省地下热水已发现158处,以低温(<40℃)居多,高温热水仅两处,最高温度达92.2℃。地下热水总天然排泄量为8828.78立方米/时。地下热水点大量产于碳酸盐岩中,同时,岩浆岩和构造(深断裂及褶皱)对地下热水的控制都极为突出,构成了湖南省地下热水分布的三大特点。湖南省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特征有别于一般常温水,多为低矿化度、中低硬度的碱性水。部分热水中还含较高的氟、锶、可溶性二氧化硅、镭及氡等微量元素,并有19处形成矿水,很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质除与围岩关系密切外,热水中还存在一些源于地壳深处岩浆的挥发组分。据热水区的构造形式、埋藏条件及热源三大因素,全省地下热水的成因类型可分为地温增热型、深断裂导热型、深断裂导热—岩浆岩余热型、深断裂导热—岩浆岩余热—放射性热型四类。意义较大的是后三类,而且,深断裂构造对此三类热水形成都起着主导作用。湖南省地下热水已开始用于发电、医疗、农业、工业、民用生活等方面,境内点多,储量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还很大。  相似文献   

3.
提要 广西温泉已知有34处,主要分布于广西东部,皆为中、低温热水。目前30处已有化学分析资料,热水化学类型以HCO3型为主,有时SO3含量也高,但都低氯,皆为低矿化度的单纯温泉。它们在地下循环深度不大,都为水岩反应不平衡的浅层水,热储温度最高仅140℃,40%高于80℃,大都分低于80℃。  相似文献   

4.
招远地热田位于胶东隆起区,元古代蚀变花岗岩分布广泛,地下热水微量元素丰富。为查明地下热水微量组分的赋存条件、花岗岩热储环境与地热资源量,利用地下热水水化学分析、热储分析及有效能源换算法,建立Gibbs模型,进行PHREEQC模拟并开展热储估算。研究结果显示:(1)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与海水水化学类型一致,地下热水溶解性固体总量(TDS)介于1 359.7~5 302.0 mg/L,锶、溴、偏硅酸等微量组分的质量浓度分别达26.20,7.50,88.00 mg/L,均超过国家医疗热矿水水质标准;(2)地热田东北方向的玲珑花岗岩中锶的质量分数较高,介于334~1 805 mg/kg,是地下热水中锶的一个重要来源;(3)热储温度在107~215℃之间,硅-焓图解法分析冷水混入比例为33.6%~58.9%。结果显示:40~60℃的总可用能源19.73 TJ/a,总热能达5 479.57 MW·h,吨油当量471.16 toe;>60℃的总可用能源301.57 TJ/a,总热能达83 771.53 MW·h,吨油当量为7 203.06 toe。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地热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是我国地下热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全省已发现地下热水(〉23℃)资源179处,其中低温136处、中温40处、中高温1处、高温2处,但目前湖南省地下热水的开发利用方式较粗放,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文章阐述了湖南省地热资源的控制因素、分布特征及水化学类型等特点,分析了目前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区蕴藏着较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目前已经开发和利用的地热点有13个,其中温泉2个,热水井11口。除西热三井水温低于40℃以外,其它都在40—63℃之间属中低温热水。  相似文献   

7.
高温地热水中SiO2取样须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凤三 《地质论评》2001,47(3):300-300
正确测定地下热水中的SiO_2含量是很重要,而且也很必要。因为SiO_2的浓度用作地热温标,可估算地下热储的温度,为地热能的开发提供信息。因此地下热水中SiO_2的取样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SiO_2取样方法是在现场直接取原水样带口实验室,通常用分光光度法(比色法)进行测定。这对于一般天然水和中低温地热水来讲是合理的,因为它们中的SiO_2含量一般小于100mg/L,SiO_2以可溶性状态(单体)存在于水中。但对于高温地下热水(大于80℃),  相似文献   

8.
陈银汉 《地质论评》1985,31(1):46-55
小寺沟位于燕山台褶带张家口-平泉-北票断裂带南侧及其派生的共轭断裂之间。断裂带北盘为太古界迁西群片麻岩,南盘为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碳酸盐及中、新生界火山沉积建造。斑岩体呈小岩株侵位于蓟县统雾迷山灰岩中,岩体走向310°—330°、倾向南西倾角60°—80°,出露长5公里、宽1—1.5公里(图1)。岩石  相似文献   

9.
冯景兰 《地质论评》1951,16(1):75-75
(一)就区域的构造来说,乐平煤田最主要的构造,是东北西南长向的向斜层盆地;当然局部的,小规模的,也有成南北向的,(如鸣山区)也有成东西向的。(如坞头区)。 (二)所有向斜层盆地的两边,大都不相对称,一边的地层和煤层,倾斜和缓;另一边的煤层和地层,倾斜陡峻;倾斜和缓的一面,斜角约25°—40′,倾斜陡峻的一面,斜角60°——90°。  相似文献   

10.
自七十年代始,卡林型金矿在世界黄金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我国在滇黔桂和川甘陕均有发现。但对该类矿床成因尚有不同看法。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和陆相热水活动的细致的观察与研究,为人们研究古代与热液活动有关的矿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1963—1966年美国和德国考察船首次发现和证明了红海海底热卤水(水温44—50℃)和热卤水池中有二十几米厚的富含Fe、Mn、Zn、Cu等金属的沉积物。随后分别在太平洋洋脊13°N、21°N,大西洋中脊37°N21°N、,以及印度尼西亚、太平洋西南岛弧区和地中海等地热系热液的观察,发现了富含Fe、Mn的海底温泉,富含Fe、Mn、Cu、  相似文献   

11.
1961年至1962年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索尔顿湖(Salton Sea)附近勘探地热的钻井,在五千多英尺深处打到了富含重金属的高温浓卤水。随后,在1962年夏季试井的三个月里,沉积了大量井垢,经检查其中富含铜、银及其他金属。D.E.怀特等人(1963)首先注意到这种卤水可能是人类第一次得到的正在“活动”的成矿热水溶液。一热卤水两口钻井热卤水的物理化学性质见表1。卤水的温度在井口为220°±30℃,在井下推算达300~350℃。溶解物质总量在258‰以上,属于Na—K—Ca氯化物型卤水。以硫酸离子和硫化物离子形式存在的硫都很少。索尔顿湖热卤水的化学成分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卞跃跃  赵丹 《地球学报》2018,39(4):491-497
康定地热田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高热流背景上的深循环高温地热系统。本文以康定地热田地下热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地热田内的主要两个热显示区(榆林河和雅拉河地区)的温泉和地热井的地下热水样,进行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其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和热储温度。雅拉河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型水,榆林河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l-Na型水,均显示了深部地下热水沿断裂上涌与浅部冷水混合的特点。根据地下热水同位素的结果分析计算,康定地热田地下热水的起源均来自大气降水,雅拉河地下热水的补给高程为5 600~5 900 m,榆林河地下热水的补给高程为5 300~6 300 m,来源于南部的贡嘎山的可能性较大。榆林河地下热水具有明显的氧-18漂移现象,其原因为较高的热储温度,二氧化硅温标和阳离子温标的结果证明了这个判断,雅拉河地下热水的热储温度为172~188℃,榆林河地下热水的热储温度为192~288℃。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福州地下热水的赋存规律;地球化学特征,并从地球化学角度来论述福州地下热水的成因及其热储模式。通过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建立了福州地区的雨水线,其线性方程为:δD(‰)=8.8δ18O(‰)+18.1,并论证福州地下热水的成因是由大气降水补给,经深循环加热形成的,其循环深度约3500米。通过地球化学温标计算,认为热储温度最高只能在150℃左右。根据放射性同位素氘分析成果计算,确定福州地下热水形成时间在40年以上。同时在综合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福州地热田的热储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可可乃克地区位于新疆天山山脉的中段、吐鲁番盆地之西南缘,托克逊县之西南约60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87°55′—88°10′,北纬42°33′—42°40′(图1). 本区属于中天山构造带.沿该构造线走向(近东西向)广泛出露着一套浅变质的火山岩、碎屑岩、泥质岩及碳酸盐岩岩系,厚度近6000米.地层总的为南倾.这套地层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阿哈布拉克群,长期以来一直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矿井开拓不断加深,我国某些矿山井下温度超过安全规程。320矿床水大温高,在国内含热水矿山中实为首屈一指。自一九五八年揭露10号坑道硅质带热水(水量83米~3/时,水温43℃)以来,随着开拓工程的加深,目前主矿带80米中段巷道已揭露53℃热水。热水涌出是井下高温的根本原因。工作面一般气温为30—38℃,个别超过40℃,致使作业条件恶化。因此研究地温场的特征,对查明矿床热水分布规律,探讨经济合理的降温措施有一定意义。 矿区位子新华夏沉降带中、永桂复式向斜东南翼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丰 《贵州地质》1999,16(1):1-7
1 大洋中脊1 1 海底热水海底热水是 2 0世纪地球科学最大发现之一。 196 6年首先发现于红海。 1977年美国Alvin潜水艇在东太平洋中脊北纬 2 1°发现有 35 0℃热水喷流。之后 ,在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盆地中沉积物脊均有发现 ,已达 10 0多个 ,尤以大洋中脊最多。例如 ,快速扩张的太平洋EPR中脊的北纬 9°~ 2 1°的一系列活动点和靠近美国西岸的JuandeFuca脊 ,以及以慢速扩张著称的中大西洋中脊的北纬 2 3°~ 37°5 0′的多个热水喷流点。大洋总放热量约为 2 7× 10 2 0 J/a,估算大洋中脊热水放热量约为 6 3× 10 1…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四川省康定市二道桥地区地下热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和热储温度,对二道桥地区5个温泉(井)即二道桥温泉(SC107、SC107-2)、康巴人家温泉(SC107-3)、自流热水井(SC107-4)、自喷热水井(SC107-5)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区温泉的分布及出露主要受雅拉沟断裂和雅拉河谷控制。温泉水温33.2~46℃,为中低温温泉,pH为6~6.5。水样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表明研究区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高程效应及温度效应估算区内地下热水补给区高程为3 000~4 500 m,补给区温度为-3.5~-0.3℃,表明地下热水有一部分补给源自附近山区的冰雪融水。Na-K-Mg三角图显示研究区热水均为未成熟水,不宜用阳离子地热温标计算热储温度。应用SiO2地热温标、多矿物饱和指数法以及用固定铝方法对部分温泉多矿物平衡图进行修正,得出研究区地下热水的热储温度为65~75℃。研究区温泉在东部跑马山以及西部农戈山附近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降水沿着大雪山—农戈山断裂和跑马山断裂下渗,地下水经历深循环,在此过程中获得大地热流加热,最终在雅拉河谷雅拉沟断裂附近出...  相似文献   

18.
西藏尼木—那曲地热流体成因及幔源流体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尼木—那曲高温地热带,处在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构造带的中北段,本次选取11个未开发的地热田,收集并采集区内地热流体数据,与羊八井深、浅部热储进行对比研究,对完善区内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为后期勘探及钻探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从水化学数据分析,高温地下热水主要为Cl-Na、Cl·HCO3-Na水,中低温地下热水主要为HCO3-Na水,地下热水中Li、F、SiO2、HBO2与Cl大体上存在正相关关系,显示可能有岩浆水的混入;从氢氧同位素数据分析,地下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在董翁、宁中高温地热田发生轻微的氧-18漂移,谷露地热田氧-18漂移较其他地热田明显,宁中、谷露及罗玛地下热水中氚含量小于1TU,主要是次现代水的补给,月腊处氚含量为8.4TU,推断主要为现代水的补给,其他地热田地下热水推测是次现代和最近补给之间的混合;地热气体以CO2和N2为主,二者呈现良好的负相关,从CO2气体碳同位素、He同位素比值及综合指标分析,气体来源主要为壳源,在宁中及玉寨地热田,R/Ra值大于1,存在明显的幔源物质释放现象,幔源He所占比例为2.73%~30.93%。概括区内典型高温地热田的成因模式,为后期地热田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石砭峪水库采用定向爆破筑坝,其爆破装药置达1502吨,爆石方量达149.2万米~3,该区河谷两岸地形陡峻,平均坡度达45—60°。最大的危岩体有:(1)左岸上游龞盖,(2)左岸上游隧洞进口附近岩体,(3)左岸下游三角体,(4)右岸上游老虎咀。爆破中前三处均下滑,根据爆破前后两次1:500地面摄影图计算,总下滑方量达24.7万米~3。根据这一情况,本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危岩体软弱面的抗剪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李时珍石—一种Zn硫酸盐新矿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万茂  陈国英 《矿物学报》1990,10(4):299-305
李时珍石是一种Zn硫酸盐新矿物,发现于我国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床氧化带,化学分子式是ZnFe_2~(3+)(SO_4)_4·14H_2O。该矿物产于硬石膏裂隙或孔洞中,与粒铁矾、叶绿矾、自然硫、石膏、黄铁矿、石英等共生。晶体习性板状或板柱状。淡玫瑰紫色,玻璃光泽。硬度3.5,解理{010}近于完善。实测密度D_m=2.206(4)g/cm~3,计算密度D_c=2.201g/cm~3。偏光镜下无色,无多色性,2V(-)-47°;黄光中的折射率:α——1.522(2),β——1.568(1),γ——1.578(4)。空间群P(?),晶胞参数:a=6.477(1),b=15.298(3),c=6.309(1),α=90.20°(1),β=101.11°(1),γ=93.97°(1),V=611.9(1)(?)~3,Z=1。DTA曲线在119—156和740℃处有2个主要强吸热峰,在214,246,296和802℃处有4个弱吸热峰。TG曲线表明矿物在加热时,分阶段脱失结晶水,到310℃时,总失重量为30%。红外光谱在3351—3035和1131—997cm~(-1)处有2个主要吸收带;在1658—1651,667—537和484cm~(-1)处有3个次要吸收带。不同温度下测量的穆斯堡尔谱,由-Fe~(3+)离子的宽阔不对称单峰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